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姚啟聖深知康熙皇帝的秉性,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古訓,深知一代名將周培公的下場。論功勞,姚啟聖只有平臺一功,而周培公卻有平三藩、收輔臣及平定太監造反等諸多功勳。可是二人的下場卻天差地別,周培公在平三藩即將勝利之時被召回,授盛京將軍,在苦寒之地鬱鬱而終。而姚啟聖則在收復臺灣之後主動乞骸骨,告老還鄉,康熙則封他西湖侯,並賜他行宮一座,藏書萬卷。這二人都是治世能臣,可下場卻天差地別,原因就在於兩點,一是「知進退」,二是能否會「藏」。
周培公被康熙發掘以後便屢立功勳,從蠟燭沒捻就能判斷出來太監造反,平了楊啟隆的叛變。與圖海帶三千家奴平察哈爾王,單刀赴會招撫王輔臣,與吳三桂決戰鄂湘,戰功赫赫,吳三桂大敗已成定局。可是此時滿朝上下(尤以滿臣為多)都開始彈劾周培公,原因便是害怕此時手握幾十萬精兵且又能徵善戰的周培公成為第二個吳三桂。
康熙是最多疑的人,他在平鰲拜的時候便派人監視過自己的心腹手足魏東亭,更何況是漢人大臣周培公呢。所以康熙就坡下驢,急召周培公回京,而令圖海為主將,將這件不世之功給了滿人圖海。而功高蓋主的周培公卻被發到了滿人的老窩——盛京,在那裡周培公是翻不出什麼浪花的。
所以周培公的結局悲慘就在於他不知道在該退出的時候退出,並且不知道守拙,每次康熙的意圖他都能領會,並且當眾表達出來。哪個皇帝會希望自己的臣子能這樣清楚自己呢,皇帝需要的是下邊人的無條件服從和自己的天威難測,絕不會希望自己肚子裡有一條蛔蟲。
而姚啟聖顯然從周培公這裡吸取了經驗教訓。姚啟聖是一個怪人,從封疆大吏做到了九品司廄,更是讓順治諭旨此人決不可再次重用。他之所以能進入康熙皇帝的法眼,那就是因為這是周培公臨終前的舉薦。姚啟聖此人持才傲物,目空一切,是康熙最厭煩的人。康熙更是對姚啟聖直言「有時候朕真想殺了你」。
可是康熙還是重用了姚啟聖,那是因為只有姚啟聖才能對付施琅,才能儘快平臺。康熙力排眾議,給了姚啟聖節制諸省臺務的大權,而這也讓姚啟聖得罪了不少滿族顯貴。平臺之策在幾年之後終於顯出作用,臺灣在姚啟聖的施琅的通力合作之下收復。
這時候的姚啟聖立即回京面見康熙,祈求告老還鄉,並拍了他的一次大馬屁。他說能生於康熙之年是姚啟聖之大幸。因為只有康熙才會用姚啟聖,讓他來完成這不世之功。康熙在這個狂傲的士子嘴裡聽到了服軟的話,自然是開心的莫名,旋即批准了他的請求,並封他為西湖侯,賜行宮一座,藏書萬卷。
功勞巔峰知道修退路,這就是姚啟聖的聰明之處,他若是留在朝中做官,想必早晚會讓恨他入骨的康熙處死。而做個逍遙侯爺,才是最好的下場。
至於康熙,自然也樂見此事。因為他要做的是千古聖君,必須要優待功臣,一座行宮和有名無實的侯爵確實算不了什麼,更何況姚啟聖七旬老者,也沒有多大的威脅。真讓他回老家,路上還真不一定說什麼渾話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