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久長宦海沉浮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素書 每經編輯:師安鵬

圖片來源:延長石油官網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但關鍵處就那麼幾步。

本土作家柳青先生,通過《創業史》傳達給讀者這一哲理。

奈何,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即將步入花甲之年的賀久長,已有數月未見諸公開消息。最新動態是,其被官宣免去省發改委副主任 (正廳級) 職務。

回顧賀久長的職業生涯,當數在陝西發改系統、能源系統的履歷,最為「資深」。期間,少不了與趙正永的交集……

01

賀久長,東府渭南蒲城人。

「陝西產糧第一大縣」蒲城,系關中平原為數不多的煤炭開採區之一。較賀久長「年長一歲」的蒲白礦務局,便位於這片區域。

改革開放前一年,春寒料峭的3月,賀久長參加工作。彼時,這位17歲的少年,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滿懷憧憬。

無論是否偶然,賀久長今後40多年漫長的職業生涯,與煤炭等能源領域打交道的日子,著實不少。

其曾長期在計委及改制後的發改系統任職。久居智囊機構,對陝西經濟,尤其能源經濟,較為熟稔。

參與重要能化基地建設,是「奔四」的賀久長,殊為難得的高光時刻。

世紀之交,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提上建設日程。

沒有遲一點,也沒有早一點。在榆林啟動的能化基地建設大潮,與煤炭經濟此後的「黃金十年」,基本同步。

圖片來源:延長石油官網

數年間,由谷底躍上巔峰的煤老闆,多如過江之鯽。無數的運煤車,堵塞道路,動輒綿延十餘裡。

此類「盛景」,持續多年……

能源經濟的魔力,令榆林經濟逐年飆升。GDP迅速超越寶雞、渭南、鹹陽,躋身陝西榜眼。

能源經濟的風向標,亦指引並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商人,工人,以及部分官員。譬如,賀久長。

公開履歷中的賀久長,曾任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副廳級)等職務。2006年4月,其出任陝西省發改委副主任。此後,還曾兼任陝西省能源局局長。

上述位置的分量,自然不輕。只是,這些職務與另一人的關聯,亦較為密切——趙正永。

02

趙正永入陝,始於2001年。四年後,升任常務副省長。

其分管能源工作及主政陝西期間,賀久長於能源領域,發力頗多。

對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趙正永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賀久長則為參與者和執行者之一。

再如,2009年4月與神華集團合作那次。

為加快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陝西決定與神華集團,成立戰略合作推進領導小組。

組長為趙正永,副組長包括時任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榆林市市長胡志強等。

該小組成員,亦包括時任省發改委副主任賀久長。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由賀久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當然,令外界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其由省發改委副主任,跨界陝西龍頭國企。

圖片來源:延長石油官網

2012年底,趙正永由省長晉升省委書記。次年2月,賀久長即從省發改委,出任延長石油總經理。

歷時僅兩年,2015年6月中旬,延長石油集團領導班子主要領導調整,賀久長成為董事長。會上,其表態,將不辜負重託。

跨界後的賀久長,不時有國企轉型的話題見諸傳媒。其曾表示,國企轉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還有一次,媒體提問:相比國企,民企「船小好調頭」,那麼國企轉型升級,應如何揚長避短?

賀久長的回答,看起來頗為機智。

其將民企和國企,比喻為在高速路上行駛的小車與重卡,國企、民企都應一往無前地向前走,發揮各自的特長。

其稱,「高速路上,我想沒有你調頭的空間,或者沒有你調頭的機會。」

誠然,有些時候,想要調頭,並不容易。

03

趙正永從初來陝西,至主政陝西,再到離去,長達15年。

期間,隨著職務陸續晉升,趙正永亦從旁人印象中的「能吏」,變為行事霸道。

按照此前媒體的相關報導,趙正永霸道地插手陝西能源領域。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均有染指。

2016年3月,65歲的趙正永卸任省委書記。

至此,趙正永結束了「地方大員」的仕途,轉任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

趙正永離開陝西的次年,賀久長重新回到工作過的省發改委。此次「回爐」,其成為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且晉升正廳級。

直至半月前,其省發改委副主任(正廳級)職務被免。彼時,並未宣布是否有新職務。

這也是其被《財新》雜誌等報導,疑涉趙正永案,「失聯」數月以來,最新的官方消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今,趙正永也已於今年1月中旬被調查。

言之鑿鑿,言猶在耳。

回想起來,十餘年間,陝西能源大盤,趙正永的話語權分量之重,自不待言。

然而,能源領域,本就「黑金」潛伏,暗流湧動,利益糾葛甚多。

事涉能源而落馬的貪腐官員,不在少數。榆林能源集團原董事長王榮澤、榆林能源局原局長秦林惠,僅是其二。

前車之鑑,委實不少。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億萬年的時光隧洞面前,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面前,違法亂紀者,不過塵埃一粒,何其渺小,何其微茫。

只是,趙正永「靴子落地」之後,與其相關的「網球隊員」、問題官員,已有部分被查。其餘結局如何,暫且拭目以待……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藍章:沉浮宦海歸故裡
    此後,便是藍章在宦海沉浮的經歷。 從婺源、潛山縣令做起,到貴州道試監察御史,再到浙江巡按鹽法、山西巡按、太僕寺少卿。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去世,兒子朱厚照登基,由於遭到太監頭目劉瑾的陷害,藍章的項上人頭幾乎不保。戰戰兢兢幾年之後,藍章又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出任陝西巡撫。5年後,藍章又做了留都南京刑部右侍郎,基本是個閒職。
  • 世事無常宦海沉浮!維尼修斯終於重返巴西國家隊羅德裡戈名落孫山
    世事無常宦海沉浮!維尼修斯終於重返巴西國家隊!羅德裡戈名落孫山。
  • 元稹的宦海沉浮,人們頗有微詞?
    獲得如此優異成績,進入仕途是理所當然的事;對他的宦海沉浮,人們也頗有微詞。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遺的位置上,升任為監察御史,也算位高權重;就因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於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唐朝時,江陵雖稱為「南都」,實際上只不過是湖北的一個州府,「士曹參軍」也不過是州府的普通幕僚罷了,這難道不是一落千丈?後來他又依附了宦官崔潭峻,被升任為祠部郎中知制誥。
  • 宦海沉浮!
    宦海沉浮!是秦始皇系列其中的一部分,未完待續,我們下一篇文章見!始皇帝之假太監封侯?意難平!秦始皇的真假父親?定論作者介紹:呆子,95後男生,一個熱愛生活到瘋狂且有趣的精進主義者。
  • 李光地,宦海沉浮終得悟:做人為官之道,在于謹言慎行
    李光地故居李光地,出生於1642年,卒於1718年,字晉卿,諡號「文貞」,清朝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在宦海沉浮中悟出:做人為官之道,在于謹言慎行。相信大家從李光地的生平和事跡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的請加關注。
  • 他是五朝老臣,宦海沉浮四十餘年,一生經歷傳奇勵志
    他大半生都在宦海裡沉浮,而且取得的成就不小。他一共經歷過五代君主,卻始終屹立不倒,在內閣中擔任了二十多年的首輔之位。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傳奇和勵志了。
  • 宋詞大家周邦彥,為何一生宦海沉浮?
    不由讓人感慨,這樣一個宋詞大家,一生卻是宦海沉浮。參考文獻:1.《宋史》(元)脫脫等 中華書局;2.《清真集》(宋)周邦彥 中華書局;3.《周邦彥詞選評》劉揚忠 上海古籍出版社;4.《兩宋文學史》程千帆、吳新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5.《周邦彥研究》錢鴻英 廣東人民出版社。
  • 宦海沉浮之中,28歲的蘇軾在這裡頓悟人生,一首宋詞道盡人生苦惱
    但是可惜的是,在他此後的幾十年當中,宦海沉浮,一直都沒有達到他所想像的未來。接連被貶,被貶越來越遠,從密州到黃州,再到杭州、惠州、儋州……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宋詞,乃是寫於蘇軾28歲之時的一首宋詞,知名度不算很高,但是卻也有經典名句。尤其是其中所表達的對於人生苦惱的情感,很符合今日我們的心境。且看: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
  •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都和詩詞有關,因詩歌而跌宕,因磨礪而成就詩歌
    他的一生都和詩歌結緣,宦海沉浮都和詩歌結緣,興也詩歌,衰也詩歌。而官場沉浮歷經磨難成就了他的詩歌。一、因《刑賞忠厚之至論》結緣歐陽修,名震京都嘉祐元年蘇軾赴京參加科舉考試,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讓歐陽修很是欣賞,卻被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就把他屈居第二。《刑賞忠厚之至論》有一句「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
  • 走南闖北,吃遍四方,宦海沉浮,依舊追求詩和遠方
    我們蘇家三父子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們都會吟詩作畫,我們入仕為官,雖宦海沉浮、一生坎坷,但是我們仍然心繫家國百姓,我們依舊希望報效祖國。蘇序是我的祖父,他雖頑皮不愛讀書寫詩但是為人善良,樂善好施。每逢蝗災、洪災,農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祖父都會拿出家中藏糧分給家人、族人、農民、乞丐,讓他們度過缺米少糧的艱苦日子。
  • 【宦海悲歌】第一章
    我出生於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自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29歲中進士,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直到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被劾革職,在官場混跡了三十六年,宦海沉浮,五味雜沉。我忽然想寫一本自傳,從懵懂童年一直寫到滄桑晚年,有事則長,無事則短,只是如實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歷。
  • 父親的「宦海沉浮」
  • 蘇軾:宦海沉浮匆匆客,原來與卿才最濃
    《江城子·記夢》從相識的那一天算起已經二十年有餘了,現在身在密州的蘇軾想起自己在宦海的起起伏伏,又在夢中憶到溫柔淑雅的結髮妻子王弗,兩行熱淚難以忍住。曾經說好的白頭偕老,如今早已天人永隔,這樣的現實讓人情何以堪啊?
  • 古代宦海,子承父業是傳統
    古代宦海,世代為官非常普遍,如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杜甫家族漢武帝時既是官宦人家,除了古代有世襲制以外,還有其深層原因,導致這一傳統長盛不衰,大家跟我來。在始於隋唐的科舉制度誕生以前,入仕的途徑基本只有三個:1、貴族承襲。
  • 宦海浮沉,詩人被貶蠻荒之地,只因當地一絕而如魚得水
    人生,總要經歷各種風雨,宦海沉浮,孤獨漂泊,歷經千帆,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聲明:以書為友,以文沁心,讀書寫文,記錄所思所感。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 清朝訴棍狀告其女非自殺,看宦海沉浮官員如何明斷是非
    此故事出自清朝官員張集馨的自敘年譜,他的年譜中記錄了其歷經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宦海浮沉。傳抄此年譜的人曾評價這份自敘不亞於小說之精彩,對官場種種情形刻畫入微,絲毫不遜色於那些聲名鵲起的清朝官場小說,譬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
  • 沉浮官場近四十年,張集馨為何做不到封疆大吏?
    《道鹹宦海見聞錄》是一部記錄清代官場百態且頗有史料價值的著作,其對賄賂公行、文恬武嬉的政治腐敗做了很精準和生動的描述,記事寫人往往寥寥數筆,十分傳神。這部書是張集馨晚年所撰的自述年譜,後來被編輯改成「道鹹宦海見聞錄」這麼個吸引眼球的書名。當然,一個人晚年述及往事,難免因個人的得失與好惡,評論人與事會帶有成見。張集馨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他沉浮官場近四十年,一直沒有做到巡撫或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因此文中對世道和同時代的大人物牢騷頗多,憤懣怨懟之情躍然紙上。
  • 北宋名相張士遜宦海沉浮 來自武當 歸於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