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甄別:蓽茇、蓽澄茄,附:蒟醬

2021-02-07 昌平傳統中醫工作室

本草甄別:蓽茇、蓽澄茄,附:蒟醬

 

蓽茇入藥首見於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斅並未載其用。唐代《新修本草》說:「蓽茇生波斯國。叢生,莖葉似蒟醬,其子緊細,味辛烈於蒟醬。胡人將來,入食味用也。」可見早期蓽茇屬於外來品,北宋蘇頌對這一問題講的更為直白,《本草圖經》記載:「今嶺南有之,多生竹林內。...復有舶上來者,更辛香。」此外,蘇敬所提及的蒟醬也是該植物作為漢藥首見於本草的記載。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L. 的果穗,蒟醬為胡椒科植物蒟醬 Piper betleL. 的果穗。兩者的混淆從《南方草木狀》中的記載可窺一斑,嵇含曰「蒟醬即蓽茇也。生於番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生於番禺者小而青,謂之蒟子」。蒟醬之蒟是一類植物的統稱,之所以稱之為蒟醬者實際上大概是古人對某一種可以做醬的蒟的稱呼。較為統一的看法認為這種植物就是胡椒科植物萎葉 Piper betle L. ,只不過以其做醬的技術早在明代已經失傳。蒟醬也已不再作為常用植物藥使用。

 

蓽澄茄入藥亦首見於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斅也未載其用。唐代《本草拾遺》說「畢澄茄生佛誓國」,由此可知蓽澄茄也是外來品,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說「(蓽澄茄)海南諸番皆有之。蔓生,春開白花,夏結黑實,與胡椒一類二種,正如大腹之與檳榔相近耳。」李時珍所講的蓽澄茄也是產於印度尼西亞、印度等「海南諸番」,這種蓽澄茄是胡椒科的蓽澄茄。但早在北宋時期《本草圖經》有講「蓽澄茄,生佛誓國,今廣州亦有之。」這裡提及的「廣州亦有之」的「蓽澄茄」實際則是樟科的澄茄子。再追溯歷史的話,五代《海藥本草》也載「謹按《廣志》云:生諸海,嫩胡椒也。青時就樹採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圓是也。」或許遠在晉代就有以樟科澄茄子做蓽澄茄入藥了。澄茄子後來又以山胡椒為名首載於明代的《滇南本草》。演變到現今,畢澄茄則只有澄茄子入藥,中藥材類著作多稱之為樟科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Lour.)Pers.。

 

蓽茇不僅僅是漢醫常用的植物藥,也是阿育吠陀醫學常用的天然藥材。《本草拾遺》說蓽茇「溫中下氣,補腰腳,煞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癬。」《海藥本草》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洩痢,與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洩痢,神效。」現代漢醫總結其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多用於脾胃虛寒諸症。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還認為其具有理氣祛風、化痰利尿、溫陽滋補、改善體質和調經止痛的功效。這種認識恰恰與古代中醫的「補腰腳」「陰疝」「痃」有某些雷同之處。此外蒙、藏醫學也將其用於冠心病,而漢醫學中《太民惠民和劑局方》蘇合香丸也有蓽茇入藥。現代藥理研究也佐證蓽茇具有抗胃潰瘍,抗胃腸道痙攣作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明顯降低高血壓的作用。此外,蓽茇於神經系統尚具有抗驚厥,鎮靜的藥理活性。

 

蓽澄茄,《日華子本草》載:「治一切氣並霍亂瀉,肚腹痛,腎氣膀胱冷。」同時期的《海藥本草》記載「主心腹卒痛,霍亂吐瀉,痰癖冷氣。古方偏用染髮,不用治病也。」蓽澄茄用於白髮症的治療也並非沒有記錄,《聖濟總錄》中收錄的桂心丸、換白丸兩烏髮方中均有肉桂、香白芷、菊花、巨勝子、旋復花、牛膝、蓽澄茄、旱蓮草等成分。《日華子本草》也說蓽澄茄可用於「腎氣膀胱冷」,《本草簡要方》中也說「此藥能通腎氣,故治淋濁亦可用作引」。但實際中並不見這類用法。大約在北宋時,蓽澄茄成為脾胃虛寒的專用植物藥,《本草圖經》就說:「今醫方脾胃藥中多用」。藥理研究證實蓽澄茄確有利膽、抗腹瀉、抗胃潰瘍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蓽澄茄「主心腹卒痛」其揮髮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降壓作用。此外,對中樞神經系統而言,蓽澄茄還有抗焦慮和較強的止痛作用。

 

無論是傳統經驗認識還是現代藥理學研究,都表明蓽茇、蓽澄茄的藥效確實十分相近。但是,而今的中藥學類著作對兩藥的傳統概述並不能很好的表達古人的經驗認識,也不能很好的與藥理研究相契合。相反,相較而言,當今的藥理研究反而與古人的經驗認識比較吻合。這就或多或少的表明,當今的中藥學類著作似乎存在某種問題,如果這種現象對植物藥用是一種普遍現象的話,那也就說明當今的教材、藥典等等具有很大的缺陷了。如何能夠更真實、更全面的將古人對植物藥用的經驗表達出來,於今而言,還真是一件值得漢醫圈深思的問題。作為與健康相關的行當來講,這,恐怕不僅僅是傳承文化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效神農深究本草

探真知造福健康

VX:Beijing7788123


蓽拔 Piper longum

蓽拔 Piper longum

山雞椒 Litsea cubeba

山雞椒 Litsea cubeba


謝謝鼓勵,再接再歷!

相關焦點

  • 蓽茇(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醫學入門》蓽撥餅)各家論述①《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②《本草正》:"蓽茇,其味大辛,須同參、術、歸、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③《本草便讀》:"蓽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鬱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症,屬於陽明溼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 宜賓科普:探索僰人製作蒟醬的歷史之謎.
    那時,老實巴交的僰人常被隔壁的蜀國人按在地上摩擦,沒辦法只好認慫歸附了蜀國。後來,秦國的軍隊喊著「大風大風」用箭雨射翻了蜀國,建立蜀郡。郡守李冰修了個都江堰治了治岷江水,順便設立了「僰道」來管轄當時的宜賓地區。再後來,到了漢朝,而僰人和他們的文化也已慢慢融入蜀中地區為華夏之大一統。
  • 哥倫布與永昌蒟醬的消失
    令人不解的是,明代以後,蒟醬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及至後來,人們不知蒟醬何物,更有一些人妄自猜測、「論證」蒟醬即山胡椒醬、蒟蒻(魔芋)醬、油雞嵏等。事實上,蒟醬消失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今,製作蒟醬原料的蘆子樹在保山還有分布,只是早已失去調味功用,成了一味普通的中藥。
  • 僰人最早釀造的蒟醬
    《華陽國志》記載:古僰道有「蒟」。明朝周洪謨《辨六縣非夜郎故地》說:「獨蜀出蒟醬……而歷代郡志皆謂蒟醬出自長寧。」長寧為古代僰侯國的管轄地,是古代僰人世代居住之地,所以蒟醬為僰人所釀造確鑿。史書記載,「蒟醬流味於番禺(今廣州番禺)之鄉」,甚至曾遠銷印度,很有名氣。早在秦朝時,常頞曾大略地開通了五尺道,並在這些國家設置了一些官吏,蒟醬便沿著五尺道向南偷運到牂柯江,再轉運至番禺之鄉。
  • 【蒟醬探秘】——山榮說茅臺
    蒟醬探秘茅臺酒歷史悠久,這點毋庸置疑。
  • 140 蓽茇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栽培或野生。主產於雲南、廣東;國外主產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等地。《海藥本草》:味辛,溫。又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洩痢,與阿魏和合良。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洩痢神效。《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其根名蓽撥沒,主五勞七傷,陰汗核腫。
  • 原創丨蒟醬千古之謎告破 —宋兒童定窯薄胎芒口禮佛大碗
    宋兒童定窯薄胎芒口禮佛大碗中的十六字銘文言以蒟醬和香菇禮佛並稟告佛祖。所使用的器具,就是這個宋兒童定窯薄胎芒口禮佛大碗。眼學和研究判斷為北宋器。北宋有此佛教之俗,今得一實證。此器為盛裝禮佛供品之盤明矣。經江蘇省無錫的場共振年份檢測儀兩次檢測均為公元974年,即宋太祖開寶七年,確係北宋初期的作品。蒟醬首見於《史記》卷116:「 「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蒟醬即扶留藤。
  • 每日一味中藥--蓽茇
    ①《海藥本草》:"味辛,溫。" ②《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歸經】入脾、胃經。 ①《綱目》:"入手、足陽明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
  • 一碗蒟醬引出鮮為人知的古道,通向神秘國度——牂牁
    在南越國,唐蒙意外地吃到了一種美味的食物:蒟醬。他覺得很奇怪,蒟醬明明是蜀地特產,而蜀到長沙再到南越國的道路早已封閉,蒟醬怎會出現在南越國呢?唐蒙詢問蒟醬的由來,南越人回答,從牂柯(zāng kē)而來。
  • 蓽茇又名蓽拔、畢勃、鼠尾、蓽撥梨、阿梨訶吔、椹聖、蛤蔞;方劑:大巳寒丸、蓽撥散、蓽撥丸、二神丸、蓽撥餅《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海藥本草》:"味辛,溫。"《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歸經」入脾,胃,大腸,肺,膀胱,肝,腎經。《綱目》:"入手、足陽明經。"《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經。"《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止痛。
  • 秋時本草:禹白附、關白附
    本草說別:禹白附、關白附
  • 校園本草(冬)
    羅漢果、葫蘆、土荊皮、薤白、半邊蓮、金雀根、金蕎麥、楤木、節節草、博落回、牛膝、石榴皮、胡荽、土荊芥、龍葵、南天竹、馬勃、穿心蓮、大血藤、鐵莧菜、百部、茵陳、木香、黨參、鳳凰衣、穿山龍、海龍(海馬)、鹿銜草、秦艽、螻蛄、獨活(羌活)、萊菔子、鳳尾草、雞眼草、玉米須、石斛、小薊(大薊)、貫眾、蘆根、雞血藤、海藻(昆布)、川楝子(苦楝皮)、荔枝核、川貝母(浙貝母、湖北貝母)、紫珠、蛇莓、獼猴桃、紫草、蓽茇
  • 藥材:蓽澄茄
    【中藥名】蓽澄茄bichengqie【別名】澄茄、畢澄茄、畢茄、山胡椒、味辣子、山蒼子、木姜子、臭樟子。【英文名】LitseaeFructus。【藥用部位】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cubeba(Lour.)Pers.的成熟果實。【植物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有強烈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綠色。
  • 一天一中藥——蓽茇
    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產地:主產印尼等地。
  • 白附子——禹白附非關白附,雖有毒亦解蛇毒
    羅漢果、葫蘆、土荊皮、薤白、半邊蓮、金雀根、金蕎麥、楤木、節節草、博落回、牛膝、石榴皮、胡荽、土荊芥、龍葵、南天竹、馬勃、穿心蓮、大血藤、鐵莧菜、百部、茵陳、木香、黨參、鳳凰衣、穿山龍、海龍(海馬)、鹿銜草、秦艽、螻蛄、獨活(羌活)、萊菔子、鳳尾草、雞眼草、玉米須、石斛、小薊(大薊)、貫眾、蘆根、雞血藤、海藻(昆布)、川楝子(苦楝皮)、荔枝核、川貝母(浙貝母、湖北貝母)、紫珠、蛇莓、獼猴桃、紫草、蓽茇
  • 被忽視的《滇南本草》版本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在中華書局2018年據商務印書館舊型重印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引自《滇南本草》的藥物為11種,其中,作正文者有冬瓜、苦瓠、龍芽草、水金鳳、豆蔲5種,作注釋性文字者有犁頭草、附地菜、瓜子金、瓜槌草、錦雞兒、拉拉藤6種正文及附方、龍芽草附方。為此,我們不妨將吳其濬引用的《滇南本草》,簡稱吳本《滇南本草》。
  • 被忽視的《滇南本草》版本——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中的《滇南本草》考說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在中華書局2018年據商務印書館舊型重印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引自《滇南本草》的藥物為11種,其中,作正文者有冬瓜、苦瓠、龍芽草、水金鳳、豆蔲5種,作注釋性文字者有犁頭草、附地菜、瓜子金、瓜槌草、錦雞兒、拉拉藤6種正文及附方、龍芽草附方。
  • 誰說隆安的野菜假蒟只能炒螺,烤肉的,它還有這麼多功效…
    隆安縣城、百朝、古潭、丁當、屏山【歡迎微友提供隆安本地新聞線索、爆料信息、請加小編微信:cc04150329】      今天跟大家講野菜假蒟,      在《本草拾遺》裡說它可以消食,養胃氣。《嶺南採藥錄》裡則說它和雞蛋一起煮可以治療瘧疾。而【彝藥】裡則提到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和痛經。
  • 本草命名藏象
    《本草衍義》云:「以其花未開時,其花苞有毛,光長如筆,故取象曰木筆」,又名「木筆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為迎春」 (《本草拾遺》),又名「迎春花」。蔥白 「蔥白,即蔥之近根處白莖也」(《本草便讀》)。因顏色而得名。藁本 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狀和藥用部位而得名。
  • 《本草衍義》版本源流初探
    此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本草學史上也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但對該書的研究卻並不深入系統,尤其對此書的版本流傳的考查則多附於有關《證類本草》的篇章中,因此,單獨對本書版本源流進行進一步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對此作了一些初步的考查,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