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在華22年零售巨頭突然宣布:退出中國!?

2021-01-17 納食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用這句話來形容外資商超目前在中國的境況一點都不為過。


近日,法國多家媒體發布消息稱,法國超市集團歐尚宣布決定離開中國,將它的子公司和其擁有484家商店(歐尚和大潤發)的高鑫零售賣給阿里巴巴,賣價為30億歐元。


 


20多年前,歐尚與臺灣潤泰集團(Ruentex)聯合創辦高鑫零售。2017年11月,臺灣潤泰將其所持有的幾近全部股份出售給了阿里巴巴。交易結束後,馬雲的阿里巴巴則成為了高鑫零售的新股東,並與歐尚所持股份比例幾乎相同(雙方分別為36.16%和36.18% )。


三年後的今天,「鑑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歐尚決定接受阿里巴巴提出收購其所持有的高鑫零售全部股份的提議」,歐尚解釋道。事實上,2019年春季,歐尚就已經放手對中國子公司的運營管理控制權,這在當時即被詮釋為歐尚邁出了退出中國的第一步。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對高鑫零售的持股比例翻倍,達到72%,絕對控股高鑫零售。歐尚撤出中國正值其進行全面重組之際。

 

歐尚「重申希望對現有超市網點依照歐尚2022計劃實施加快部署的意願」 ,歐尚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公告還稱,歐尚利用此次股權轉讓獲得的資金進行債務償還,以便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以及「在其他國家拓展業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7月18日,歐尚中國首店上海楊浦中原店開業,歐尚零售在中國有484家大賣場和15萬員工。而在全球三大洲的1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在歐尚旗下擁有4084家門店以及某些國家和地區的在線購物和Drive outlets。

 

歐尚零售還是全球第35大僱主,擁有超過350000名員工。2018年歐尚零售實現稅後營業額503億歐元。

 

歐尚集團是法國第二大以經營零售業為主的商業集團,全球十大零售商之一,1961年成立於法國北部的裡爾。集團的主營業務為大型超級市場、超級市場、便利店,同時涉足加工生產業和金融業。


在國內,歐尚的本土化可以說做得非常成功,在上海約有 12 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在江浙滬站穩腳跟後,它還將觸角伸向了廣東、天津等沿海城市,但一直未觸及西北地區。


Auchan 不僅取了信達雅的中文名字「歐尚」,還延續了此前在法國便宜實惠的產品路線。 


 

同時,歐尚在國內的選址也非常貼合國情:基本都在離市中心有一定距離,且周圍有豐富居民區的地方。

 

對於在楊浦長大的上海女孩 Lea 來說,這家「歐尚中國首店」她幾乎是從小逛到大。


在 Lea 的記憶中,歐尚不僅是開在自己家門口的大賣場,更是夏天附近居民們遛娃散步「孵空調」的好去處。


每年過年之前,超市裡採購年貨的隊伍總是排得老長,反覆播放的洗腦新年歌,仿佛現在李佳琦口中魔性的「OMG買它!」。

 

 

另一件給 Lea 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是歐尚裡面的一些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效率,穿著溜冰鞋在超市裡滑來滑去,十分酷炫,讓當時的她感到很新奇。

 

後來長大後去法國留學,她發現法國歐尚的一些工作人員也是如此,不得不感嘆當年歐尚在國內超市中的前瞻性。

 

當她畢業回國後,發達的電商已經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年輕人不再對「大賣場」式的超市感興趣,在各種進口超市裡拍照打卡,倒是成了一件時髦事。其實放在二十年前,逛歐尚這家「洋超市」也是一件時髦事,不過如今在資本面前,情懷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想當初,這些外資商超剛進入中國時,在一二三線城市迅速擴張跑馬圈地,各地甚至出現了門還沒開就有一大批人在排隊等候的場面,盛況一度可以用「躺著賺錢」來形容。只是,隨著電商的衝擊和零售模式的日新月異,傳統商超集體進入了寒冬期,而外資商超因為廣撒網體量大的問題,在「求變」的節骨眼上,行動會更加滯後而緩慢。

 

 

 

這不是第一家敗走中國市場的跨國零售巨頭,去年的麥德龍,可是一家擁有55年歷史的德國老牌零售批發商,曾經也屬於國內零售業巨頭,還是抵不過本土的零售業競爭壓力,還有電商的步步緊逼,讓國外的零售大賣場很難生存下來。


 

往前追溯,韓國的易買得、馬來西亞的百盛超市、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英國樂購也因資不抵債、低價甩賣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泰國的尚泰百貨和韓國的樂天等等也悄然離去;就連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即便最後不舍藕斷絲連,另闢蹊徑重回市場,但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也是不如從前。

 

外國商超逃離中國市場終究還是繞不過這些原因:

 

●一是,各大外資商超的中國市場管理團隊鮮有內地人。家樂福中國區總裁一直是法國人;卜蜂蓮花用的多是泰國、香港、臺灣人;樂天瑪特中國市場的主管和一把手都是由韓國人擔任,決策也由總部制定。

 

讓並不了解本地消費習慣的「外國人」來管理中國市場上的商超,中國本地管理團隊權利又很有限,外地商超就難以實現真正的本地化。



●二是,源於外資商超大賣場的形式。一般來說,大賣場佔地面積廣,其所需要的租金、維護費用等經營支出不是小數目,加之國內對外資優惠政策的逐漸減弱,本地商超也有了與外資商超公平競爭的機會。

 

●三是網絡的便利,消費者大到家電家具小到生活日用足不出門便能通過電商體驗到一站式服務。加之電商種類逐漸增多,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社區電商的出現,消費者進入商超的需求進一步被削弱。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受這次新冠肺炎的影響,全國上半年經濟受創,讓本來在中國市場就沒獲利的樂購更加下定決心放棄中國市場了。對盤子大轉型慢、不清晰中國零售環境的外資商超來說更是考驗。

 

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經濟如何不景氣,從來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唯有敬畏市場,擁抱趨勢者方能笑到最後。

 

這些年,外資商超們湧入中國市場,面對市場的洗牌,下一個退出的又會是誰?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內容綜合於新外灘、中國零售網等,如有侵權,請文末留言聯繫筆者處理;如有引用,請注意數據準確程度謹慎採用。本文僅供閱讀,納食和文中提到公司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文章內容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


有料早知道,歡迎來爆料

第一猛料、諮詢求助、意見建議、投稿

歡迎聯繫:18530076099(微信同)

爆料/稿件一經採用,將支付500-3000元


相關焦點

  • 紮根中國20年,日本巨頭突然宣布:裁員20%,產能轉向越南!
    不過,調整產業鏈的日企並非都是因為補貼,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如據日媒最新報導,已經紮根中國市場20年的日本巨頭OKI,日前突然宣布停止在中國的製造和銷售業務。供貨量從5.6萬降至1000!
  • 2020年這些零售企業退出或破產了
    今年疫情突襲,各個行業都受到了不小衝擊,零售行業也不例外。今年以來,零售品牌不斷洗牌,多家外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本土品牌面臨破產,而有些巨頭跨界布局。下面我們一起盤點下,今年國內零售行業發生的一些品牌事件。
  • 暫停在華業務 瑞典零售巨頭抗壓再恢復9家門店!美企卻遭遇瓶頸
    近年來,儘管中國電商行業發展迅速,但仍未阻擋各大海外傳統零售巨頭來華投資。據不完全統計,在近20年裡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巨頭多達19家。而自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零售業的經營情況也大不如從前,但這並未打擊外企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 撤出中國市場!美國服裝巨頭宣布全面關店,亞洲其餘56家店也停業
    來源:金十數據據澎湃新聞5月14日最新消息,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宣布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退出中國,退出亞洲。據悉,由於看好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曾立志進行多重調整,2023年前要在中國地區新增220家店鋪。然而,理想很豐滿,對中國市場的樂觀心態並不能拯救這家美國服裝巨頭在華的銷售寒冬。思捷環球董事長柯清輝曾表示,Esprit在中國市場銷售低迷的一個重大原因,是現有產品設計和尺碼沒能滿足中國消費者需要。
  • 服裝巨頭退出亞洲,美國經濟動蕩
    來源:EMBA微金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宣布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退出亞洲。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創始於1968年美國的Esprit是由美國青年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創立,同時也是知名運動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的創始人。
  • 全球最賺錢的零售巨頭:年營收七千億,卻徵服不了中國市場
    家得寶股價日線圖,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在英國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發布的2020全球零售品牌50強榜單中,前三名分別是美國的亞馬遜、沃爾瑪和家得寶。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高達1102.25 億美元,淨利潤是沃爾瑪的1.7倍,坐穩了最會盈利的全球零售巨頭寶座。
  • 低調的美國熱水器巨頭,比肩美的、海爾,在中國默默撈金22年
    而放眼如今中國的熱水器市場,海爾和美的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除了上述二者,國內還有一低調的美國熱水器巨頭——A.O.史密斯,在中國默默撈金22年。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874年的A.O.史密斯,在經過146年的發展之後,如今已經成為美國熱水器行業知名的製造商。憑藉著優質的服務和可靠的功能,A.O.史密斯的業務已經遍布全球。
  • 華成「香餑餑」?美巨頭演繹「勢利眼」 剛從華撤離 就「懷念」華
    除了日本巨頭優衣庫去越南建廠之外,韓國巨頭三星也奔赴越南建廠了。去年10月2號,三星電子關閉了在中國最後一家位於惠州的工廠。三星電子關閉中國工廠之後,去了越南建工廠。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6號左右,三星集團在越南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7億)。
  • 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全面關店!退出中國,林青霞老公套現百億離場
    千億服裝巨頭倒下 1折甩賣庫存!曾因林青霞代言火爆 其家族套現百億離場!又一家快消服裝行業巨頭撐不住了!日前,被稱為「時裝之王」的ESPRIT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先後發布公告稱,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母公司思捷環球(港股00330)近期也已宣布終止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並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鋪。
  • 優衣庫勁敵跑了:日本第二大服裝企業,突然宣布關閉中國所有門店
    據相關報導稱,日本第二大服飾零售商Shimamura在近日突然宣布,將在2020年11月前關閉其在中國市場的全部門店,引起外界熱議。要知道,這家日企曾被優衣庫視作強勁的對手。統計局的數據表明近十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逐年增長,但增速逐年放緩,國內實體零售服裝似乎迎來了洗牌期。
  • 曾經的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賣身」千億巨頭22年後,慘遭拋棄
    2020年,中國瓶裝水市場再起波瀾。行業巨頭農夫山泉正式開啟上市之路,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240.21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高達49.54億元,同比大漲37.15%。數據顯示:中國瓶裝水市場的總零售規模達到2017億元。其中農夫山泉佔比20.9%,連續八年保持第一;緊隨其後的華潤怡寶、景田百歲山,銷售額分別為255億和157億;康師傅、冰露、娃哈哈分列4-6位。市場早已被這幾大巨頭所佔據,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 太突然!又一巨頭宣布!9000多名員工……
    受疫情影響的巨頭企業何止阿聯杭空,還有各行各業的巨頭企業,內衣維密、都市麗人,「快消四大天王」優衣庫、ZARA、Gap 、H&M,飲食全聚德、沙縣小吃,遊樂場迪士尼、香港海洋公園,零售巨頭無印良品,奢侈品巨頭尼曼馬斯庫和香奈兒…… 同時,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保險、醫藥、遊戲、網課卻發展的非常迅猛
  • 近9000億市場,中國晶片業「大爆發」!美國巨頭宣布在華「深耕」
    美晶片巨頭宣布加碼中國市場觀察者網12月17日消息,全球第二大模擬晶片巨頭——美國亞德諾半導體(ADI)宣布,基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公司將堅定地在中國市場「深耕」,目前已計劃加大對中國市場投資,並將亞德諾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升級為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 澳大利亞廉價航空巨頭虎航宣布破產,運營13年後正式退出澳洲市場
    華輿訊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導 昨天,時代君收到了一封來自虎航的告別郵件:這家在澳洲運營13年的廉價航空巨頭公司正式破產。該航空公司稱,由於新冠疫情封鎖封鎖,整個旅行行業低迷是做出這一「艱難」決定的原因。「遺憾的是,在運營了13年之後,我們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停止使用澳洲虎航品牌。「自2007年11月23日首次從墨爾本飛往黃金海岸以來,我們已經為澳大利亞的3000多萬客戶提供了實惠的航空旅行服務。」擁有虎航旅行幾分的客戶將可以在維珍航空運營的航班上使用。
  • 又一美國教育巨頭退出中國:關閉全國培訓中心,上萬學員措手不及
    在如此巨大的需求的中國市場下,當然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加入中國的教育行業。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人口基數還比較大。對於語言培訓,很多家長還是比較關注的。除了中文,很多家長也開始在英語培訓上投入很多。新東方近年來在中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 「李維華講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巨頭樂天瑪特退出中國不只是因薩德
    負責任地講,讓樂天瑪特退出中國的絕對不只是薩德事件,薩德更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催化劑或導火索。僅從時間上就可以說明問題,薩德事件發生在2017年,而從樂天瑪特2008年正式在中國開店的4年後,即從2012年起,樂天瑪特就開始持續虧損,比如據《南方周末》統計,「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間,樂天瑪特合計虧損了195億韓元」。
  • 曾與中國「對抗」的韓國樂天,退出中國市場三年後,現狀如何?
    時至今日,在中國各大消費市場領域中都大量充斥著國外的品牌,例如零售行業的美國沃爾瑪、家居行業的瑞典宜家以及飲料行業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等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均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但是,也有不少國外品牌在我國發展過程中觸犯到我國消費者的愛國底線,遭到消費者的抵制,最終退出來了中國市場。
  • 當初「態度強硬」的樂天瑪特,在退出中國兩年後,今現狀如何
    文:小郭如今,中國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酷的冬天。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各傳統零售巨頭紛紛關門、賠錢、倒閉。英國最大零售巨頭瑪莎百貨和美國百年零售巨頭梅西百貨率先落敗,在電子商務的強大衝擊下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 太突然!這家汽車巨頭宣布「退賽」
    日本本田公司近日宣布,將在2021賽季結束後退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也就是F1賽車項目。本田為何突然宣布退出F1?這個決定又將會帶來怎樣的產業變局?△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本田宣布將在明年賽事結束後退出F1,這個消息比較突然。早在1964年,也就是本田開始銷售汽車的第二年就參加了F1賽事,是所有日本車企中最早的一家,而且曾經多次奪冠。
  • 虧損1000億日元,日本巨頭退出84年的相機市場!2家中國工廠停產?
    圖表視界(原今日圖表)訊:30年河東30年河西,歷史總是會不斷向前,而順應歷史趨勢的總會留下了,相反,大浪淘沙,有些東西總會被遺棄!就在上周,據外媒報導,曾經風靡全球的日本一代相機巨頭——奧林巴斯宣布退出相機業務,自此,這家經營了84年的相機業務的公司「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