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甄別:蓽茇、蓽澄茄,附:蒟醬
蓽茇入藥首見於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斅並未載其用。唐代《新修本草》說:「蓽茇生波斯國。叢生,莖葉似蒟醬,其子緊細,味辛烈於蒟醬。胡人將來,入食味用也。」可見早期蓽茇屬於外來品,北宋蘇頌對這一問題講的更為直白,《本草圖經》記載:「今嶺南有之,多生竹林內。...復有舶上來者,更辛香。」此外,蘇敬所提及的蒟醬也是該植物作為漢藥首見於本草的記載。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L. 的果穗,蒟醬為胡椒科植物蒟醬 Piper betleL. 的果穗。兩者的混淆從《南方草木狀》中的記載可窺一斑,嵇含曰「蒟醬即蓽茇也。生於番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生於番禺者小而青,謂之蒟子」。蒟醬之蒟是一類植物的統稱,之所以稱之為蒟醬者實際上大概是古人對某一種可以做醬的蒟的稱呼。較為統一的看法認為這種植物就是胡椒科植物萎葉 Piper betle L. ,只不過以其做醬的技術早在明代已經失傳。蒟醬也已不再作為常用植物藥使用。
蓽澄茄入藥亦首見於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斅也未載其用。唐代《本草拾遺》說「畢澄茄生佛誓國」,由此可知蓽澄茄也是外來品,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說「(蓽澄茄)海南諸番皆有之。蔓生,春開白花,夏結黑實,與胡椒一類二種,正如大腹之與檳榔相近耳。」李時珍所講的蓽澄茄也是產於印度尼西亞、印度等「海南諸番」,這種蓽澄茄是胡椒科的蓽澄茄。但早在北宋時期《本草圖經》有講「蓽澄茄,生佛誓國,今廣州亦有之。」這裡提及的「廣州亦有之」的「蓽澄茄」實際則是樟科的澄茄子。再追溯歷史的話,五代《海藥本草》也載「謹按《廣志》云:生諸海,嫩胡椒也。青時就樹採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圓是也。」或許遠在晉代就有以樟科澄茄子做蓽澄茄入藥了。澄茄子後來又以山胡椒為名首載於明代的《滇南本草》。演變到現今,畢澄茄則只有澄茄子入藥,中藥材類著作多稱之為樟科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Lour.)Pers.。
蓽茇不僅僅是漢醫常用的植物藥,也是阿育吠陀醫學常用的天然藥材。《本草拾遺》說蓽茇「溫中下氣,補腰腳,煞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癬。」《海藥本草》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洩痢,與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洩痢,神效。」現代漢醫總結其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多用於脾胃虛寒諸症。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還認為其具有理氣祛風、化痰利尿、溫陽滋補、改善體質和調經止痛的功效。這種認識恰恰與古代中醫的「補腰腳」「陰疝」「痃」有某些雷同之處。此外蒙、藏醫學也將其用於冠心病,而漢醫學中《太民惠民和劑局方》蘇合香丸也有蓽茇入藥。現代藥理研究也佐證蓽茇具有抗胃潰瘍,抗胃腸道痙攣作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明顯降低高血壓的作用。此外,蓽茇於神經系統尚具有抗驚厥,鎮靜的藥理活性。
蓽澄茄,《日華子本草》載:「治一切氣並霍亂瀉,肚腹痛,腎氣膀胱冷。」同時期的《海藥本草》記載「主心腹卒痛,霍亂吐瀉,痰癖冷氣。古方偏用染髮,不用治病也。」蓽澄茄用於白髮症的治療也並非沒有記錄,《聖濟總錄》中收錄的桂心丸、換白丸兩烏髮方中均有肉桂、香白芷、菊花、巨勝子、旋復花、牛膝、蓽澄茄、旱蓮草等成分。《日華子本草》也說蓽澄茄可用於「腎氣膀胱冷」,《本草簡要方》中也說「此藥能通腎氣,故治淋濁亦可用作引」。但實際中並不見這類用法。大約在北宋時,蓽澄茄成為脾胃虛寒的專用植物藥,《本草圖經》就說:「今醫方脾胃藥中多用」。藥理研究證實蓽澄茄確有利膽、抗腹瀉、抗胃潰瘍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蓽澄茄「主心腹卒痛」其揮髮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降壓作用。此外,對中樞神經系統而言,蓽澄茄還有抗焦慮和較強的止痛作用。
無論是傳統經驗認識還是現代藥理學研究,都表明蓽茇、蓽澄茄的藥效確實十分相近。但是,而今的中藥學類著作對兩藥的傳統概述並不能很好的表達古人的經驗認識,也不能很好的與藥理研究相契合。相反,相較而言,當今的藥理研究反而與古人的經驗認識比較吻合。這就或多或少的表明,當今的中藥學類著作似乎存在某種問題,如果這種現象對植物藥用是一種普遍現象的話,那也就說明當今的教材、藥典等等具有很大的缺陷了。如何能夠更真實、更全面的將古人對植物藥用的經驗表達出來,於今而言,還真是一件值得漢醫圈深思的問題。作為與健康相關的行當來講,這,恐怕不僅僅是傳承文化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效神農深究本草
探真知造福健康
VX:Beijing7788123
蓽拔 Piper longum
蓽拔 Piper longum
山雞椒 Litsea cubeba
山雞椒 Litsea cubeba
謝謝鼓勵,再接再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