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朝中那麼多能臣名將,為何康熙重用一養馬之人?

2020-12-17 聽戲說歷史

這部歷史劇中,康熙具有很高深的管理才華,他不在乎你是滿人還是漢人,只要你有本事,忠於朝廷那我就重用你,劇中受到重用的漢人有李光地、周培公和姚啟聖等,這就顯示出了這位大帝的心胸之寬闊,這才是一個能成為千古一帝的人應有的心胸。

在《康熙王朝》中,姚啟聖是一個尖酸刻薄但是才華橫溢的糟老頭子。在康熙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姚啟聖可謂功不可沒。他的「三撫」和「三剿」策略是康熙能順利」平臺」核心理念,而起用臺灣降將「施琅」和「遷界禁海」則是收復臺灣功成的關鍵所在。

姚啟聖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他是第一個官越做越小的人,從正二品巡撫慢慢降到了一個馬夫,並且順治帝下令姚啟聖永不能入朝為官,總體來說很傳奇又很悽慘。但是皇帝降他的官卻又一直沒有殺他,可見這個人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那麼,康熙又是怎麼知道這個人的呢?在啟用姚啟勝之前,康熙知道這個名字是源於周培公的舉薦。周培公又是誰?那是康熙皇帝少年時期老師的另一個學生。儘管他是漢臣,但他的才華卓著在平定三藩的時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周培公由於某種原因被康熙安排在盛京,再見之時,周培公已經到了彌留之際,這時他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這是康熙重用姚啟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熙皇帝當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用姚啟聖,直到之後的一次會談,姚啟聖直接被康熙啟用。當時在康熙大帝召集大臣商量平定臺灣問題的時候,一群大臣都沒有什麼具體意見,有的主戰有的主和,都不和大帝的心意。此時,姚啟聖展現了他的傑出才能,提出了對待臺灣方面的:三剿、三撫戰略,震驚四座當即康熙皇帝開始假意貶低群臣,獨贊姚啟聖。此舉一下子抓住了姚啟聖這個脾氣很大,能力不小漢臣的心。當時康熙皇帝急需收復臺灣,當時縱觀群臣姚啟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一點是,康熙本來就是一位聖君。姚啟勝的性格使他痛恨,但也讓康熙十分喜歡。最重要的是姚啟勝的自身才能,正因為如此,姚啟聖才會得到了康熙的重用,才能平定南方的亂局。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把榮妃打入冷宮?
    容妃可不是打入冷宮那麼簡單,她作為康熙最寵愛的妃子被發配到宗人府為奴。也就是即便是親人,如果妨礙了國家利益和帝王的權威一樣會遭受到重大打擊。雖然容妃死後陪同的太監全部殉葬,但是康熙再多的懺悔也不會讓康熙動搖當時的絕定。這個顯然和藍齊兒無關,只有江山社稷才是大帝所關心的。康熙如此,準噶爾汗國的葛爾丹同樣如此。
  • 康熙王朝:康熙為什麼會重用養馬的姚啟聖?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功績彪炳,這與他知人善任有很大關係。而他任用姚啟聖收復臺灣,更堪稱神來之筆。姚啟聖在未被康熙發現之前,只是三裡河馬場的一個管馬的九品官,且已風燭殘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極有可能會在這個九品官的任上終老一生。
  •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有多兇險,康熙寵臣魏東亭也難逃大難
    導語:魏東亭乃康熙打小的伴讀,事實上其原型便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以說頗受康熙重用。而在《雍正王朝》中,魏東亭就顯得有些晚節不保了,這裡邊我們以劇中討論,與真實歷史是存在著不小出入的。病急亂投醫,昏了頭的魏東亭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的兇險是人所皆知的,而魏東亭的身亡更說明了這一點,作為康熙朝的老臣,保持中立的魏東亭尚且身死道消便是如此。
  • 雍正王朝:康熙臨終為何要重用隆科多?這才叫帝王心術的巔峰
    在整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隆科多始終處在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搖擺之中,讓其選擇站位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利己原則」!隨著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逐漸發展,「九子奪嫡」也逐漸行至最為關鍵的時刻。在當時的複雜局勢下,被圈禁於宗人府已經長達10年的皇十三子胤祥不能被釋放,這樣才能儘可能的麻痺「八爺黨」,才能充分保證康熙皇帝的傳位計劃順利實施。
  •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的登基往往伴隨著的是對曾經政敵集團與競爭對手勢力的打壓與排擠,甚至是殘酷的迫害與屠戮。縱觀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這樣悲劇式的歷史事件,可謂是不勝枚舉。當然,歷史上也有一些人,非常「幸運」的躲過了這樣看似註定要發生的「劫難」,甚至依舊能夠獲得新君的信任與重用。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為何只有佟國維能夠善終?
    同時因為孝誠仁皇后的關係,康熙對索額圖多了一層親近,格外器重他,索額圖不斷加官晉爵,威望日增,與納蘭明珠並峙朝堂,時人敬稱「索相」和「明相」。 索額圖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名副其實的「太子黨」,朝中大臣多有攀附,太子勢力日壯,自然引起康熙的忌憚。 後來,索額圖在告老還鄉之後遭到拘禁,罪名是「結黨妄行,議論國事」,四個月後被活活餓死在幽禁之地。甚至在死後多年,仍被康熙恨稱為「本朝第一罪人」。
  • 康熙王朝:康熙為何要將李光地貶謫為臺彭知縣?
    如果要選出整部《康熙王朝》中,為人性格與處事風格前後反差最為明顯的角色人物,李光地毫無疑問的將會「拔得頭籌」。可經過多年的經營,明珠與索額圖在朝堂上的根基穩固,康熙皇帝貿然出手,不僅會引發朝中的激變,弄得人心惶惶,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朝局的穩定。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
    《康熙王朝》中把廢太子胤礽塑造成一個貪圖酒色、毫無主見、行為乖張的角色,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出於文學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突出四阿哥胤禛的英明。真實的歷史情況是:廢太子胤礽是一個頗有才華和能力的皇子,而且由於其生母赫舍裡生他時難產而死,康熙對其一直是寵愛有加。從康熙去世前還立下遺囑要善待胤礽及其後代,而其他皇子徹底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就可以看出胤礽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康熙王朝》中最令人唏噓不止的要數周培公的遭遇,這位給他一根棒就能撬動地球的漢人率領三千家奴狂揙了吳三桂後,又拿下了擁兵自重的王輔臣
  • 《康熙王朝》中康熙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賜給他?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這個女性形象是心機深沉的女子,當然,也不能全怪她,畢竟她背負著整個部落的血債,康熙又怎能不知道胤禔喜歡她,但是就像電視劇中康熙在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滾草地完事之後,康熙對寶日龍梅說的那樣:「寶日啊,你強暴了朕」。電視劇中寶日龍梅的身份是什麼?
  •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歷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歷史上的張廷玉卻如《雍正王朝》中一般,是個十分謹慎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對他都都有類似的評價。不過,《雍正王朝》畢竟是影視作品,如果細心且了解清史的讀者看過這部劇後,就會發現,雍正時期的張廷玉較為符合歷史真相,而康熙時期的張廷玉,顯然有不小的出入。在筆者看來,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更像是歷史上另一人物——李光地。
  • 康熙王朝:鰲拜被擒,康熙卻拿有功之臣開刀,連心腹都嚇傻了!
    《康熙王朝》有一段情節,讓人看了後背嗖嗖直冒涼氣。康熙剿滅鰲拜和班布爾善叛亂後,回到大殿論功行賞。鰲拜大喊:「康熙,你快點殺了我,老夫寧死也不受辱。」沒想到,康熙不殺他!一說原因,眾人魂差點嚇飛。
  • 《康熙王朝》姚啟聖深得聖心,卻為何又功成身退不願為官
    可是此時滿朝上下(尤以滿臣為多)都開始彈劾周培公,原因便是害怕此時手握幾十萬精兵且又能徵善戰的周培公成為第二個吳三桂。    所以周培公的結局悲慘就在於他不知道在該退出的時候退出,並且不知道守拙,每次康熙的意圖他都能領會,並且當眾表達出來。哪個皇帝會希望自己的臣子能這樣清楚自己呢,皇帝需要的是下邊人的無條件服從和自己的天威難測,絕不會希望自己肚子裡有一條蛔蟲。
  • 康熙為何稱「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索額圖到底做了什麼?
    索額圖,姓赫舍裡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朝的重臣。他一生經歷了許多康熙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政治生涯大起大落,最終由''輔弼重臣''嬗變為''本朝第一罪人'',甚至死後仍波濤洶湧。
  • 康熙王朝:康熙匿名科考真的中了探花?紅樓夢卻表示否定!
    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的朋友,一定會記得康熙曾經匿名參加科舉,並且一舉高中,中了探花。話說這一年科舉考試來臨,飽讀詩書的康熙心血來潮,想測試下自己的才能,看看在全國的考試中能考第幾名。那麼,此段文字到底又影射什麼清宮秘史呢?筆者認為寫的就是康熙帝之軼事。百年來,很多紅迷受新紅學的誤導,錯誤地以為賈家的大結局應該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根本就不可能出現什麼「中興」場面。並據此以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而實際上,《紅樓夢》的暗線卻當頭潑了冷水。
  •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可以打80分,為何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雍正王朝是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演員表演到位,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好;而康熙王朝中的陳道明的表演非常做作古板有耍酷的嫌疑,陳總共沒演過幾部片子,圍城還可以,英雄裡的秦始皇更耍酷,最後一直在教育觀眾,太膚淺!康熙王朝沒有雍正王朝拍的好,我個人喜歡雍正王朝。
  • 《康熙王朝》:李光地扳倒明珠和索額圖,為何無功還被貶臺澎知縣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狠角色,叫李光地。這個人既仗義執言、書生氣十足,同時又狡黠、圓滑、狠毒,簡直就是個多面人。李光地幫助康熙扳倒明珠、索額圖、胤褆、胤礽後,卻被康熙認為是一個威脅,將其貶為臺澎知縣還不準回京。當然小說不是正史,真實的李光地要偉大得多,而且下場也不落魄,甚至可以說是完美人生。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市場這麼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可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典之作。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