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一下故事背景,燕國地處邊塞,是戰國七雄裡面實力偏弱的,但是燕國是大名鼎鼎的召公奭後代,爵位很高。但是爵位高畢竟不能當飯吃,下面的齊國是太公望姜尚的封地,那爵位也是不低,都是侯爵。燕國雖然地盤大,但是周圍少數民族林立,按理說大家應該多照顧這個小兄弟,但是事實上在利益土地面前人往往都失去了理智。
齊國一直暴打這個邊緣的小兄弟,甚至衝進人家的國都搶走了燕國的金銀財寶,宗廟祭器,燕國忍氣吞聲,經過蘇秦的計謀,鼓動齊國窮兵黷武,最後,瞧準機會聯絡諸侯一起伐齊,齊國剛剛徵戰結束沒有辦法抵禦一路潰敗,最後只剩下兩城,最後又怎麼奇蹟般的復活的呢?
話說齊王驕橫暴虐趕走了孟嘗君,齊國上下人心離散。
燕國自從燕昭王以來,日益強大起來,看見齊王昏庸殘暴,就和大將樂毅商討進攻齊國的方案,樂毅說齊國是個軍事大國,要取勝它必須和中原各國聯合出兵。於是,燕昭王就派使者和秦、魏、趙、韓四國聯絡。
公元前285年,樂毅統率五國大軍大舉進攻齊國,聯軍大敗齊軍。打敗齊軍以後,各國諸侯的軍隊乘勝分割了齊國邊境的一些城市,然後就回國了。只有樂毅率領燕軍直逼臨淄,齊王被樂毅的燕軍嚇破了膽,只好帶了家眷和少數的文武官員逃出了臨淄。
樂毅佔領了臨淄,將齊國的寶藏及宗廟祭器,以及原先齊國掠奪來的燕國的國寶,統統地收集起來送回燕國。同時,又帶兵繼續追擊齊王的軍隊,樂毅英勇善戰,又善於運用計謀,所以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齊軍望風披靡,不多久樂毅就攻下了齊國的70多座城池,這個時候,齊國只剩下莒城,也就是山東省莒縣和即墨兩個地方沒有被攻下來。
齊王逃到了莒城,並向楚國求救,楚頃襄王派大將淖齒帶兵20萬來救齊國,淖齒到了莒城,看見齊王已經大勢已去,就殺了齊王,企圖自立為王,樂毅的軍隊圍攻莒城,但由於楚軍力量強大,久攻不下,於是樂毅就包圍了莒城。
樂毅對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打的戰術,並且得允許百姓出城耕田購糧,他也約束燕軍不準擄掠百姓,他想讓即墨城裡的軍民不戰而降,再說即墨的守將這個時候正好病死了,城裡邊沒有領軍禦敵的主將,於是大家就選舉出了一個叫做田單的人,出來主持守城,田單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他從小就熟讀兵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國出力,但是齊王不懂得用人,田單只是在臨淄做過市場管理員那樣的小官,在燕兵入侵和齊國的官員百姓逃難來到即墨的路上的時候,田丹就曾經機智地把當時的車軸兩旁突出的部位給去掉,並且了包上了鐵皮,經過改造的車靈活機動,順利地到達了即墨,而許多官員坐的車,因為車軸太長,互相碰掛,在亂鬨鬨的逃難當中,有的人車翻人亡,有的因為行動遲緩而成了燕軍的俘虜。
田單擔當了即墨的守將以後,他不盲目的出戰,他一面組織人力修築、加固城牆,準備固守,另一方面,又派人出去打聽敵軍外面的情況和政治形勢,不久派出去的探子回來報告說,燕昭王死了,即位的燕惠王不信任樂毅,於是田單就立刻派人到燕國去放風,說樂毅遲遲不攻打莒城和即墨是想在齊國收買和籠絡人心,自己想當齊王,否則齊國的70多座城池都攻下來了,還剩下這小小的兩個地方會幾年之內攻不下來嗎?這些傳言沒過多久就風風雨雨的傳到了燕惠王的耳朵裡面去了,燕惠王聽了這些謠言就更加對樂毅不滿了,於是他拜自己的心腹將軍騎劫去即墨前線代替了樂毅。
樂毅很傷心,又怕回去受到燕惠王的迫害,就投奔趙國去了。騎劫到任以後,一改樂毅的做法,他立刻下令加緊攻城,並且在攻城的時候把一些俘虜的齊軍割去鼻子,讓他們打頭陣,他還讓士兵把即墨附近齊國人的墳墓全部挖開,把骸骨點火燒掉,即墨城立的軍民見燕軍這樣殘暴,個個狠的咬牙切齒,紛紛到田單那裡,請求出城和燕軍決一死戰,田單看到城裡的軍民的抗敵士氣鼓起來了,又使出了第二條計策,他調出城裡的精壯軍民5000人,日夜在隱蔽處訓練,同時只讓老弱的軍人和婦女守城,還收集了城裡的金銀,叫人帶上裝扮富翁偷跑出去,向騎劫投降,請求燕兵在破城之後不殺害騷擾他們的親屬,騎劫看了以後心花怒放,覺得即墨,守不了幾天了,就讓手下的軍官和士兵盡情的作樂幾日,準備最後攻城。
就在這個時候,田單把城裡的牛統統的集中起來,約有1000頭左右,在它們的身上被上畫有五顏六色龍紋圖案的綢布牛角上綁上了鋒利的尖刀,牛尾上覆著浸透了油的麻絲,在城牆根兒開了幾十個大洞,把牛牽到洞口,等到晚上,他命令士兵們在牛尾巴上點著了火,把牛統統的趕出了洞外,牛尾巴著了火,瘋狂的向燕軍的陣地衝去,而那些5000訓練有素的精壯的士兵也走在臉上塗上的油彩,在牛群後面衝出來,而在燕軍的陣地裡面,麻痺大意的軍官和士兵們都睡得死死的,一點戒備也沒有,突然間被瘋狂牛的喧叫聲和沖天的火光驚醒了,只見大批花身怪獸和花臉神將殺來,個個嚇得腿腳腳發軟,魂不附體,以為是天兵天將殺來,只顧得抱頭鼠竄逃命,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和膽量?
騎劫正在中軍帳裡面喝酒,聽到喊聲,出去以後也嚇得莫名其妙,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止軍隊的潰敗,自己也只得隨混亂的軍隊逃走,不料田單已經率齊軍追殺上了來,燕軍互相踐踏,潰不成軍,混戰當中,騎劫被田丹一戟戳死,田單率領軍隊乘勝追擊,燕軍失去了主帥也就沒有辦法抵抗了,而那些剛被燕軍佔領的齊國城市裡的百姓也紛紛起來響應,他們趕走了燕軍,迎接田單率領的齊軍。
於是,田丹趁勢一直率領齊軍把燕軍趕出了齊國北部的邊界,臨近滅亡的齊國又得以恢復,與田丹反擊燕軍的同時,莒城的齊國人也乘機殺了楚將淖齒,把齊王的太子法章迎進城去,立為齊王,這就是齊襄王。
公元279年,田單把齊襄王迎回了臨淄,由于田單恢復齊國的功勞,齊襄王把他的家鄉安平地方的一萬戶土地賞賜給他,並封他為安平君。
《孫子兵法》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大將樂毅一直採取攻心的戰術,讓百姓不懼怕燕軍,可以正常生息勞作,戰爭本就應該遠離民,這是大道上策;而騎劫接替樂毅後,直接就採取了下策中的下策,直接起刀兵攻城,起了反效果,最終被士氣大震的齊國軍民趕出了齊國邊境,而燕國也失去了難得的大將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