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把珍藏70年骨頭上交國家,專家直言:不值錢,老農:這是龍骨

2020-12-12 每天讀文史

龍圖騰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當中古老的象徵,而且黃皮膚的中國人都自稱龍的傳人。世間是否真的有龍的存在,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著懷疑。可是有的人卻深信不疑,甚至還有人說自己親眼見過活著的龍。

記得影響最大的就要數,1934年的墜龍事件了。這件事是發生在營口的一個夏天,一對婦女在田莊臺的上遊,竟然發現了一條擱淺的龍。據說當時的這條龍渾身長有灰白色的鱗片,躺在地上不停地喘著氣,眼睛還在眨動著。

龍的腹下還有兩隻很小的爪子,它捲縮在地上似乎非常的痛苦。當時的季節正好是夏天,而且天上一絲雲彩都沒有。太陽光直晃晃地照射著地面,人都感覺口乾舌燥更何況是這條龍了。人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給這條龍搭起了簡易的帳篷。甚至還有人用水桶不停地往龍的身上澆水。附近寺廟裡的和尚跑過來為這條龍超度。

僅僅過了幾天,就有一場暴雨降臨了。緊接著這條龍的身影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後來也有人曾經說過,這條龍幾天後被發現已經死在一處蘆葦叢中。後來他的骨頭被拿出來展覽,只是遺憾的是連年戰亂這副龍骨丟失了。

近些年非常流行鑑寶的節目,人們之所以喜愛,是因為不光可以增長見識。對於那些喜歡收藏的人來說,還可以證實一下自己鑑寶的能力。有一天一個鑑寶的節目迎來了一位老人。據他所說他珍藏的這個寶物已經幾十年了。

專家們聽到這話都產生了興趣,趕忙接過了老人手中的盒子。可是看到裡面的物件後,專家卻有些失望起來。原來裡面只是幾塊骨頭而已,所以專家斷定這些東西根本就不值錢。我能聽到這話非常的激動,強調著對大家說:這些可不是普通的骨頭,是龍的骨頭。

所有人所有人的好奇心,被這句話吊了起來。這世上真的有龍嗎?而且這位老人還言辭灼灼地說,手裡的這份骨頭就是龍骨。專家聽過之後也認真了起來,再一次仔細地辨別著手中的骨頭。好像真的和傳說當中的龍骨很相近,可是光靠肉眼來辨別的話,似乎不現實。專家決定把這些骨頭帶回去仔細的研究。

隨著研究一點一點的深入,所有的事情也真相大白起來。原來這真的不是什麼龍的骨頭,不過已經確定了骨頭的主人。應該是一頭擱淺的鬚鯨,這樣的海洋動物體型非常的巨大,所以在他死後有可能被人誤認為是龍的骨頭。

其實哪怕是鬚鯨的骨頭,也是很珍貴的。前一陣子南海所發現的"鯨落",足以證明這樣的大型動物並不多見。更何況他們死後多數沉入深海,所以人們想要得到他的骨頭並不那麼容易。更何況這塊鬚鯨的骨頭,已經珍藏了70年。那麼也就意味著這頭鬚鯨骨頭所存在的年份,可能會超過百年。

這對於動物學家對鬚鯨物種的進化研究,還是非常的有價值的。所以說這並不是一件沒有意義的藏品,況且他的價值也會隨著年份而水漲船高。畢竟所有者同所持有的藏品,本身就存在著不一樣的緣分。留下手中的歷史見證,你的子孫後代都會非常感謝你,能夠留給他們如此有意義的遺產。

相關焦點

  • 老農撿到成吉思汗「金牌」,專家低價收,老農回去到金店融掉
    金牌的主人原來是一位老農,這位老農名叫李獻功,他的父親在內蒙挖沙取石的時候,挖到了這塊金牌,但是因為老李不認識寶物,就將金牌隨手放在了家中的地窖之中。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李的朋友來到家中做客才看到了這塊金牌,回想起成吉思汗的畫像之上寫有巴斯巴的文字,告知老李之後,老李才意識到這金牌的價值。
  • 老農刨地,挖出11斤黃金,上交半年後蒸發3斤,專家:是正常現象
    那時候,西安南郊何家村公社的一位老農在打地基時,就挖出了一個頗有年代感的甕罐。 直覺告訴老農,這個甕罐一定不簡單。 西安作為一個12朝古都,遍地是寶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尤其是這個何家莊,早些時候就有「半個何家莊,能買半個香港」的說法。 話說老農在小心翼翼揭開封口後,激動地差點叫出聲來。原來裡面不是別的,全是黃澄澄的金子、珠寶和眾多其他古董物件兒,保守估計裡面的金子至少在10斤左右。
  • 1937年,轟動一時的「墜龍事件」,老農主動上交「龍骨」,專家看後愣了
    在出土的古文物當中有很多都是刻有龍紋的,而現如今很多的藝術品上仍然是有龍紋,從這方面就足以見得,龍在中華民族的心目當中地位是很高的,同時影響也如此深遠。在上個世紀的時候,遼寧營口就發生過一件墜龍事件。而且當地的村民都看到了龍的模樣。這些事情是有一些傳奇色彩的。但是當時抗日戰爭打響,這件事情就沒再被追究。
  • 老農挖出9公斤黃金,旁邊還有一「破壺」,專家:壺才價值連城
    在如今的市場上黃金更是價值連城,一克黃金都能賣到幾百元,像一些純金或者純銀的手飾品,價值也是更高,黃金這種東西固然十分珍貴,但有一些人卻運氣極佳,不經意間就挖出了黃金,甚至一個破壺竟然比黃金還值錢,老農挖出9公斤黃金,旁邊還有一「破壺」,專家:壺才價值連城,具體是啥情況呢?
  • 在義大利的中國老農與當地老農
    在義大利看到了我們的明天模樣英國人瓦特,1776年,發明了人類第一臺「有用」的蒸汽機,應用到了各種機械上
  • 老農挖出一隻「金蠶」,拒絕5萬賣給文物販子後上交,後續如何
    老農欣喜若狂的拿著跑回家,找親朋友好友詢問,眾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在村裡相當面熟的人名叫王二,他說這也許是以前的古董也說不定,並且幫老農介紹給了一位文物販子!文物販子來到後仔細打量了一下,出價五萬元打算把金蠶買走!
  • 菜地挖出一顆「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老農:無償上交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南的一個村民在自家的菜地裡幹活,鋤頭一挖,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農民原本以為自己不小心碰到了石頭,就想將石頭拿出來。沒想到這偶然的經歷,竟是自己挖到了寶貝,他挖出了一顆「小白菜」,但又不是白菜。村民將這一件挖到的東西拿回了家,將上邊的汙泥洗乾淨,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顆玉做成的白菜,青翠欲滴,咋一看與自己菜地中的小白菜沒什麼區別。
  • 老農蓋房挖出一頭銅犀牛,專家趕來後勸其上交,文物來歷至今成謎
    很多人也不了解這種動物的來歷,認為犀牛是來自於非洲大草原上的外來物種。實際上,中國古代同樣有犀牛的存在,一直到清朝末期,中國犀牛才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殺而滅絕。可能有人要問,既然作者你說中國古代有犀牛,那你有什麼證據嗎?在國家博物館裡就收藏著一尊「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這是中國古代有犀牛的最好的證據。
  • 河南老農釣到「青銅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選擇無償上交國家
    河南有一位老農平時沒事就喜歡釣魚,那天他和往常一樣去河邊釣魚,察覺魚鉤鉤住了什麼東西,但是不像魚那樣四處掙脫。老農以為是鉤住了水草之類的東西,所以想把魚竿提起來看看,這一看嚇一跳,沒想到釣上來一隻「烏龜」。
  • 老農鋤地挖出國寶,因造型怪異不得不上交國家,專家:皇室御用品
    可見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歷史不僅僅是過去記憶的載體,對於當代的發展也有重要參考價值,不過研究歷史並不是件容易事。 這項工作離不開大量的文物基礎,而文物的發掘有時候頗為離奇,哈爾濱曾有位老農無意中挖到了件文物,專家稱那是皇室專用的御品。
  • 1937年「墜龍事件」:老人上交「龍骨」稱見過龍,謎底至今未解
    該事件頗具傳奇色彩,隨著抗日戰爭的打響,這事情也就慢慢沉寂了下去。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八十餘年前那場「墜龍」事件的神秘面紗。2004年,一位遼寧營川的老人帶著一小袋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把它交給了當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老人對工作人員說,這是70年前自己撿到的龍骨,後者以為只是普通的動物骨頭,並沒有重視。
  • 盜墓賊盜墓被村民撿漏,順手帶走墓中黃金,專家:必須上交
    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而且為專家保護文物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如果是自家祖傳下來的文物是可以歸私人所有的,但是若是意外從地下挖出的寶貝,則應該上交國家。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國家相關部門特意派專家下鄉尋寶,並向民間百姓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時間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內蒙古赤峰地區有一夥盜墓賊,他們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踩點,終於發現了一座墓葬的確切位置。
  • 老漢將「破布」掛在灶臺上10年,專家稱是國寶,花150元將其買走
    為了能夠找回那些珠寶,就向全市發布消息,當地百姓們紛紛回到家中翻箱倒櫃,查看自己家中有沒有值錢的東西,一旦有的話,就需要進行上交。後來,某一天的中午,鍋灶廠當工頭的老農,在院子內進行休息,看到了三名文物專家路過,進行著探討。在老漢的家中四處查看,卻沒有見到任何值錢的物品,原本是想要扭頭就走的。但是其中一位專家,卻指了指灶臺上的一塊「破布」。
  • 老農出價500萬賣掉家傳寶刀,專家很氣憤,老農:你們沒資格說我
    英雄如楊志都是如此,被金錢難倒,老農就更不用說了。老人慾作價500萬賣掉自己的這把清帝御賜寶刀。這件事一時之間鬧得沸沸揚揚,連當地的文物專家們也聞訊趕來,想要阻止此事。三、賣刀風波引爭議老人賣刀的消息傳開,得知消息的當地文物專家第一時間趕到了老農的家裡。他們對此事提出了質疑。
  • 河南老農釣到一隻「烏龜」,後背插4支箭,專家:一竿子釣了18億
    對於「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的價值,考古專家說了4個字:無可估量。而對於這酸棗果實化石,網友更是調侃:應該很好吃吧。無獨有偶,河南有個老農喜歡釣魚,以此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這天他抱著釣魚竿來到河邊,沒一會兒就感覺自己釣著了個大東西。
  • 老農釣到一隻龜,背上插4支箭,網友:龜心四箭?專家:無價之寶
    其是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中間的一個歷史階段,我國的青銅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這會,橫跨夏商周三個時期。這一期間,青銅器的鼎盛和重要程度,甚至遠遠超越後來的瓷器。在商周那會,青銅器乃是象徵階級的禮器,在上層階級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甘肅一老農,拉屎沒帶紙,無意中拉出了兩個世界第一!
    有句俗話說得好,一百個人當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那麼在人數這麼多的社會中,很多奇葩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而且有些後來震驚世界的事情都是因為一些巧合而發生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就是因為一位老農而發生的巧合。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好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戰勝了日本,更是代表中國華民崛起的開端。但大家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都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換來的。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 1934年著名的「墜龍事件」,多年後當事人上交龍骨,專家作出解釋
    直到2004年,一個老人將一個包裹非常嚴實的物品交給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而據了解這個老人就是當年營口「墜龍事件」的當事人之一,根據老人自己的介紹,他是在70多年以前撿到的這個「龍骨」,但是當時的工作人員並不相信,只把這個骨頭當作是一種動物的骨頭,並不在意。
  • 內蒙古老農撿到一塊廢鐵,拿給小孩當玩具,鑑定後:中華第一龍
    在1971年的時候,內蒙古的一位年長的農民,就在偶然間撿到了一件寶貝。可是他似乎認不得這是一件寶貝。01內蒙古老農偶然撿到一件「廢鐵」,並拿給小孩當玩具這位內蒙古的老農名叫張鳳祥。當天,他和往常一樣正在田地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