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1939年德軍對波蘭的閃擊作戰已經準備就緒,不過在兵力規模上,波蘭軍隊其實不佔明顯劣勢,主攻的德軍有44個師,88.7萬人,另有62個師的預備兵力,而波蘭方面,投入了7個集團軍,總兵力約100萬人。
不過雙方差距最大的裝甲部隊的數量,德軍主力有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總計擁有坦克2800輛,而波蘭軍隊方面只有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另外還有11個騎兵旅,在坦克集群突擊面前,波蘭軍隊在裝備質量上劣勢比較明顯,更不要說德軍兩個航空隊1939架飛機與波蘭軍隊900多架飛機的差距了。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開始了進攻,開戰僅一個小時,德軍轟炸機就對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進行了暴雨般的轟炸,波軍的交通樞紐、部隊營房、軍事指揮中心、空軍機場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實際已經無法短時間內集結力量組織防禦和反擊。
一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第10集團軍為中路主力,第14集團軍為右翼,在左翼第8集團軍掩護下,向波蘭發起了全線進攻,迅速突破了波軍防線,並以每天50到60千米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
另有德軍第3集團軍直撲華沙及華沙後方,波蘭軍隊大量火炮、汽車及其他物資因為來不及轉移而被被推毀,這是坦克出現之後的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推進速度和攻勢猛烈超乎了波蘭守軍的想像。
由於德軍戰前準備異常充分,德軍坦克師和摩託化師,迅速擊垮了波軍抵抗,在波蘭平原上橫衝直撞,到9月18日,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裝甲軍殲滅了逃避而至的波軍潰敗之師。
此刻,德軍快速的坦克集群突擊,已發展成內外兩大鉗形的包圍,除了少量波軍,波蘭多數軍隊都處在德軍內外兩層包圍圈中,而且,波軍的防守已經非常凌亂,只剩單獨的戰鬥。
尤其是9月17日蘇軍的出擊,更讓已經混亂的波軍無所適從,最終到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結束,德軍完成了閃擊戰的首次亮相,而波蘭戰役也成了閃擊戰的「試驗場」。
這場戰役中,波蘭軍隊陣亡達到6.63萬人,13.37萬人受傷,另有數十萬人被俘,而德軍只有1.06萬人陣亡,3.03萬人受傷,雙方傷亡的差距非常巨大,而真正導致這樣結果的,這是雙方戰略戰術理念的差距。
德軍利用坦克軍、坦克師和摩託化師組成地面重兵突擊集團,同空軍戰機配合作戰,在對重要目標完成打擊後,裝甲集群快速縱深突擊,為實施迂迴和合圍等戰術創造機動條件,也稱為閃電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中的戰壕對壘不同,這種更新的戰術理念,在二戰前期,讓許多軍事強國都吃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