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座山雕之死標誌關東綠林的結束?看他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就知道了

2020-12-22 騰訊網

▲ 抗戰時期的牡丹江,是抗聯和綠林與日軍鬥法之地

關東的綠林、豪俠,至今仍是各種電影、電視劇的好題材,而真實歷史中的他們,有著迥然不同的結局。

最壯烈的是東北抗日聯軍中那些寧死不屈的英傑。

我們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批中國軍人,在失去與上級聯繫的情況下,退入深山,孤軍苦戰,一直到抗戰勝利——人們發現,他們居然獨自支撐了五年之久,他們曾經的指揮官,便是一名出身綠林的關東豪傑。

1940年,由於受到七十萬關東軍北上的壓力,東北抗日聯軍的殘部大多已經撤退到蘇聯境內。十四年的抗戰中,我國東北地區最先遭到攻擊,在「九一八」後為日軍所佔領,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個早已淪陷的地區。

但是,最新的資料顯示,事情恐怕並非如此。

在新發現的日軍關東軍作戰地圖上,我們在五常縣拉林河上遊,九十五頂子山附近找到了一個像釘子一樣的黑圈,無論時間變化,牢牢地釘在一張一張日軍的地圖上。日軍記錄的這個黑圈,標誌的是一支抵抗武裝,經過考證,這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的殘部建立的一塊根據地。

這支部隊在我們自己的記載裡也有涉及,但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痕跡。

抗日戰爭中,女地下黨員田仲樵不幸被捕,遭受酷刑後瘋了。日本投降後,人們從監獄中找到了田仲樵。在為她醫治的時候,她聽別人談論說拉林河上遊有一支神秘的部隊在活動,不知道是土匪,還是地方武裝。清醒過來的田仲樵馬上告訴他,那應該是第十軍軍長汪雅臣的人。

汪雅臣,報號「雙龍」,主要活動區域為五常,在周保中、趙尚志的影響下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所部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前面說過,不同的抗聯指揮官有不同的作戰風格,汪雅臣的風格便是擅長隱蔽。

有個真實的笑話這樣說,汪雅臣的密營太隱蔽了,黨組織要聯繫他,在他周邊轉了大半年都沒找到他。抗聯的抵抗進入低潮後,他率領的部隊仍然留在東北境內繼續抗戰。

1941年,這位曾經的綠林好漢在襲擊日軍歸程中被漢奸出賣,「雙龍」汪雅臣和第十軍副軍長張忠喜先後陣亡。他的殘部撤入深山,據寨自守,堅決不下山投降。

▲ 報號「雙龍」的抗聯第十軍軍長汪雅臣

▲ 日軍資料中記載汪雅臣最後一戰殉國情況

原來我們以為日本人不知道這支部隊,但從關東軍的作戰地圖上看出,五常縣旁那個墨筆標出的黑圈旁邊寫著「雙龍殘匪」。原來日本人一直都知道這支隊伍的存在,但卻無法將其消滅。這些殘存的抗聯戰士一直抵抗到了日本投降,仍然不知道戰爭已經獲勝,直到田仲樵找到他們,才最終出山。

有人問,他們到底消滅了多少日本人?我想這是次要的,他們能夠堅持下來,五年間孤軍苦鬥,就足以說明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毛澤東曾以詩紀念壯烈犧牲的戴安瀾將軍,有雲——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用在這些苦苦堅守在深山中的中國人身上,也正是貼切。

就是這樣一群英雄,在文字記錄和史料中卻很遺憾地沒有留下什麼痕跡。據說,他們下山後,被送到哈爾濱,歸於東北抗日聯軍總政委李兆麟將軍部下。但不久李兆麟將軍遇刺身亡,使他們失去了直接的領導者。在被問是繼續在軍中任職還是就地務農的時候,他們都選擇了後者,就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十四年來,他們為什麼能堅持下來?一方面抗聯是有組織的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意志剛強;另一方面,就是他們對「雙龍」,也就是汪雅臣軍長有一種大哥式的尊敬。

汪雅臣臨死前說過:「你們什麼都能幹,就是不能投降日本人。」

這些人信守了對兄長的承諾,堅持到了日本投降。他們並不想立功或者升官發財,而是選擇當農民,過普通老百姓的和平日子。直到現在,他們的事跡才終於被我們慢慢地挖掘出來。

日本人的作戰地圖,證明了十四年間中國人在東北一直堅守。這塊土地,始終沒有全境淪陷。那簡簡單單的黑圈背後,是「雙龍」汪雅臣雖死不屈的英魂,是東北綠林豪俠的風骨。

也有的好漢如「平南洋」一樣最終挺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曾經報號「天德」的東北抗日聯軍六軍團長李明順,在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接受特種訓練後,不斷入境作戰,曾僅帶一名警衛員端掉一個完整的日本特務機關,十餘名日本特務全被這位關東豪傑擊斃,無一生還。八一五之前,他率部以傘降的方式突入牡丹江,成為光復東北的先鋒。

直到前幾年,他的妻子,曾是抗聯最美麗女戰士之一的周淑玲談起他曾經的戰績,依然激動不已。

▲ 我軍特種作戰的先驅者李明順

有的好漢遺憾地未能善始善終。例如,李荊璞曾經擔任特派員與報號「九彪」的李發林建立統戰關係,雙方相處融洽,抗聯五軍參謀長季青曾經感嘆「九彪」很會打仗,不但能在日軍腹地堅持作戰,而且幫助我們掩護了一批幹部戰士。

抗戰勝利後,他也曾接受牡丹江軍區的改編,可惜,打日本的好漢子「九彪」立場不穩,最終又叛變投奔了國民黨,並繼續為匪,最終被八路軍炮兵團第一營剿滅在柳毛河。

相比之下,座山雕只是一個標誌,標誌著關東綠林的結束。

儘管座山雕張樂山並沒有在威虎山待過,但真實歷史中的他也頗有一些傳奇之處。

在尋找《智取威虎山》真實故事的經過中,我們漸漸發現,人稱座山雕的老匪張樂山在東北的土匪之中堪稱異類。這老匪年過六旬仍能奔跑如飛,令人稱異。其手下供述座山雕有個奇特的鍛鍊身體的習慣,或與此有關。這個特殊的習慣便是在雪地裡和小匪們排成一列,一起追兔子!

東北山林裡經常有兔子出現,每當此時,座山雕便會大顯身手,那些比他年輕一半以上的小匪硬是跑不過他,而且,那些連老鷹都追不上的兔子,也常常被他徒手擒獲。這份腳力,眼神和反應速度,都足以令人稱奇。

這一手,要在古代,可能該稱作「踏雪無痕」了,由此也可看出這老匪之難以捕捉。

既然是這麼活蹦亂跳的一個老匪,被抓住後又是如何結局呢?

實際上,座山雕還是被槍斃的。

楊子榮的戰友,為劉蘊蒼擔任副排長的董仁棠,便是負責槍斃座山雕的兩個執行人之一。另一名執行人是當時已經轉到其他部隊的劉蘊蒼,由於楊子榮此時已經犧牲,曲波特意把劉蘊蒼調來執行這個任務以示紀念。

▲ 槍斃座山雕的董仁棠

筆者曾在北京採訪過董仁棠老人,他表示當時槍斃座山雕主要是因為他民憤太大,不斷有受害者家屬前來催促人民政府對其審判處決,實屬罪有應得。

不過,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座山雕似乎對這一結局早有預料,臨刑微閉著眼睛,看來並不慌亂,死前還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

這句話是:「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董老講開始對這句話不理解,後來發現這老匪居然「預言成真」,座山雕死後,牡丹江真的變得無匪可剿了。

仔細想想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座山雕與當時其他匪幫頗有不同。當時較大股的土匪如謝文東、張雨新等動輒部隊過萬,坦克飛機雖然沒有,有幾門重炮可不是新鮮事。相比之下,座山雕在早期部下是二十幾人,最後被抓的時候部下還是二十幾人,從數量上說相當薄弱。

但是,審訊中的座山雕卻看不起那些大股的土匪,因為他們的隊伍基本是抗戰後利用東北遺散的日偽裝備組建起來的,雖然人數很多,實際是「武裝要飯的」,沒有多少戰鬥力,十萬人也奈何不得牡丹江李荊璞少將的千把人馬。

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慣匪,少而精。用現代的軍語而言,謝文東等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則是土匪中的特種部隊。

所以,那些大股的土匪雖然聲勢浩大,但打起來不堪一擊,很快煙消雲散,而座山雕卻很難捕捉,如果不是楊子榮的化裝奇襲,他可能還要苟延殘喘相當長的時間。到座山雕被抓到,已經是牡丹江剿匪戰鬥的尾聲了,故座山雕臨刑才有此說。

有的終於走上了忠於國家的道路,有的最終作為「鬍子」為那段歷史殉了葬,關東的綠林在抗戰勝利後終於走向了終結。

所謂天下無匪,說的大概就是這個境界。

相關焦點

  • 坐擁八大金剛,藏於深山老林,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怎麼死的?
    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在死前,座山雕淡淡地說民國時期,要說土匪中名氣最大的,那當屬座山雕崔三爺。《林海雪原》講的便是楊子榮智擒座山雕的故事。「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楊子榮身處虎穴,鬥智鬥勇,最終從內部瓦解了座山雕一夥。
  • 座山雕歷史原型是誰?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座山雕在我的腦海中就是土匪的代名詞,小時候在電視中看到他逃跑的時候,總是擔心他真的逃脫了,不過他還是逃脫不了人民的懲罰,說到懲罰,有心人會關心,那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死的呢?五十年的土匪生涯座山雕從清末至民國,再到解放戰爭時期,共度過了五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他帶領著自己的手下一步一步壯大起來,就連土匪出身的張作霖在治理東北的時候,都曾經幾度派兵前去清剿座山雕,可惜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張作霖還沒有除掉座山雕,自己就先被日本人炸死了。
  • 頂級CEO座山雕的組織
    我在想為什麼土匪能想出這樣細緻巧妙地的辦法來運行組織?也許原因很簡單,他們如果犯一丁點錯誤,丟的不是錢而是命。做企業失敗了可以再來一次,土匪窩子被端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楊子榮滲入到土匪內部時,老謀深算的座山雕早就知道他是內奸,只是當領導要開除員工需要一個靠得住的理由,尤其是要除掉一個有聲望,會做人的內部危險分子,處理一旦不當就會寒了弟兄們的心。
  • 東北老匪座山雕幹過抗聯打過鬼子?得多不靠譜才能說出這種話
    從座山雕說起——東北的抗聯和綠林 01.「平南洋」牡丹江坦克平叛 2014年,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過後不久,徐克導演的新版《智取威虎山》便開始公映,這部以黑土地綠林為背景的影片以其新穎的風格、獨特的視角在院線電影中引起熱議。
  • 東北真實的「座山雕」,靠「三絕」躲過圍剿,最後為何栽了?
    東北「座山雕」——張樂山不過,以上描述的座山雕是一種鳥類。但今天,救生圈要介紹的座山雕卻不是動物。在東北話裡,座山雕其實是一個,特指一個人,他便是讓人感到陰森喪氣、畏懼厭惡的土匪頭目張樂山。但這並不代表座山雕沒本事,能亂世之中保存實力,這等功夫非常人可比。後來,在民主聯軍的圍捕中,連被國民黨委任為「地下先遣軍司令」的謝文東都被除掉,座山雕依然屹立不倒。「三絕」從此,座山雕名氣漸漲,江湖上還流傳著他的三個絕招。
  • 歷史上座山雕的真實原型是誰?與謝文東之間又存在著何種聯繫?
    座山雕在當時東北所有的土匪中算不上最大的,但是他家裡三代土匪,有家族傳承,自己也幹了幾十年,經驗老到,機警狡猾,想要抓捕他也並非易事。曾經日本軍隊多次圍捕,均被他逃出生天,後來只得放棄。解放戰爭時期,國內忙於混戰,無力治理土匪,所以座山雕也是那個時期土匪中的代表,反映出那時普遍的歷史現象,匪亂四起,民不聊生,可以這麼說,小說寫的座山雕,並不僅僅是他張文樂一個人,而是以張文樂為載體,刻畫出眾多土匪形象。
  • 「座山雕」歷史原型:從軍長變成匪首
    【導言】提起謝文東這個名字,人們一定會覺得很陌生,但是要提出「座山雕」恐怕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據考證《林海雪原》裡的土匪頭子「座山雕」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而他的原型之一就是謝文東。如果說「座山雕」謝文東,曾經加入過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出任第八軍軍長,而且還是中共黨員,您能相信嗎?
  •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三個絕技稱雄東北土匪界,面對日軍想耍就耍
    二、"座山雕"的絕技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有一個情節,是藉由小匪嘍囉的口,來帶出"座山雕"本人作為一個悍匪,不僅僅是說心狠手辣、漠視手足之情,更加是武藝過人。"座山雕"初入山頭,頗受當時當家的匪頭子的重視,而他非但不顧兄弟之情,更是因為一時利益之長短,而痛下殺手,直接將匪頭子殺之而後快,自己取而代之,而這一切,土匪們都是敢怒不敢言,原因無他,皆是因為"座山雕"本人武藝高強。"座山雕"有三個為他人所稱道的絕技:夜能視物、槍法卓絕、身輕如燕。
  • 「座山雕」張樂山,1947年被楊子榮活捉,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闖關東的時候很多山東人都去往了東北,那個時候的東北局面也是很混亂的,張樂山就是闖關東中的一員,他本是山東濰坊人,但是因為家庭的變故最後逃到東北,甚至還成為了匪首,人們又稱他為「座山雕」。以張樂山為代表的土匪們每天燒殺搶掠,周邊的百姓們民不聊生,民國政府也無力剿滅他們。
  • 雄霸一方的土匪頭子座山雕,究竟是怎麼死的?真如民間傳聞那般?
    座山雕是一個出了名的土匪頭子,不知大家是否有所了解,而他的死一直都是一個謎。有人說,在楊子榮抓到了座山雕之後,把他關押在了看守所裡面,座山雕是在被關押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最後病死的,有人說,其實座山雕的罪行不至於很大,所以並沒有將他一直關押起來,甚至有看到他在公園裡面養花喂喂猴子。查閱了歷史記載以後,有記者採訪了楊子榮生前的領導徐成之等人,才一點一點地拼湊出了真相。在討論他的死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座山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真實座山雕:誓做東北王,作惡五十多年,卻被楊子榮一句話出賣?
    生為土匪,幼時作惡 其中《林海雪原》之中的座山雕就是如此,真實的座山雕要比小說中所描寫的要更厲害些,而座山雕也只是一個人物的綽號罷了
  • 楊子榮活捉悍匪「座山雕」,卻死於無名之輩手中,是自大輕敵嗎?
    今有白寶山當街搶東西殺人,古有「座山雕」糾結土匪打家劫舍,不同的時代,卻都有一群正義人士,為民除害。眾所周知,白寶山是被諸位警察抓獲,「座山雕」則是被解放軍剿匪英雄楊子榮活捉。令人疑惑的是「座山雕」是當時東北最有名的悍匪,楊子榮都能毫髮無傷的擒住他,端了他的老巢,最後卻死於兩個無名之輩手中,是他太過自大輕敵了嗎?
  • 真實的座山雕,到底是啥樣的?不但三代為匪,還有四大絕活
    於是座山雕當即從窗戶裡跳出,仗著自己「腿長」絕活,迅速逃離。事後此事,還上了當地的報紙頭版,標題是:謝文東跳飛機,張樂山跳惠吉!謝文東也是土匪老大,跟張樂山一樣被招安後,日本人帶著他上了飛機。說是,要把他帶到日本去做宣傳。結果謝文東擔心自己曾殺死過日本大佐,此去恐怕兇險,所以趁飛機未起飛前跳下逃離。
  • 三代慣匪「座山雕」,真的有那麼厲害?帶你了解真實版林海雪原
    後來證明這只是張的 多疑,他還是接受了偽滿的任命,只是不肯進城,說到底還是一個土匪。    根據東北綠林的一些傳說,說張樂山有「三絕」:管亮(槍法好)、眼亮、腿腳快。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後來當上了陳二爺家的護院。當時有幾撥土匪來砸「響窯」(搶劫大戶人家),都被張樂山帶人打退了。陳二爺很信任張樂山,就給他配了快槍,帶領著20個人,專門守炮臺(大戶人家自己修的圍牆)。
  • 他是當代座山雕,揚言要成為張作霖,連自己的手下和情人都殺
    提起座山雕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座山雕,原名張樂山,作為威虎山上的匪首,他是新中國成立前期威震一方的土匪。不過時至今日,卻也有一名當代座山雕橫空出世,而他兇狠的程度與真正的座山雕相比也不遑多讓,人們將他稱為一指殘匪。
  • 東北悍匪「座山雕」後人狀況如何?
    《林海雪原》是大家熟知的一部作品,前幾年的《智取威虎山》又讓大家重溫了這段英雄故事,而電影中的兩位主角楊子榮和座山雕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作品中座山雕又被稱為
  • 東北大土匪座山雕,1947年被捕後結局怎樣?其實並沒有病死在監獄
    座山雕原名是張樂山,出生於清朝末年,祖上都是土匪出身,年幼時父母雙亡;為了生活,他跟隨親戚闖關東,來到黑龍江伐木。 ,但他都能屢次逃脫,都對他無可奈何,只能任其發展,人送外號「座山雕」,可見其絕非等閒之輩。
  • 2004年99歲老兵親述,土匪王「座山雕」的真正死因
    土匪從古代至近代都是特殊的存在,因為土匪也有好壞之分,有些土匪也是講理的,可是在近代,有一個土匪叫「座山雕」,他卻令所有人怨恨,只因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坐山雕原名叫張樂山,祖上是山東人,三代都以打劫為生,自幼父母雙亡,在這樣的境況下,他走上了祖輩的老路繼續打劫,很快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匪徒,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座山雕投靠了日本人,東北解放後,日本人投降,為了維持當地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穩定,解放軍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剿匪運動。
  • 東北最猖狂的土匪,「座山雕」見了他都得恭敬行禮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送外號「座山雕」的張樂山,可他的出名是建立在以他為原型寫的小說《林海雪原》的廣泛流傳上。東北真正最猖狂的土匪並不是張樂山,而是另一人,「座山雕」見了他都得恭敬行禮。這個人名叫謝文東,地主之家出身,本是遼寧省丹東人,上過4年私塾,16歲就接管了家裡的產業,幹的也是風生水起。只不過後來買賣土地欠了一大筆債,就綁架了當地另一個富戶,沾染上官司被追捕。
  • 人臨死前的徵兆有哪些?人死前有沒有徵兆
    人臨死前的徵兆有什麼人在臨死前有徵兆嗎?回光反照是一個普遍的天氣現象。當西面的太陽即將落山時,因為落日時的光源反射面,天上會短期內發光,隨後快速進到黑喑。以往沒有燈泡,大家點香燈油或燈飾照明,當燈裡的油將要燃燼時,也會忽然一亮,隨後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