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楊維楨 煮字窩銘 故宮博物院藏

2021-02-25 書畫縱橫

《煮字窩銘》軸,元,楊維楨書,紙本,行楷書,縱104釐米,橫28.9釐米。款鈐「會稽楊維楨印」。鑑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詒晉齋印」、「楊氏秘玩」、「也園索氏收藏書畫」等多方。

此作是一件長篇條幅,這種書法形式在元末並不多見,在楊維楨的傳世作品中也屬少數,因此章法布局自有其獨特之處。通篇既呈綿密之勢又見通達之氣。結字或勁健厚闊,或輕盈妍麗,靈動圓活,融合漢隸、章草和二王格局,古澹樸拙之中顯示出秀勁挺拔的獨特魅力,頗具觀賞價值。

楊維楨在《煮字窩銘》中稱江都盛端明鑽研古文字雖處窮惡之境而矢志不渝,高度讚揚其堅韌而嚴謹的治學精神,同時概述了文字學自古至今的發展成就,列舉歷代古文名家,表現出楊維楨對文字學研究的關注和淵博的知識,可稱是一篇研究文字與書法發展史的學術論文。由此可知楊維楨的書法成就不僅源於書法實踐而且根底於他深厚的書學修養,其作品往往瀰漫著一種古雅而又悠遠的意韻而絕無書手匠氣。此文未入《東維子集》,屬集外文。

釋文:

煮字窩銘。江都盛端明,窮而有奇氣。棄去小走吏,從儒先生遊,日以學古文為事。自周太史籀、秦丞相斯、車府令高、太史令胡毋敬,下逮程邈、張敞、杜業、爰禮、楊雄、崔瑗、賈逵、蔡邕、許慎、張揖、邯鄲淳、呂忱兄弟、江瓊祖孫,代號字學之流,端明蓋欲絕其古今,與處伯仲其中。予識字頗有數,而又惑於俗造文,故餘校壁書、籀篆、石經、古文,其援驗必資端明。端明為餘指奇難,則不必究埤雅,廣雅之勞也。然六書八體日工,圖史鈔帙積左右日富,而妻子日餓凍不已。端明方與好事者歌呼談笑,不計甔有儲、爨有薪火無也。且大書其一窩曰煮字,求其遊之善詩者歌詠之,而又以其卷請銘言於餘。餘喜其窮而克固,固而不出,儒者伎也。遂為廣其意作銘,俾篆諸楣曰:王孫炮鳳,太官烹羊,足以戟人之吭,不如子之字旨且康兮。西鄰爨蠟,東鄰負鼎,足以軛人之頸,不如子之字雋且永兮。仁以畬之,義以植之,既植而籽,曰忠敬之。既籽而獲,而至於炊,墨突顏簞,其樂在茲。不幸餒也,與西山之人同傳;而其飫也,則將鼓天下之腹而與堯民同娭。故端明氏之鬲也,自謂過五鼎煮七犠,而人不知。會稽楊維禎。

相關焦點

  • 楊維楨行楷《煮字窩銘》
    《煮字窩銘》軸,元,楊維楨書,紙本,行楷書,縱104釐米,橫28.9釐米。
  • 高清碑帖 | 楊維楨 行楷《煮字窩銘》
    《煮字窩銘》軸,元,楊維楨書,紙本,行楷書,縱104釐米,橫28.9釐米。
  • 翰墨精賞 | 楊維楨 行楷《煮字窩銘》
    《煮字窩銘》軸,元,楊維楨書,紙本,行楷書
  • 《中國書法》:楊維楨
    《論醫帖》:在雲間能有齋試老溫新縛鐵心穎書。《贈裝潢蕭生顯序》:在雲間草玄閣試鐵心穎書。《草書選評詩卷》:在雲間草玄閣試奎章賜泚、賦貴所縛鐵穎書。《跋李西臺六帖》:在雲間草玄閣試老陸鐵穎書。《楊鐵崖詩帖》:在任老人讀易齋試新制鐵心穎書。《畫沙錐贈陸穎貴筆師序》:在雲間之拄頰樓試畫沙錐。
  • 楊維楨:史上最強「醜書」,美倒無數人
    元 楊維楨 草書題錢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個性鮮明的楊維楨書法之作,的確可算是悖離傳統、自立門派的突出一例。尤其是這一現象發生在依然講究書法創作法度的元代書壇,其意義便不同尋常。元 楊維楨 草書題錢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由此可見,此中不論是書道裡手,還是域內行家,面對前無古人的楊氏書法,也大都持有「借詩以傳」的看法。
  • 楊維楨:史上最強「醜書」,美倒無數人丨私享
    元 楊維楨 草書題錢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個性鮮明的楊維楨書法之作,的確可算是悖離傳統、自立門派的突出一例。尤其是這一現象發生在依然講究書法創作法度的元代書壇,其意義便不同尋常。元 楊維楨 草書題錢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由此可見,此中不論是書道裡手,還是域內行家,面對前無古人的楊氏書法,也大都持有「借詩以傳」的看法。
  • 【品味宋元】胸中奇氣蛟龍蟠——鐵笛道人楊維楨書法欣賞(一)
    楊維楨於音樂的造詣也極深,特別是善吹鐵笛,其「鐵笛道人」的別號即因此而來。楊維楨《城南唱和詩冊》紙本,手卷,縱31.6cm,橫216.6cm。行書,131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維楨《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元 趙孟頫 膽巴碑 故宮博物院藏
    楷書,125行,共923字,現藏故宮博物院。《膽巴碑》是趙孟煩奉元仁宗敕命撰寫的,時年63歲,為趙氏晚年楷書的代表作。《趙孟頫膽巴碑》筆法秀媚,蒼勁渾厚,獨具風格,於規整端嚴處見瀟灑,點畫顧盼有致,用筆沉著峻拔,充分體現了趙氏書法的風韻和神採。雖取法李邕《麓山寺碑》,但又較之舒展放鬆,去其險佻之勢,化為端莊肅穆、雍容道美之姿。
  • 顧工|楊維楨社會交往中的藝術活動
    如至正九年端午,呂良佐之兄潤齋設宴,邀請楊維楨與呂氏兄弟、子侄、女婿和賓客濟濟一堂,共度端午佳節。[18]呂潤齋過生日時,邀請楊維楨參加,楊維楨即席作散曲《天香引》(故宮博物院藏)。楊維楨為呂良佐及其的朋友寫過多篇文章。呂良佐去世後,墓志銘也是楊維楨所撰。楊維楨晚年定居松江時,雖然呂氏兄弟都已去世,楊維楨一直和呂氏後輩保持聯繫,這些人大多對楊維楨執弟子禮。
  • 顧工 || 楊維楨社會交往中的藝術活動
    如至正九年端午,呂良佐之兄潤齋設宴,邀請楊維楨與呂氏兄弟、子侄、女婿和賓客濟濟一堂,共度端午佳節。[18]呂潤齋過生日時,邀請楊維楨參加,楊維楨即席作散曲《天香引》(故宮博物院藏)。楊維楨為呂良佐及其的朋友寫過多篇文章。呂良佐去世後,墓志銘也是楊維楨所撰。楊維楨晚年定居松江時,雖然呂氏兄弟都已去世,楊維楨一直和呂氏後輩保持聯繫,這些人大多對楊維楨執弟子禮。
  • 再現「千古風流人物」的精神世界——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
    2020年9月,我踏進故宮文華殿的大門,有些昏暗的展室裡擁擠的觀眾重重疊疊。能夠有足夠魅力吸引這麼多觀眾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的,便是故宮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策劃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板橋。」鈐「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無鑑藏印。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
  • 澳門舉辦「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
    新華社照片,澳門,2020年12月16日 澳門舉辦「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 12月16日,觀眾在澳門藝術博物館觀看展品。 當日,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開幕儀式。
  • 北京:「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開展
    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展。↑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展。CICPHOTO/杜建坡 攝↑2020年9月1日,觀眾在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上欣賞展品。CICPHOTO/杜建坡 攝↑2020年9月1日,觀眾在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上欣賞展品。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在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在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新華網  作者:郭鑫  2020-12-17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在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新華社澳門
  •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圖)
    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與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已離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說:「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宮。」  一、西周:毛公鼎
  • 攻略 | 北京故宮博物院
    御道兩側各有六方須彌座一個,座上置重簷六角亭,亭身每面鐫篆體壽字各三。文淵閣乾隆四十一年仿浙江藏書名樓「天一閣」建造。閣分上下兩層,黑色琉璃瓦覆頂,綠色琉璃瓦剪邊,色調深沉雅致,又寓含五行中黑色主水,以水克火的用意。閣內藏《四庫全書》與《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清代乾隆朝以後,除了皇帝來這裡讀書外,也允許臣工和學士們來此查閱圖書。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國之重寶~~~~兩岸故宮博物院精華!
    依然韞櫝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餘雲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題」。五、琺瑯之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但署張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偽作。這件剔紅盤,是公認的張成的作品,是具有歷史性的作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