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大鐵路,沙俄與蘇聯的國家命脈

2020-12-15 鶴吹牛

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於蘇聯來說非常重要。這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全長9288千米。

西伯利亞大鐵路西起蘇聯聖彼得堡,東至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跨越8個時區。

該鐵路修建與1891年,到1916年結束,前後歷時25年之久。這條鐵路穿過遼闊的森林,越過烏拉爾山脈,經西伯利亞凍土地帶,最終成功來到太平洋沿岸。

無論是對沙俄還是蘇聯,亦或是今天的俄羅斯而言,西伯利亞大鐵路都堪稱國家動脈。

從經濟到軍事、從人口到工業生產,從工廠到礦藏,西伯利亞以自己崎嶇綿延的身軀,將所有的一切都穿了起來。

在二戰期間,這條大鐵路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以此證明了自己對蘇聯的影響,對俄羅斯民族的重大意義。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生命線,沒有它,蘇聯和蘇聯人民,將會遭遇到更大的危機。

起初的沙俄還是一個地處歐洲的莫斯科大公國之類的彈丸小國。他面積狹小,經濟落後,軍事也不值一提。一直到16世紀,經過長期的隱忍發展,實力才得以壯大。

沙俄在擴張的時期,堪稱瘋狂,從歐洲地區向四方全面擴張,以至於成為了北到芬蘭、南到黑海、外高加索一帶,西佔波蘭及波羅的海地區,東抵太平洋。

沙俄的土地是廣袤的,礦產和資源也是豐富的,然而,因為土地太大,沙俄缺少一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動脈。

沒有大動脈,那麼,廣袤的西伯利亞地下埋藏的森林、礦產等資源都將變得毫無價值。再加上西伯利亞天寒地凍,根本就沒人願意去定居開發。

一直到沙俄進行工業革命,有了工業基礎之後,西伯利亞的開發才真正進入視野。當時列強們對遠東地區的爭奪加劇,沙俄感到如果不加強對東部的控制,不僅無法在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候攫取利益,甚至自己薄弱的遠東地區都可能遭到蠶食。

在這種情況下,1890你那,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宣布修建大鐵路。先是從海參崴修建,然後向西延伸,最後又從車裡雅克賓斯克往東修建,最後東西對接,全面貫通。

修建過程中,沙俄碰到了不少難題,如經費、凍土技術問題等,但是沙俄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直修了25年最終完成。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引起了日本人的擔心,日本人擔心這條鐵路修成後,俄國人會加強對遠東的建設,並在中國東北與日本進行爭奪。所以,日本就想切斷這條鐵路。

但是此時日本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要弱於沙俄,所以日本人也很苦惱,而沙俄得到消息後也非常緊張,於是加大力度修建鐵路。鐵路修成後,果然形勢不出日本人所料,沙俄在東北地區的滲透大大加強。

沙俄滅亡之後,新成立的蘇聯也加緊了對鐵路的二次建設,修建了大量的支線,完善了鐵路運輸體系。

在衛國戰爭中,這條鐵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戰爭初期,蘇聯運用這條鐵路將西部地區的大量工廠、物資、人員等都迅速地運往東部地區。

蘇聯的工業基礎也依靠鐵路的強大運力,能夠快速地轉移到戰略大後方。大量的武器彈藥、原材料、人員等都是通過這條鐵路進行運輸。

前線的蘇聯紅軍能夠快速補充軍隊,甚至在兵力上超過德軍,也是因為大鐵路的功勞。可以說,大鐵路在衛國戰爭期間立下了重要的功勞。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閃電般佔領西部之後,大鐵路給蘇聯帶來了緩衝的空間和時間,沒有了鐵路,那麼,蘇聯當時恐怕就真的危險了。

相關焦點

  • 俄國的「脊梁」——西伯利亞大鐵路,竟是中國勞工以血築成
    一、修路背後的野心沙俄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未小過,用或軟或硬的手段侵略了大片土地,硬生生從一個純粹的「歐洲國家」擴張為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亞洲佔領了1300萬公裡土地,遠遠超過本身在歐洲的400萬公裡國土。西伯利亞地區幾乎佔了亞洲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有著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草原,肥沃的黑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被人們稱為「金窖」。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1922年12月,正式成立蘇聯,其加盟共和國的數量由最初的4個逐步增加到15個。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又分成15個國家。 得失之間: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清王朝將自己版圖的近旁、實為無主之地的西伯利亞地區,以條約形式明確屬於俄羅斯,等於承認了俄羅斯東侵的事實。尼布楚條約表面上是平等的,實質上清朝吃了大虧,讓步太多。
  • 蘇聯解體時東歐、中亞紛紛獨立,為什麼西伯利亞和遠東沒有獨立?
    蘇聯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然而也是曇花一現的超級強權,在1991年12月25日轟然崩潰,所謂「牆倒眾人推」,蘇聯解體之後化為大大小小15個國家,除了蘇聯的「本體」俄羅斯之外,原本處在東歐、南高加索、中亞等邊緣地帶的前蘇聯加盟國紛紛獨立,但是,距離俄羅斯核心地帶萬裡之遙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卻沒有獨立
  • 在漫長的旅途中--西伯利亞大鐵路紀行
    沒錯,這根乎橫跨半個地球的線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在1966年9月30日,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貫通50周年的時候,首趟「俄羅斯號」列車從莫斯科的雅羅斯拉夫爾車站發車,這列運行距離最長的直通客運列車正式投入營運,今年也正好是「俄羅斯號」50周年。第二個原因是既然選擇了西伯利亞大鐵路旅行,我想要來就來最長的,所以同樣念叨了很久的從北京出發經烏蘭巴託到莫斯科的K3/4次列車,我這次並沒有選擇,當然這趟車我以後還是要體驗一下的。
  • 西伯利亞,1300多萬平方公裡,盡為俄國之土,為何中國不取之?
    1897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東西兩端同時開始修建,這條鐵路東起海參崴西至莫斯科,向南到達中國境內,全程9222公裡。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程竣工,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引起很多國家的擔憂,日本為了阻撓鐵路修建,還選在沙俄政府財政困難的時候開戰。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因此俄羅斯從沙俄時代開始,就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支「太平洋艦隊」。風風雨雨三百年,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的變化,反映的是俄羅斯海軍,乃至整個俄羅斯國家的興衰變遷。其二,在西部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面對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壓力比較大,俄國必須優先保證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的海軍實力,對新得的旅順港基地的建設都尚未完備。其三,俄國國土東西距離過長,而西伯利亞大鐵路尚未建成,俄國無法及時運輸足夠的兵力和軍事裝備到遠東地區與日軍對峙。
  • 西伯利亞那麼荒蕪,如果失去,俄羅斯將會怎樣?
    二戰,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姑且不論這話是誰說的,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的精華就是莫斯科所在的東歐平原。
  • 西伯利亞子午線:俄羅斯欲建一條「超級鐵路」運北極油氣
    資料圖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計劃建設一條連接北極-西伯利亞-亞洲的超級鐵路「西伯利亞子午線」。該項目要求在2035年之前,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之外建造一條連接中國和北方海路各大北極港口的鐵路,涵蓋西伯利亞和北極的廣闊地區,項目評估造價4.9萬億盧布(800億美元)。
  • 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是世界上最長、建設工程歷時最久,也是工程最為艱難的鐵路。它西起莫斯科,經西伯利亞到達俄羅斯的海參崴,全長9289千米。其中,西伯利亞段是工程最為關鍵,也是最為艱險的一段。這一段西起車里雅賓斯克,東至海參崴,於1891年開工,1916年最後建成,歷時25年,整整花了一代人的時間,這便是西伯利亞大鐵路。
  • 西伯利亞大鐵路:撬動遠東戰略平衡的槓桿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條鐵路,能像西伯利亞大鐵路那樣,幾乎只手決定著數千萬平方公裡的地緣局勢。」英國政治地理家麥金德在《歷史的地理樞紐中》中這樣分析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意義:橫貫大陸的鐵路改變了陸上強國的狀況,樞紐國家向歐洲大陸邊緣地區的擴張,使力量對比轉過來對它有利,這將使他能夠利用巨大的大陸資源來建立艦隊,那時那個世界帝國也就在望了。
  •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1922年12月,正式成立蘇聯,其加盟共和國的數量由最初的4個逐步增加到15個。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又分成15個國家。 得失之間: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清王朝將自己版圖的近旁、實為無主之地的西伯利亞地區,以條約形式明確屬於俄羅斯,等於承認了俄羅斯東侵的事實。尼布楚條約表面上是平等的,實質上清朝吃了大虧,讓步太多。
  • 西伯利亞大鐵路簡史:俄羅斯耗時25年修築出統治歐亞的主動脈
    除此之外,諾斯科夫還提出了關於鐵路修建方法的具體方案,那就是將整條鐵路分成若干個獨立的段落和區間進行修建,而這一建議在之後俄國正式開始修建工作時被採納。19世紀中後期,俄國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必要性開始越加顯現,俄國工廠生產原材料的匱乏,解放農奴之後,西伯利亞大量工廠所出現的勞動力短缺都成為了困擾俄國的嚴重問題。
  • 二戰期間蘇聯在遠東地區也實行綏靖政策
    但是日軍想霸佔東北全境,還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攔路虎蘇聯。甲午戰爭後的《中日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當時的沙俄與德法一起強行阻止割讓,結果中國賠了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並給予沙俄在東北的各種特權。歷史上,沙俄及蘇聯長期覬覦中國東北,只是因為日俄戰爭被打敗,才不得不讓出了大部分東北特權,但保留了蘇聯在東北的主要鐵路中東鐵路特權。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蒙古國又稱外蒙古,喀爾喀蒙古,位於我國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國土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268萬(2008年)。外蒙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廣大的國土上各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 徐向前訪問蘇聯,他們說要這麼多,我們要修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了
    沒錯,建國伊始,蘇聯老大哥的確是援助了我們不少。可是,千萬不要忘記,也不要說錯,援助那是有代價的,不是白給的,人家也不可能白給。也就是說,蘇聯的每一份援助,我們都是要付錢的。每一筆貸款,也是有利息的。中國方面希望多購買一些武器設備,什捷緬科卻說,蘇聯也很困難,而且還認為中國軍隊的編制不宜過大,今年只能解決十六個師的裝備問題,其他的裝備以後逐年供應。十六個師就十六個師吧,人家是賣方,咱也不能強迫人家。然而,不久,蘇聯方面就突然通知說,十六個師縮減為十個師,任徐向前怎麼溝通都沒有用。
  • 西伯利亞對俄羅斯的意義是什麼?
    俄國科學之父--哈伊爾 羅蒙諾索夫曾經感慨的說:「俄羅斯的強大在於西伯利亞的富饒。西伯利亞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非同一般,是俄羅斯的命脈與基石。 西伯利亞的發展對於當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蘇聯解體時,國土分成了15個國家,為什麼遠東地區沒受到影響
    蘇聯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二戰後成為世界兩極之一,令老美十分頭疼和忌憚。可這麼一個橫貫東西,雄踞歐亞大陸的國家,它的遠東地區,卻沒有分裂出去。
  • 論帝俄晚期的西伯利亞開發 王曉菊
    尤其是19世紀80年代以後,以沙皇為核心的俄國政府對西伯利亞給予極大關注,西伯利亞開發達到沙俄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俄國實施的修鐵路、促移民、辦大學、廢流放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遠遠超出以往西伯利亞開發的各個歷史時期。至1917年俄國革命前,西伯利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由於沙皇專制制度的束縛,西伯利亞開發亦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
  • 西伯利亞對於前蘇聯及俄羅斯的重要性?
    對於西伯利亞,作為中國人自然也極為關注,因為這裡曾經是我們的土地。夢想著故土回歸幾乎是全體中國人的一致夢想,只是這種想法能夠實現的概率確實很低。作為高緯度地區,西伯利亞是一片苦寒之地。在古代這種地方除了愛斯基摩人喜歡之外,其他民族似乎沒有幾個願意在此長期生存。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蘇聯龐大的「家業」是沙皇俄國打下的16世紀中葉,莫斯科公國開始崛起,不斷吞併周圍公國,成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其傑出領袖伊凡四世的領導下,莫斯科公國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使莫斯科公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