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奪權,發兵救趙
宋義在安陽按兵不動四十多天,時令已經進入十一月中旬。這時候正是這一地區的寒冬季節,氣溫驟降,軍需物資捉襟見肘。但是,宋義依然在大帳裡天天召集部下開會,項羽實在受不了了,在宋義又一次分析戰情時拍案而起。
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巨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
宋義說:「我認為並非如此。你能打死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蝨。」
眾人面面相覷,都不明白這位大將軍要說什麼。
宋義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釋道:「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於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
項羽讀書不多,無法在這麼短時間內想到反駁宋義的話,氣得握緊拳頭在空中亂舞。
宋義沒有看出項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冷笑一聲,繼續發號施令:「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
很明顯,這句命令就是項羽的「專利」,就差沒有點名了。
就在當天,宋義還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派自己的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還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
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佔趙國。趙國被攻佔,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絕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吶能做得出來的。」
項羽把心中累積多時的不滿傾瀉而出,再加上範增在旁鼓動,楚軍眾軍團將領也被激得熱血沸騰,對宋義產生極大的反感。
第二天凌晨,項羽暗藏短刃,帶領幾位親信趕到城中,直赴宋義駐營的大宅。
衛兵雖出面阻擋,但哪裡攔得住力大無窮的項羽。宋義驚醒過來,剛看清進來的是誰,一把匕首就插進了他的咽喉。
項羽斬下宋義的人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
項羽又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
隨後,項羽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統帥全軍。
桓楚,是項羽部下將領,隨西楚霸王項羽徵戰一生。其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兩次出現。第一次是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大澤中起義。當年九月會稽太守欲發兵,使他和項梁為將。不過當時他正逃亡於草澤中。項梁趁機讓項羽殺了會稽太守,領兵起義。第二次就是項羽殺了宋義,派桓楚通報給楚懷王心的。
從記載可以看出,桓楚應該是項羽比較信任的手下,不然不會讓他帶著宋義父子的人頭去見楚王。
關於宋義之死,全憑《史記》記載,沒有別的資料用來分析原因。後來,多事者得出四種結論:第一種認為是軍事主張不和導致項羽「先發制人」;第二種認為是宋義有意壓制項羽導致項羽「自衛反擊」;第三種認為宋義軟弱無能、決策失誤,迫使項羽「撥亂反正」;第四種認為宋義嫉賢妒能、假公濟私,導致項羽「為民除害」。
無論如何,有一個事實無法改變,那就是,曾經一度身為楚國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的宋義,實際上只是扮演了項羽王圖霸業的墊腳石。
當然,事情也不是完全這樣發展。試想,如果宋義能和劉邦一樣,不獨斷專行,凡事聽取下屬的意見,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了。宋義應該知道,項羽滿懷殺叔之仇的憤恨和屈居宋義之下的憤懣,堅持要求出兵與章邯決戰是正確的。如果宋義聽取了項羽的建議,出兵為項羽報仇,兩人之間的隔閡或許就慢慢消融。但剛愎自用的宋義一意孤行,才導致項羽痛下殺手。當然,那個明顯是下給項羽的命令是導火索,最終引爆了項羽這顆炸雷。
當然,還有那個想去齊國當相爺的年輕人,本想兩國結盟做點好事,也成為項羽政變的極好藉口。
其實,自認聰明的宋義沒有看透最致命的一件事——項氏叔侄從起兵之日起,就擺出一副絕不甘居人下的帝王志氣,從毅然謀害倡導起義的會稽太守,到堅決誅殺盟友秦嘉就足以顯露出這一跡象,只是自認為智慧遠超項氏叔侄的宋義至死沒有看明白這件事。僅此一點,就說明宋義具備的不過是小聰明。
現在,北進的障礙清除了,項羽於是下令大軍向北移動,將大本營設於項梁罹難的定陶。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
隨後,項羽派遣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率先鋒部隊二萬餘人渡河北上,探尋秦軍的虛實。範增自然也不在後邊押運糧草了,直接成為項羽的軍師,協助擬定作戰策略。就連齊王田建之孫田安,也因為崇拜項羽,由濟北出軍,跟隨項羽前往救援趙國。
項羽的稱王之路就此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