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國民黨的「五重間諜」,建國後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2020-12-23 騰訊網

情報工作對戰爭的走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戰爭中,各方都極其重視情報工作,特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特工也被稱為間諜,他們多數潛伏在敵方,竊取地方情報,以幫助己方取得戰爭勝利。

隨著發展,間諜當中也出現了令人防不勝防的角色,比如「雙重間諜」,相比普通間諜,這些人更危險,甚至能對戰爭的走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雙重間諜」執行任務的危險性非常高,稍不注意就會命喪黃泉,因此「雙重間諜」以及「多重間諜」的數量非常稀少。其實,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五重間諜」,這幾乎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事,那麼,這位「五重間諜」是誰呢?他的結局怎麼樣呢?

此人名叫袁殊,出生於1911年,湖北人,是我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五重間諜」。那麼,袁殊是如何走上間諜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成為一名「五重間諜」的呢?袁殊之所以走上間諜的道路,離不開父親的薰陶。他的父親是一名同盟會成員,熱衷於革命事業,而且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思想超前,遠遠領先於同輩之人。

袁殊的父親在辛亥革命後到了上海工作,不久後,袁殊的母親帶著袁殊到上海投奔了父親,到上海後,袁殊的父親開始培養袁殊,讓他早早接觸到革命思想,並幫助他前往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袁殊接觸到更為先進的革命思想,他也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回國後加入了我黨,開始在潘漢年等人的幫助下從事情報工作。

雖然從事情報工作,但袁殊也需要一種身份掩飾自己。因為有過日本留學經歷,因此袁殊熟悉日語,而當時恰好有一位日本記者需要找「線人」,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自此之後,袁殊又多了一重身份,成為了日本記者的情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袁殊加入了日本的特務組織,成為一名「漢奸」(當然,這只是他掩蓋身份的一層外衣)。

袁殊最核心的身份還是我黨的情報人員。除了這一重身份與日本情報員之外,袁殊還在1932年加入了中統,成為中統的情報員。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作為軍統的負責人,戴笠有意找一位熟悉日語的人,就這樣,袁殊也進入了戴笠的軍統,又成為軍統的情報員。而且為了打探上海的消息,袁殊也加入了杜月笙的青幫,成為上海灘青幫的一員。這就是袁殊「五重間諜」身份的來歷,而這些身份為袁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他一直潛伏在國民黨內部,出色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

前面我們說了,袁殊雖然是「五重間諜」,但是他最核心的身份是為我黨提供情報,袁殊也牢記自己的使命,源源不斷地為我黨輸送珍貴的情報。抗日戰爭勝利後,「五重間諜」袁殊因為是中統與軍統的情報人員,因此成為抗戰的功臣。

不過,袁殊在不久後就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前往了解放區,解放戰爭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袁殊都在解放區工作,擔任了華東局聯絡部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五重間諜」袁殊主動留在了大陸,進入情報部門工作。

可惜的是,因為袁殊的特殊身份,尤其是他擔任過「五重間諜」,他的很多事情讓他在那個年代說不清楚。1955年,袁殊被牽連,被判有期徒刑12年。1967年,出獄後的袁殊又因為特殊時期被判有期徒刑8年,直至1975年,袁殊才被送到一所勞改農場改造。

1980年,袁殊被釋放,不過他的自由仍受限制。1982年,在入獄後27年,袁殊終於得到了平反,他也徹底恢復了人身自由。晚年的袁殊雖然恢復了自由,不過因為常年被關押,他的精神情況已經非常不好,而且經常精神紊亂,因此,恢復自由僅5年,也就是1987年,袁殊就因病去世,終年76歲。

參考資料:

《袁殊的傳奇式經歷》丁淦林

相關焦點

  • 袁殊:中共史上唯一五重間諜,潛伏敵營14年,建國後入獄20年
    袁殊是中共史上唯一的五重間諜,他的五重間諜身份分別是:中共特科潘漢年屬下、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特工、國民黨軍統戴笠的特工、國民黨CC系吳醒亞的特工、汪偽特工以及日本外務省的特工。袁殊的五重間諜身份1931年4月,掌握所有中共黨員資料的顧順章被國民黨逮捕,並且立即叛變投靠了國民黨。
  • 國民黨的參謀長,被稱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留在大陸後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很快就潰敗,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甘心失敗,他們甚至幻想像抗日戰爭那樣遷都西南,繼續頑固抵抗。新中國剛成立時,國民黨還控制著西南部分地區,比如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 不過,最終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重慶也迎來了解放。
  • 建國至今,臺灣間諜是怎麼在大陸送人頭的
    從1949年開始,段雲鵬負責聯絡、組織國民黨潛伏成員,成立「北平行動組」、「天津特別組」和「情報暗殺組」。這些特務秘密搜集軍火、製造炸彈,伺機行刺政要。但還沒來得及行動,就在1951年被粉碎了,段雲鵬當時人在香港,沒被抓。不過這位「軍統奇才」也沒能倖存,1954年在廣州被捕,最後被槍斃了。雖然有挫折,但毛人鳳不打算停下來。
  • 國民黨的新五軍軍長,投誠後主動留在大陸,卻在「鎮反」中被處決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眾多追隨蔣介石的國民黨將領也等來了不同的結局:有的選擇繼續追隨蔣介石,最終逃到臺灣,比如周至柔等;有的選擇留在大陸繼續頑固抵抗,比如胡宗南(1950年才逃到臺灣);還有更多的將領選擇起義投誠,加入解放軍。
  • 《潛伏》原型,45年後終回大陸
    行動期間共破獲數百起間諜竊密案件,抓獲一批臺灣間諜及運用人員,打掉臺灣間諜情報機關針對祖國大陸布建的間諜情報網絡。13日晚,《焦點訪談》再度進行專題報導《「學術」交流中的陰謀》,披露了兩起藏在「學術交流」中的臺灣間諜案件。
  • 國民黨少將潛伏大陸8年,僅因說漏一成語,就坐了15年牢
    留了一部分人在大陸繼續潛伏,被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沒有太多背景,或者自動留下來效忠的人。這批人中,絕大部分是特務組織出來的專業人員。對於潛伏工作非常擅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失去靠山的國民黨特務,和沒來得及撤走的人,開始改名換姓潛伏在中國的各個地方。而鄭蘊俠就是他們的其中一員。
  • 他是中國史上唯一的五重間諜,《偽裝者》裡靳東原型,1987年去世
    其中,當屬靳東扮演的大哥明樓讓人最為印象深刻,他既是汪偽政府財政部經濟司首席財經顧問,同時還是國民黨軍統上海站情報科的上校科長。而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中共地下黨上海情報組的組長,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重間諜。雙重間諜的難度已經夠大了,三重間諜無疑要難上加難。終日斡旋於三股勢力之間,還要不露出馬腳,倘若沒有足夠強大的心理和精神,很容易變成人格分裂。
  • 美女間諜潛伏大陸30年,為掩蓋身份嫁農民生8娃,一生沒被召回
    間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些間諜能夠回歸故鄉,但有些間諜下場悽慘。比如有一個美女間諜潛伏大陸30年,為掩蓋身份嫁農民生8娃,一生都沒被召回。影視劇中只要是有關內戰題材的,我們都會看到間諜的身影。而且,間諜往往是女性居多,因為女性給人的印象就是柔弱和沒有攻擊性,在人群中不像男子那麼引人注目。
  • 最後的三個軍統特務,建國後仍生活在大陸,64年後留下了一張合影
    2020-12-23 18:28:22 來源: 史海記載Z 舉報   軍統是民國時期國民黨所設立的一個情報機構
  • 五重間諜袁殊,堅守紅色底線,其人生經歷令人感佩
    他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具有五重身份的間諜,他是《偽裝者》裡明樓的原型,他的前半生充滿危險而又極具傳奇色彩,他就是袁殊,一個時代造就的優秀地下工作者。在前些年熱播的諜戰劇《偽裝者》裡,明家姐弟圈粉無數,尤其是大哥明樓與弟弟明臺在天台上的一番對話更是讓人看得血脈噴張,明樓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連續向明臺表明了三種身份,分別是偽政府重要的公職人員、國民黨軍統間諜和共產黨地下工作者。
  • 這位特工有五重身份,成軍統中將反被軍統通緝,建國後被關20年
    有位特工留下了「五重間諜」的傳奇身份,經歷了一生命運的坎坷曲折,成為軍統中將反被軍統通緝,建國後被關了20年。 此人名叫袁殊,出生於1911年3月29日,出生於湖北蘄春蘄州鎮,8歲時隨全家到了上海,父親袁曉嵐是老同盟會員,後任職於國民政府。
  • 隱藏的日本間諜,潛伏中國長達34年,搜集情報高達150多份
    採探,就是間諜。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使用間諜的習慣,據《左傳》記載,我國的間諜史甚至可以上溯到夏朝,夏帝少康乃是最早使用間諜的帝王,此外,諸如周初名臣姜子牙,孔子的高足子貢等,都有做過間諜的經歷。在抗戰時期,日本曾經派駐大量的間諜進入我國,然而,在戰爭結束後,日本仍不改愛用間諜的本性。
  • 1960年獲釋的沈醉,曾被稱為軍統四大金剛之一,最後結局怎麼樣?
    建國後由於政策寬大,一些曾經在戰場上頑固抵抗,甚至在特務戰線上作惡多端的原國民黨軍要員,絕大多數得到了特赦。尤其是其中表現好、改造徹底的將官,從1959年往後便分批釋放。原軍統高級特工沈醉就是其中之一,1960年離開功德林,獲得了自由。沈醉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 歷史上的真實偽裝者袁殊:擁有五重間諜身份
    他是日方「巖井公館」的情報員,也曾被國民黨軍統記大功,他擔任過汪偽政權要職,一度還成為第三國際遠東情報局秘密情報員。而他最真實的身份卻是一名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4年的中共特別黨員,他叫袁殊。  如果沒有選擇地下情報工作,他很可能成為一位單純的文人、學者,留名文學史或新聞史。選擇地下情報工作,他留下了「五重間諜」的傳奇身份,也經歷了一生命運的坎坷曲折。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山東籍貫的將領有「三李一王」的說法,其中「三李」指的是黃埔一期的李延年、李仙洲與李玉堂。「一王」指的是黃埔三期的王耀武。雖然「三李」是黃埔一期,「一王」是黃埔三期,但是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 靳東《偽裝者》:明樓的歷史原型,五重間諜,相貌普通,活到1987年
    《偽裝者》是一部諜戰片,靳東在其中飾演了明樓一角,在劇中,明樓有著三重身份,是汪偽政府財政部經濟首席財經顧問,也是代號為「毒蛇」的國民黨軍統人員,還是地下黨員,代號「眼鏡蛇」。
  • 靳東《偽裝者》:明樓的歷史原型,五重間諜,相貌普通,活到76歲
    《偽裝者》是一部諜戰片,靳東在其中飾演了明樓一角,在劇中,明樓有著三重身份,是汪偽政府財政部經濟首席財經顧問,也是代號為「毒蛇」的國民黨軍統人員,還是地下黨員,代號「眼鏡蛇」。但明樓的歷史原型,卻是一個五重間諜,相貌普通,活到了1987年,享年76歲。他便是袁殊,本名袁學易,五卅運動後改的名,他的父親袁曉嵐是老同盟會員,1928年,袁殊赴日留學,先後在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攻讀新聞學與東洋史。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真實版《偽裝者》中的明樓,中共情報史上唯一一位擁有五重身份的間諜
    他被譽為「東方佐爾格」,是中國唯一一位五面間諜,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他曾擔任日方「巖井公館」的情報員,還被國民黨軍統記下大功,在汪偽政權擔任要職,還一度成為第三國際遠東情報局秘密情報員。實際上,他真實身份是一位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4年的中共特別黨員。
  • 中國史上最傳奇的間諜,身兼5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葬入八寶山
    中國史上最傳奇的間諜,身兼5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葬入八寶山 比較火的電視劇《風箏》,在觀眾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該劇以潛伏於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產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