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唇語識別系統」等16項目獲選「人工智慧創新之星」

2021-01-11 科學網
「唇語識別系統」等16項目獲選「人工智慧創新之星」

 

本報訊 8月9日,中國人工智慧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發布了首屆多媒體信息識別競賽成果,31個單位35支隊伍獲A級證書,並評選出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唇語識別系統「慧眼小微」在內的16個人工智慧創新之星項目。

據介紹,唇語識別系統「慧眼小微」可以解決噪聲環境下的語音識別問題,在智慧教育、行動支付、軍事安防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唇語識別作為輔助技術,可有效推進和擴展當下語音識別的應用範圍,破解當下語音識別在噪聲或遠場環境下所面臨的痛點,完善智能人機互動。對於聽障或失語人士,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此前,唇語識別系統「慧眼小微」已受邀在央視《機智過人》節目第二季、2018全國科技周、中科院計算所2018「科普之夜」等諸多場合亮相。

中國人工智慧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打造國內權威性和國際水準兼備的人工智慧領域競賽賽事。(趙魯)

《中國科學報》 (2019-08-15 第7版 信息技術)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新應用:「唇語」識別技術揭秘
    12月27日,在海雲數據新品發布會現場,一位「警官」在無聲的狀態下,用嘴唇作出「查詢目前的報警詳情」、「查看案件現場警力資源」等業務指令,而另一邊的「指揮中心」則對這一連串的指令進行了準確識別,並給出了處理意見。
  • 馬上金融自主研發唇語識別系統上線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晶晶)在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深入推進的現階段,人工智慧已成為有效提升風控水平的關鍵技術。近日,馬上金融自主研發的唇語識別活體檢測系統正式上線,並應用於風控反欺詐場景,成為消費金融智能風控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性突破。
  • 指紋識別不稀奇 唇語密碼系統才難「解
    提起生物識別技術,你會想到什麼?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腦紋識別?這些技術我們都已經不再陌生,但你聽說過「唇語密碼」(簡稱「唇碼」)系統嗎?刷臉已不再新鮮,未來或流行唇語密碼。  唇語密碼獲美國專利 與安防結合或成突破點  負責這項研究的浸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曉明介紹,使用這套「唇碼」系統,首先要進行登記,並在鏡頭前用唇語讀出密碼十次,完成這些設置後,使用者再在鏡頭前讀出密碼一次,系統就能憑使用者的嘴唇動作進行身份認證。  除了操作簡單這一優點,唇語密碼還有其他「過人之處」。
  • 唇語識別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當然,這並不影響社會各界對唇語識別的熱情。常識告訴我們:人工智慧未來將會出現一個數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在面對具體乃至細碎的應用場景時,人工智慧的細分程度,勢必如百年前的電力那般觸角龐雜。而廣袤的嫁接空間也意味著,從真實應用場景出發,人工智慧領域會出現不少藍海市場,被國內巨頭忽視的唇語識別就是其中之一。
  • 唇語識別!AI 領域的下一個萬億市場?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在各領域漸次開放,在唇語識別上,機器已經做的比人類好了。從技術路徑上,唇語識別是一項集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於一體的複合型技術。要理解這個「唇語識別」,需要注意這幾個關鍵詞:運用機器視覺技術從圖像中識別出說話人的人臉,提取此人連續說話時口型變化的特徵。
  • 唇語識別、挑戰齊白石畫作、PK資深環衛工……這些人工智慧,有點牛~
    今晚21:20《機智過人》將帶來三位人工智慧機器人下面小編就來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處在無聲世界,該如何與外界溝通呢?下面介紹的這項人工智慧就是能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通過視覺觀察說話人的唇形變化,來讀懂每一句話的。為了檢驗這項技術,節目組出了一道難題,邀請到資深唇語教學專家邱新會作為行業檢驗官,親自對陣唇語識別機器人。導演組提前採錄了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兒童的語言,現場視頻播放,雙方通過觀看大屏幕,識別出聽障兒童的說話內容,究竟哪一方能獲勝呢?
  • 能「讀」唇語識別新生身份 海南醫學院這個智能化校園系統有點牛
    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掃碼登錄新生報到系統,輸入證件號,錄個小視頻即可完成身份核驗,到校只要在列印出的學籍登記卡上簽名就可以了。這是海南醫學院2020級新生入學報到的全新體驗。 今年,海醫在省內高校中率先上線「人臉識別+唇語讀數」人工智慧身份核驗應用,成為迎新亮點。
  • 唇語識別會是AI領域的下一個萬億市場嗎?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在各領域漸次開放,在唇語識別上,機器已經做得比人類好了。從技術路徑上,唇語識別是一項集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於一體的複合型技術:系統通過機器視覺從圖像中連續識別出人臉,提取口型的連續變化特徵。隨即將連續變化的特徵輸入到識別模型中,識別出講話人口型對應的發音,從而計算出可能性最大的表達語句。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唇語識別技術;阿茨海默症預測技術
    每周三期,詳解人工智慧產業解決方案,讓AI離你更近一步。解決方案均選自機器之心Pro行業資料庫。方案1:唇語識別技術解決方案簡介:在非特定人開放口語測試集上,搜狗唇語識別系統已經達到60%以上的準確率,超過Google發布的英文唇語系統50%以上的準確率。在垂直場景如車載、智能家居等場景下,搜狗唇語識別系統甚至已經達到90%的準確率。
  • 人工智慧解讀唇語 不止能解碼語音和語言翻譯
    【科技訊】11月30日消息,使用人工智慧來解碼語音和語言已有先例,而現在人們又能夠根據人工智慧來解讀唇語。說話者的發言,以及嘴部各個部位的位置會被同時記錄,然後通過人工智慧網絡算法進行分析。人工智慧解讀唇語 不止能解碼語音和語言翻譯2[/page]
  • 谷歌人工智慧讀懂唇語:準確率比人都高
    據外媒報導,近日谷歌的人工智慧部門DeepMind工作室正式對外宣布,他們正在與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開發出一款先進的能讀懂唇語的軟體。他們預計這種唇語軟體能夠比專業的唇語翻譯人員準確率還要高,這也是讓人非常興奮的。
  • 準確率比人都高 谷歌人工智慧讀懂唇語
    據外媒報導,近日谷歌的人工智慧部門DeepMind工作室正式對外宣布,他們正在與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開發出一款先進的能讀懂唇語的軟體。
  • AI人工智慧設備向腦機接口又邁進一步 已能讀懂唇語
    AI人工智慧設備向腦機接口又邁進一步 已能讀懂唇語網易科技訊11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種新型的語音合成器可以跳過語音記錄,而直接將說話者嘴部動作轉換為語句。該設備能「觀看」嘴唇的動作,並利用人工智慧網絡將它們轉換成聲音。
  • 人工智慧軟體唇語解讀對電視嘉賓 準確率約為唇語專家4倍
    在這個情景之內,你或許感覺這是一個遊戲,但「唇讀」已伴隨人工智慧越來越精準。據BBC報導,谷歌最近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開發了一套唇讀軟體,通過收看數千小時BBC的電視節目來開啟唇讀功能。令人震驚的是,該軟體不僅掌握了唇語,還比唇讀專家做得好。
  • DeepMind最近做了個新軟體 它能讀懂唇語
    【AI世代編者按】專業唇語閱讀者識別唇語的準確率只有20%到60%。人類在日常說話過程中嘴唇的微小移動很難被可靠地解讀,尤其是在有一定距離,或畫面不清晰的情況下。不過,唇語並不只是美劇《海軍罪案調查科》中的噱頭,對全球的失聰者來說,這是一項有用的工具。如果能可靠地解讀,那麼將給數百萬人帶來幫助。
  • 搜狗發布唇語識別技術,「讀唇」這事的商業價值是什麼?
    12月初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搜狗發布了一項「唇語識別」技術。唇語識別,簡單說就是通過圖像識別你的口型,轉寫出你說的內容。在國外的技術界,2016年穀歌和牛津大學的深度學習項目組曾經共同研發唇語識別技術,在那一年的視頻節目測試中,機器唇語識別的準確率達到46.8%,高於人類唇語專家12.4%的識別率。
  • 程式設計師硬核解析《隱秘的角落》:用AI識別唇語,破解原本臺詞
    在眾多解析中,程式設計師東澤的方法堪稱硬核:發現劇集中主人公的口型和臺詞對不上,他便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還原了被修改的臺詞。介紹東澤的試驗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下《隱秘的角落》:電視劇改編自網絡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劇中有三個少年,分別是成長於單親家庭的朱朝陽、從孤兒院出逃的嚴良和普普。三個少年在暑假時目睹了一樁兇殺案。
  • 唇語識別《隱秘的角落》被改臺詞,比想像中更黑暗
    日前神秘網友利用唇語識別,解讀《隱秘的角落》中被改掉的臺詞,原始內容比想像中更加黑暗。其實讓計算機讀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 2003 年,Intel 就推出過能讀唇的語音識別軟體。目前的唇語識別大體分為四步:通過圖像識別找到視頻中的說話人,提取連續的口型變化特徵。
  • 人工智慧學會讀唇語,AI深度學習後,越來越像人類一樣思考問題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領域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機器學習使其更接近於最初的目標——人工智慧(AI)。和人一樣,機器也是需要學習的,雖然機器是執行編寫進去的程序進行工作,但是真正的人工智慧是具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依據學到的東西進行服務工作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一些深度學習是機器正在做的。給照片添加顏色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給黑白照片添加顏色都是人工來完成的,一方面是人工對於顏色的把控是比較準準確的,知道天是藍的,花是紅的。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他認為,當前科技賦能教育在形成系統的解決方案、解決當前教育的突出問題上,還沒有取得真正的、大的突破。教育評價與改革等相關問題的解決急需各界攜手進行協同攻關。在發言中,他還向國家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小學發出倡議,共同推進「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以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