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對軍方缺乏兩棲作戰能力的問題心知肚明,因此他雖然鼓勵英軍多搞小型突襲行動,卻一直對大規模登陸法國不熱心。1942年5月蘇聯外長莫洛託夫訪間英國時,第一次鄭重提出這個問題,邱吉爾向莫洛託夫提出一項聲明,表明英國對此拒絕做出明確的承諾。
英國軍方的觀點是,考慮當時的局勢、以及盟軍在地中海地區海空軍的相對優勢,較為可取的戰略應該是將反攻法國的行動至少推遲到1943年,同時考慮英美聯合進攻法屬北非的方案,以東西夾擊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儘快結束北非戰事。
很快同意了軍方的戰略,當1942年6月下旬,羅斯福派出總統特使安東尼·霍普金斯、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海軍作戰部長金一行三人來到倫敦,討論盟國下一步戰略問題時,邱吉爾親自出面說服他們同意了英國的方案。1942年7月25日,羅斯福最終表示同意英國的觀點,下一步的戰略目標是進攻法屬北非。
1942年8月12日,邱吉爾親自飛到莫斯科。為了取悅東道主,邱吉爾接著開始談到皇家空軍準備對德國發動轟炸攻勢的計劃,還闡述了進攻法屬的前景,史達林馬上看出這項戰略的好處。邱吉爾認為這是他個人外交上的一次收穫,現在史達林已經了解了盟國所面臨的困難。
但是第二天的會談中,史達林再次提出質疑,德軍已經圍攻列寧格勒快一年了,正在大舉進攻史達林格勒。如果盟國還是在納粹佔領區的邊緣地帶發動攻勢,這麼做對危急中的蘇聯有什麼好處?邱吉爾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小時列舉出盟軍進攻北非的眾多戰略利益。最終史達林直接問邱吉爾:「為什麼英國害怕與德國直接交戰?」邱吉爾對這種毫不掩飾地指責懦弱的詰間感到震怒,又滔滔不絕地講了40分鐘,歷數了戰爭中英國在戰場上已取得的勝利,並提醒史達林,早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前,英國就不怕犧牲單獨抵抗希特勒的戰爭機器一年多。
邱吉爾結束訪蘇不久,就發生了迪耶普慘敗,史達林不好再催逼英國反攻法國,反攻挪威的設想也胎死腹中。1942年11月7日英美開始進攻法屬北非,代號「火炬行動」。盟軍迅速在法屬北非攻城略地,隆美爾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