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
【別名】 郄中、委中央、膕中、血郄、腿凹、中郄。
【定位】 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特點】 膀胱下合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痺,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隱疹,皮膚瘙癢,疔瘡。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靈樞·本輸》。
【釋詞】 委,有曲義。中,不偏之為中。《素問·骨空論》王冰註:「膕謂膝解之後曲腳之中。」
【釋義】 本穴在膝膕窩正中,取本穴時,須使患者膕膝彎曲。《靈樞經》謂:「委而取之。」《甲乙經》:「在膕中央約紋中動脈」,故以為名。
【提要】 膀胱之合穴,又為四總穴之一,有清熱利溼、舒筋利節作用。治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風痺、遺尿、轉筋等症,諸症之近於委痺者。又治頭痛,以本經起於頭也。本穴主要功能,為治腰痛。所以然者,以其有關於腎也。足少陰之氣,由內踝上行至陰谷,折向膕中央,於本穴處相與疊並(太陽下行,少陰上行),故本穴治腰痛極效,以其有協於腎經也。本穴又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為治也。但虛人不宜放血,應以補瀉手法調之。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委中穴對膀胱功能有調整作用。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膀胱,針刺能使其鬆弛,內壓下降;對鬆弛狀態的膀胱或尿瀦留者,針之可引起膀胱收縮,內壓升高。委中穴對體溫的調節作用,已被動物實驗所證實。動物實驗還證明,針刺該穴可使上升的白細胞數下降,對實驗性細菌性腹膜炎有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