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多數德國人認為兩德統一30年東西部仍存較大差距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柏林10月1日電(記者任珂 張遠)10月3日是兩德統一30周年紀念日。日前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兩德統一的任務仍未完成,東西部仍存在較大差距。

  這項由民調機構輿觀調查公司所作的調查顯示,64%的德國人認為,德國東西部生活水平差異大,不像是統一的國家。只有24%的德國人認為統一任務已經完成,另外12%的人沒有做出判斷。

  在原東德地區,83%的人認為統一任務還未完成,原西德地區這一數據為59%。調查還顯示,60%的德國人認為兩德統一是成功的。

  共有2034人於9月底參加了這項在線問卷調查。

  東西部發展差距一直是德國社會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消除差距、推進融合,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徵收支援東部建設的「團結稅」等。

相關焦點

  • 兩德統一30周年,德國領導人:今天我們必須再次勇敢
    當地時間10月3日,德國舉行了兩德統一30周年紀念活動。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總理默克爾在活動期間發表講話,呼籲全社會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再次團結。據「德國之聲」10月3日報導,兩德統一30周年的紀念活動在柏林西南部的波茨坦市舉行。
  • 兩德統一29載 默克爾坦言東西部仍存在結構性差距
    兩德統一29載 默克爾坦言東西部仍存在結構性差距 2019-04-04 08:53: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深度:兩德統一近30年,擋在德國人心中的那堵「牆」為何沒推倒?
    解析:柏林圍牆推倒了,為何兩德民眾心中的裂痕依然存在?今年是兩德統一29年,明年就是兩德統一30周年了。兩德統一後,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當屬默克爾,她是一位來自原東德地區的人。應該說默克爾執政15年來,德國民眾對她評價很高,無論德國的發展,還是德國在歐盟和世界的地位,默克爾都為德國做出了貢獻。
  • 兩德統一30周年
    這是兩德統一30周年之際,德國人對統一進程的評價。30年之後,德國東西兩邊的狀況如何?Schauen wir auf den besonderen Geburtstag, den Deutschland dieses Jahr feiert.
  • 德國百科 數據知變遷:兩德統一25周年
    至2015年10月3日,兩德統一走過了整整25個年頭。
  • 德國慶祝統一30周年:融合之路仍漫漫
    中新社德國波茨坦10月3日電 題:德國慶祝統一30周年:融合之路仍漫漫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10月3日,德國統一30周年紀念日。  今年的主慶祝活動設在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75年前,二戰戰勝國正是在此召開波茨坦會議,決定了戰後的世界格局,也成為冷戰和兩德分裂的先聲。
  • 最新民調:42%受訪德國人認為中國50年內將比美國更強大
    (觀察者網訊)英國民調公司Yougov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42%的德國人認為,今後50年內,中國將比美國更加強大。在這份調查中,年齡越大的德國人越認為美國會衰落,而中國會取得領先地位。Yougov發布的調查結果 圖源:yougov公司網站英國民調公司Yougov 7月14日公布了一份民意調查結果。在這份調查中,英國的YouGov民調中心向4032名德國公民提出問題:「你認為今後50年內,哪個國家將變得更加強大,美國還是中國?」
  • 統一25周年後 德國東西部人口生活狀況仍差異明顯
    該研究成果向人們展示了德國統一25年以來,德國東部和西部人口生活狀況變化情況以及各自的發展特點。  兩德統一後東部嬰兒出生率曾出現明顯低谷  據該研究所發布的人口出生率圖表顯示,從1989年年底至1990年年初開始,德國東部地區人口出生率出現了一個急劇下滑的時段,該時段一直持續到1993年達到最低點。
  • 兩德統一前,德國約佔全球GDP的7.8%,那如今呢?
    如今已經過去30年,回過頭再看,我們可以更客觀地分析和判斷,德國究竟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數據顯示,1990年兩德統一之前,聯邦德國的經濟規模為1.77萬億美元(數據來自《快易財經》,下同),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7.8%,當時德國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 1990年兩德為什麼能合併統一?看看德國人是怎樣努力的就明白了
    毋庸置疑,1990年兩德能夠合併統一,最主要的是德國人搶抓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積極主動作為取得的結果。我們不能不為德國這個民族的戰略眼光、機遇意識、大局觀念、團結精神而唏噓感嘆!說實話當時兩德統一的最佳窗口時間很短,可謂稍縱即逝。
  • 為什麼說兩德統一,讓德國損失了太多東西!
    在破碎的國家面前,「統一」和「分裂」當然也伴隨著血腥和暴力,從戰國到秦,從晉朝到南北朝,從城邦大國羅馬共和國到龐大的羅馬帝國,也都有血,所以,香港回歸和兩德統一之類的和平演變才讓人感動和欣慰。正如1990年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講話中所說的那樣:溫馨地完成一統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 哈貝馬斯對兩德統一的再反思
    1968年學生運動、20世紀80年代的「歷史學家論戰」、兩德統一、歐盟一體化進程加速等政治事件發生時,都能聽到他的聲音。他一直筆耕不輟,到2013年時已經出版了12冊政論集。繼1995年出版關於「德國問題」的代表性文集《一個柏林共和國的正常狀態》,今年又在「兩德統一」30周年前夕發表新文章《三十年之後:第二次機會——默克爾歐洲政策大轉變與德國統一進程》。
  • 兩德統一30年與中德關係發展
    探析兩德統一30年以來的中德關係發展,也對我們觀察新時代下中國與其他西方大國關係具有一定借鑑意義。一、冷戰時期:在曲折中前進的中德關係(1949年—1990年)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與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民主德國建立外交關係。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989年8月,匈牙利政府改革打破了籠罩歐洲44年之久的「鐵幕」,受匈牙利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同時相較於西德,東德人民的生活還是大大不如,東德局勢急劇變化,自同年五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外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的限制等。
  • 兩德統一
    12月8日、16日,德國統一社會黨舉行特別代表大會,決定將黨的名稱改為德國統一社會黨——民主社會主義黨,四十一歲的律師居西當選為黨的主席。1990年2月1日,東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以《德國,統一的祖國》為題,提出了實現統一的四階段方案,從而標誌著兩德都將統一大業提上了日程。
  • 兩德統一30周年活動因疫情取消,默克爾:秋冬會更加艱難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當地時間9月30日,德國聯邦議院就財政預算展開一般性辯論,而今年的辯論重點也毫不意外地變成了新冠疫情以及德國政府的防範措施。面對反對黨的責難,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辯論中強調,德國迄今為止的防疫成果令人滿意。但她同時警告,各方都不應放鬆警惕。
  • 德國統一走過28年:「人心統一」道阻且長,東西差距明顯
    德國統一走過28年:「人心統一」道阻且長,東西差距明顯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3日,德國柏林,遊客聚集布蘭登堡門。德國當天慶祝統一日。
  • 兩德統一時,蘇聯為何不果斷制止?30多萬駐德蘇軍精銳在幹什麼?
    但即便如此,當東德於1990年併入西德時,擁有強大軍力和雄厚國力的蘇聯,也是無力回天。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東歐各國政權更迭的激烈化,兩個德國之間的關係也在迅速發展。1987~1988年,兩德高層頻繁互訪。1989年11月9日,建立近30年的柏林圍牆轟然倒塌。1990年10月3日,在經過長時間的博弈與討論後,德國正式統一。
  • 德國統一究竟成功與否?
    作者: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胡春春  三十年前,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兩德統一揭開了序幕,最終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90年10月3日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完成。
  •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去世,是兩德統一的見證者和促成者
    科爾出生於1930年4月,1947年加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1973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聯邦主席,1982年10月至1998年10月任聯邦政府總理。科爾是兩德統一以來的首位德國總理。另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6月16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去世深表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