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華樓山南,櫻樹叢中,清溪旁邊,書院無蹤。留下的僅僅是殘石片瓦,供後人憑弔遙想。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進入明朝。此篇的開頭並非從明朝永樂年間的遷徙講起,因為我們的主人公家族從南宋時期就遷到了即墨,到明朝時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坐地戶。
主人公姓藍,名章,字文繡,號大勞山翁(1453年~1525年)。藍氏一族從昌陽舁(yu)山遷到即墨縣東北黃埠,三代之後,由於藍章的祖父藍福盛勤勉於農耕,家業日豐,藍家就搬到了即墨城內居住。藍章的父親藍銅發現商機,開始經商,最終掙得家產。在那個以功名論顯赫的年代,藍銅自然會鼓勵子女讀書,於是他出錢在縣城東門外建了藍氏東厓書院,聘請當過知縣的盧繼宗當老師教育家族子弟。
可以說,東厓書院是藍章騰飛的起點。在這裡,他憑藉自身的聰慧和教師的教誨,終於在明成化二十年(1485年)考中進士,這年藍章32歲。此後,便是藍章在宦海沉浮的經歷。
從婺源、潛山縣令做起,到貴州道試監察御史,再到浙江巡按鹽法、山西巡按、太僕寺少卿。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去世,兒子朱厚照登基,由於遭到太監頭目劉瑾的陷害,藍章的項上人頭幾乎不保。戰戰兢兢幾年之後,藍章又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出任陝西巡撫。5年後,藍章又做了留都南京刑部右侍郎,基本是個閒職。三年後,65歲的藍章「三疏乞休,二月諭旨,馳驛歸」,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