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進入2019年,體育公司們走入了更為激烈的分化階段。
就五大國民體育品牌來說,經過多年併購的安踏體育不論是自身業績還是股價都走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增長曲線,成功守住了渾水等國際機構的三次做空;而李寧重新歸來走上國潮的路徑,也逐漸找到二次增長的起點。
唯獨在國內上市的貴人鳥(3.440, 0.07, 2.08%),頭頂「A股體育第一股」光環,上市5年時間裡頻繁併購,結果在2018年資本奔潰潮中未能倖免,如今驚現關店潮、虧損潮和違約潮,深陷源源不斷的麻煩中。
就三大戶外品牌來說,探路者(3.720, -0.02, -0.53%)、牧高笛(25.600, 0.00, 0.00%)和三夫戶外(16.940, -0.11, -0.65%),在2019年無一例外地出現營收下降的情況,讓人產生戶外運動日薄西山之感?
但是整體的大環境是這些年伴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跑步、滑雪、登山等戶外運動頗受歡迎,國人滯後的戶外運動理念也逐漸提高,對於健康生活的要求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室內、走向戶外。所以更大的原因是這三家戶外體育公司自身的經營和管理不善,才會集體出現如今的困境。
為什麼體育公司發生如此激烈的分化?體育市場增長紅利下,還有幾家企業能夠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為此新浪財經梳理港股+A股市場上共計9家主要的體育用品公司,從營業收入、淨利潤、現金流等角度進行多維度對比,試圖尋找體育用品公司的行業趨勢。
李寧10年逆襲,存貨周轉天數首次優於安踏
從財務的角度來說,存貨的周轉天數是指從取得存貨開始,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的速度越快,資金佔用在存貨的時間越短,存貨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具體到體育用品公司來說,9家體育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呈現著逐年上漲的趨勢,2017年上半年平均是113.54天、到2019年上半年已經增長到143天,這說明體育用品公司集體的存貨變現效率在降低,換句話說就是去庫存的周期邊長。
以2019年上半年143天為例,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的有李寧、特步、安踏、361度和探路者5家,其中李寧、特步、安踏和361度是低於100天的,說明這四家企業的去庫存能力強。
李寧的存貨周轉天數最少,為74天,並且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從2017年上半年的86天逐漸下降到如今2019年上半年的74天。值得注意的是,李寧的存貨周轉天數不是一開始就很好,而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挫折階段。
為了方便比較,新浪財經整理出李寧和安踏十年來半年報中關於存貨周轉天數的數據,發現在2018年半年報以前,安踏的存貨周轉天數一直都是優於李寧的,說明在庫存這方面,李寧一直做的都不好。
尤其是2012年到2015年間,李寧存貨周轉天數不斷攀升的背後,是公司出現經營業績快速下滑、門店管理失效、虧損高企的糟糕狀況。資料顯示,2011年李寧營收開始下滑,2012年虧損近20億,2012~2014三年總計虧掉近30億,正式跌掉了「體育一哥」的地位。
2014年底,創始人李寧回歸併擔任CEO,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就是集中在銷售終端,具體措施是關閉低效店鋪,加大自營店比例、嚴格管控訂銷貨流程,最終才將李寧從虧損之中拉回來,在李寧YOUNG品牌的成功帶動下,201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7.95億元。
三夫戶外存貨周轉增加至346.29天,是牧高笛的2倍
而沒有達到平均水平的牧高笛、中潛股份、貴人鳥和三夫戶外四家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周轉周期分別為144.12天、144.14天、191.71天和346.29天。
其中三夫戶外最為誇張,連續三年的存貨周轉天數最高,接近一年的水平,這說明三夫戶外在去庫存方面並不是很理想,對於終端銷售的掌控力不強。
三夫戶外2019年半年報資料顯示,其存貨為1.81億元,但是詳細分列中的庫存商品為金額為1.89億元,這個庫存商品數額直接超過了三夫戶外當期的營業收入1.85億元。在2019年Q3季度,三夫戶外的存貨問題不僅沒有解決,還變得愈發嚴重,截止9月底已經高達2.32億元。
與三夫戶外業務相似的牧高笛,主要是從事帳篷、睡袋、自充墊等戶外裝備,以及衝鋒衣、羽絨服、登山鞋等戶外服飾鞋的上市公司,庫存周轉天數不足三夫戶外的一半,在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周轉天數分別為148.21天、138.9天和144.12天。
在存貨的管理方面,牧高笛要明顯優於三夫戶外。2019年半年報資料顯示,當期牧高笛的存貨為1.48億元,相比較於2018年同期的2.27億元下降34.8%;其中庫存商品的餘額為8510.72萬元,遠低於當期銷售額3.27億元。
在存貨和門店的管理上,牧高笛顯然比三夫戶外重視得多。根據財報透露的細節,牧高笛加強從經銷商篩選、訂貨會組織、訂單執行、終端門店管理、定價策略、促銷方案等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確保能夠快速反應公司最新政策及理念調整。(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凌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