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戰日》輕武器詳解,德軍來了,但他們僅抵抗「4個小時」

2020-12-26 輕兵器愛好者

德軍來了,但他們僅抵抗了「4個小時」

丹麥電影《開戰日》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抵抗德軍進攻的故事,丹麥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對於很多軍迷來說都不是很熟悉,對於丹麥近代戰爭也僅有普丹戰爭叫人有些印象了。二戰中的丹麥存在感低也和其在德國入侵後僅抵抗4個小時就投降也不無關係。

影片概述: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國軍隊穿過國界進入丹麥境內。丹麥日德蘭島的自行車連隊和摩託車連隊是最先抵禦德軍進攻的丹麥部隊……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國對丹麥發動了威瑟堡行動,1000名德國士兵在哥本哈根港口登陸,德國的裝甲部隊也越過了丹麥的邊境線。

官方正式海報

拍攝現場也邀請了當年的老兵

同時德國的空降部隊也快速的佔領了丹麥的機場等戰略要地,丹麥國王和政府也明白了丹麥大勢已去,在抵抗四小時後就決定放棄抵抗了。

《開戰日》也很詳細的還原了這段歷史。《開戰日》這部電影中對當時丹麥軍隊的武器裝備還原度很高,今天我們主要聊聊這部電影中出現的輕武器裝備。

伯格曼1910手槍

《開戰日》中丹麥軍官都配備著伯格曼1910手槍,這把槍也是當時丹麥軍隊的制式手槍。

丹麥採購過4840把伯格曼1910手槍供丹麥軍隊使用,在這批手槍使用壽命大多都到期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丹麥在1922年購買該槍的版權在國內生產。

該槍的性能也不是特別優秀,同時期又有一大堆出色的手槍,丹麥仍然採用該槍估計是考慮到國內士兵已經熟悉該型手槍了,或者丹麥人和作者一樣是老槍愛好者,伯格曼1910手槍也一直在丹麥軍隊服役到了1946年。

伯格曼1910手槍

克拉格.約根森步槍

《開戰日》中的丹麥士兵大多裝備著丹麥版的本克拉格.約根森1924型步槍。

在1886年法國人率先開發出了使用無煙火藥的勒貝爾1886步槍,這把步槍也掀起了步槍的時代革命,各國都在開發發射無煙火藥彈的步槍,在這一時期挪威人約翰內斯.克拉格和埃裡克.約根森也開始設計新型步槍,於1888年設計出了克拉格.約根森步槍。

克拉格.約根森1889型步槍

但是首先採用該槍的卻是丹麥,該槍通過丹麥軍方嚴苛的測試成為了丹麥的制式步槍,並且丹麥軍方還要求對克拉格.約根森步槍進行改進設計,在1889年正式生產列裝丹麥部隊。隨後挪威和美國都採購了克拉格.約根森步槍。

克拉格.約根森步槍身上有非常鮮明的早期無煙火藥彈栓動步槍的特徵,那個時期的栓動步槍供彈十分混亂,有使用管狀彈倉的,還有曼麗夏步槍使用的漏匣供彈,而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約根森步槍採用的是側裝的盒式彈倉,這個設計在膛內有子彈的時候,任然可以打開彈倉蓋裝填,也不需要來開槍栓裝彈。丹麥版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的彈倉打開方式和其他版本的不同,美國和挪威裝備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彈倉蓋是上下開折,丹麥的是前後開折。

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美國版

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的丹麥版

丹麥版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的槍管上還有類似毛瑟委員會1888步槍的槍管套筒,關於丹麥版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為什麼有這個設計現在也無法考究了,大致是希望外部套筒可以有效的防止槍管腐蝕,增加步槍的使用壽命。

北歐國家由於人口稀少,外部環境也比較安穩不需要大量常備軍,軍事裝備生產的也比較少,走的也是精工路線,在北歐國家的輕武器上這一特點也是非常明顯。

丹麥版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使用的是丹麥設計的8×58mmR步槍彈,槍口初速達到823米每秒,從1889年列裝,這款步槍一直作為丹麥軍隊的制式步槍,其中丹麥還開發改進出了卡賓型、1924短步槍型、1928狙擊型的子型號。

克拉格.約根森1924短步槍型

麥德森機槍

《開戰日》出現了多次麥德森機槍進行火力支援的鏡頭,而且《開戰日》中的麥德森機槍不僅僅作為輕機槍使用,還出現了架在三腳架上作為重機槍使用的鏡頭。

麥德森機槍算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化的輕機槍,在1902年就正式列裝了丹麥軍隊,同時還開發出了12種不同口徑的版本銷售到了世界各地。

麥德森機槍採用的是長槍管後座原理,該槍的內部結構設計的十分複雜,這也是早期自動武器的通病,但是這把槍的可靠性竟然出奇的好,該槍內部結構雖然複雜但是設計的卻非常的合理,加上製造麥德森機槍使用的是瑞典的優質鋼材,加上丹麥精細的機加工能力,這把槍可靠性高也不足為奇。

自然這種「國寶級」機槍在二戰期間依然是丹麥軍隊的主力裝備,畢竟丹麥長期沒有戰爭隱患,人也是越來越安逸,軍隊人數也就那麼幾個人,也沒有動力去研發新槍,而且麥德森機槍也沒有非換不可的理由,該槍也一直生產到了1955年。前不久還有巴西警察扛著這槍去剿「匪」,也說明了這槍性能真的挺不錯的,也夠耐用。

麥德森 20mm機關炮

《開戰日》中也出現了一款大傢伙麥德森 20mm機關炮,電影中丹麥將這玩意連在摩託上快速機動,在發現目標後停車使用,《開戰日》中有麥德森 20mm機關炮打德國二號坦克的鏡頭,該電影很好的還原了該武器的使用方式。

雖然二戰期間丹麥僅抵抗了德國四個小時,但是丹麥短暫的抵抗表現的還不錯,其中麥德森 20mm機關炮就立了大功,在很多關鍵路口丹麥的麥德森 20mm機關炮都有效阻擋了德國裝甲部隊的前進,在整個戰鬥期間丹麥利用麥德森 20mm機關炮共擊傷擊毀了德國12輛裝甲車,4輛二號坦克,而丹麥方面僅付出了16人死亡,20人受傷的代價。

這樣的效率放到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非常出色的。德國佔領了丹麥後也看上了麥德森 20mm機關炮,將這款武器提供給了二線部隊使用。

德軍裝備《開戰日》中德軍裝備的都是毛瑟98K、MP38、MG34、MG42那幾樣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輕武器了,在此就不過多介紹了。

《開戰日》中也出現了個小錯誤,該片中出現了MG42機槍,故事背景是1940年那時候MG42還沒研製出來。

【輕兵器愛好者】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焦點

  • 千萬別被《開戰日》給騙了,丹麥在二戰時,不到半天就投降了
    最近,我刷到了一部丹麥的戰爭片,叫做《開戰日》,這部電影拍得挺不錯的,給人感覺非常真實,豆瓣上面的評分也很高,達到了7.5分,不少國內觀眾都給了這部電影非常不錯的評價,但是,大家千萬別以為丹麥軍隊真的如電影裡面的一般,實際上,丹麥在二戰就是個慫包,根據我們找到的資料,丹麥在二戰,可沒那麼英勇
  • 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28名蘇軍真能抵擋步坦協同的德軍麼?
    此戰蘇軍第16集團軍316步兵師1075步兵團的28名戰士面對德軍精銳裝甲軍的猛烈進攻,堅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全體壯烈犧牲。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再現了這次戰鬥的場景。本文就借用此片來分析雙方的裝甲攻防戰術。
  • 戰爭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蘇軍憑藉哪些武器死磕德軍坦克?
    本片講述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誓死抵抗德軍,成功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6人倖存。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到了當年10月,德軍攜閃電戰的驚人威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勝利。
  • 德軍佔領丹麥
    德軍佔領丹麥 丹麥是北歐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僅有4.3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00萬,武裝力量僅有兩個陸軍師和兩萬噸的海軍艦艇。在德國入侵之前,這個小國還是一個寧靜祥和桃花源一般的地方,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威望頗高,面對著歐洲越來越濃重的戰雲,不少丹麥人希望他們還能像「一戰」的時候一樣躲過這場浩劫,但卻事與願違。 1940年4月9日,德國軍隊入侵丹麥。德軍傘兵第1團4連1個排在丹麥北部奧爾堡的兩個機場傘降。在德軍的突然襲擊下,丹麥軍隊未作任何抵抗。
  • 鉤沉 德媒曝入侵波蘭:閃電戰顯猙獰 德軍高層大吃一驚
    儘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軍的步兵也在幾天內前進了65公裡。9月14日,德軍完成了對波蘭首都的鉗形攻勢。德軍談判代表要求華沙軍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拒絕。8天後華沙被全面包圍。開戰僅幾天後,波蘭政府和總司令部就不得不南遷,並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國的羅馬尼亞。鑑於德國開動戰爭機器,羅馬尼亞為安全起見宣告中立。
  • 閃擊戰「試驗場」:2800輛德軍坦克集群突擊,百萬守軍軍防線被破
    【話說軍世】1939年德軍對波蘭的閃擊作戰已經準備就緒,不過在兵力規模上,波蘭軍隊其實不佔明顯劣勢,主攻的德軍有44個師,88.7萬人,另有62個師的預備兵力,而波蘭方面,投入了7個集團軍,總兵力約100萬人。
  • 二戰中,德軍以「閃電戰」用1個多月拿下波蘭,1天內迫使丹麥投降
    隨著波蘭各戰區的快速淪陷,德軍在1939年9月17日,完成了對華沙的合圍後,限令華沙當局於12小時內投降。但波蘭政府和波蘭統帥部在9月16日就逃亡到羅馬尼亞。軍事實力全面落後於德國的波軍只堅持了35天,在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正式宣告結束。
  • 丹麥理應是個會反思的國度,看看他們拍的《地雷區》
    按照正規的步驟,要通過掃雷、排爆和戰場區域清排三個步驟,才是合格的流程。根據記載,丹麥海岸線有150萬枚地雷被2000多名德軍俘虜徒手排除,他們沒有任何探測設備,俘虜們死傷過半,這些人裡許多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地雷區》的開頭同樣讓我記憶深刻。
  • 德軍1940年為何一定要佔領丹麥和挪威?其實跟瑞典產品大有關係
    有部丹麥的二戰片子《開戰日》看過的應該不多,該片另外一個名字叫「四月九日」,描述了1940年4月9日德軍突襲丹麥,丹麥軍隊「奮起抵抗」嚴重殺傷德軍的故事。而這個國家的政府四小時後便宣布投降,於是丹軍官兵放下武器坐著大巴通通去了戰俘營。
  • 法國還打了40天,最快的4小時就放棄抵抗
    丹麥4小時就投降德國的作戰規劃很明確,它想吞併整個歐洲,但是直接對上英法兩個大國又有些吃虧,於是決定先除去北方的丹麥和挪威。丹麥當時的國王雖然年紀已經有點大了,但是在面對德國時還是非常明智的。丹麥政府深知以丹麥的軍事力量無法對抗德國,而且英法被德國矇騙,一心自保,不可能對丹麥伸出援手。
  • 閃擊噩夢,八部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題材二戰電影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百萬大軍對波蘭發起全線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由于波蘭軍隊完全沒有防備,加上交戰之的初戰略指導錯誤,導致戰爭爆發僅幾個星期,波軍主力便全軍覆沒,首都華沙軍民在繼續堅持抵抗一周後也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 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各種各樣的輕武器被發明出來,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武器。德軍毛瑟Kar 98K
  • 打廢一個集團軍,德軍為何就兵敗蘇聯了?看這之前德軍經歷了什麼
    1941年6月22日,德國夥同僕從國調集190個師共550萬軍隊大舉進犯蘇聯,其中作為主力的德國軍隊就有153個師380萬人,分別是: 北方集團軍群,包括3個集團軍和1個裝甲集群,以波羅的海和列寧格勒為目標北上; 中央集團軍群,包括3個集團軍和2個裝甲集群,以莫斯科為目標中線直驅;
  • 二戰投降最快國家:法國好歹撐住6周,最快的4小時就舉起白旗
    這時候德國轟炸機又來炸了一圈兒首都,可謂是白挨了這一頓打。第2名盧森堡1天。德軍氣勢洶洶地開過來,士兵槍還沒上膛,盧森堡就豎起了白旗。第1名丹麥4個小時就投降了。1940年4月9日這一天,丹麥國旗中的那個白色十字,一點一點的擴大延伸,用了4個小時的時間,白十字紅旗變成了一面白旗,丹麥人舉著這面白旗在德軍面前投降,是二戰投降時間最短的一個國家。
  • 從「霸王行動」到「法萊斯口袋」:二戰時期德軍解圍行動始末分析
    第二,在諾曼第登陸開始之前,加萊地區抵抗組織活躍度愈發高漲,他們甚至一度破壞德軍的通訊設備,炸毀道路和橋梁以配合盟國在加萊實施登陸的「宣傳攻勢」。在開戰前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第7集團軍司令多爾曼、西線德軍總指揮龍德施泰特以及西線裝甲集團軍總監施韋彭堡等人均不在指揮崗位上,而在6月6日到來前,西線德軍前線作戰部隊竟然有一半以上團級指揮官不在各自指揮部裡!這種情況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一線德軍指揮系統全面癱瘓。
  • 德軍絕對劣勢下堅守4天:1945年4月30日蘇軍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
    1945年4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把標誌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頂。國會大廈的戰鬥是非常慘烈的。不過,很多人認為德軍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這個觀點則是錯誤的。這次戰鬥還是有大批德軍投降,因為柏林的德軍已經宣布集體投降了。柏林戰役中的國會大廈,是就是1884年德意志帝國議會大廈。當時,它只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甚至已經不是德國國會所在地。
  • 被顛倒的「騎兵砍坦克」真相:波蘭騎兵團帶著坦克,德軍反而沒有
    該團團長為卡齊米日·馬斯塔雷什(Kazimierz Mastalerz)上校。與傳說不同,「波美拉尼亞」騎兵旅並沒有發動所謂的「整旅規模的騎兵集團衝鋒」,客觀條件也不允許。該旅共下轄3個騎兵團(第2、第16、第18騎兵團)、1個騎馬步兵團(第8騎馬步兵團)、1個馱馬炮兵團(第11炮兵團)以及若干輔助部隊。
  • 二戰最快投降國家:開戰不到4個小時被佔領,如今卻是最幸福國家
    對於二戰大家並不陌生,要是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話,大家也都知道二戰分為5個主要戰場,那時候歐洲倒是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畢竟當時的二戰超過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日本侵華戰爭之外,歐洲地區也受到了很大的災難,各個國家陷入不安,但是為了抵禦侵略,很多國家浴血抵抗,最終贏得了勝利,只不過在這些戰爭中,也會鬧出一些笑話。要知道當時的法國較為先進,只不過曾帶領了300萬士兵不戰而降,最終抵抗了42天,不僅如此,還有比法國不戰而降更加奇怪且投降最快的國家。
  • 二戰時,丹麥和哥本哈根為何僅僅12小時就被德軍佔領?
    1940年4月9日清晨,丹麥人還在睡夢之中,在丹麥首都的上空突然出現德國的轟炸機。同時兩個師的德軍也越過邊界,狼奔豕突,衝進丹麥,哥本哈根12個小時後便被佔領了。在德國法西斯軍隊進犯丹麥的同時,德國艦隊也進攻挪威各重要港口,它們以大膽、欺詐和突然襲擊等詭計佔領了挪威西海岸的納爾維克、卑爾根和南海岸的克裡斯丁等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