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王睿與鄧艾做的同樣的事,結局卻天差地別?——三國那些事

2020-12-16 騰訊網

王濬認為自己滅吳功勞最大,官職卻晉升不大,反而總是被王渾壓制,所以每次進見晉武帝時,總要陳說自己徵伐的勞苦功高卻被人冤枉,表現出非常不滿的樣子,晉武帝每次都寬恕他。

王濬的外親範通對王濬說:「你這樣做不對啊!你應該對此表現的非常謙虛,逢人就說是皇帝的功勞,是王渾的功勞,自己只是盡職盡責,這樣王渾對此能不慚愧嗎?你能不受皇帝褒獎嗎?」

王濬說:「我害怕鄧艾滅蜀最後被殺的事出現在我的身上!不得不說啊。」

當初鄧艾奇計滅蜀,對眾人誇耀他的功勞,貶低其他將軍,被眾人所忌,最後被鍾會誣告為謀反,落得鄧艾極其餘子全部被殺。

鄧艾與王睿的做法,看似一樣,都是在不停的陳述自己的功勞, 不過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鄧艾被殺,王睿卻升官。

其實這有著本質的不同, 鄧艾與王睿的處境不同,王睿生於世代官宦之家,魏晉是極重門第的世代,而鄧艾的家世都不清楚,更比不上王睿的家世了。

鄧艾與王睿的受寵程度不同,司馬昭更傾向於鍾會,司馬昭將鍾會與鄧艾做為互相制衡的工具。

當初司馬炎放權於世家大族,所以贏得了世家的支持,進而得到了帝位,其實司馬炎多次原諒王睿,並不是因為仁慈或者傾心王睿,在一定程度上司馬炎也不敢惹怒世家。

經過曹丕司馬昭的操作,門閥的力量越來越大,到了司馬炎時期已經非常強大了,司馬炎為此將兵權交與司馬氏來抵制門閥,這是後話了。

再者王睿深通司馬炎心理,深知人事,深知咬人的狗不會叫,亂叫的狗不會咬。為了讓司馬炎安心,做出自己整天只想邀功升官,不想造反,出此一招,來避免司馬炎覺得功高震主,惹來禍端。

鄧艾成功之後,多次對眾人炫耀自己的功勞,代行天子命令,修築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卻唯獨與司馬昭聯繫甚少,這本身就讓司馬昭很是擔憂。而王睿不同,整天黏著司馬炎邀功,對眾人卻很謹慎。

這不僅讓許多人同情於他,為他邀功。如秦秀、李密多次上表訴說王濬受了委屈。

相關焦點

  • 鄧艾:三國中的天才軍事家,為何結局悽慘?
    三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裡誕生了關羽、張飛、呂布、周瑜、陸遜、張遼這樣的絕世名將,他們任意一人放在別的時代都能成為一方巨擘。自關羽這代名將相繼離世後,三國實質上也進入了大後期。這個時代魏蜀吳三方勢力都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問題,蜀漢僅有姜維一個人撐臺面,東吳則有諸葛恪、陸抗支撐,曹魏則是司馬師兩兄弟,鄧艾、諸葛緒、鍾會等少壯派將領。最終曹魏靠著絕對的實力碾壓蜀漢、殲滅東吳完成統一。很多朋友不理解,鄧艾作為親自攻滅蜀漢的將領,又對司馬氏忠心耿耿,按理來說結局應該很好才對。但實際上卻被夷三族,令人想不通!
  •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有人說司馬昭殺鄧艾和鍾會是因為兩人相互誣陷的結果,也有人說他們被殺是因為功高蓋主的原因,其實看看後來滅東吳的王渾和王濬之間也是爭功,甚至互相告狀也沒有被殺,最終結局非常良好。那麼輪到鄧艾和鍾會的時候,為何是慘澹收場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三國名將鄧艾的死,警示一個什麼道理?
    鄧艾是三國末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其才能可與諸葛亮和司馬懿比肩。他的死警示了一個道理:無論你有多麼大的功勞,都不要「越權」。這條定律不僅適用於古代,也適用於現代;不僅適用於權力場也適用於職場。司馬昭上表讓魏元帝曹奐下詔書,封鄧艾為太尉,太尉太尉是中央最高軍事長官,天下武官之首,這個時候是鄧艾最為輝煌的時刻,他不僅打出了一場歷史上最著名的奇襲戰,而且滅掉了蜀漢政權,立下了不世戰功,更註定會名載史冊,萬古流芳。在巨大的勝利面前,鄧艾被衝昏了頭腦,他有點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了,做了幾件「越權」的事情。
  • 養牛的鄧艾,和鐘鳴鼎食的鐘會,三國末期,二士相爭的局面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似乎也為曾經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打上了一個句號。再很多人的眼中,有著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三國才是三國,他們走後,三國便不再有著往日的激情和。對於看《三國演義》的人是這樣,對於研究三國歷史的人也是這樣,諸葛亮的落幕,不僅僅是他個人了離開,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然而就在我們所有人都以為三國時代就要悄無聲息地進入司馬氏的時代,突生異變,鄧艾和鍾會這兩位魏國的士子,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
  • 同樣是滅蜀功臣,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名將,鍾會卻不能進?
    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就鄧艾這位名將來說,之所以能夠進入武廟72名將之中,自然和魏滅蜀之戰存在直接的關係。
  •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三國時期最精彩的就是這些群雄之間互相爭奪的故事,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斷地向對方發起挑戰,如果能夠成功奪得的會是兩份權利,如果失敗,那麼這一輩子就不會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 歷史故事——三國最悲慘功臣的鄧艾
    其中就有三國時期魏國的大將鄧艾。公元263年,初冬。陰平的崇山峻岭裡,出現了一支疲憊不堪的兵馬。一位老將用毛氈將自己裹了個嚴嚴實實,看了看眼前陡峭向下的斜坡,一咬牙,滾了下去。後面的軍士騷動了一陣,但最終還是學著老將的樣子,或毛氈裹身滾下,或繩索束腰,或攀援樹木,用這種方法一個個度過了摩天嶺。
  • 三國毒師衛瓘,是如何連番幹掉三大名將鄧艾、鍾會和姜維的?
    衛瓘,是殺死三國名將最多的人,他不是用刀劍殺人,而是用計謀,說他是三國最厲害的陰謀家都不為過。
  • 三國名將鄧艾伐蜀,他偷渡的陰平道在哪裡?
    此戰中,鄧艾不僅憑著卓越的勇氣、謀略及出色的表現奪得了首功,成了享譽後世的三國名將,此戰也成了永載史冊的中國古代軍隊實施迂迴奇襲的經典戰例。 「陰平道」在兩漢三國時期是一處縣級行政區。
  • 同在一朝為官,長沙太守孫堅卻殺害荊州刺史王睿,原因令人深思
    然而,在漢末三國時代,卻發生了一件以下犯上的事件,那便是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在路過江陵時,竟殺害了他的上司、時任荊州刺史的王睿。須知,長沙郡為荊州八郡之一,長沙太守要聽命於荊州刺史。故而,孫堅殺害王睿一事,顯然是以下犯上。那麼,孫堅為何如此膽大包天呢?他又因何原因殺害王睿呢?
  • 衛瓘先後除掉三國三大名將,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三國後期,有三個非常出名的將領,他們是鄧艾、鍾會、姜維,他們軍事能力非常強,是各自國家的棟梁,不過這麼厲害的三員名將最終卻死在了衛瓘手中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作為古代至高無上的存在,相信不少人對於那些坐在九五之位上的天子,心中多少也有著一些期待,畢竟綾羅綢緞,錦衣玉食,享用不盡,然而皇帝,實際上也是個高危職業,根據統計,在歷朝歷代400多位皇帝中,平均壽命才只有39.9歲,將近有一半人是非正常死亡,單單是被毒死的君主,就達到了20人之多。
  • 三國後期除了姜維、鍾會、鄧艾、陸抗,羊祜外,還有哪些不為人知但實際能力很強的人 ?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三國後期除了姜維、鍾會、鄧艾、陸抗,羊祜外,還有哪些不為人知但實際能力很強的人?有這樣一位將軍,無論在在《三國志》還是《晉書》中都沒有為他列傳,然而他的一生卻當真可以算是一個傳奇。
  • 三國殺:鄧艾原畫驚現女版鍾會?武將間原畫臺詞互動你知道哪些?
    三國殺的原畫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客串,有些客串出現的非常頻繁,再加上有一些歷史羈絆,因此不少武將其實都是民配的CP。而且這些CP畫師在創作的也心領會神,幫大家設置了不少的彩蛋,一起來看看吧!鄧艾&鍾會在鄧艾的限定皮膚中,大家可以看到右下角有一個白色頭髮雙馬尾的妹子,根據服飾和獨特的白頭髮,不難判斷就是鄧艾的恩怨CP鍾會。
  • 三國殺鄧艾界限突破,技能改動雖然很小,但是關鍵時刻非常有用
    三國殺移動版鄧艾技能界限突破其實已經很久了,應該有三個月,那為何今天這期文章要寫鄧艾呢?主要是因為上周SCL的一場比賽,可以說是界鄧艾創造了奇蹟。三號位有一張過拆,其他具體什麼牌記不清楚了,反正可以拆界鄧艾一張,然後秒了他。
  • 鄧艾出兵蜀漢前曾做了一個夢,此夢徵兆半好半壞,最後果真應驗
    鄧艾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將領,他深諳兵法,是個文武全才,他一生為曹魏立下了赫赫之功,但最終結局慘澹,據說鄧艾伐蜀之前曾做了一個夢,此夢半好半壞,鄧艾找人解夢後,沉默良久,那麼鄧艾伐蜀之前究竟夢見了什麼呢?離奇怪夢鄧艾出兵伐蜀之前,曾做過一個怪夢,他夢見自己坐在山上,眺望著遠處的流水,鄧艾從夢中驚醒,不解其意,於是找來一個叫爰邵的人為其解夢。
  • 三國殺:鄧艾原畫驚現女版鍾會?武將間隱藏的原畫臺詞互動你還知道...
    三國殺的原畫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客串,有些客串出現的非常頻繁,再加上有一些歷史羈絆,因此不少武將其實都是民配的CP。而且這些CP畫師在創作的也心領會神,幫大家設置了不少的彩蛋,一起來看看吧!
  • 文鴦在三國前期武力是什麼水準?戰馬超會怎麼樣?
    說他是西晉明,其實他也經歷過三國時代。只不過不是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而是已經逐步歸為統一都三國時代。由於三國後期給人普遍感覺人才凋零,那麼武功方面也普遍的認為不如前期。但是凡事沒有絕對。文鴦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高手。文鴦作為三國後期第一猛將,姜維、鄧艾等人武藝在他面前都要靠邊站。他也是後期少有的亮點之一。他不僅另類,而且還變態。
  • 三國猛將鄧艾(上):先「不惑」,後「而立」的男人
    今天要說的主角便屬於這類人,他就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鄧艾。明朝哲人王陽明在其《傳習錄》裡反覆強調「立志」,因為一個人所立之志向,往往決定了其成就之上限。而且一個人立志越早——最好在世界觀形成初期的十來歲的年紀,其志嚮往往越堅定。鄧艾年少時,便早早立下了當一流人物的大志。
  • 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將,而姜維卻不能進?姜維到底差在哪裡?
    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廟72將中,鄧艾這位消滅蜀漢的名將得以入選,但是,對於和鄧艾齊名的姜維,則無緣這份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