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委中

2020-12-23 騰訊網

委中

【別名】  郄中、委中央、膕中、血郄、腿凹、中郄。

【定位】  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特點】  膀胱下合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痺,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隱疹,皮膚瘙癢,疔瘡。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靈樞·本輸》。

【釋詞】  委,有曲義。中,不偏之為中。《素問·骨空論》王冰註:「膕謂膝解之後曲腳之中。」

【釋義】  本穴在膝膕窩正中,取本穴時,須使患者膕膝彎曲。《靈樞經》謂:「委而取之。」《甲乙經》:「在膕中央約紋中動脈」,故以為名。

【提要】  膀胱之合穴,又為四總穴之一,有清熱利溼、舒筋利節作用。治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風痺、遺尿、轉筋等症,諸症之近於委痺者。又治頭痛,以本經起於頭也。本穴主要功能,為治腰痛。所以然者,以其有關於腎也。足少陰之氣,由內踝上行至陰谷,折向膕中央,於本穴處相與疊並(太陽下行,少陰上行),故本穴治腰痛極效,以其有協於腎經也。本穴又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為治也。但虛人不宜放血,應以補瀉手法調之。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委中穴對膀胱功能有調整作用。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膀胱,針刺能使其鬆弛,內壓下降;對鬆弛狀態的膀胱或尿瀦留者,針之可引起膀胱收縮,內壓升高。委中穴對體溫的調節作用,已被動物實驗所證實。動物實驗還證明,針刺該穴可使上升的白細胞數下降,對實驗性細菌性腹膜炎有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攢竹
    攢竹 【別名】  眉本、眉頭、員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員柱、矢光、元柱、小竹、眉中。 【定位】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特點】  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  頭痛,口眼喎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眼瞼 動,眉稜骨痛,眼瞼下垂。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陽綱
    【特點】  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  腸鳴,腹痛,洩瀉,黃疸,消渴。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陽,意指六腑。《靈樞·終始》:「五臟為陰,六腑為陽。」綱,有督統之義。《尚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肓門
    【特點】  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  腹痛,痞塊,便秘,乳疾。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肓,《素問·腹中論》載「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此處指腹部之肓膜。門,指其有如諸肓門戶之意。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附分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附,有靠近、依附之義。《淮南子·說林訓》:「附耳之言,聞於千裡也。」《史記·孔子世家》:「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在此附指旁。分,有分別之義。《說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膈俞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附視頻
    2,次 髎 [liáo] 穴:利尿止遺、調經止痛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穴義】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名解】次,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詳述八髎穴(上、次、中、下髎)!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針灸穴名解——胃經腧穴 豐隆
    豐隆,亦屬古代神話中的雷神、雲師。《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王逸註:「雲師,一曰雷師。」豐隆是雷和雲的意思。《淮南子·天文》:「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豐隆,雷也。雷為土氣,陰陽運動,回生萬物者也。」故雷神名豐隆,《楚辭·九章》:「遇豐隆而不將。」豐隆,豊滿也。指肌肉豐滿的意思。又高也。《史記·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穴在小腿前方肌肉豐滿高大處,正豐隆之象也。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建議收藏!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針灸穴名解——胃經腧穴 內庭
    有入、中之義,與外相對。《左傳·莊十四年》:「國內之民,其誰不為臣。」內,又同枘,同納。枘是卯眼,鑿是榫頭,卯限與榫頭的關係稱為鑿枘,蹠趾關節凹陷如枘,趾骨如鑿,穴形如鑿納於枘之處也。《說文》:「庭,宮中也。」《通訓定聲》:「今俗謂之廳。」《禮記·檀弓》:「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深處為內,居處為庭。門內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亦處所之意。
  •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詳解,臨床實用!
    【名解】上,指本穴相對於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 經絡腧穴丨腧穴的8種功能
    這裡闡述了取陽分腧穴可以調整經氣而引邪外出的道理,也道出了針刺腧穴之所以有效的原理。腧穴又外通肌表,它不僅是一個孔隙,也是氣遊行出入和外邪侵入人體的門戶。例如風從上受,外風常從風池、風府穴侵入;溼從下侵,溼邪常從湧泉穴侵入人體;寒從背淫,寒邪常從背部足太陽膀胱經侵入人體。針灸療法就是利用腧穴的這一性能,把各種治療手段的信息(如針、灸、按摩、電、雷射、藥物注射等)輸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