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奧運從「賠本賺吆喝」到「全球好商機」的開始。時任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斯首創奧運「私營模式」,通過提升贊助門檻、付費轉播等方式,在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加納稅人負擔,以及不能發行彩票的情況下,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等市場化手段廣開財源,不僅花費5億美元順利地舉辦了奧運會,還實現贏利2.27億美元。奧運會從此成為一個誘人的大蛋糕。
1988年的第24屆奧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辦,這次奧運使漢城一舉成為世界名都。該奧運會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有場館,對不夠水準的場館進行翻修改造後繼續使用。韓國漢城奧運會建設了16座新館,翻修利用了原有18座舊場館。通過這樣的方式,節約了大量經費。漢城組委會直接用於奧運會的投資約10億美元。
不過,韓國政府撥出20億美元用於漢城的城市建設等非直接投資,大大改善了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
巴塞隆納奧運會是迄今為止最圓滿的一屆賽會。從1986年開始著手籌辦建設工作,巴塞隆納市一共投入94億美元,其中60%為民間自籌,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達到240億美元。
完善的籌備工作吸引了全部172個奧運會成員國和地區參加盛會,巴塞隆納奧運會組委會在開支計劃中的最大一宗,是城市環境的設施與改善,耗資362億比塞塔。
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是從經營角度上非常成功的一屆。組織者的商業開發令贊助商倍加讚揚,其中9家企業在賽會結束後,又同國際奧委會籤訂了新的贊助合同。
同時,收看當屆奧運會的電視觀眾創下新紀錄。不過,亞特蘭大奧運會過分商業化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2000年的澳大利亞雪梨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奧運會。」這屆奧運會依靠出售電視轉播權、門票等各種收入,賺了7.65億澳元(約35億人民幣)。
雪梨奧運會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在贏利的同時,對奧林匹克公園的體育場館和設施作了長遠的規劃,還利用霍姆布希灣一塊760公頃的河邊廢地(包括一塊不能使用的沼澤地,一個磚廠,屠宰場和一個軍需品廢料場)興建了奧運村,大大節省了成本。
根據2009年6月19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顯示,咱們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賺錢了。實際收支數、後續應實現收入和待結算支出的統計結果是,北京奧組委收入達到205億元,較預算增加8億元;支出將達到193.43億元,較預算略有增加;收支結餘將超過10億元。
當初,英國奧運事務大臣喬維爾女士說,84億英鎊是英國政府對倫敦奧運會投入的上限,「不會出再多的錢」。但即使這樣,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的預算也從其申辦成功之初約40億英鎊,翻了一番多。據透露,倫敦奧運會參賽運動員達1萬,旅客大概有90萬,觀眾有45億,門票總量大概約為900萬張。
出售轉播權是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2004年雪梨奧運會以前,轉播權收入的60%分配給國際奧委會。為了使更多經費用於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収展,國際奧委會決定2004 年後只收取轉播權收入的49%,加之不斷上漲的轉播權售價,奧運會主辦國分得的實際數額呈增加趨勢。
自1985 年起,國際奧委會將贊助商分為三大類,並將每類授予相應範圍的經營權。
其中包括:1,TOP贊助商。1985年國際奧委會與瑞士國際體育娛樂和休閒集團(ISL)籤訂TOP贊助商計劃,贊助底價為400萬美元,參與合作包括可口可樂等全球35家企業。
2,官斱贊助商。每屆奧組委可以在本國徵集官斱贊助商,收入同樣需在國際奧委會與奧組委之間進行分配。
3,官斱供應商。奧組委可以徵集官斱供應商,允許其產品使用奧林匹兊標識,主要用於通訊設備、裝飾品、衣帽服飾領域,商家需將其產品營業額的10-15%上交奧組委。
自1920年安特衛昔奧運會首次發行紀念郵票、1951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首次發行奧運紀念幣以來,歷屆奧運會都發行奧林匹克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等周邊產品,衍生品逐漸成為奧運會主辦國穩定的收入來源。除了郵票和紀念幣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類衍生品同樣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奧運主題彩票、奧運手機等。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800萬張門票,實現門票收入4.25億美元,佔總收入的25%。2000年雪梨奧運會門票收入高達6.17億美元,佔總收入的21.78%。截至2016年7月10日,裡約奧運會門票已經售出430萬張(預計售出600萬張,已售出比例佔72%)收入達到9.6億雷亞爾(約19.6億元人民幣)。
國際化賽事對舉辦城市的建設要求較高,促進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增長。例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政府迚行了擴建機場、整修公路、治理漢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奧運為契機跨入到新關工業化國家的行列;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投資總額達到當年西班牙的 GDP總量的5%;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重點建設了包括奧森公園、首都機場、北京南站在內的142個項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設管理和生態環境水平。
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2000年雪梨奧運會期間,海外遊客增加了50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產業為澳大利亞帶來了42.7億美元的收入。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組織了超過25000藝術家與12000項表演的「倫敦2012文化節」,在全英範圍內約2000萬人參與,其中有300萬人參與了付費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收入形式,例如政府預算撥款、民間捐贈、資產拍賣等。
▶中國隊加油!裡約奧運會開幕式精彩瞬間集錦(珍藏版👇)
▶一塊奧運金牌到底值多少錢?
來源:新華網
本文編輯:李天路
覺得不錯↓↓↓歡迎分享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