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業門檻低,導致行業同質化嚴重, 致使全國健身市場容易存在無序的與惡性的低價競爭。近些年來,健身房倒閉事件時有發生,造成整個健身行業美譽度降低,行業服務質量受損。
在行業門檻低的情況下,很多經營者不專業,只能靠低價來吸引客戶,低價必然無服務,違背了健身的初衷。健身房得不到消費者認可,就不能吸引更多客戶,經營者入不敷出,也就導致欠薪,欠租,倒閉,從而形成了會員利益受損,從業者受質疑,投資者血本無歸的惡性循環。
惡性低價的背後,結果往往是倒閉、捲款潛逃的風險,健身房倒閉,最終損害的還是消費者的權益。
為什麼想買低價卡?
健身,目前來看是軟需求,很多人會考慮在健身上的投資問題:不光是錢和時間,還有怕堅持不下去,沒有人陪伴,距離家遠,沒有效果等等一系列問題。
在部分客戶的認知範圍內,費用高可能有一種賭的感覺,花時間花錢而沒有達到效果,那豈不是虧了?卡價便宜是讓他們少冒點風險,從投資角度是划算的,反正價格低,如果出現堅持不了或者經營不好倒閉,損失也不會太多,不用太操心。
但有沒有想過,你所認為買低價卡的划算其實並不然,低價卡的健身房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服務,在倒閉的邊緣瘋狂試探,你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是一種損失。
而購買合理價會員卡的消費者長期穩定健身,享受良好的環境與服務,即使多消費了金錢,但同時也享受了相對應的價值。
為什麼要賣低價卡?
部分商家也就是健身房,為什麼要做低價呢?已經知道了一些客戶心裡的消費想法,那麼商家會認為做低價卡一定是有市場的,而且低價卡的成交量,市場推廣,人員管理等操作沒有那麼複雜。
簡單舉例,健身卡賣500元一年,基本也就省略了談單、逼單、講價值、電話邀約等過程,這個不行就下一個客戶。
更甚者賣199元的一年低價健身卡,傳播速度絕對高於合理價會員卡的傳播,成交概率也較高,卡好賣自然業績也不會差。感覺好像對客戶,對員工,對商家來說是3方都贏的局面:客戶得實惠(其實就是陷阱),員工好開展工作,商家認為賺錢快。再來低價卡就是打擊競爭對手的一個手段,你賣1000,我賣500,比比看誰更划算...
認清事實現狀!
很多數據顯示,高端到中端價位的品牌健身,少的存活了5年,多的有20年。而做低端健身的或者做低價惡意競爭的那些健身品牌,基本很快消失,以低價想佔便宜的客戶,基本都是吃虧上當。
那些被低價健身房迫害的客戶,有反思自己嗎?為什麼每次被坑的是你,而不是你身邊的其他人?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價格合理的健身房,安全感才越好。不是虛吹健身房價格要有多高有多好,而是,想要一家健身房具備的:用的器械手感好一些,位置離你家近一點,走進健身場後所有人服務你、對你微笑,熱情周到的對你指導和服務等,這些說白了都需要實在的金錢來支撐。
價值和價格都是成正比的,花2000元辦卡和只花199元辦卡,完全就是2種概念,金額不同,健身房對客戶的重視程度不同,投入費用和心思也不同。
合理會員卡價的健身房的費用投入也高,用於配備充足的專業教練與工作人員,完善場館環境與體驗感,提升服務與品質,針對每個會員朋友,研究完善減肥,瘦身,增肌,康復等方案。
而低價卡的地方,收取少量費用,卻要面臨同樣的房租與人工水電費等,在利益的考慮下,哪裡還會管服務與感受,還容易做出空手套白狼跑路的操作。
通常來說: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房每個月包含員工工資福利、房租、水電費、物業費、維修費等費用,加起來開銷在30萬左右,一年就是360萬,一家正常運營的健身房會員保有量約1500-2000人,那麼一張健身年卡的價格在2000元上下浮動都是正常的。
真的,不要一味追求低價位健身房,價位低的健身房雖然看似讓會員省了錢,但相對的售後服務能力差、無專業性,經營者入不敷出,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倒閉風險較大。最後,低價卡的最大受害者還是會員自己,何必呢!
最該做的是,根據自己的健身需求,選擇有規模有服務且適合自己的健身房,量力辦卡,建立成熟的消費意識,不要輕易相信低價卡的「價格陷阱」,實實在在的「一分錢一分貨」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