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注釋】
▲重:敦厚莊重,態度溫和,性情憨厚,穩重。
▲威:敬服、尊敬。不是容貌威嚴。
▲學則不固:「固」是固陋,指見識淺薄,見聞不廣。學習則不會固陋。
▲主忠信:做人的原則要以忠信為主。
明·高攀龍《高氏家訓》:「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無:同「毋」,不要。
▲無友不如已者:一、沒有朋友不如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二、不與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承接上句「主忠信」而言,不與不忠不信的人交友,與「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篇》15.40)」意思相近。
▲憚:畏難,怕麻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沒有敦厚莊重的品行,就不會讓人敬服。只有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見識淺薄。為人以忠信為主,不與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不能畏懼艱難,要有勇氣改正。」
【知識擴展】
《荀子·性惡篇》:「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 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於仁義而 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今與不善人處,則所聞者欺誣詐偽也,所見者汙漫淫邪貪 利之行也,身且加於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傳曰:『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靡(摩)而已矣!靡而已矣!」
(人即使具有良好的資質,聰明的頭腦,也一定尋求賢能的老師學習,選擇好人交往。跟隨賢能的老師,聽到的就是堯、舜、禹、湯的正道;結交好的朋友,所看到的就是忠誠、信用、恭敬、謙讓的行為。自己一天天進入仁義之中也不知道,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如果與不好的人相處,那麼所聽到的就是欺騙、誣陷、欺詐、虛偽,所看到的就是汙穢骯髒、淫蕩邪惡、貪圖私利的行為,自己將要受到刑罰殺戮還不知道,這也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古書上說:「不了解兒子,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君主左右的臣子也就清楚了。」這是環境的薰陶啊!這是環境的薰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