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蘇長春
今年6月,公募權益老將崔建波突而轉會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方正富邦)出任首席投資官(CIO)的消息,引發業界關注。
日前,這名有著長達10多年公募經驗的老牌基金經理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對自己的投資風格進行了詮釋。
「自己的投資風格,這麼多年本質上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簡言之,首先是自上而下的看清市場全貌,進而再通過各種指標及數據去分析行業和公司價值,並不斷進行比較,最終挖掘出最優投資標的。」崔建波表示。
在崔建波看來,好的投資並非僅是單純的看好一隻股票,靜態的長期持有即可,而是需要不停地動態的思考和研究,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組合。
避險與尋優
在近年來以結構性行情為主的A股市場中,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投資方法論愈加集中,即強調投資經理的選股能力,而較多的基金經理也普遍基於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來進行投研。
「這些年價值投資越發的脫穎而出,因此強調對企業成長性、基本面的深入調研能力,因此目前自下而上的方法論佔了上風,強調對個別企業的深入研究跟進。」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基金分析師表示。
崔建波卻是少有的特立獨行者。據其介紹,他長久以來一直堅持自上而下的投資風格。 崔建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上而下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避免站在錯誤的方向上。」
數據顯示,2011年,上證指數全年跌幅達21.68%,同期,崔建波所管理的新華泛資源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當年淨值僅下跌9.46%,在2011年取得了偏股型基金業績排名第三的成績。
「為什麼要自上而下的把市場看清楚?除了找機會之外,更多是要判斷出系統性的風險,然後迴避。」崔建波說。
在崔建波看來,基金經理管理10億元規模產品,與管理100億元規模時的情況會截然不同,後者控制回撤的難度要大許多,極其考驗基金經理對市場把握的前瞻能力,特別是對系統性風險的研判。
崔建波表示,當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市場估值水平、外部環境,這四條或者大部分都集中指向一個負方向的時候,就需要格外警惕。而當自己一旦預判市場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時,便會及時降低倉位,如果是管理絕對收益策略產品,甚至會選擇空倉。
但其同時也強調,自己往往會多維度審視,儘量把所有的因素考慮清楚,不是僅關注一個變量就輕易下決定。
除了自上而下的觀察市場機會,崔建波還較為重視研判背後的邏輯和依據。
他指出,「不管是宏觀也好、微觀也罷,都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清晰的判斷標準,判斷的基礎就是透過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到一個結論。」
在選股過程中,崔建波表示,他更青睞通過多維度比較的方式,找尋合適的標的。他舉例稱,「如果把一隻個股單獨拿出來,很多人可能覺得還不錯,但是在行業當中,它到底處在什麼位置,可能基本面是最好的,但不一定是未來股價空間最大的。」
「另外,我還會就不同行業間的公司進行比較,將不同行業的估值進行充分分析,誰高估了、誰低估了,除了絕對估值之外,還要比較相對估值。目的就是把我認為更有機會的、空間更大的股票,納入到自己的組合當中。」崔建波說。
崔建波同時坦言「在外界看來,自己做投資相對會比較累,因為需要不斷審視,自己每天都在尋找更適合的標的,想看看是否能有新的發現,期待在日復一日的研究過程中,不斷獲取更多靈感。」
減地產、加科技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崔建波自成體系的多維度比較方法,或與其在「老東家」新華基金任職期間,管理過較多涉及行業大類配置的混合型基金經驗有關。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崔建波在新華基金任職近10年過程中,其管理的產品大多具有輪換、趨勢等特徵,例如新華泛資源優勢、新華行業周期輪換、新華趨勢領航、新華行業輪換配置等多隻混合型產品。
以崔建波於2013年9月至2020年5月管理的新華趨勢領航混合型基金為例,該產品的投資目標就為,「精選具有盈利增長趨勢,以及股票價格趨勢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資產淨值的持續、穩定增長。」
而從行業配置上看,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崔建波近兩年對地產股的投資意願弱化,同時在顯著加大對信息技術行業股票的配比。
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崔建波管理的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為例,數據顯示,2018年6月底至2019年6月底的四個季度報告期期末,該基金配置信息技術行業的比例分別為18.58%、34.64%、39.13%和50.68%,同期配置房地產行業的比例為16.91%、10.85%、0.2%和8.16%。
崔建波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房地產股的配置價值已經不高,首先,國內人口紅利正在減弱,未來購房人群也會逐漸遞減,有數據顯示,在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40平米,其實已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不再是需求推動的市場了。其次,國內居民資產配置的佔比也在逐漸向金融類資產轉移。
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崔建波主要看好的行業機會。崔建波表示,主要會關注「科技+消費」行業相關個股,但短期內消費股可能更穩,科技板塊的波動現階段還是比較大的。不過,他也同時表示,若將眼光放長,隨著未來科技行業對國內GDP的貢獻逐漸增多,基金經理加大配置科技股也將是大勢所趨。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