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登基稱帝後恩威並施,創不世功勳

2021-02-10 講述舊時代
「秦王少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句話可以說完美的概括了秦始皇——嬴政前半生,其作為我國封建王朝以來第一個皇帝,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自周幽王以來的春秋戰國的多年徵戰,使得百姓迎來了短暫的和平時期,但是光靠建立秦王朝視乎不足以讓秦始皇能夠真正的名流千古成為千古一帝,所以對於秦始皇而言其稱帝之後為了統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才是讓其真正能夠名流千古的重要原因,所以下面小編我就與大家好好的聊一聊秦始皇嬴政登基之後為後世作出的貢獻。

在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上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

對於先秦歷史有過了解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秦朝之前也就是周天子時期,由於周的分封制所以當時中國各地林立著大量的諸侯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文字,文化以及貨幣等等一系列都有所區別,經常性的造成在趙國買東西拿韓國的貨幣不能交易,或者去韓國買東西由於度量衡不同等的情況下,使得原本能夠在本國購買三斤而去韓國只能購買一斤,再或者乘車去它國由於道路寬度不同馬車不能在道路上奔跑。

所以這一些問題對於秦始皇而言毫無疑問是其維護國家統一的絆腳石,於是乎便下達了指令頒布了書同文,車同軌,同一貨幣以及度量衡等一系列標準,使得當時社會不在因為貨幣,文字以及測量標準不同而出現不能交易或者不能通行的情況大大的維護了國慶的統一,除此之外秦始皇還修建了我國最早的戰略高速公路——「秦馳道」這一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大的縮減了秦始皇前往各地所花費的時間,而且在戰爭時期該「高速公路」也能夠快速實現戰略支援等作用。

廢除分封制,建立丞相制度以及郡縣制度

秦始皇在登基之後便吸取了周王朝衰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權的衰敗,諸侯王的勢力過大不在聽命於周天子,所以秦始皇為了不重蹈覆轍變下令實施郡縣制度,地方政府直接由中央領導加大了皇權的專制,而這以一制度一直影響到後世上千年直到大唐王朝才得以結束。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設立以丞相為首的政治制度,以輔助自己處理一些政務分擔自己的壓力,同時也起監管百官的作用,但是該制度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容易導致丞相權傾朝野,發生丞相專權事件,而這種情況在後世歷朝歷代皆有發生一直持續到明朝朱元璋時期丞相制度才被廢除。

軍事上南徵百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開拓西南。

在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之後,經過短暫的修整之後便下達命令大將屠睢與趙佗發動了秦甌戰爭,也就是南下通過武力徵服如今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等地,最終於公元前214年完成對百越之地的徵途,使得整個嶺南地區納入中國版圖。

由於中原地區長時間處於戰亂的狀態,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國家基本無力顧及邊境匈奴的騷擾,但是由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舂秋戰國時代了內亂,所以這個事情的中原地區已經逐漸的穩定,於是為了解決北方的匈奴問題,秦始皇於公元前214年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同期修築長城抵抗外族的入侵,保證了北方邊境地區人民的安全。

之後為了加強南方與中央的聯繫,其便在如今的四川宜賓修築了一條直通雲南滇池的棧道,並在此設立行政機構直接管轄,此外還修築了一條從宜賓通往雲南曲靖的棧道,控制了當地部族國家,使得秦朝實力蔓延至雲貴高原。

總得來講秦始皇作為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的創建者,稱之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但是秦始皇對後世的貢獻其實要遠遠的大於統一天下,特別是其統一了文字,貨幣以及度量衡等等一系列舉措,可以說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其遺留下來的一系列政治建設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例如現如今依舊發生作用的都江堰,以及我國最早的長城,而且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王朝更是影響了我國數千年,一度讓我們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之巔。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和漢武帝誰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從中華文明的角度來看,唯有秦始皇才當得住「千古一帝」的稱號。
  •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如果出生在同一時代,誰將稱帝?
    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如果出生在同一時代,誰將稱帝?文/夢追歷史在歷史上恐怕只有秦始皇、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這四個人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了。這四個皇帝也都非常的出色,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不過後人會對他們四個人的功績來做一個比較,就是說如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話,那麼誰又能最終成為皇帝呢?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秦始皇,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制定了封建制度的政治體系,也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等等措施,這也加強了民族的團結。他還在北方建造了長城,阻止了匈奴人的入侵。不過他當政期間殘酷無比,使得百姓叫苦連連。
  • 千古一帝秦始皇究竟有幾個好爸爸?
    這部劇的開播,也帶我們將目光頭像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毛澤東多次說到「秦皇漢武之業」。毛澤東的秦始皇評價,有不同的側重點。」毛澤東既主張「反對暴秦」,又說「秦始皇是個好皇帝」;既認為秦始皇「耽於泆樂」、「無聊得很」,又提出「焚坑事業待商量」。歸根結底,秦始皇是「一個涵義複雜的政治符號」。
  •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這個人,歷史上大家爭議比較多的。現在許多人還是這位皇帝,是一個殘酷的暴君和瘋狂的帝王。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當時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何他成為了統一華夏的千古一帝,他的故事卻始終籠罩著神秘的色彩。    公元前三百年。在這片土地上,和平已經遠離人們很長時間了。
  • 《大秦賦》千古一帝秦始皇,縱橫天下莫敢擋。順者昌,逆者亡!
    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然而能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僅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毛主席評價:「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01先看看秦始皇早期經歷嬴政小時候在趙國充當人質,回到國後,漸漸嶄露頭角,發揮出他過人的才能,被其父親秦莊襄王欣賞不已,立為太子。
  • 秦始皇臨終前發生三件怪事,是真的嗎?
    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後一年,接連發生3件怪異事件,處處預示著「王命將崩,王朝將覆」,這對秦始皇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秦始皇胸懷天下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蕩平海內後,秦始皇廢黜分封制,開創郡縣制,實現「三統一」,奠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延續千年的政治格局,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 恩威並施,剛柔並濟
    只有懂得恩威並施,才能成功地駕馭下屬,否則,即使使出你渾身解數也無法徵服人心。晚清名將曾國藩是個知人善任之人,在其培養的清末大將中,有個叫劉銘傳的人,此人出生於淮北,身上帶有一股粗獷豪放的氣質。後來,在李鴻章的引薦下,曾國藩認識了劉銘傳。
  • 有人說秦始皇一生未娶,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秦始皇劇照秦始皇喜歡美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不僅娶了女人,而且娶了很多,其數量之多,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其實,早在夏朝的時候,君王們便放飛了自我,一夫多妾,司空見慣。而秦始皇自詡功過「三皇五帝」,任何方面都不甘居人後,豈能被後世嘲諷為「無能」的男人!據後漢書記載,秦始皇在吞併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時,不僅把所有奇珍異寶掠到了秦地,而且還將各國的佳麗搜羅到自己的後宮。為了管理眾佳麗,秦宮還設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名號。因此又有「宮備七國,爵列八品」之說。秦始皇雖然後宮佳麗如雲,但是在稱帝後並沒有冊立皇后。
  • 張魯一原來一直都是這麼理解秦始皇的?難怪把千古一帝給演砸了
    對於《大秦賦》拍成這樣,很多人都說失望的,因為這一部劇是最關鍵的一部,就是將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始皇帝的,怎麼反而在這部劇裡拉了胯了?很多人看劇也發現,張魯一扮演秦始皇是真的不行,他演技明明挺好的,但是卻怎麼也演不出秦始皇的霸氣。
  •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一生都沒有立過皇后,分析原因有三
    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二世受運,子嬰降虜。作始皇本紀第六。▲劇照對於秦始皇的後位懸空的原因,經過分析後是有以下原因:來自原生家庭的問題對於秦始皇的出身,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本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歌姬被呂不韋收到自己的家中,後來被秦始皇的父親看中後,呂不韋就把她送給嬴異人,趙姬一生都是非常放蕩的,秦始皇做皇帝後她還和嫪毐生了兩個孩子。
  • 秦始皇登基時,美國、日本和韓國以及非洲,都在做什麼?
    說到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時,大家肯定會立即想到秦始皇。別看他出身王室且年紀不大就登上了帝位,要知道他的志向可一點都不小。未滿四十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實現了統一六國的政治宏願,成為了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千古一帝"。
  • 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一個女人,一生不立後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功績不可否認,但他在個人生活上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按理說秦始皇統一六國,身邊應該有很多的美人陪伴在側,應該不難選一個心儀的女子作為皇后,但是事實上他一生都沒有立後,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他身為帝王就不需要一個可以母儀天下的女子為他打理後宮嗎?
  • 太子因為好色,寵幸比自己大12歲的女犯人,不料成就一位千古一帝
    然而,在宇文贇坐上皇帝後,完全就像變了一個人。 按理說先皇去世,新皇理應守孝一個月。然而宇文贇在戴孝十天之後,就脫去孝衣,慶祝自己登基稱帝了。隨後,他變得荒淫無度,濫施刑罰,每天沉迷於酒色之中。
  •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秦始皇利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分裂的局面,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麼,秦始皇都有哪些豐功偉績呢?01政治方面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君主都被稱為「君」或「王」,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覺得這些稱呼都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尊貴
  • 千古一帝秦始皇:真的殘暴不仁嗎?被史書誤解2000多年
    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嬴姓,趙氏,名政。歷史上,對秦始皇的稱呼有三種,嬴政,趙政,呂政。是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他十三歲就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嬴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當時的呂不韋可為是權親朝野又和帝太后趙姬有私情,怕長大後的贏政發現,為了擺脫太后趙姬的糾纏,便把自己的門客嫪毐介紹給了太后趙姬!當時的秦國政權皆由呂不韋和長信候嫪毐把持。
  • 2242光年之外回望地球,能看到秦始皇稱帝的盛況嗎?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登基盛況沒有人親眼目睹過,但可想而知必然是空前絕後的。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看到秦始皇登基稱帝的盛況?時間是一條單行線,它只有一個方向,只能是一往直前不能後退,穿越時空一直都是科幻領域的常客。
  •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
    焚書坑儒讓秦始皇得壞名聲。(網絡圖片)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節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焚書坑儒」實是秦始皇滅六國後為統一思想、保護神傳正統文化、正道修煉而採取之兩項重大措施。
  • 秦始皇比劉邦大3歲,秦朝14年,漢朝407年,誰是千古一帝?
    在很多人眼中,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仿佛不是一個時代,一個統一了六國,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個贏了西楚霸王項羽,成了大漢開國皇帝。但是,你知道嗎?秦始皇和劉邦兩人年紀相仿,秦始皇只比劉邦大3歲,真的,只是3歲。
  • 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其他國家都在幹嘛?日本處於彌生時代
    導語: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其他國家都在幹嘛?日本處於彌生時代秦始皇雄才大略,吞併六國,一統天下,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被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中原,正式登基稱帝的時間為公元前221年,那時的秦朝兵強馬壯,國力正處巔峰,國家也開始休養生息。那麼,當時的秦朝統一中原,成為東方最強盛的國家,同一時間的世界其他國家又是什麼境況呢?如果說秦朝是東方最強盛的國家,那麼羅馬則是西方世界統治者。
  • 秦始皇陵裡埋了多少水銀?山上生長的石榴樹,就是最好的證明!
    秦始皇名叫嬴政,他是我國歷史上(確切地說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滅六國建立秦王朝,並登基稱帝,自稱始皇帝。發動一系列的改革,統一了文字和貨幣,他的歷史功績相當大,被定位為千古一帝。直到現在,關於秦始皇的研究一直不斷,不光是對他功績的研究,近代考古也對其陵墓有了重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