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石散--魏晉毒品
配劑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黃等五石,故名。相傳其方始於漢代,盛行於魏晉。要說五石散,不得不提傅粉何郎。《世說新語·容止》有記載這麼一個故事:「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
-
魏晉名士:我嗑五石散,雨女無瓜!
魏晉時期,著名的五石散或者寒食散是最時尚的嗑藥爆款產品,代表了當時服食派的最流行。那麼,五石散到底是什麼東東?南越王墓出土的五石散五石散的來歷,餘嘉錫先生考證得很清楚,主要是由張仲景的「侯氏黑散」和「紫石寒石散」合二為一,成為孫思邈《千金翼方》中記錄的「五石更生散」,也就是通常說的「寒石散」、「五石散」。
-
「五石散」是什麼?神醫孫思邈,為何告誡後人定要毀了「五石散」
引言魏晉時期,當時的名士崇尚談玄和風骨,最大的特別之處就是喜愛服用五石散。如今,眾所周知,五石散含有毒性,長期食用會導致人出現幻想,重金屬中毒。那麼古代是什麼時候發現五石散有毒的呢?又是如何禁止五石散的流傳?
-
五石散雖好,服用需謹慎.
而服食"五石散"的風氣自被何晏倡導並開始流行後,由魏晉至唐,名士們趨之若鶩,歷整整五六百年而未有間斷,且頗有發展,僅在《隋書·經籍志》中就 著錄了二十家"五石散"的解散方。這個與魏晉風骨一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著名的"五石散",又叫"寒食散",一般認為是由東漢的張仲景(150--219)發明的。
-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要毀了「五石散」?
孫思邈想要毀掉的藥方叫五石散,這藥方是東漢末年的張仲景發明的,主要的功效是用來治療傷寒,而且最終的治療效果都很好。但是張仲景去世之後,這個方子就被很多人做了改良,因此方子本來的效果也就發生了不同的改變,最終也就變成了魏晉時期人們口中的五石散。經過了很多不知道好壞的改動之後,五石散可不是用來治療傷寒那麼簡單了,它還成為了人們眼中非常奇特的一種東西。
-
魏晉「男團」究竟都做了什麼
就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這魏晉狂人的聚會風氣,大體上有這麼幾個關鍵詞:酒狂、服散、敷粉、玄學、清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飲酒、服藥、抹粉、辯論。
-
魏晉風骨,散到骨子裡的風流
所謂的魏晉風骨,其實就是士人階級和統治階級割裂的產物。魏晉風骨代表者,竹林七賢。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把這種割裂體現的很明確。士大夫是不屑於投奔官場的,在他們看來那是「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割裂的直接影響就是知識分子階級的思想終於不再局限於迫於生計天天研究三從四德,天天糾結于謙恭儉讓,知識分子的思維終於可以劃破天際,思考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問題。
-
魏晉風流 | 十大奇風異俗
唯其如此,後世才有了「魏晉風流」之說。魏晉名士有一種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詩文等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具體表現為個體生命意識的張揚,由注重傳統儒家教化下的道德風範,開始向崇尚人物外貌、精神氣質的生命情態轉變。
-
時尚魏晉生活志 · 名士與酒
而在我國古代的魏晉時期,正是名士輩出,盡顯風流之時。我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輩出,其名流傳甚廣,一提起魏晉時期的名士,許多人往往浮現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眾所周知的「竹林七賢」以外,更多的人則是十分注重外貌的,並以陰柔為美。一個人的風度儀表,自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一個人的社會道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標誌,所以士人們十分注重儀容,並將之作為重要的談資。
-
筆記 | 氣候變化與寒食散服用情況
不同於溫暖氣候條件下人們對寒食散的認識,為了應對寒冷氣候,魏晉士人將目光投向寒食散,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陰石以治陰病」理論的實踐。唐人孫思邈一方面批判、反對五石散,另一方面又在其《千金要方》中說:「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萬事休泰」,「所以常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
-
古代歷史中什麼是相術,魏晉南北朝時期,相面術極其流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相術,繼承了先秦和秦漢時期的成果,又有所發揚光大。這一時期流行的相術主要有相人術、相宅術、相基術等,其中的相人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也因此留下了許多讓人稱奇的故事。三國時,魏王曹操遲遲不立太子,曹操的大兒子曹丕有些著急,就找來相面高手高元間為自己相面。高元聞說:「您的相費不可言。」曹丕又問自己壽數,高元閭說:「您四十歲時當有小苦,過後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
漢服發展的分水嶺時代,現在所見漢服,竟然魏晉時期所流行款式
、場合穿什麼服裝,改換了冕服制度。經過長時間多民族的融合,造成的多民族服飾的流行和柔合,所以魏晉南北朝的服飾與之前相比較,明顯存在著複雜和多樣性,而與隨後統一的隋唐王朝相比,又顯示出極端的不穩定性。總體而言,整個華夏服飾朝著更加實用和藝術的方向發展,體現出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
-
《虎嘯龍吟》中曹爽和何宴吃的「五石散」是什麼藥物?
答:在魏晉至隋唐的漫長時間裡,如果要論哪種藥物誘惑力最強,在貴族圈殺傷效果最大,甚至到了如今日毒品一般的傳播地步,那毫無疑問,正是「五石散」。雖然很多史料都認為,「五石散」在戰國時代就存在,以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戰國時的齊王就有服用五石散的記錄。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也曾記錄過其功效。
-
魏晉南北朝甲冑,展現真實的三國鎧甲史
魏晉(三國兩魏)甲冑一、屋山幘及筩[tǒng]袖鎧這是魏晉時期騎兵裝備甲冑,在漢制的基礎上做了部分改進。身甲前開襟穿入,「百鍊鋼」法鍛造,可抵「二十五石弩」射之不進(約合750公斤,抵擋的距離及力度這個需要大家再做考證)。下圖三中的「活舌帶扣」跟現代的皮帶扣基本一至,只是古代側面扣(更時尚),現代正面扣。
-
王羲之的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然而,這樣一位上流士大夫短命而終,究其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這個要 從魏晉玄學說起,三國和兩晉是一個統一王朝消失的時代。漢末到魏晉,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不斷惡化,統治階級內部相互傾軋,致使社會動蕩不安,政局變幻不定。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
自然美的極致——《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
——杜牧《潤州》魏晉名士的曠達風流曾為一時美談,令歷代文人心馳神往。他們身上,有一種不流於世俗的氣質。而自然之色,山水之形,對於魏晉風度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魏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社會背景下,很多士人不再關心朝廷政事,轉而尋求個人的解脫,自然山水便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
-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房器用考略
西晉成公綏的《棄故筆賦》說「採秋兔之穎芒,加膠漆之綢繆,結三束而五重,建犀角之圓管,屬象齒於纖鋒」,當是寫照。啟功指出魏晉時跟現今不同的是,「現在我們用毛筆寫字的握筆方法一般是食指、中指在外,拇指在裡,無名指在裡,用它的外側輕輕託住筆管。但要注意這種握筆方法是以坐在高桌前,將紙鋪在水平桌面之上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