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脊柱號稱人的「第二生命線」,是人的「支柱與棟梁」,內連五臟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柱損害是「百病之源」,和70多種疾病相關。但人們普遍缺乏對脊柱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忽視對脊柱源性疾病的預防。
腰痛被定義為肋骨以下、臀下皺襞以上區域的疼痛、肌肉緊張或者肌肉僵硬,可能伴發或者不伴發腿疼。終身患病率高達84%,有70%以上的病例出現了反覆的腰痛,約20%的病例變成慢性病,10%進展為殘障。急性期腰痛須根據醫囑治療,必要時制動。運動是一劑良藥,不論東西方醫學,都已獲得廣泛的認可。推薦慢性腰痛患者進行活動,避免臥床休息。對於慢性腰痛患者來說,包含個體化、監督、拉伸和力量等方面的運動相結合是最佳運動方式。
慢性腰痛患者的運動訓練課程包括熱身、訓練、整理活動、拉伸。熱身是指至少5-10分鐘低強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運動。訓練內容包括至少20-60分鐘的中等-較大強度有氧、抗阻運動。整理活動是指至少5-10分鐘低強度的心肺耐力運動。拉伸也需至少10分鐘。
對於老年腰痛患者,推薦以下運動處方:
每周至少5次中等強大的運動(如快速健步走),每次30-60分鐘;或者每周至少3次較大強度的運動(如平地自行車),每次20-30分鐘。
對於運動水平較低者,剛開始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運動方式,如慢走。
對平衡能力差、神經肌肉協調能力不好、視力差、體重過大或足部有疾患者,使用功率車可能比跑步機更好。
根據每個人行走能力不同,跑步機的負荷可以通過增加坡度而非速度進行調節。
老年人在運動中誘發心律失常的比例比其他年齡段高,因此,在訓練之前要做好心臟功能評估,同時在運動中做好監護。
如果在慢性腰痛基礎上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或者影響大小便功能,請及時去醫院就診,專科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全面的診治。
曾至立(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骨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