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佐夫-考研筆記35
學生李清文 編輯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複習重點呢,他的作品《罪與罰》是常見的考題。而《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教材上的重點呢。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出過關於卡拉馬佐夫性格的考題。
簡答題:「卡拉馬佐夫性格」是什麼?
答題樣本一:
「卡拉馬佐夫性格」是十九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主人公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共同精神氣質。在這個地主家庭中,父子兄弟之間充滿仇恨和鬥爭,最後演出一幕殺父醜劇而結束。這個家庭的主要成員雖然身份不同,性格迥異,但都具有卑鄙無恥、自私自利、野蠻殘暴、腐化墮落的卡拉馬佐夫性格。卡拉馬佐夫性格是十九世紀後期俄國病態社會的產物,是這一時期貴族地主階級和貴族階級道德墮落、精神崩潰的集中體現,也是這一時期俄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畸形關係的反映。
答題樣本二:
《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卡拉馬佐夫一家作為小說的結構中心。老卡拉馬佐夫是個醜化的人物,他是一個既惡劣又荒唐,同時又頭腦糊塗的人物典型。作為色鬼,他結過兩次婚,都是以誘拐的方式勾引了年輕美麗的小姐跟他私奔。他到處以小丑的姿態出現,不顧人的尊嚴、體面、羞恥,弄出許多惡作劇。卡拉馬佐夫父子、兄弟之間圍繞金錢、女人產生了激烈的矛盾鬥爭,這個道德淪喪,物慾橫流的地主之家,其成員為了各自私利,勾心鬥角,分崩離析,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卻有一種共同的精神氣質把他們捆綁在一起,這就是文學史上稱之為「卡拉馬佐夫性格」,指俄國農奴主制度和資產階級種種醜惡的精神氣質的總和,那就是卑鄙無恥,自私自利,野蠻殘暴,腐化墮落的集中表現。
這一家人的充滿仇恨、矛盾的多層次對照的醜惡關係是資產階級和封建農奴主階級的醜惡本質在俄國農奴制度改革後所產生的混雜畸形關係的反映,是俄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是俄國深邃的宗教文化與原始自然力和歐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結果,深刻反映了俄羅斯民族在社會轉型期間的價值危機和精神困惑。
答題樣本三:
卡拉馬佐夫性格這個詞語源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作品中刻畫了一群卡拉馬佐夫家族成員們在社會大動蕩大轉折面前,表現出悲觀失望、道德淪喪、物慾橫流等惡性,反映出一部分俄國貴族階級在農奴制度分崩離析和資本主義長足發展的狀況下,看不到出路,悲觀厭世,無可奈何而自甘墮落,他們的性格帶有極大的典型性,被視為俄國民族劣根性的集中體現,因而稱之為卡拉馬佐夫性格。
總結來看,卡馬佐夫性格是指一群生活在俄國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貴族們的惡性特徵,這些人道德淪喪、物慾橫流、自私自利。他們成了文學史上的典型人物,所以考試要考。答題樣本二的內容足夠詳盡,樣本一雖然簡練,但主題明確。不過,答題中應該說明《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以及道明卡馬佐夫性格是一種典型人物。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請諸位察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考研之路多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
English單詞State:
名詞:狀態、情況、國、州; 動詞:陳述、說明、規定
One of these urges has to do with creating a state of peace in the midst of turbulence, a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to borrow a phrase from T.S.Eliot.
這是2013年的一道翻譯題。
參考譯文:其中的一種欲望與創造一種鬧中取靜的狀態有關,借用T.S.艾略特的說法就是一個「旋轉世界的靜止點」。
Turbulence:(名詞)動亂、混亂
想開設一個關於文史和文學的專欄,求關注!求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