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北京人才吃過幾樣的「冷飲」,夏天就好這口兒!

2021-02-27 四九城

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冬季嚴寒,夏季酷暑。老北京最難挨的是夏天,既無冰箱又無空調,稱之為「苦夏」。撐過「苦夏」要靠消暑的食品。看看老北京這幾樣涼涼的美食,能不能讓人生出些許涼意來。

果子乾

果子的原料為柿餅、杏幹和鮮藕片。柿餅、杏幹都先以水泡,然後掰碎柿餅與杏幹共煮爛,再切藕片加入,盛以大瓷盆,置於冰上。柿甜杏酸,且有濃汁,果子乾冰冰涼涼正好解渴,酸中帶甜,糯中帶脆,老北京的消暑佳品,只可惜能吃到的地不多了。酸甜可口,特別是裡面的果乾,越品越有滋味。

炒紅果

炎炎夏日,最美的事情莫過於吃上一碗冰冰冷、酸酸甜的炒紅果兒,極開胃又極增進食慾。紅果兒夏季極少,只有到了深秋才大批上市。好多年前的北京,天剛一擦黑兒,就有小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叫賣。小販們多用一支砂鍋盛著炒紅果兒,所用的食具也不講究,不過是一隻粗瓷碗,味道卻是極佳的。他們邊走邊吆喝:「炒———紅果兒!」那味道甭說吃,聽著都那麼舒服!酸甜開胃的紅果兒配上晶瑩透亮、冰涼爽口的湯汁,一入口,人頓時就覺得清爽了,酸溜溜的紅果兒,真是讓人捨不得吃。

暑熱的天氣,喝碗冰鎮酸梅湯是非常愜意的享受,而且解渴和祛暑的作用特別突出。酸梅指的是烏梅。製法有用開水浸泡成湯的,也有用沸水熬煮成湯的,但都要濾掉渣滓,加入冰糖或白糖,再加入桂花,涼後再加入碎冰塊冰鎮。

賣酸梅湯的通常手執兩個小銅碗,兩碗相疊,大指小指卡住下碗,二指三指挑動上碗,頻頻相敲,有斷有續,發出「得兒錚……錚」的聲音,聽來異常清涼,稱之為「打冰盞兒」。

西瓜汁選用頭大的西瓜擰擠出汁,汁中加入碎冰,清涼甘甜。綠豆湯有熱喝的,也有冷飲的。熱喝沒什麼好說的,冷飲的綠豆湯熬好後放至半涼,濾去渣滓,加白 糖後冰鎮。

老北京冷飲的綠豆湯是碧綠碧綠的,關鍵所在是熬的過程中加入了礬。但現在此法已不提倡,因為過量食用明礬對人體有害。

杏仁豆腐是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潔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經過冰鎮盛在碗內,兌入冰鎮過的桂花糖汁,點綴紅綠櫻桃及葡萄乾等紅綠果料,清淡雅麗。食後甜蜜醉人,冰涼的感覺沁人心脾,到了夏季,許多家餐館,特別是清真小吃店都有供應。

杏仁豆腐不僅民間流行,宮廷中食用也很普遍。而且有專門的製法:用開水將帶皮的杏仁浸泡3分鐘,然後剝去皮,用水衝洗乾淨,加水磨成杏仁漿,濾去杏仁 渣。加水將瓊脂上火化開,兌入白糖,煮10分鐘後倒入杏仁漿,開後立即將杏仁漿倒入深的器皿中,撇去漿面浮末,然後讓其冷卻凝固成杏仁豆腐。把白糖倒入鍋 內,加水,煮成糖水,出鍋後晾涼,將冷卻的杏仁豆腐用小刀切成斜塊,把小塊杏仁豆腐,放小碗內,從碗邊倒進糖水,杏仁豆腐即浮在水面。

奶酪製法,與當今酸奶大不同,是用牛奶加工凝凍而成,白嫩若杏仁豆腐。加果料的叫果子酪,在酪的表面放上瓜子、核桃仁、山楂、青梅等,好看又好吃。在奶製品中,最適宜夏季飲用。

20世紀40年代賣奶酪較有名的是東安市場的豐盛公和前門外門框胡同的奶酪魏。豐盛公今已無存,奶酪魏在東安市場老北京食街及牛街清真超市美食城仍有售 賣。奶酪原為宮廷小吃,光緒十四年,奶酪魏第一代傳人魏鴻臣有一位在御膳房做事的朋友教會了他這門手藝。奶酪魏的絕活兒是製作「合碗酪」,做出來的奶酪把 容器倒過來都不灑。奶酪魏的奶酪,奶香和著其中淡淡的酒香非常香醇。這就是奶酪魏家傳奶酪的最大特點——乳香與米酒香合在一起,香甜醇厚。此外,遍布四九城的梅園乳品店也為奶酪的普及做了不少貢獻。

雪花酪是民國年間才有的冷食,有的地方稱「刨冰」,賣者多稱其為「雪花酪」。做法是用帶手搖鑽的刨床,把冰塊卡在圓盤上的卡頭上,圓盤上有口子,口子上 有長片的刨刀,用手一搖,冰被削成碎花,如同雪花一樣,散落在下面的盤子裡或小碗裡,再在上面澆一些各色的調色汁,儘管這種食品談不上有什麼營養價值,但仍深受歡迎。

老北京什剎海的茶棚裡有賣冰碗和鮮蓮子粥的。冰碗取自河鮮,把鮮藕片、鮮蓮子、鮮菱角肉、剝了皮的鮮雞頭米、去了衣的鮮核桃肉、鮮甜杏仁等,放在細瓷小碗中,加點糖,上面再放一小塊冰,吃起來又香又脆又涼。

年輕人火力旺,愛吃冰碗的多,老年人逛什剎海則偏愛清涼的鮮蓮子粥。鮮蓮子粥用粳米熬成,放涼後盛在細瓷小碗中,上面放上煮得極爛的鮮蓮子、鮮蓮子仁、綿白糖、青紅絲,喝起來既解暑熱還不傷脾胃。

冰激凌是舶來品,在20世紀30年代初,北京就有不少商號賣冰激凌了。冰激凌的原料是雞蛋、牛奶、澱粉、白糖、天然冰,這些原料都不貴,所以做冰激凌有 很高的利潤。老式冰激凌的做法是:往大桶內放冰和鹽,冰中間再放一個馬口鐵桶,鐵蓋上有孔,一根軸通下面,四周有葉片,軸上有平齒輪,搖把上有豎齒輪,兩 齒輪相交,一搖手柄,軸即帶動葉片旋轉,鐵桶內放澱粉漿、雞蛋、牛奶、白糖、香料及果汁,旋轉30分鐘左右,桶中的混合物便凝為冰激凌了。

扒糕和涼粉是老北京夏季街頭的常見食品。兩種在一個擔子上賣,調味後以酸、辣、涼為主。天熱,扒糕、涼粉整塊浸在冷水中,或用冰鎮。冰上罩一層白布,架在板上,上面放涼粉等。涼粉滑嫩易下咽,扒糕有韌性,要咀嚼,味較醇正,從立夏賣到秋分。

扒糕用蕎麥麵製成,先捏成圓餅狀,上屜蒸熟後放入涼水中,吃時切成細條,澆上芝麻醬、蒜醋,即告完成。由於醋是用冰鎮了的,故而留下了一句歇後語:「賣扒糕的醋——管涼不管酸。」

涼粉用澱粉熬成,有切成條的,有過漏勺漏成蝌蚪形的,叫「蛤蟆骨朵」或「涼粉魚兒」。涼粉綠瑩瑩的顏色就透著解暑的涼氣。吃的時候,澆上醃蘿蔔絲兒、醬油、醋和辣椒油、芝麻醬。

20世紀30年代,北京就出現了冰棍。較早賣冰棍的是當時在西單臨時商場擺攤賣梨湯的王寶山。土法製冰棍很簡單,將天然冰砸碎置於大木盆內,碼放均勻, 再把數十個白鐵製成的直徑2釐米、長15釐米的冰棍模子,插進碎冰塊的中間,把預先做好的冰棍原料,也就是糖水加香精依次灌入冰棍模子,每個模子裡放一根 竹扦,藉助四周冰塊的寒冽,不久模子裡的糖水凝固成形,土冰棍製成。

瓷瓶酸奶

瓷瓶兒酸奶是老北京的一段記憶了,那時候在胡同裡經常看到有小販推著車叫賣,胡同裡的孩子都會忍不住要買上一瓶,牛奶很濃,很甜還有蜂蜜口味,很稠,需要用粗的吸管才能吸起來。夏天買一瓶凍的,清涼解渴。

北冰洋汽水

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建於1936年的北平製冰廠。過去,小賣部門口一摞摞的印有「北冰洋」字樣的塑料汽水箱子以及或用寫有「冰鎮北冰洋汽水」的大招牌,賣汽水兒的人拿起瓶起子,利落地一撬,「滋」的一陣響,汽水就如同開了鍋一般,迅速往上冒著一排排的泡泡,一股白氣順勢從瓶口冒出。一瓶北冰洋見底,顧客心滿意足地交回瓶子,拿上押金,同時伴隨著幾個響亮的嗝兒。北冰洋伴隨了幾代北京人的成長。

相關閱讀:

地鐵上最讓人討厭的16種人,99%的北京人遇到過!

水裡兌酒,酒裡兌水,北京酒仙橋的故事神了!

這種肉曾經比烤鴨還火,現在70歲以上老北京人才吃過!

胡同裡大人們聊天兒, 孩子們撒歡兒,這才是我最愛的北京!

北京姑娘用一碗炒肝兒告訴你,豬下水有什麼好吃的!

北京滿大街的滷煮火燒,為什麼沒有真正地道的?原來是這個原因!

歡迎投稿:i49ch@qq.com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四九城

歡迎您回家!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的冷飲攤販「打冰盞兒」「大拇哥、二拇弟…」小時候你一定玩過
    諸位好,這「五一」勞動假期剛過,咱們就得勞動起來了。咱這小鋪子也重新開門營業!
  • 一碗延吉冷麵,一盤辣牛肉,再來一紮啤老北京人就好這口兒!
    大熱天兒吃點什麼好呢?對於老北京人來說這時候首推的就是冷麵,從府右街到西四沒多遠就聚集著多家延吉冷麵館兒,其中不少都已經開了幾十年了,哪家的面更勁道,哪家的湯底味更純,吃貨各執一詞,但老北京人都門清兒!
  • 夏天的記憶裡,老北京人都吃些什麼?
    舊時北京,聽見胡同裡這聲吆喝,必定跟出一大群孩子,爭著搶著要買這一碗清涼甜軟。這是老北京土法消暑的冰激凌,如今卻只存在於很多老人的記憶裡。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我並沒有見過,所有的印象都來自於家裡老人的念叨。每當我夏天嘬著巧克力冰棍時,奶奶總是笑著說,瞧把你美的,你是沒嘗過果子乾兒的味兒。
  • 老北京的麵食,就好這一口兒
    手擀的麵條十分筋道,冬鍋挑兒,夏天過水。kuai上一勺香噴噴的炸醬,勻勻的攪拌菜碼兒清爽擋口,一口面夾雜著蔬菜,偶爾咬到一塊兒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丁,絕妙的滋味兒深深的刻在了北京的心尖兒上。看似簡單的一道炸醬麵,平凡質樸中透著講究,不奢華卻講盡了排場。倍兒有「範兒」!
  • 「陽春白雪涮羊肉,下裡巴人吃爆肚」:北京人離不開的這一口兒
    過去的老北京人家裡沒有空調,夏天炎熱酷暑,悶在屋子裡吃著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那是真想不開了,而春季雖然天氣涼爽,但天乾物燥,草料也不豐美,這個時節的肉質不夠肥美,也容易上火,所以均不是最理想的吃涮羊肉的時節。
  • 老北京的夏天
    白天祭地,夜晚焚香,祈求災消年豐,這是農業時代人們心底普遍的願景。對於老北京一般百姓而言,夏至這一天,更講究的是民俗,民諺裡說冬至的餛飩夏至的面,就是說這一天是要吃麵條。夏至這一天的面,是要吃過水麵的,就和頭伏餃子一定是要吃素餡的一樣。至於為什麼,我不清楚,這就是長期以來民俗的力量。清乾隆年間的《帝京歲時記》一書中說:夏至「乃國之大典,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
  • 老北京冬天的餐桌兒
    我在小說《福二奶奶》中,曾這樣描寫過老北京的冬天:"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街市上的一切都被寒風、冰雪包裹著。只有幾輛洋車拉著裹的象熊一樣的什麼人過來過去,拉車的嘴裡呼呼地冒著哈氣,跑的飛快全然不去理會地上的賊冰,這便是拉車的功夫了。街市上的點心鋪、雜貨鋪都沒下板,鋪戶的主人門也或是不願意這冬天的寒風吹進自己的屋門,哪怕是有主顧揣著銅子兒進門。偶有幾戶下了板的,門和厚厚的面門帘也都關閉著,只有煤球爐的煙囪突突的冒著白汽。宅門都關閉著,它們平時也是這樣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關著。
  • 【樂知】摸門釘、燒火判兒,老北京人都這麼過元宵節!
    老北京人吃元宵比現在多元宵節自然要吃元宵,常人春介紹,老北京人每逢元宵節,吃元宵的數量比現在多,而且不論社會等級,只要家中吃得起的,都要大量吃。元宵與春節的餃子不同,並不是作為主食食用的,是晚上一種調劑口味的小吃,高巍介紹,清代旗人的家庭還會做幾樣點心配合元宵一起吃,比如野雞絲炒水疙瘩就是一種鹹菜。同時元宵也是送禮佳品,起到溝通感情的橋梁作用。清朝元宵就有奶油餡
  • 今兒夏至,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實話說,打滷面更適合在秋冬季節食用,一碗下肚暖和舒坦,不過夏天吃也沒問題,無非是面出鍋時再過幾遍涼水。夏天吃茄子肉丁面,鹹香適口,趁熱吃,過水兒涼著吃,都舒坦。悶熱的夏天,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裡,樹下陰涼,吹著小風兒,把煮好的麵條過水兒後,澆上調好的芝麻醬,黃瓜切成絲拌進面裡,剝上幾瓣蒜,一碗爽滑利口的麻醬涼麵調好了。
  • 一道珍藏版的老北京小吃「榲桲兒」
    據榲桲兒技藝傳承人邢衛東講述,聽說當年慈禧太后點名要吃山楂食品解膩,宮裡人找到京城的邢家山楂鋪連夜趕製,利用上貢的山楂製成了這道甜品。出了「宮門」後,這道小吃還曾在幾位作家們的筆下出現過。梁實秋《饞》裡有「榲桲拌梨絲」,老舍《四世同堂》裡有「榲桲兒湯汁拌大白菜心」。這一勺屬於老北京的酸甜記憶,大文豪們都要記上一筆!
  • 老北京老字號,六必居的醬菜距今500多年歷史,它怎麼就這麼好吃?
    >醬菜的菜也講究棵兒買稍微小點的,小棵兒的這個梗和葉兒它都是嫩的,是嫩脆的,要買大棵兒的它有挺兒,嚼的都得吐核兒,出來也壓根不能吃,擱鹽也是有比例的,100斤雪裡紅擱18斤鹽,得是轉著圈的擱到缸裡,中間留一穴口,這雪裡紅是葉菜,摘下來它得採熱,如果直接擱缸裡就悶它散不了熱
  • 【老北京菜】這40道硬菜你吃過幾道?
    老北京粉蒸肉正宗老北京粉蒸肉是一道美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品元寶肉元寶在這裡指的是雞蛋,肉是指紅燒肉,這兩個食材搭配起來吃金餅熬茄子金餅熬茄子是京菜的一種,味道鹹香適口,主副搭配。芥末墩兒芥末墩兒是老北京漢族傳統風味小菜。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餚很多,但芥末墩兒依然保存了下來。
  • 北京人都好這一口兒,糖蒜又脆又甜,老北京人的醃製方法大有講究
    甭管是春夏秋冬,老北京人都離不開一種吃食,那就是大蒜,比方說吃扁豆燜面得來瓣兒蒜,逢年過節吃餃子得來瓣兒蒜,就連吃涮羊肉都得來盤兒糖蒜解膩,這就是咱北京人的習慣,吃得地道,吃得講究又脆又多汁的糖蒜帶著絲絲的甜味兒
  • 今兒夏至,吃碗麵才過癮!細數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實話說,打滷面更適合在秋冬季節食用,一碗下肚暖和舒坦,不過夏天吃也沒問題,無非是面出鍋時再過幾遍涼水。夏天吃茄子肉丁面,鹹香適口,趁熱吃,過水兒涼著吃,都舒坦。悶熱的夏天,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裡,樹下陰涼,吹著小風兒,把煮好的麵條過水兒後,澆上調好的芝麻醬,黃瓜切成絲拌進面裡,剝上幾瓣蒜,一碗爽滑利口的麻醬涼麵調好了。
  • 西瓜餡餃子很敗火,憶往昔老北京「吃瓜群眾」的夏日生活
    於我而言,京城四季之中,春光明媚,秋高氣爽,冬雪悅目,唯有夏天乏善可陳。室外是烈日灼人、酷暑難當,室內空調房待得久了,感冒傷風骨疲筋軟,夜裡再鬧個吸血的飛將,簡直苦不堪言——倘若非要在夏天找到一樁美事,大概只有吃西瓜了。作者 呼延雲
  • 50道勾起老北京人回憶的「窮吃食」
    ,今兒我們聊聊50道勾起老北京人的回憶的「窮吃食」~1、油渣兒每當家裡大人煉豬油,孩子們總圍著大鍋眼巴巴等著,就為了那口酥香掉渣的油渣兒,賊香!32、凍柿子過去北京冬天的水果太有限了,但唯獨這柿子是家家戶戶都能吃到的,那時候誰家窗臺上都會放著幾個凍柿子,這是冬天北京少有的鮮豔顏色。
  • 舌尖上的老北京記憶,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炸素丸子那叫一個地道!
    因為只有炸兩次的丸子才能達到外層是脆的,等到丸子徹底變成棗紅色的時候再撈出來盛盤兒,趁熱,再來一碟兒椒鹽兒,一碟兒老虎醬,嘿!那就一個香!過去誰家一到飯點,做飯那香味兒整條胡同都能聞著,現如今是聞不著那種香味兒了,按老北京老理兒說的話從來沒有家裡小孩吃尖兒佔鮮兒的,自古以來就沒這規矩,但唯獨吃這幹炸素丸子例外,等老家兒炸好了孩子可以先嘗一個
  • 夏天已到,來看看關於冰淇凌的「冷」知識!吃冷飲一定要注意
    一到夏天,冰淇凌類的冷飲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好,在炎熱的天氣裡,吃上一口涼涼的冰棍是再舒服不過的了,一些受不住熱的人甚至將所有入嘴的食物都要是冰鎮過的才過癮,比如:冰鎮啤酒、冰鎮西瓜、冰鎮西米露等等。2、不要貪快冰淇淋不可吃太快。如進食過快,則易刺激內臟血管收縮,並使局部出現貧血狀態,減弱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和殺菌能力,促使胃腸炎、膽囊炎甚至肝炎的發生,有的人則會因三叉神經突然受到不良刺激而發生頭痛。
  • 只有赤峰人才懂的22道美食,都吃過才算牛!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不得而知,吃起來有小米的清香和韌勁兒,有點甜、有點粘,還挺有筋道兒的。吃這個東西是有時令的,只有榆樹掛了榆錢兒後才能有原料做。扛餓管飽的,鍋裡的飯嘎巴,小時候用大鐵鍋做米飯時底下都會留有一層這個,小孩子特喜歡,嘎嘣脆!好吃!
  • 老北京過去說的「打冰盞兒」是指什麼?酷暑天簡直太需要了!
    於是,伴隨夏天的來臨,「打冰盞兒」的也在街頭胡同,廟會鬧市活躍起來了。作者 何大齊 文並繪「冰盞兒」也稱「冰碗兒」,是賣冷飲商販手裡拿的招攬生意的響器。這是以生黃銅製成的直徑約三寸,外面磨光的碟形碗,商販把兩隻碗疊在一起,將一隻手的中指、無名指夾在銅碗中間,用姆指、食指護著碗的一側,用小指託住碗底兒,一上一下不斷敲打,兩碗相擊,發出清脆,悅耳,有節奏的花點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