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福利院孩子,這位「媽媽」用愛築起防護牆

2020-12-23 瀟湘晨報

2月8日,元宵佳節,萬家團圓的日子。在廣州市社會福利院,有一群特殊「媽媽」的陪伴,孩子們並不孤單。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州市社會福利院護士長賴偉紅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辭別久未見面的母親,選擇回到孩子們身邊,用責任與愛築起一道防護牆。

因牽掛院裡孩子辭別家人

新春佳節是萬家團圓的傳統節日,由於工作原因,很多一線醫護人員必須值班輪崗。因此,與家人在春節團聚,成了很多醫護人員期盼許久的願望。

廣州市社會福利院護士長賴偉紅也是其中一個。除夕當天,她和孩子啟程前往廣西南寧,探望久未見面的母親。母親看到她後,非常高興,念叨著女兒終於回來了,這次一定要在家多住幾天。

在家中,賴偉紅一直關注疫情發展。1月26日早上,賴偉紅想到福利院裡的孩子,決定回去上班,跟母親說明了情況。「怎麼這麼快就要走,你不是說這個春節陪我做眼科手術嗎?」賴偉紅的母親被確診白內障後,一直對做手術很猶豫。女兒一直鼓勵她,並承諾陪她做手術,這才讓老人下定決心。

如今,聽到女兒要提前返穗,母親非常不舍。但體諒女兒對工作的認真和負責,母親最終目送賴偉紅趕赴廣州。

在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像賴偉紅一樣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的還有很多人。「大家都很自覺,不需要我通知,很多在正月初二、初三就趕回單位,還有些人整個春節都留在院裡。」提起這支護理隊伍,護理一部部長梁燕芳一臉自豪。

1月27日,賴偉紅正式上班,而她的丈夫當天也是白班,這使得5歲的孩子留在家中無人照顧,夫妻倆為此十分發愁。「實在沒有辦法,我委託了小區附近的阿姨幫忙看顧,阿姨也很為難,畢竟現在疫情嚴重,我也只能厚著臉皮求她幫忙。」賴偉紅提起此事,還有些愧疚,覺得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完全盡責。

確保返崗人員準確填報信息

1月27日起,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對所有首次返崗人員進行健康排查,門崗處設立體溫監測點,所有人員必須體溫監測合格,並經過消毒,方可進入院內。

為了摸清全體幹部職工假期動向,賴偉紅提出自製各部門返崗人員情況登記表,重點排查春節假期首次返崗人員假期去向和身體狀況,這一決定得到了院領導的支持。

27日當天,福利院各部門從上至下都開始摸查情況。「近期前往湖北探親、有湖北親戚來穗探親,以及近兩周在湖北中轉過的幹部職工全部居家隔離觀察14天。」對於表格填寫不明晰的幹部職工,賴偉紅在電話裡詳細介紹填報要求,並且反覆強調,「哪怕沒有離開廣州,如果出現流涕、咳嗽等都必須去看醫生,等症狀消失後再評估是否適合返崗。」

匯總上來的數據,賴偉紅每一個都詳細查看,對填報信息不全的,她還會逐個打電話詢問,耐心解釋,確保填報的數據可靠精準。

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漏洞,賴偉紅組織福利院護理人員、後勤洗衣和清潔人員進行《醫療垃圾的處理(廢棄口罩的收集和交接)》培訓。在培訓會上,她要求所有後勤保障人員要注重自我防護,必須佩戴口罩及手套。

她還抽空檢查後勤人員的工作,要求增加大門把手、電梯按鈕、梯牆、地面、固定電話、辦公電腦鍵盤等區域、物品的消毒,同時提醒護理人員注意手部衛生,減少收養人員交叉感染的機會。

「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自己有時間可以多陪陪家人。」問起疫情過後最大的願望,賴偉紅回答道。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輪椅上的「熊爸爸」:讓孩子看見福利院外更大的世界!
    早上6點多,張希雲媽媽的一天就開始了,給孩子們穿衣、做飯、送他們去上學……「我的一天都圍著我的5個孩子轉,他們高興,我就高興,我們是個幸福的大家庭,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為了爭搶玩具而生氣。」
  • 李蘭:「院長媽媽」用愛為孤殘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23年來,她把每一名孤殘兒童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把福利院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她,就是茂名市社會福利院院長李蘭。12月3日晚,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市民中心召開。圖為陳曉琳訪談「院長媽媽」李蘭。
  • 全民志願善暖吉林長春市兒童福利院天使寶貝愛動匯第一季 匯聲匯影匯美圖咯(轉發既是傳遞愛)
    吉林省聯青志願者協會聯合長春市兒童福利院、吉林旅遊廣播、吉林新聞綜合廣播、吉視公共·新聞頻道《第1播報》、《城市速遞》、城市晚報共同舉辦了「全民志願善暖吉林--長春市兒童福利院天使寶貝愛動匯」第1季,這是第一季,也是我們在一起的開始,我們會堅持!
  • 「楊媽媽」的初心與堅守——記包頭市社會福利院副院長楊玉捷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是楊玉捷工作以來一直銘記的信條。面對嚴峻的疫情,她為孩子們搭建起愛的圍牆。從1月31日開始,楊玉捷與同事們一同參與了福利院封閉化管理,與收養人員同吃同住。封閉管理期間,楊玉捷要求餐飲部從提高孩子與老人的免疫力出發,改善孩子和老人的膳食結構,她還經常到護理區給進食困難的孩子餵飯。
  • 日照市社會福利院:逆行路上,愛心相隨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日照市社會福利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堅持以老年人、孤殘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第一要務,自1月21日起實行封閉式管理,2月24日起實行全院封閉式管理後,用心服務、用愛堅守,為老人、孩子織牢織密防控網。
  • 【最可愛的政法人】「金」牌媽媽,為愛而「飛」……
    這裡,是市兒童福利院的醫療部,住院的孩子多為重病病殘兒童。今年34歲的金飛是這個醫療部裡的一名普通護士。7年來,她和孩子們朝夕相伴,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孩子們的媽媽。由於孩子消化系統先天發育不良,每次吃完飯或是喝完藥後,金飛和同事們都要將孩子豎著抱上半個小時。孩子術後體質較差,為了預防感染,換下來的衣服都是金飛和同事們親手洗乾淨。
  • 我和福利院共成長
    聽餘媽媽這麼一說,我康復訓練時更加刻苦了。終於有一天,我可以依靠雙拐走路了!餘媽媽也兌現了她的承諾。後來我才知道為了能讓我上學,餘媽媽求了很多人,所以我格外珍惜,學習特別用功。一度,我成為福利院的明星。2011年我順利考取了成都大學。那一年,小小的兒童部也獨立成九江市兒童福利院,條件越來越好。  2015年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兒童福利院從事教學工作,實現了我自小立下的願望,回報福利院對我的養育之恩。  參加工作的第一節課,是在一個智力比較好的班,教孩子們畫畫。信心滿滿的我沒想到第一節課就教得非常尷尬。
  • 情暖福利院
    12月2日中午12時30分,在市社會福利院食堂,忙完工作的武雪玲摘下廚帽和圍裙,又來到福利院的美髮屋,為幾位等候在這裡的福利院老人義務理髮。「小武,我這頭髮長了,得理一理。」「沒問題!來,陳叔,我給您把圍布圍上。」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02媽媽逼孩子也不全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若問媽媽為什麼逼孩子學習,媽媽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如果不是為了將來著想,媽媽們也不會逼孩子,看著孩子很辛苦,哪個媽媽不心疼,可是現實的無奈,讓愛子心切的媽媽,違心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其實,媽媽逼孩子學習,不光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的臉面。看到很多網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 「警花」媽媽用愛澆灌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5月19日,文山邊境管理支隊馬關邊境管理大隊仁和邊境派出所的女民警範玉芸帶著為孩子精心挑選的衣物和小食品,來到文山州社會福利院看望長期幫扶的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小萍(化名)。一下車,在兒童救助中心門口,範玉芸便看到由工作人員陪著在等待的小萍,見到拿著禮物的「警花」媽媽,年僅1歲多、剛剛學會說話的小萍便叫起了「媽媽」。
  • 坐在輪椅上的熊爸爸和他福利院的孩子們
    從探索全新教育模式開展「全納」教育,到推進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發展,再到疫情期間的溫情守護,身患殘疾只能靠輪椅行走的熊輝,用一雙手為孤殘孩子撐起了一片愛的晴空,給他們的人生點亮了一份希望。為了幫助天磊,老師們每天把他抱在懷裡跟他講故事,帶他參與戶外活動感受不同的事物;保育組的阿姨們給天磊「開小灶」,將蔬菜打成汁及時幫他補充營養…… 在老師們量身定製的「一日流程」計劃推進後,現在的天磊不僅愛笑了,還能獨坐在椅子上,自己用勺子進食,還可以使用助行器在老師的輔助下慢慢行走了。
  • 廣東省道德模範李蘭:「院長媽媽」24年為愛奉獻
    1996年,李蘭毅然選擇到市社會福利院工作,一幹就是24年。24年來,她以院為家,用心用情愛護孤殘兒童,用真情和愛心營造了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院長媽媽」。為愛堅守1996年醫學專業剛畢業的李蘭第一次踏進了福利院,當看到那些被親人遺棄的孤殘兒童,看到她們痛苦的表情和無助的眼神,她內心深深觸動。她決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改變眼前落後的保障條件,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挽救孤殘兒童的生命。
  • 【臨洮故事】張豔霞:用愛和責任築起「孝老愛親」幸福家
    【臨洮故事】張豔霞:用愛和責任築起「孝老愛親」幸福家 2020-12-1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個不一樣的六一 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師生走進兒童福利院
    疫情過後,如何開展感恩教育,讓孩子懂得關愛弱勢群體,用愛心擁抱生活和學習?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明遠5班的老師和學生想到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5月31日,這個班級的數十名師生頂著炎炎烈日,帶著前期募集到的一批洗護用品、大米、麵粉、牛奶等價值近萬元的物資來到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給這裡的孩子送去了滿滿關懷。據明遠5班班主任毛超介紹,此次活動徵集令一經發出,立即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積極響應,學生和家長們紛紛捐款捐物,很快就募集到了價值4000餘元的食品以及近4000元現金。
  • 你是怎麼處理孩子碰倒凳子和花瓶的?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跌跌撞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在家不小心碰倒了凳子,自己也順勢摔跤了,你會怎麼處理?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磕到了,委屈地哭了起來,就立馬跑過來,詢問緣由之後,就用手拍打凳子,嘴裡還不停地念叨:誰叫你把我們孩子絆倒了?
  • 嶽陽首屆「壽司義賣,獻給媽媽的愛」母親節活動圓滿成功
    懷著對母親濃濃的深情,想著給媽媽賺一份厚禮,孩子們摩拳擦掌,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爸爸媽媽呢,有的抓緊拍照,不願放過孩子的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有的忙著幫孩子拿製作工具和指導。還有不少參與過上次壽司DIY比賽的孩子這次就充當起了小老師,他們向小組成員示範怎樣把飯鋪平,加上各種材料口味,最後捲成一團飽滿的壽司,也捲起了他們對媽媽的滿滿的愛。
  • 為了一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我們家想收養你們福利院的孩子,要什麼條件呢?」 「老人怎麼才能住到你們院裡?一個月要多少錢?」……自打來到北京市第二福利院工作,程靜總是被周圍的人問起這樣的問題。每次,程靜都感到特別無奈。程靜所在的福利院,主要收養的就是市屬兒童福利機構轉入的14周歲以上,無就讀能力、無生活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精神發育遲滯、肢體殘疾的「三無」孤殘人員。在這裡,他們被稱為休養員。程靜和同事們是護士、阿姨,更是這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們的「媽媽」。「怎麼這麼巧呀?是鳥屎掉你手上了,還是掉在別的地兒被你摸著了?」
  • 「廣東好人」李蘭:孤殘兒童的「院長媽媽」 堅守23年不離不棄
    用愛呵護 「院長媽媽」收穫獨特感動福利院會說話的孩子都管李蘭叫「院長媽媽」,這一聲「院長媽媽」,承載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李蘭愛這些孩子,這些孩子也用她們獨特的方式回報給她愛。為了能夠全身心去照顧好早產雙胞胎女孩,李蘭把兒子的奶戒了,主動申請值班。那時姐妹倆還沒有吸奶的力氣,李蘭只能把自己的奶擠出來,用注射器通過胃管滴給她們,經過100多天日夜的奮戰,姐妹倆成功救活了。後來,當她們被愛心家庭收養的時候,姐妹倆一人一邊緊緊抱著李蘭的腿,哭喊著:「院長媽媽,媽媽。」不肯跟她們的養父母走,用手怎麼掰也掰不開。
  • 被這位奇葩媽媽刷新三觀!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這幾天刷微博看到了一則新聞,新聞中媽媽的做法簡直刷新了我的三觀。被這位媽媽的奇葩做法刷新三觀了事情發生在一家體育用品店,這位媽媽正帶著孩子在店裡挑選球鞋,最終她選擇了兩雙耐克鞋,總共應該支付1769元。
  • 「唱國歌 頌黨恩」,日照市兒童福利院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國際兒童節,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日照市兒童福利院以「唱國歌、 頌黨恩」為主題精心策劃了「六個一」國際兒童節活動,即一場文藝匯演、一場獻花感恩、一場親子遊戲、一場手工作品展示、一場電影觀看、為孩子們過一個集體生日,用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