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濰龍團隊綜述:冠狀病毒RNA校對及藥物治療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Cell Press新冠資源中心

生命科學

Life science

對全球公共衛生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使人們更關注到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香港中文大學吳濰龍教授領導香港、英國、越南、法國和土耳其的科學家深入調查冠狀病毒的RNA複製和校對機制,以助新藥研發。相關結果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olecular Cell上。

RNA病毒複製通常具有較高的出錯率(較低的病毒保真度),從而導致病毒出現不同的基因組突變體種群存在。低複製保真度使RNA病毒適應選擇性壓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導致死性突變的機會。這表明病毒需要在準種多樣性與複製適應性之間達到微調的平衡,以適應病毒的毒力和進化。這個因素挑戰了抗CoV和其他RNA病毒的抗病毒藥物開發,尤其是核苷類似物(NA),因病毒可快速發展對藥物的耐藥性同時保持病毒的複製適應性。另外,NAs開發的障礙是獨特的CoV 核酸外切酶(ExoN)校對機制。SARS-CoV nsp14-ExoN突變體比野生型突變體積累多達20倍的突變,因此nsp14的核酸外切酶校對功能可能是成為複製能力的關鍵因素。該文章探討了CoV校對複合物的分子基礎,並評估將現有的核苷類似物和新的基因組技術視為潛在的抗冠狀病毒治療劑,可單獨使用或結合使用以靶標向校對機制。

非結構蛋白nsp14校對複合物

Nsp14是一種60 kDa雙功能酶 。nsp14 C端N7-MTase結構域包含在CoV中保守的DxG S-腺苷-L-蛋氨酸(SAM)結合基序,並參與mRNA加帽和先天免疫反應逃避,而nsp14 N端具有一個與複製保真度有關的N末端3'-5'核酸外切酶(ExoN)結構域,通過從延伸的RNA鏈的3'末端去除錯配的核苷酸來糾正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RdRp) 產生的錯誤。其中,ExoN結構域內的四個保守催化殘基Asp90,Glu92,Glu191,His268和Asp273 屬於DEDD核酸外切酶超家族,形成兩個金屬結合位點,通過兩個分子來驅動核苷酸切除金屬離子輔助工藝。研究顯示,鼠肝炎病毒(MHV)和SARS-CoV病毒ExoN突變體可以在細胞培養物中複製具有生長缺陷,更高的突變密度和突變率。另外, Ogando等測試了多種MERS-CoV ExoN突變體中只有一個ExoN突變體能夠在細胞培養物中複製。而且,ExoN野生型和Exon-D191E突變體顯示出對誘變劑5-FU相當的敏感性,而突變體的敏感性僅比WT略有增加。這些數據反影了ExoN在CoV中除了校對機制,可能更具有基本的RNA合成機理。

核苷類似物(Nucleoside Analogs)

核苷類似物(NAs)可通過兩種方式方式發揮其抑制作用﹕1)導致天然核苷酸錯配,導致RNA鏈錯誤同化及基因組出現致死性突變;2)它們的摻入可能會提前終止正在延伸的RNA或DNA鏈。重新利用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已批准的和實驗的藥物)對抗冠狀病毒已被認為控制冠狀病毒爆發的有效療法的最快策略。許多研究顯示NAs具有抗CoV活性 (表一) 。

▲表一: 具有抵抗冠壯病毒的潛能的核苷類似物

尾注﹕ VEEV﹕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HAE﹕人氣道上皮細胞

NAs作為藥物存在許多局限性,如NA通常作為前藥提供,一旦進入細胞,必須將其磷酸化為三磷酸形式才能被聚合酶識別。而且,將NA轉化為單磷酸酯形式的第一個磷酸化反應通常是限速的,因此NA可能無法被識別並且似乎沒有活性。另外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雖然SARS-CoV對利巴韋林(RBV)和誘變劑5-氟尿嘧啶(5-FU)均具有抗性,但敲除ExoN功能導致對化合物的敏感性提高了300倍,這表明冠狀病毒在RNA合成過程中ExoN去除錯配核苷酸的獨特能力已導致冠狀病毒對許多NA的天然抗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可能逃避ExoN校對活動的NA進行合理設計。

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反義寡核苷酸(ASO)是約20個核苷酸的單條DNA鏈,並可以誘導宿主RNase H酶催化的mRNA切割,改變剪接或形成空間阻斷來破壞RNA翻譯,從而破壞目標蛋白的表達(圖一)。由於ASOs對各種核酸酶具有抗性,因此在細胞和細胞外環境中都可以穩定運行數小時,ASOs非常適用於體內模型和臨床應用。Rocchi等證明脂質的ASO(LASO)具有自組裝成納米膠束的能力,無需轉染劑即可有效吸收ASO。這些LASO納米結構可以封裝疏水化學療法並協助其遞送,可使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更高,並提高了化合物的功效。形成的雜化納米膠束的理化特性亦可以以吸入氣霧劑進行給藥,顯著降低毒性並將抗病毒化合物靶向肺部。例如,在抗病毒LASO納米複合物中封裝NAs(如RDV)可作為組合療法,與NAs同時遞送特定的ASO,能增強NAs或其他抗病毒治療的效果。

▲圖一: 反義寡核苷酸(ASO)技術治療冠狀病毒

ExoN 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是冠狀病毒生命周期中許多過程的關鍵因素,並且使一些以往成功的抗病毒化合物對CoV無效。值得注意的是,抑制ExoN校對活性的主要結果是致命誘變,而病毒校對機制的選擇性靶向可能引致非想望的選擇壓力,導致出現少數甚至更具活力的突變菌株。由於ExoN在CoVs中在結構和功能上均是保守的,並且該因素加上病毒基因組中功能的冗餘性缺失,使ExoN成為抗CoV策略的易受攻擊目標。通過核酸基因技術的方法抑制ExoN活性,同時用已批准的NAs進行治療,可以增強NAs的有效性,從而降低病毒複製的保真度,從而減輕疾病。使用這樣的治療策略,將具有不同作用方式或在病毒複製過程中幹擾不同過程的藥物結合起來,也可能會增加耐藥性的障礙。

論文作者介紹

吳濰龍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藥學院吳濰龍教授的研究方向為化學生物學和藥物研發。其實驗室使用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工具開發新的化學小分子,用於治療和診斷各種人類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 冠狀病毒感染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吳濰龍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化學學士(一等榮譽)和博士學位,亦曾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富布賴特學者。從2014年至2016年,他獲裘槎基金會資助加入牛津大學,擔任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從2016年至2019年,他被聘為哈佛醫學院/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員。其近年的研究成果發表於 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Cancer Discovery,Molecular Cel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以及 Angewandte Chemie 等著名國際期刊。

相關論文信息

相關結果發表在CellPress期刊Molecular Cell上,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論文

▌論文標題:

Coronavirus RNA proofreading: molecular basis and therapeutic targeting

▌論文網址: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0)30518-9

▌DOI: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07.027

Cell Press冠狀病毒資源中心

2020年1月31日,Cell Press新型冠狀病毒資源中心正式開放。您可以在該資源中心頁面上查找到COVID-19論文的投稿政策,以及Cell Press旗下期刊已發表的有關疫情和病毒的論文。網站正在不斷更新中,所有內容都可以免費閱讀→。

Cell Press新冠資源中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冠治療藥物新觀點:三尖杉酯鹼可在早期完全清除病毒
    自新冠肺炎出現至今,各界一直在尋找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從機制上,我們在4月時有一個猜想,並提出了一個新觀點,癌細胞與病毒感染細胞的共同點,是細胞蛋白質合成功能的過度活躍,這是腫瘤細胞與病毒在自然選擇下的生存之道。很多抗癌藥物確實是通過抑制轉錄或翻譯來控制細胞的過度複製。
  • 與「新冠」病毒賽跑:多種抗病毒藥物用於臨床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焦灼,目前尚未有針對2019-nCoV臨床療效明確的藥物上市,但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正加緊測試不同的臨床治療藥物與方案。  2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在武漢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阿比朵爾與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藥物治療:7項研究綜述「研究綜述」
    行為幹預被認為是ASD核心症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幹預主要用於治療相關或共病症狀,而不是核心症狀。攻擊性、自傷行為和易激惹是自閉症患者藥物治療的常見目標。 研究支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來治療自閉症患者的易激惹和相關的攻擊行為,但因為這些藥物有顯著的副作用(包括錐體外系副作用、嗜睡和體重增加),因此使用它們需要謹慎的風險/收益評估。興奮劑也被證明對治療共病的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狀有效。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也常用於控制重複行為和焦慮。
  • 瑞德西韋獲批成日本國內首款新冠治療藥物,優先用於重症患者
    瑞德西韋在日本也拿到了治療新冠的許可。美國時間2020年5月7日,吉利德科學宣布,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已通過特殊審批途徑,批准Veklury (瑞德西韋)作為SARS-CoV-2感染的治療藥物,SARS-CoV-2是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
  • ...小時文字校對 成都醫生完成12130字世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指南翻譯
    翻譯團隊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更新後的第一版針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處置指南(英文版)。
  • 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哪些藥物有希望?|EHJ綜述
    儘管在過去幾十年中,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預後得到改善,但很多患者使用現有的治療方法仍然會進展為晚期心衰,因此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改變這一現狀。EHJ發表的一篇綜述討論了HFrEF治療的最新進展,並對未來方向進行了展望。作者認為,HFrEF治療在未來擁有更大的希望。
  • 陳薇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24日從軍事科學院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該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北京時間6月22日22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
  • 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推薦皮質類固醇
    2019年新穎的冠狀病毒(2019-nCoV)爆發給臨床醫生帶來了巨大挑戰。患者的臨床病程還未充分展現,描述疾病發病機理的數據也非常少,並且尚無經證明有效的藥理療法。在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CoV1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CoV 爆發期間,除其他治療藥物外,皮質類固醇廣泛用於治療這些疾病,因此這次也還被用於2019-nCoV的患者中。
  • 一網打盡:冠狀病毒家族治療靶點首次被確定
    由於SARS-CoV-2和其他冠狀病毒對全球健康的嚴重影響,因此了解它們在感染期間如何劫持宿主細胞機制並應用這一知識開發新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通過對感染SARS-CoV-2和兩種季節性循環的普通感冒冠狀病毒OC43和229E的細胞進行篩查,最終揭示了宿主途徑、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新方面,並確定了宿主導向的抗病毒治療靶點。
  • 類固醇治療冠狀病毒可能弊大於利
    專家建議,在治療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時應避免使用類固醇。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篇評論文章得出結論說,根據以前SARS等類似感染爆發的證據,類固醇對患者幾乎沒有好處,弊大於利。 和生元國際醫療了解到醫生經常使用類固醇來減少炎症,這種炎症存在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肺部。
  • 腫瘤免疫系列(三):AAV基因治療助力罕見病藥物研發
    其中80%以上的罕見病是由基因突變所引起,因此基因治療是針對罕見病的治療最直接和精確的一種方式。截至到2019年,世界範圍內已經批准了與罕見病相關的臨床實驗有647項,在所有基因治療載體類型中,以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為載體的基因治療數量最多,相比於其他載體,AAV更安全、表達穩定性更好、特異性更好,目前已經有3款以AAV為載體的基因治療藥物已經上市。
  • 精神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議
    DOI: 10.3760/cma.j.cn.113661-20200221-00045摘要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部分精神障礙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在疾病的發展和治療中繼發嚴重的精神症狀,均影響了新冠肺炎的系統治療,因此需要積極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維持或開始使用精神藥物進行治療
  • 德展健康旗下醫藥研發機構有望快速開發出新冠肺炎治療藥物
    摘要:據悉,近日德展健康(000813.SZ)旗下紅惠新醫藥科技公司已經就北京市科委提出的徵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技防治」快速診斷及藥物治療科研項目正式提出申請。據悉,近日德展健康(000813.SZ)旗下紅惠新醫藥科技公司已經就北京市科委提出的徵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技防治」快速診斷及藥物治療科研項目正式提出申請。2020年2月1日,北京市科技委員會公布《關於徵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診斷及藥物治療研發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時闢謠】伊維菌素可以治療新冠肺炎
    流言: 伊維菌素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真 相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伊維菌素(Ivermectin)可在2日內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抗病毒研究》雜誌上。
  • 板藍根、奧司他韋、抗菌藥物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不是謠言?
    春節臨近,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越發緊急,備受公眾關注。目前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治療上,仍然存在很多誤區和謠言。希望大家擦亮雙眼,不信謠,不傳謠,做好個人防護,安全合理用藥。板藍根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 如數家珍:細說治療2019-nCoV的抗病毒藥物【原創】
    幹擾素可抑制肝細胞色素P450酶的氧化代謝,因此合併使用經該酶代謝的藥物需要警惕。幹擾素在使用過程之中可產生「類似流感」症候群,臨床表現可為發熱、寒戰、頭痛和不舒服等,症狀和劑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進行治療。尚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的報導,也有骨髓抑制、皮疹、味覺改變、肝功能異常、心血管系統異常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報導。
  • 新吳專訪 | 傑西醫藥:20年專注原創,潛心天然藥物研發
    新吳專訪第二十二期,請隨我們一同走近新吳區的創新藥企代表——無錫傑西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傑西醫藥」),看他們如何潛心新藥研發,不負百姓的「生命之託」。其中,研發團隊佔比超85%,已申請發明專利73項,授權55項,其中PCT國際專利授權49項,中國專利授權6項。目前,傑西醫藥設有「長城癌症早期治療研究聯盟」、「美國(紐約)研究所」、「國家泌尿男生殖系腫瘤研究中心無錫分中心」,建有「郭應祿院士工作站」、「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無錫市外國專家工作室」。2015年11月,傑西醫藥更是首開無錫醫藥企業先河,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834341)。
  • 日本研究團隊用猴子再現阿爾茨海默症,將有助於治療藥物的開發
    共同社6月15日消息,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科研成果稱,成功誕生了具有在特定家族集中出現患者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症特有遺傳基因變異的長尾獼猴(又名食蟹獼猴),確認了致病蛋白質過量產生。今後將確認是否實際出現類似認知症的症狀。
  •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競相尋找治療COVID-19的最佳藥物
    當新型冠狀病毒在1月和2月在中國肆虐時,研究人員和醫生迅速開展了數十項臨床試驗,以測試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COVID-19的現有藥物。但是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所做的研究還沒有得出足夠的數據來得出結論性的答案。
  • 瑞得西韋在日本獲批用於治療住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來源:一財網美國時間2020年5月7日,吉利德科學宣布,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已通過特殊審批途徑,批准瑞德西韋(商品名Veklury)作為SARS-CoV-2感染的治療藥物,SARS-CoV-2是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