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神經外科和神經血管手術設備的Codman Neuro憑什麼值10億美元?

2020-12-15 同花順財經

Codman Neuro是一家全球神經外科和神經血管手術設備公司,主要提供腦積水、神經重症護理和神經外科手術的設備,以及動脈瘤線圈、血管重建設備和其他用於治療腦動脈瘤和中風的技術。它曾是強生公司DePuy Synthes Companies的一部分,在2017年10月,這家公司已被Integra LifeSciences以10.4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全球神經外科和神經血管設備提供商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這種病發病急,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腦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而且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2013年6月,當時還屬於強生公司的Codman Neuro在巴黎LINNC研討會中宣布,他們所研發的第二代REVIVE SE設備獲得了CE認證。這是一種用於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自膨式凝血清除裝置。

此前,在2011年2月,這家公司的第一代REVIVE SE設備已經獲得CE認證。除了去除血塊外,臨床醫生還可以使用REVIVE SE設備以非手術方式去除血栓,也能抽吸或注入造影劑和其他液體。

後來,在2014年7月,Codman Neuro在神經介入外科學會(SNIS)第11屆年會上宣布,推出用於神經血管手術的新型ENVOY系列導尿管。

「我們的每一種新型導管都能提供可靠的導航和穩定性,在神經血管手術中具有明顯的優勢。」麻薩諸塞大學紀念醫療中心神經介入外科醫學博士Ajit S. Puri說。

除此之外,Codman Neuro還研發了許多其他設備,如顱內壓監測系統、雙極電刀系統-雙極鑷等。

Codman Neuro所屬的強生DePuy Synthes部門2016年的銷售額約為3.7億美元。

收購與被收購:業務調整,聚焦重點領域

近年來,醫療產業領域併購熱潮不減,甚至越來越頻繁,併購金額也呈指數級增長。

在醫療器械巨頭的布局中,剝離和併購都是關鍵詞。剝離業務是為了聚焦主要業務,保證行業話語權和穩定的利潤率。而併購同樣可以做到加固競爭力,還可以獲得技術補充或技術儲備,補充產品管線,或是佔領藍海。

Codman Neuro不僅經歷了收購,同一年也經歷了被剝離、被收購的歷程。

自2017年開始,強生就在不斷擴充對醫療器械公司的併購清單,到2019年初,強生共完成了9筆收購。除了Neuravi,強生還收購了脊柱外科手術公司Sentio、外科手術軟體技術開發商Orthotaxy、3D列印脊柱植入物製造商Emerging Implant Technologies、醫療設備公司Auris Health等。

在強化器械板塊的同時,強生也正在加速剝離其他業務,開始器械「大甩賣」。2017年,強生先後宣布停止運營並退出 Animas胰島素泵業務和Codman神經外科手術業務。在剝離了診斷業務、心血管支架業務、糖尿病業務和滅菌消毒業務後,強生的器械業務板塊停留在了骨科、外科、眼科方面,並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技術。

收購Neuravi

據統計,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佔所有類型中風的87%以上,同時也是中風中造成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每年歐洲和美國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分別為100萬人和70萬人。僅在美國,該疾病的預計治療費用就達到650億美元之多。

2017年4月,強生旗下的Codman Neuro宣布收購愛爾蘭醫療器械公司Neuravi,希望將Neuravi的研究與Codman Neuro結合起來,加快急性缺血性中風治療的創新。收購金額雖然沒有披露,但據《愛爾蘭時報》報導,這筆交易可能有數億歐元。

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交易,強生公司因此得以進入快速增長的中風護理市場。

據悉,Neuravi成立於2009年,主要從事對引起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不同血栓變種的科學研究。此外,該公司還發明過血液運輸重建裝置EmboTrap和其第二代產品EmboTrapⅡ,該設備能夠移除腦部血管中的血栓使其恢復正常血液流動,進而治療患者。並且,這家公司還籌集了超過2500萬歐元的資金。

被Integra LifeSciences收購

2017年10月,Integra LifeSciences宣布完成對Codman Neuro的收購,這場交易額達到了10.45億美元。

「這之後,我們可以創建神經外科市場上最廣泛的醫療設備組合之一,進而擴大我們的全球領導地位。」Integra總裁兼執行長Peter Arduini說:「通過對產品創新和全球基礎設施的計劃投資,我們能夠為全球的外科醫生及其患者提供更多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

強生公司同時表示,此次筆交易不包括Codman的神經血管產品和藥品分銷業務。並且他們會繼續通過其新推出的Cerenovus平臺致力於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治療。

Integra LifeSciences由Richard E. Caruso在1989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該公司是全球醫療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各類手術技術方面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神經外科、術後重建、傷口恢復和牙科護理。他們致力於消除臨床工作中的不確定性,讓臨床醫生可以專注於提供患者護理。

除了Codman Neuro,這家公司還收購了18家公司,包括Arkis BioSciences、TEI Biosciences、Tekmed Instruments等。另外,迄今為止Integra LifeSciences已經註冊了95項專利和157個商標。

經過這次交易,Integra LifeSciences的股價也有所上漲。該公司預計,此次交易結束後的第一年每股收益將增加22美分,並且還會繼續增長。

併購:行業巨頭的必經之路

醫療器械行業巨頭一次次規模、業務的擴張和數條戰略性發展方針都繞不開「併購」。

如果對醫療器械巨頭典型的發展路徑進行梳理,我們可以發現:

1.發展初期,公司大多以技術研發作為主要驅動力;2.技術與產品成功落地後,公司開始實現市場營銷規模化;3.出於戰略考量,公司開啟了醫療器械巨頭的必走之路――併購。總體來看,以技術驅動的醫療器械公司想要在行業稱王必經整合之路。  對於這些巨頭們而言,在歷經技術驅動的洗禮、自身業務發展成熟和市場規模化之後,一方面會開始側重市場端,另一方面,卻在研發上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局面。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避免被中小型創新公司顛覆,併購成了傳統醫械巨頭們打破產品技術分割的直接手段。

【本條部分內容來源:動脈網專題Pro《醫械八強榜:強生、飛利浦緊跟,美敦力領跑併購馬拉松》,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閱讀】

新公司,新設備,新技術

進入Integra LifeSciences的Codman Neuro對技術設備研發依舊抱有熱情,仍然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設備。

2019年4月11日,Integra LifeSciences宣布,其Codman Neuro部門將在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年度科學會議(AANS)上展示其最新的創新技術。

會議上,Integra LifeScienc展示的Codman創新技術產品有:

CereLink顱內壓(ICP)監控系統:這項技術引入了新的方式來捕獲和共享重要信息,能夠減少時間偏差,為神經危重症監護團隊提高了準確性。並且,它的磁共振條件能力帶來了更多保障;基於其耐用又靈活的ICP傳感器,醫療團隊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由於其更為先進的數據呈現方式,使用者能夠獲得更多信息。

CereLink顱內壓(ICP)監控系統

CUSA清晰度韌組織技術:新的手術尖端使外科醫生能夠快速安全地切除纖維組織和骨骼。這些都是對Integra的CUSA Clarity超聲組織消融平臺的重要補充,該平臺已被美國30%的頂級神經外科和神經兒科醫院項目採用。

CertasPlus產品組合擴展:Integra的Certas Plus可編程瓣膜產品組合建立在腦脊髓液管理方面強大傳統的基礎上,為外科醫生提供了處理腦積水患者的多種選擇。此外,新的Certas Plus電子工具包還減少了外科醫生工作中的不確定性,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更改和確認這些可編程閥門的設置。

IntegraDuo LED外科手術頭燈:與當前市面上的外科手術頭燈技術產品相比,Integra創新的外科手術頭燈具有更優良的舒適度和更明亮的可視化效果。

IntegraDuo LED手術頭燈

擔任Integra LifeSciences副總裁兼Codman總裁的Dan Reuvers表示:「美國Codman業務的成功整合催生了許多新產品,這些產品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產品組合。」

「神經外科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挑戰性的領域,我們工具的改進是優化患者護理的關鍵推動力,」神經外科醫生Uzma Samadani博士說。

來源: 動脈網

相關焦點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作者:崔萌,馬曉東,張猛,朱巍,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屬於神經外科機器人的範疇,而傳統的神經外科機器人多用於立體定向手術。立體定向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穿刺活檢平均目標準確度已可達0.9~4.5mm,診斷活檢率可達75%~100%。
  • 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不同
    與以往不同的是,神經內鏡手術和傳統意義的開顱手術不同,神經內鏡手術利用顱內自然腔道及間隙達到手術部位,通過一個僅為3-4CM的小切口,便可將手術區域的血管、神經及病變情況,顯示的非常清楚,更加利於手術操作,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對周邊腦組織的二次損傷較小,而和血腫穿刺抽吸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清除血腫速度快,內鏡直視下止血徹底可靠的優點,更好地保護神經、血管和正常腦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和功能障礙
  • 神經外科手術技巧專欄丨垂體腺瘤和經蝶竇入路
    神經外科手術技巧專欄丨翼點開顱神經外科手術技巧專欄丨單額和雙額開顱術
  • 神經外科團隊獲得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住專培醫師技能競賽二等獎
    12月3日-4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第三屆神經外科住培/專培醫師知識技能競賽」在福州舉行。我院神經外科團隊繼前兩屆比賽取得優秀成績後,鄭璇醫師獲得顯微血管吻合競賽二等獎、王進山醫師獲得動力系統操作競賽三等獎。
  • 汕頭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搭橋手術救治罕見「煙霧病」
    隨著病程的發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認知功能下降、肢體不自主運動、頭痛和癲癇發作,甚至反覆出現腦梗死。原則上「煙霧病」患者一旦確診,在適應症範圍內都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近5年來經過不斷學習和積累,今年下半年,汕頭市中心醫院正式開展「煙霧病」搭橋手術。
  • 榆林市第一醫院入選陝西省神經外科專科聯盟成員單位
    由陝西省醫師協會、陝西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主辦的陝西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三屆西京神經外科高峰論壇於在西安舉行。本次學術會議以探討神經外科領域的規範化治療、學術熱點以及發展前沿為主旨,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合作共贏的方式促進陝西省神經外科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在大會上,榆林市第一醫院被陝西省醫師協會授予陝西省神經外科專科聯盟成員單位,榆林院區神經外科一病區主任高建忠代表醫院參會。
  • 神經外科簡史!
    神經外科初期發展走過一段曲折艱難的歷程,此中有許多神經外科醫師和其他醫學人士的執著努力和追求,他們一些人後來成為神經外科的宗師,他們不朽業績永遠銘記於世界醫學史中Havey Cushing是神經外科學史上一位傑出的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革新家。
  • 我國首例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手術!八成腦部病症適用
    一想到開顱手術,患者和家屬不免會有手術風險高、後遺症多等疑慮和擔憂。 2020年9月27日,趙國光教授完成了我國第一臺利用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的手術。
  • 22年,近3萬臺手術——走進國內第一個功能神經外科
    宣武醫院的功能神經外科,作為國內最早建立的功能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裡頭的一個分支科室,主要用神經外科的手術方法治療四類功能性疾病:一是運動障礙病,除了最常見的帕金森病外,還有原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抽動症、舞蹈病等;二是癲癇,即「羊角瘋」。
  • 二院:做一名大腦迷宮的「探索者」 ——走進神秘的神經外科
    當你出現頭痛、頭暈和眩暈,內分泌紊亂症狀,眼部、面部症狀,肢體無力或萎縮等症狀,你可能就需要到神經外科尋求幫助。神經外科疾病錯綜複雜,很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探索、求證;神經外科手術難度大,有很大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因而具有獨特的魅力。而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擁有約140多億個細胞,裡面的腦組織就像迷宮一樣。如果大腦生病了,想要在迷宮中找到問題並成功解決,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 廣安市神經外科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大會在華西廣安醫院舉行
    四川新聞網廣安10月12日訊(冉濤 黃鴻 楊謎 攝影報導)10月12日,由廣安市衛生健康委、廣安市醫學會主辦,華西廣安醫院承辦的廣安市神經外科質量控制中心成立暨四川省神經外科青委會巡講和神經外科年會在華西廣安醫院舉行。
  • 腦幹膠質瘤手術大師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在華手術順利進行
    蜚聲海內外的世界大師級專家  ——中國患者熟悉的「巴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是世界公認的腦幹顱底腫瘤手術大師,尤以擅長實施腦幹、顱底深部區域等「手術禁區」的高切除率顯微外科手術著稱,面對腫瘤位置複雜、手術難度極大等情況,他能在不損傷腫瘤周圍正常腦組織和神經血管的前提下,以高超技術手法進行極大程度的腫瘤切除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他的團隊: 生死時速間的「微觀...
    醫學越來越精細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打好「組合拳」,還患者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2005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省內率先細分創傷、腫瘤、血管、功能四個亞專業,後又成立神經重症亞專業,經過潘樹茂、湯國太等前任主任和科室十幾年的努力,從開顱到介入再到「雜交」複合手術,血管神經外科一直都在省內名列前茅。
  • 【歡迎參會】「京和」神經外科高峰論壇,1月6日
    在神經外科界,北京市各大醫院神經外科已經連續18年派出援疆醫生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共同攜手合作,一起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打造成了南疆地區神經外科領域的優秀品牌。  值此2021新年之際,由北京各大援和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共同舉辦的2021年「京和」神經外科高峰論壇將於2021年1月6日在線上舉辦。
  • 【手術技術】腦深部電刺激術手術流程優化及操作改進--《中華神經外科雜誌》2020年第7期
    如何將電極精準地植入目標靶點,提高手術效率、減少術後併發症是神經外科醫生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摘要將電極精準地植入目標靶點,提高手術效率、減少術後併發症是神經外科醫生進行腦深部電刺激術的主要目標。本組通過優化開顱與電極植入流程、採用導針電凝硬腦膜配合明膠海綿封閉技術及一步法連接電極與延長導線技術,在腦深部電刺激術的不同階段對手術進行了流程優化及技術改進。
  • 一次手術夾閉顱內兩顆動脈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成功救治...
    藏漢雙語錦旗送給朱巍教授團隊 8月初,就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組高年主治醫師李培良作為上海市2020年「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啟程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前
  • 國內頂尖神經外科專家齊聚廣州 針對手術難度最大的顱底腫瘤展開討論
    11 月 20-21 日,由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主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承辦的 " 第四屆羊城神經外科高峰論壇 " 在珠江國際酒店隆重召開。顱底鞍區病變是神經外科最複雜、風險最高的疾病,顱底腫瘤被譽為神經外科 " 皇冠上的明珠 ",是神經外科手術難度的最高峰。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神經外科專家為本次會議帶來了包括各種複雜顱底鞍區病變手術技巧,神經功能保護最新理念等知識。
  • 喜報|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與南大一附院神經外科正式確立緊密...
    11月1日,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共建科室學術活動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第八期"贛神青年"學術沙龍在九江學院附屬醫院行政樓九樓會議室成功舉辦,活動邀請了九江市市級醫院及周邊各縣/市醫療單位參加,本次活動由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高翔主持。
  • 海歸醫學專家菅鳳增:中國脊柱神經外科的前行者
    初見菅鳳增,是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以下簡稱宣武醫院)神經外科舉辦的第10屆脊柱神經外科(內固定技術)學習班暨北京地區脊柱脊髓疾病學術沙龍上。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貴懷在沙龍上發言時說:「菅鳳增領導的宣武醫院脊柱神經外科專業組的氛圍搞得很好,我們醫院的很多醫生都聽過他們這裡辦的各種學習班。
  • 【新手必讀】大鼠CCA端端吻合在神經外科顯微技術初學者訓練中的價值
    鏡下(10倍-16倍)向深處探查分離後,即可見右側頸總動脈及迷走神經,仔細游離頸總動脈,儘可能避免損傷頸總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叢、迷走神經及周圍小血管,血管下放置膠皮墊片,血管阻斷夾夾閉頸總動脈兩端,顯微剪刀間斷頸總動脈,亞甲藍染色血管端端,肝素鹽水衝洗血管斷端殘腔,將兩側血管斷端向中間牽拉至無張力後,血管模型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