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上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
對於先秦歷史有過了解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秦朝之前也就是周天子時期,由於周的分封制所以當時中國各地林立著大量的諸侯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文字,文化以及貨幣等等一系列都有所區別,經常性的造成在趙國買東西拿韓國的貨幣不能交易,或者去韓國買東西由於度量衡不同等的情況下,使得原本能夠在本國購買三斤而去韓國只能購買一斤,再或者乘車去它國由於道路寬度不同馬車不能在道路上奔跑。
所以這一些問題對於秦始皇而言毫無疑問是其維護國家統一的絆腳石,於是乎便下達了指令頒布了書同文,車同軌,同一貨幣以及度量衡等一系列標準,使得當時社會不在因為貨幣,文字以及測量標準不同而出現不能交易或者不能通行的情況大大的維護了國慶的統一,除此之外秦始皇還修建了我國最早的戰略高速公路——「秦馳道」這一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大的縮減了秦始皇前往各地所花費的時間,而且在戰爭時期該「高速公路」也能夠快速實現戰略支援等作用。
廢除分封制,建立丞相制度以及郡縣制度
秦始皇在登基之後便吸取了周王朝衰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權的衰敗,諸侯王的勢力過大不在聽命於周天子,所以秦始皇為了不重蹈覆轍變下令實施郡縣制度,地方政府直接由中央領導加大了皇權的專制,而這以一制度一直影響到後世上千年直到大唐王朝才得以結束。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設立以丞相為首的政治制度,以輔助自己處理一些政務分擔自己的壓力,同時也起監管百官的作用,但是該制度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容易導致丞相權傾朝野,發生丞相專權事件,而這種情況在後世歷朝歷代皆有發生一直持續到明朝朱元璋時期丞相制度才被廢除。
軍事上南徵百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開拓西南。
在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之後,經過短暫的修整之後便下達命令大將屠睢與趙佗發動了秦甌戰爭,也就是南下通過武力徵服如今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等地,最終於公元前214年完成對百越之地的徵途,使得整個嶺南地區納入中國版圖。
由於中原地區長時間處於戰亂的狀態,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國家基本無力顧及邊境匈奴的騷擾,但是由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舂秋戰國時代了內亂,所以這個事情的中原地區已經逐漸的穩定,於是為了解決北方的匈奴問題,秦始皇於公元前214年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同期修築長城抵抗外族的入侵,保證了北方邊境地區人民的安全。
之後為了加強南方與中央的聯繫,其便在如今的四川宜賓修築了一條直通雲南滇池的棧道,並在此設立行政機構直接管轄,此外還修築了一條從宜賓通往雲南曲靖的棧道,控制了當地部族國家,使得秦朝實力蔓延至雲貴高原。
總得來講秦始皇作為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的創建者,稱之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但是秦始皇對後世的貢獻其實要遠遠的大於統一天下,特別是其統一了文字,貨幣以及度量衡等等一系列舉措,可以說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其遺留下來的一系列政治建設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例如現如今依舊發生作用的都江堰,以及我國最早的長城,而且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王朝更是影響了我國數千年,一度讓我們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