文/薄荷草
一個媽媽說,我特別擔心孩子膽小,因而會受欺負。
她的孩子,也確實在校園中很膽小,總是跟別的孩子起衝突摩擦。
孩子膽小,是因為孩子覺得外界充滿了危險和敵意,所以他才會害怕,才會膽小。
比如,他總擔心別的孩子會打自己,會看不起自己,會不尊重自己,所以他對別的孩子充滿了恐懼。別的孩子稍微跟他玩的時候推了他一下,碰了他一下,他可能就感覺到別人要欺負自己了,覺得別人打自己了。別人可能會跟他玩的時候說,你真笨啊,你真胖啊,你真傻啊,他就體驗到別人在笑話他,甚至罵他,欺負他。所以,孩子總是發生被人欺負的事情。
孩子為什麼會覺得外界充滿危險和敵意呢?這還不都是媽媽天天告訴他,暗示他,擔心他的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說是一片空白,其實他們天生有很強的感知力,能夠感受到他人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尤其是作為他們的親密養育者,爸爸媽媽,孩子更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內在心理世界。在長久的接觸中,孩子就耳濡目染學會了父母的世界觀,生活觀。
當媽媽擔心孩子膽小,受欺負的時候,媽媽其實是在暗示孩子,你是一個膽小的人,別人總是會欺負你的。
當孩子接收到媽媽的這個心理活動,長期下去就會產生認同,真的成為一個膽小,受人欺負的孩子。
那媽媽就要覺察自己,你為什麼會認為孩子是一個膽小,受人欺負的人呢?
在媽媽的現實世界裡,媽媽有很多的恐懼,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別人欺負自己,害怕自己在跟人交往的過程中吃虧等等。然後,媽媽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總是體驗到自己害怕的這些事情總是在發生,被人不尊重,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負。
作為媽媽,有了孩子肯定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膽小受人欺負,所以她就會擔心孩子也會這樣。
孩子生來是不會天生認為自己膽小,自己會被人欺負的。當媽媽擔心孩子會這樣的時候,媽媽無意識中也就是在暗示孩子就是這樣的。這,其實是媽媽的一種投射。孩子把那個膽小總是被人欺負的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認為孩子也是這樣的人。
時間久了,孩子會把媽媽的這種投射接收成為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會去讓自己的感受和去判斷真實的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也是一個代際傳遞的過程。媽媽會將自己的模式傳遞給孩子,孩子會長大後傳遞給孫子。
而要切斷這種傳遞,媽媽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多去觀察自己的模式,調整自己的認知。要相信,孩子其實有著天生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在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只是去支持孩子,鼓勵孩子,肯定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信念去影響孩子,那自己的那些局限性信念就不會傳遞給孩子。
你只需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滿足孩子,接納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
不要妄圖去教孩子如何成為更成功的人。想想你自己,你是成功的嗎?你比身邊的很多人都優秀嗎?難道沒有比你更優秀的人嗎?所以,不要覺得你可以教會孩子更好的經驗。孩子如果能夠受到鼓勵支持,他們一定能夠發展出他們自己最好的能力。
投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
歡迎你來到我們的成長課,去成長自己,認識自己,然後讓自己給孩子更好的滋養,給自己更好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