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印度尼西亞的經濟貿易是依靠著什麼資源發展的?

2020-12-23 每天讀文史

引言

印度尼西亞語言上的多樣性反映在文化上的多樣性甚至文化混亂上。在這一群島,大的宗教都有奇怪的冒險歷程。它們從未靠自身取得勝利,而是與包圍著它或圍攻它的民間信仰共存,時常與其一個大的對手合併。

在這一方面,離雅加達(荷蘭人重新佔領巴達維亞後曾短時期成為爪哇的首都)有大約25公裡的某些村民可作證明。他們與一位來自歐洲的旅行者進行交談。一位名叫卡爾約迪科洛莫的農民毫不遲疑地宣稱:「在爪哇我們都是穆斯林。那麼你們為什麼還要談論你們的神呢?

▲爪哇島上的古建築

穆斯林只信奉一個神。」卡爾約迪科洛莫看上去困惑不安,他的父親幫他解了困。「這很困難,」他平靜地說,「我們不能忽視其他的神。他們能幫助我們,也能給我們造成傷害。我們的稻子仰仗毗溼奴的妻子雪山神女(DeviShri)。」(蒂伯爾·門德語)進而言之,在整個國家都看不到清真寺。穆斯林村民在雪山神女的祭壇上貢獻水果和點心;而且,為了驅逐惡魔,他們在田裡豎起竹笛,風兒吹過,它們會呼嘯發聲。同樣,他們被要求用阿尼阿尼(ani-ani),「一種小的手持鐮刀」,安靜地收割莖稈。

安靜而迅速,這樣善神就不會逃走。神奇之島峇里也呈現出類似的畫面。這裡保存了印度一爪哇大帝國及其印度教信仰的遺產,但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在這一島嶼,死者必須火化,以讓其靈魂升天。不過,與此同時,整套的泛靈論信仰和做法都殘存下來,與現在仍很流行的祖先崇拜聯繫起來。·維持這些四分五裂的民族的團結統一併不容易。對荷蘭的仇恨並不是萬應良藥。當所面臨的問題是讓一個原始的、悲慘的經濟實現現代化,或至少向其大部分由勞累過度的農民構成的人口逐漸灌輸耐心時,統一變成一件難事。

▲爪哇蟆口鴟

荷蘭殖民給新政府帶來的最大幫助是它對農業人口的剝削非常徹底,以致只有小地產主能夠保持自己擁有的土地。這樣年輕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沒有對大地產進行重新分配的任務,不必擔心農村騷動。所有農民都同樣貧窮。事實上,貧窮的農民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其生存經濟的囚徒。稻米是他們的基本食物,也是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遠遠超過了玉米、芋頭或西谷米······水牛隻是作為役畜或馱畜來飼養。人們很少吃肉,或根本不吃肉,僅僅食用少量的魚。

簡單地說,這種經濟處在市場之外。少量稻米,一點布,一個手工製作的玩具,在城裡出售幾種類似的物品就能掙到足夠的錢以滿足其微小的需求,包括廉價的香菸,「上面充滿丁香香氣,形態類似於小的橢圓錐體」。工業仍然處在襁褓期,只有石油設備、橡膠種植園及其相關的工場、煤礦和錫礦除外。煤礦和錫礦都在蘇門答臘島(邦加島和勿裡洞島也產錫),在蘇加諾博士對它們實行國有化之前由英國一美國公司經營。

▲印度尼西亞的水稻種植

但無論屬於歐洲、中國還是國有,印度尼西亞的工業活動難以起到加速其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此同時,自從與荷蘭斷絕關係之後,其主要出口產品-橡膠、咖啡、菸草、幹椰子仁和糖-的外銷途徑變得更少了;這些產品是荷蘭人以犧牲傳統的食物作物為代價發展起來的。儘管如此,今天印度尼西亞75%的出口產品仍然是諸如橡膠、石油和錫這樣的原材料。因而,印度尼西亞雖然獲得了獨立,但國家依然處在一個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狀況之中,非常危險地仰賴世界市場的波動。因而,1951年,韓戰的結束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中止給印度尼西亞的預算造成了災難性影響。

通貨膨脹的飛揚,再加上每年約100萬的人口增長,致使現在(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亞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如果不是從海外大量進口稻米,爪哇就會出現饑饉。此外還應加上缺少稱職的管理人員、行政部門頭重腳輕、地方性的缺乏安全保障以及組織不善的軍隊。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反對派政治家這樣說:現在是喊口號、進行宣傳和發起諸如收復西伊裡亞等引人注目的運動的時期,而不是制定系統性的計劃的時期······我們難道不能以他的這一說法作為結論嗎?事實上,計劃已成為當務之急。自由的恢復和由此引起的人民情緒高漲,肯定不會鼓勵人們在人口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舉行婚禮的爪哇人

但這一努力是必須做出的。印度尼西亞本身應當團結起來。國家如果沒有一支海軍和空軍,在如此分散的島嶼中,又會存在什麼樣的統一呢?爪哇島眾多的人口使它在印度尼西亞「太陽系」中完全佔據中心地位。1815年,它有500萬人口;1945年,人口達到了4500萬;1962年則達到了6000萬,佔印尼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同時也擁有國家總資源的四分之三。但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400人)已接近於所能承載的最高限。

現在已根本不可能從森林中奪取更多的土地,因為林地已減少到了最低限,進一步採取行動就會「進入危險區」。一個希望之地蘇門答臘島,那裡每平方公裡僅有30人,土地和礦產資源豐富。但蘇門答臘的土地不如爪哇島肥沃,需要採取特別的措施,而此是一般農民無力解決的。爪哇島的中心地位令許多印度尼西亞人耿耿於懷,引發了活躍的分離主義和眾多要求建立有效的聯邦的呼籲。20世紀50年代晚期和最近(60年代初),分離主義起義成倍地增加,包括安波那的摩鹿加共和國,西蘇門答臘的伊斯蘭運動(DarulIslam),爪哇的泛巽他運動(Pansunda),哈特博士(Dr.Hatte)在蘇門答臘巴東地區開展的運動,以及「上校們」在西裡伯斯的分離運動。

▲格拉斯伯格大金礦

這些上校中的最後一位,辛伯隆(Sinbolon)上校,於1961年7月27日投降。此外還有別的困難。印度尼西亞政府感到它不得不限制共產黨、社會黨和自由主義的穆斯林黨的自由。從而「蘇加諾主義」就變成了一黨專政,其綱領是「有指導的民主制」。隨著自由受到壓縮和反對黨儘管得到原諒但被置之一旁,「強人」-「邦加諾」(BangKamo,「兄弟蘇加諾」)-認為自己能夠且應當執行引人注目的政策。這樣,在昨天(1955年),中立的第三世界國家大會在萬隆(Bandoeng)召開了。

結語

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尼做出了種種努力來爭取荷屬紐幾內亞,即西伊裡亞。得到滿足的民族主義者對這樣一個在所有領域,在未來許多年面臨的只有困難和令人生厭的任務的政府,表示了某些支持。

相關焦點

  • 一起走進17~20世紀的印度尼西亞,探索其中的歷史故事
    在克拉通(Kraton)森林的「國王」之間,爆發了持續不斷的戰爭,其結果是最終在13世紀末興起了一個「世界性」的印度教帝國,麻喏巴歇帝國(Madja-pahit).它依靠其強大而活躍的艦隊,通過一種龐大的諸侯和依附人網絡,以爪哇為中心統治著其他島嶼。
  • 印度尼西亞:面積不小,人口大國,具備大國條件,為何發展不起來
    如果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除了中國外,有成為大國潛質國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還有就是世界上第一大群島國家印尼了;印度尼西亞領土疆域橫跨太平洋,人口排名世界第四,陸地面積排名世界第十五,若算上海洋面積,領土排名還能靠前;但印尼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很低,除了擁有數量如此眾多,面積廣袤的群島外,這個國家還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
    雅加達是印尼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海陸空的交通樞紐。它還是東南亞最大城市之一,也是亞洲南部的主要航運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造船、汽車裝配、機械、建材、紡織、輪胎、化肥、食品加工和化工等。印度尼西亞的人口超過2.62億,位居世界第四,是東南亞國家協會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
  • 地圖看世界;「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被荷蘭人殖民長達數百年。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8月17日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2019年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美,印,世界第四。(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
  • 英國發展海軍的經濟之謎,依靠饑荒獲利,充滿「海盜思維」
    本文話題:英國發展海軍的經濟之謎,依靠饑荒獲利,充滿海盜思維作者:皓軒文史引言:英國靠什麼發展的海軍,這似乎成了一個謎團,都知道西班牙成立無敵艦隊之前,曾經是阿拉伯帝國的殖民地,商業基礎好,同時也是最早參與大航海探索的國家
  • 17世紀的荷蘭海拔地勢低,人口總數少,靠貿易完成崛起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是位於歐洲西北部的荷蘭,這個國家非常小,整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僅僅只是兩個半北京城的大小,並且這個國家的海拔非常低,國土面積有1/3都在海平面之下,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在17世紀時依靠著貿易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經濟中心。
  • 印度尼西亞10大城市,雅加達和萬隆領銜,你知道幾個?
    2、萬隆:萬隆市位於印度尼西亞的西爪哇,古稱勃良安,意為印尼第三大城市。萬隆地勢較高,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景色秀麗,清靜幽雅,四季如春,被譽為印尼最美麗的城市,素有「爪哇的巴黎」之稱,為印尼著名的旅遊和避暑勝地。街巷之間都留著荷蘭、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3、日惹:日惹是印尼最有歷史的城市,是爪哇文化的搖籃和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島重要的經濟和教育中心。
  •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提及印度尼西亞,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有的人第一反應可能是萬島之國。的確如此,這個位於東南亞南部的國家,擁有大約17,508個島嶼,是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而且,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麼?
    2013年10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協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荷治時期的印度尼西亞
    荷治時期的印度尼西亞 15世紀,由於對傳播基督教的熱衷以及對香料的渴求,再加上奧斯曼帝國對通往東方陸路的阻斷,迫使西歐從海上開闢通往東方的航線。
  • 世界城市志;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寶石即使混在沙石堆裡,仍然晶瑩奪目---印度尼西亞諺語。揶殼下面趴著的青蛙認為天就那麼大---印度尼西亞諺語。(印度尼西亞混血美女)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北海岸,是印度尼西亞首都和最大城市。(印度尼西亞地圖)
  •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貽害全球 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發展迎來了新高潮,全球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以更快速度增長,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世界貿易增長速度都穩定地快於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為這一輪經濟全球化高潮的積極參與者,貿易依存度迅速提升,並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分享了經濟全球化紅利。經濟全球化幫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取得減貧的突出成效,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
  • 什麼是離岸貿易?利用新加坡公司發展離岸貿易有什麼意義?
    離岸貿易有什麼意義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發展離岸貿易是必然的,那麼什麼是離岸貿易呢?國內企業通常選擇在哪裡註冊公司來發展離岸貿易活動?離岸貿易一般通過離岸公司操作,離岸公司泛指在離岸法區(如自貿區、自貿港)內成立的公司。離岸貿易在拓展商業活動中具有哪些意義呢?
  • 《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精彩書摘:國家能力與經濟發展
    在工業革命(18世紀下半葉-19世紀)之前,歐洲已經發生了六件大事:科學革命(16-18世紀)、軍事革命(16-17世紀)、財政-軍事國家的出現(17-18世紀)、大規模殖民主義(16-19世紀)、大規模奴隸貿易(16-19世紀)、稅收增長(17-20世紀)。
  • 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發展史,一部華人既被利用又被限制的血淚史
    到了唐代末期,由於王朝對海外貿易的寬鬆政策和後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有大批華人或因謀生需要下海去異國經商、或因戰火連綿而被迫背井離鄉,物產豐饒的印度尼西亞就是其目的地之一。三、 華人為印尼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明朝及以前,大批華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參與了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經貿往來並有相當一部分定居與印尼,他們為當地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促進了還處於原始生活方式的土著社會向農耕社會轉型,也帶動了當地資源的開發與經濟的進步。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一帶一路」基本情況及意義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倡議,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向西開放的重大舉措。
  • 《印度尼西亞藍皮書(2019~2020)》發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印尼研究中心7月21日發布《印度尼西亞藍皮書:印度尼西亞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2020)》。藍皮書以改革與前進為主題,肯定了印尼近一年多時間取得的成就,指出了仍然面臨的主要挑戰,並就中印尼協作共贏提出多方面建議。
  • 陳子燁 李濱:中國擺脫依附式發展與中美貿易衝突根源
    本文將在回顧依附論的基礎上,沿著依附論提出的理論線索,分析生產全球化下依附 的新形式,並以此從理論層面分析中美貿易衝突的根源以及中國在美國極限施壓條件下堅持在發展權利上不讓步、不妥協的原因。依附理論是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主要來自拉美的一些左翼學者探究不發達國家落後根源及發展戰略的理論。"
  • 世紀匯廣場任智:國家經濟趨勢關乎商業地產行業發展
    任智認為,商業地產行業發展的前景與國家經濟趨勢發展息息相關,作為從業者,需要在宏觀上把握國家市場走向,微觀上洞察大眾消費理念的變化。 上海世紀匯置業有限公司CEO 任智   贏商網: 2019年,什麼事情是您思考次數最多的,為什麼?
  • 我國臺灣的經濟發展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我國臺灣屬於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承接歐美及日本的產業轉移,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經濟迅速崛起,至上世紀90年代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同時臺灣在製造業、半導體、IT、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