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宦海沉浮,人們頗有微詞?

2021-01-07 妮卡育兒經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憲宗元和九年(806),在科考試中名列第一。獲得如此優異成績,進入仕途是理所當然的事;對他的宦海沉浮,人們也頗有微詞。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遺的位置上,升任為監察御史,也算位高權重;就因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於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唐朝時,江陵雖稱為「南都」,實際上只不過是湖北的一個州府,「士曹參軍」也不過是州府的普通幕僚罷了,這難道不是一落千丈?後來他又依附了宦官崔潭峻,被升任為祠部郎中知制誥。穆宗長慶二年(822),又拜了宰相,位極人臣,當然是權勢顯赫!在詩歌史上,元稹和白居易一樣,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也是與白居易過從甚密的詩壇好友。所以世有「元白」之稱。

元稹認為,我國詩歌傳統在於「諷興當世之事」,所以,他的樂府詩多是揭露現實生活中的弊端。儘管他鞭撻社會醜惡的勇氣和詩歌藝術成就比起白居易來要稍遜一籌;可是,他在詩歌史上也留下許多優秀的詩作,在唐代詩壇上也是一位值得重視的詩人。元稹的原配夫人韋叢(字蕙叢),是當朝大臣韋夏卿的小女兒,稱得上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

貞元十九年(803),她20歲的時候嫁給元稹,伉儷情深,相愛日篤。怎奈天不假年,結婚還不到7年,於元和四年(809)七月間,韋夫人華年早逝。無疑,這在元稹心靈深處烙下無可彌合的創傷,留下永誌不忘的沉哀劇痛!心靈的哀痛常常成為詩歌的酵母,在詩歌史上為我們釀造出一系列值得傳誦的悼亡佳作。其中,《遣悲懷》三首尤為膾炙人口。

讓我們先讀讀《遣悲懷》中第一首,如果說,第一首詩是追憶韋夫人生前生活的艱辛和夫妻間的情愛;那麼,這第二首詩就是寫韋夫人死後,詩人無法釋懷的想念和不堪重壓的悲哀。第三首詩在絕望的痛苦中把哀思推向了極致。到元和六年(811),韋夫人仙逝已3個年頭了。3年來,悲哀與思念,須臾不忘!這年春天,詩人又寫了《六年春遣懷八首》。

這時候,詩人正得罪宦官,被貶江陵,連一些舊時朋友也怕受到牽連,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愛妻在患難中送來深情的慰藉,這種相濡以沫的深情,教詩人怎能不銘記呢?韋夫人逝世後,喪失愛妻的悲痛折磨得詩人意志消沉,整天失魂落魄,詩人只好到醉鄉裡去尋求精神的解脫!這種生前須不離,死後念念不忘的至誠至篤的情感,不但使當時的朋友感泣不已,就是今天的讀者又何嘗不為之掩卷唏噓?

之後,詩人又寫過《離思五首》,「滄海」水,納百川而浩瀚,匯江河而深廣,其他的水當然會相形見絀;「巫山」雲,不但朝雲峰雲蒸霞蔚,經辭賦家宋玉《高唐賦》神化描寫,它更成為神女的化身,別處的雲又怎能不黯然失色呢?詩題告訴我們是「離思」,顯然是「索物以託情」,表達對韋夫人的懷念。詩章之所以拈出「滄海水」「巫山雲」這些至大至美的形象,無疑是用來比喻像韋夫人這樣美麗賢淑的愛妻和兩人間純真聖潔的愛情是世間無與倫比的。

元和十年(815),元稹與裴夫人再度結合,也有人持有異議。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想,這時候,離韋夫人逝世有6個年頭了,詩人才36歲,人生的路還很長,為了在生活中有同行的伴侶,續弦裴氏也是情理中事。

相關焦點

  • 藍章:沉浮宦海歸故裡
    此後,便是藍章在宦海沉浮的經歷。 從婺源、潛山縣令做起,到貴州道試監察御史,再到浙江巡按鹽法、山西巡按、太僕寺少卿。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去世,兒子朱厚照登基,由於遭到太監頭目劉瑾的陷害,藍章的項上人頭幾乎不保。戰戰兢兢幾年之後,藍章又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出任陝西巡撫。5年後,藍章又做了留都南京刑部右侍郎,基本是個閒職。
  • 為何有人對趙子昂書法頗有微詞?
    趙子昂作為元代最傑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向來都是書法名家都會研究的對象,但是仔細觀察歷史就會發現,雖然大多數書法名家都會學習和研究趙子昂的書法,但對趙子昂的書法,這些研究和學習過的書法家都會對趙子昂的書法頗有微詞,例如清代著名書法大師王文志就評價趙子昂書法「太過甜,太過俗,整個書法有些媚」
  • 為什麼業餘球友對打長膠的頗有微詞,對打正膠的卻沒那麼多看法?
    正膠的突擊、扣殺酣暢淋漓、大快朵頤,讓人熱血沸騰,極具觀賞性,人們受之唯恐不及,還怎麼可能嫌棄或「頗有微詞」呢?其三,雖然正膠也屬於顆粒打法,但不屬於以怪取勝,而是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才能駕馭。其二,業餘長膠的使用,比較混亂,這恐怕才是所謂「頗有微詞」的終極出處吧。長膠因為具備著反旋轉以及弧線、落點與反膠有著大不同,也因為不是主流器材和打法,不少人對長膠極為不適。
  • 當代家長為何對老師頗有微詞?對比80年代與現在,一切都明白了
    然後,有位家長悠悠地說:「唉,現在當個老師可真清閒喲,作業家長輔導,學不會輔導班輔導,連批改作業都讓家長代勞……」聊了一會兒,我發現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老師頗有微詞。但是,我身邊也有一些當老師的朋友,他們其實每天也不輕鬆,但為什麼卻沒有我們小時候的老師看起來認真負責了呢?而我們做家長的,也沒有我們父母那代家長輕鬆呢?其實,對比80年代與現在,一切都明白了。
  • 世事無常宦海沉浮!維尼修斯終於重返巴西國家隊羅德裡戈名落孫山
    世事無常宦海沉浮!維尼修斯終於重返巴西國家隊!羅德裡戈名落孫山。
  • 斯諾克世錦賽:奧沙利文夢幻一戰,對手頗有微詞,冠軍接近入囊中
    北京時間8月15日,斯諾克世錦賽結束了半決賽較量,奧沙利文上演夢幻一戰,挽救三個賽點,完成逆天反擊,17:16昂首晉級,對手頗有微詞,接近崩潰,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只能是無可奈何;對於火箭來說,冠軍接近收入囊中,不出現奇蹟的話,對手很難擊敗如此強大的對手。
  •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都和詩詞有關,因詩歌而跌宕,因磨礪而成就詩歌
    他的一生都和詩歌結緣,宦海沉浮都和詩歌結緣,興也詩歌,衰也詩歌。而官場沉浮歷經磨難成就了他的詩歌。一、因《刑賞忠厚之至論》結緣歐陽修,名震京都嘉祐元年蘇軾赴京參加科舉考試,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讓歐陽修很是欣賞,卻被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就把他屈居第二。《刑賞忠厚之至論》有一句「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
  • 林丹不滿場地差賽後頗有微詞 主辦方矢口否認
    儘管林丹對場地條件頗有微詞,但主辦方還是堅持認為全英賽的辦賽標準很高。林丹在全英羽毛球賽已經有四次奪冠的回憶,其中在07年還是和女友謝杏芳共同登頂,給女友賽後浪漫一吻也成為百年全英的甜蜜回憶,而如今獨身出戰的「超級丹」目標直指第五次奪冠,有著豐富大賽經驗的他相信會很好的調整自己狀態,不會因為賽場內外這些因素影響自己的狀態。
  • 宦海沉浮!
    宦海沉浮!是秦始皇系列其中的一部分,未完待續,我們下一篇文章見!始皇帝之假太監封侯?意難平!秦始皇的真假父親?定論作者介紹:呆子,95後男生,一個熱愛生活到瘋狂且有趣的精進主義者。
  • 元稹這一次不寫愛情只寫菊花,通篇寥寥數語,同樣寫得很唯美
    元稹的愛情詩很感人,也很深情,儘管後人對於他的對待愛情的態度頗有微詞,認為他只是寫詩的時候深情,等把詩寫好之後,又是忘記了自己的承諾,開始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古代的才子其實大多如此,如果這樣就否定他們深情,那麼我個人不太認同,畢竟古代不像我們今天,一夫一妻,在過去只要你有本事,三妻四妾是很正常,元稹的這種看似「移情別戀」,也只能說明他多情。多情的人也可以深情,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再說了元稹的愛情詩,也的確是很深情,每一首都情意綿綿,其中一些經典的名句,那也是膾炙人口,譬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元稹的詩《菊花》《離思》欣賞
    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唐寶民詩歌史上有「元白體」之說,語出自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嚴羽將白居易與元稹的詩體並稱為「元白體」,蘇東坡也曾將其二人相提並論,稱為「元輕白俗」。
  • 李光地,宦海沉浮終得悟:做人為官之道,在于謹言慎行
    李光地故居李光地,出生於1642年,卒於1718年,字晉卿,諡號「文貞」,清朝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在宦海沉浮中悟出:做人為官之道,在于謹言慎行。相信大家從李光地的生平和事跡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的請加關注。
  • 唐朝詩人元稹和李商隱,都善於寫愛情詩,誰的藝術成就更高呢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隨經宦海沉浮,但也一度拜相。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也曾登進士第,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元稹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
  • 他是五朝老臣,宦海沉浮四十餘年,一生經歷傳奇勵志
    他大半生都在宦海裡沉浮,而且取得的成就不小。他一共經歷過五代君主,卻始終屹立不倒,在內閣中擔任了二十多年的首輔之位。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傳奇和勵志了。
  • 宋詞大家周邦彥,為何一生宦海沉浮?
    不由讓人感慨,這樣一個宋詞大家,一生卻是宦海沉浮。參考文獻:1.《宋史》(元)脫脫等 中華書局;2.《清真集》(宋)周邦彥 中華書局;3.《周邦彥詞選評》劉揚忠 上海古籍出版社;4.《兩宋文學史》程千帆、吳新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5.《周邦彥研究》錢鴻英 廣東人民出版社。
  • 走南闖北,吃遍四方,宦海沉浮,依舊追求詩和遠方
    人們叫我蘇東坡,喚我蘇仙。我生於眉山,母親是程氏,父親是蘇洵,我還有一個弟弟蘇轍。對!我們蘇家三父子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們都會吟詩作畫,我們入仕為官,雖宦海沉浮、一生坎坷,但是我們仍然心繫家國百姓,我們依舊希望報效祖國。蘇序是我的祖父,他雖頑皮不愛讀書寫詩但是為人善良,樂善好施。
  • 宦海沉浮之中,28歲的蘇軾在這裡頓悟人生,一首宋詞道盡人生苦惱
    但是可惜的是,在他此後的幾十年當中,宦海沉浮,一直都沒有達到他所想像的未來。接連被貶,被貶越來越遠,從密州到黃州,再到杭州、惠州、儋州……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宋詞,乃是寫於蘇軾28歲之時的一首宋詞,知名度不算很高,但是卻也有經典名句。尤其是其中所表達的對於人生苦惱的情感,很符合今日我們的心境。且看: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
  • 元稹:寫最深情的詩,做最渣的人,認真地玩一場場愛情遊戲
    元稹用這一句詩悼念亡妻韋叢,意思是,「我愛的只有你,再沒人可以替代」。可是在韋叢去世的當年,便和女校書薛濤打的火熱。讓薛濤因愛出家當時,元稹30歲,受命去川蜀視察,官拜監察御史。薛濤成名已久,是全國的文化偶像,各路名流都被她的才貌折服。元稹也早有耳聞,自然要去拜會。一到蜀地,便立馬登門拜訪。元稹去見薛濤應該有幾層意思。
  • 三月三:白居易和元稹的曲水流觴,可跨了萬水千山
    春水不寒,正是人們用春水洗沐的好日子,正式用身體感受春氣,融入春天。當漢朝的時候,禮儀和民俗結合在一起,官民都要在水邊洗濯,以消除疾病,祈禱風調雨順。到了晉朝的時候,祈禱之外,又加上了娛樂晏飲。在晉朝永和九年,晉朝的貴族王羲之,率領了42位高官朋友,在蘭亭祭祀完春天之後,在蘭溪的水邊,用流水浮著酒杯,凡是酒杯到誰的跟前,誰就得作詩一首。
  • 網上閱卷順應了新時代的要求,但有三點讓家長頗有微詞,你知道嗎
    網上閱卷聽去很高大上,但有三點讓家長頗有微詞。一、學生看不到自己錯在哪裡因為是在電腦上閱卷,學生的得分直接顯示在電腦上。學生的紙質答題卡是沒有老師的任何評改痕跡的。而卷子屬於私人信息,不可能公布在網上。所以除了科任老師和班主任,學生是看不到自己考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