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沒有人想要變老,人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的抗衰老,所以有各種「秘法」抗衰老。作為「文化人」,我們更應該相信科學,醫學。
現而今,抗衰老醫學,已然是醫療專科領域中成長最快的學科了。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的心態和觀念的轉變。同時也反映了對衰老原因和抗衰老的認知,已有發展。
不同於傳統的醫學,抗衰老醫學使得人們從現階段就開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更健康的目的,如營養療法、飲水和生活形態的系統療法。繼而減少、修正或下消除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各種氧化的改變。
事實上,現在很多醫師、營養學家都會出關於抗衰老這方面的書籍和知識。
而其中,除了通過飲食來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以達到身體機能在不斷新陳代謝過程中,及時補充原材料,繼而達到讓機體維持最佳狀態外,剩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
要知道,人的衰老其實就是各個組織器官衰老的過程。而運動是會將飲食中的各個營養素,更高效地輸送到機體中,進行更高效率的新陳代謝,達到維持高能水平,比如肌肉。
在上一篇文中說到,肌力就是免疫力。肌力就是免疫力,3個動作練3分鐘,在辦公室也能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高且保持穩定,也是一種「年輕態」的表現。因為「身體很好」,通常被認為還年輕。而且訓練肌肉的時候,對外觀如皮膚也是有好處的。
因為在訓練過程中,會使得筋膜鬆軟,繼而讓皮下循環變好,修復能力變強,加上力量訓練使毛細血管破裂和再生,更有利於皮膚的更新。
所以長期規律運動的人,尤其是有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同時進行的人皮膚都好。
如果想要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其實不用像傳統的運動方法,每次訓練1~2小時,只要每天堅持訓練20~30分鐘就夠了。
但是運動也是「有時有晌」,並不是越高強度運動越好,一定要適合自己才可以。
我們可以將人體理解為一臺極其智能的機器,終於智能到什麼程度,就目前的科學水平,還遠遠不能解釋它的智能程度。
為什麼說它是智能的?比如當您開始運動的時候,剛開始可能跑個100米會很累,但是堅持幾天之後,就感覺很輕鬆。
而這個讓自己輕鬆應對當前運動強度的過程,其實就是身體的自我調節的過程。最終身體以最小的力氣,完成了原本很吃力的運動強度。
所以運動一定是循序漸進的,而且越到後來,進步的空間一定是越來越小的。
此外,不管是為了什麼目的,減脂瘦身,還是提高身體素質。運動時間都不是越久越好,強度不是越高越好。
比如當你持續進行長時間的中高強度訓練後,先是將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然後是脂肪細胞中的能量作為主要供能對象。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就會以肌肉作為主要供能對象了。比如那些經常長跑訓練的人群,雖然看上去很瘦,但體脂比率其實比那些時間較短的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者要高。因為他們的瘦體重的佔比也很低,此時他們的體脂比率就會相對顯高。
而且,很少有人能有很多時間,每天進行數個小時的運動訓練。所以,想要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就要更聰明的訓練,比如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相結合的方式。
如果是有運動基礎的,可以做HIIT,即高強度間歇訓練。
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跑步、快走、騎行等,都可以改成HIIT訓練。
訓練原則:開始最好以中速做5分鐘的訓練,讓血液流入心臟和肌肉,潤滑關節。
當感覺微微出汗、心跳和呼吸開始加快,就可以進行正式的間歇訓練了。
拿跑步舉例,熱身完畢後進行2分鐘的衝刺,然後減速跑1~2分鐘,以此循環幾個回合,只要堅持20分鐘左右的時間即可。
這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心肺耐力,也能同時最大限度的向大腦輸送血液和氧氣。
注意,短時間且經常能做的運動才更容易養成習慣。
比如每天只要堅持20分鐘訓練,每周6天,比每天訓練1小時左右,且每周只訓練3天更容易堅持。
因為有時候因為太忙,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訓練,但是擠出20分鐘時間總是有的。
可以嘗試一下下面這套徒手訓練動作,一共10個動作,每個動作30秒,間歇20~30秒。
動作一,站姿開合踏步
動作二,提膝跨步伸展
動作三,俯身手觸腳尖拉伸
動作四,站姿踢腿拉伸
動作五,深蹲+直立提踵
動作六,伏地挺身
動作七,後弓箭步提膝
動作八,飛人挺身+側轉體
動作九,交替手觸膝+原地爬行
動作十,深蹲+側伸臂伸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