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耳日|耳機戴多久會損害聽力?

2020-12-23 春雨醫生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愛耳日(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3400萬是兒童。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經常耳鳴,聽力也大不如從前?有沒有耳機戴一整晚的習慣?是不是把掏耳屎當做特別爽的一件事情?很多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能正在傷害你的聽力。

聽力下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

2016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很多人也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耳機戴久了耳朵就聾了。耳朵聽力受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

(圖源:123RF)

要了解耳機對聽力的影響,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聽覺產生的原理,即我們為什麼會聽到聲音?

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範圍是20~20000 Hz,最敏感的音頻範圍是1000~3000 Hz。當聲波低於20 Hz(次聲)或高於20000 Hz(超聲)時人耳是聽不到的。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主要是收集聲音,並把收集到的聲波傳到中耳,中耳鼓膜震動引起聽骨鏈(錘骨、鐙骨和砧骨)的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的耳蝸是感知聲音的主要結構,耳蝸的基底膜上有一排排的外毛細胞和內毛細胞,毛細胞的作用是把聲音信號轉化為電子信號送給大腦。

當聲波傳到耳蝸時,可引起耳蝸內的淋巴液和耳蝸基底膜的振動,基底膜上的毛細胞表面的小毛就會動起來,這種運動將感受到的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聽神經傳給聽覺中樞,人們就產生了聽覺。

(圖源: pixsh.com)

人耳對每一種頻率的聲波都有一個剛能引起聽覺的最小可聽強度和最大耐受強度,前者稱為聽閾,後者稱為最大可聽閾。通常我們所說的聽力就是指聽閾和最大可聽閾之間的範圍,即聽域。

當聲音強度達到最大可聽閾時,刺激產生的不僅是聽覺,而且有可能引起中耳鼓膜的不適或疼痛,甚至還會造成內耳的損傷。人的內耳大約有18 000個聽覺細胞,它們是直徑為0.01 mm的纖毛細胞,特別容易受噪聲影響,而且受損後不能再生。

所以,與其說是耳機影響了聽力,倒不如說是噪音暴露影響了聽力。噪聲對聽力的損傷主要是長期在相同頻率的聲音刺激下,耳蝸血管容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毛細胞會因為供血供氧不足,進而產生新陳代謝異常,最終導致毛細胞的損傷和脫落。

(圖源:123RF)

嚴重的還會導致螺旋神經節發生退行性病變,從而會導致噪音性耳聾或聽力下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必要的治療,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害。

那有沒有戴耳機又不傷害聽力的方法呢?

有的。對於喜歡佩戴內置耳機聽音樂的愛好者,儘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音量不宜太大,注意勞逸結合。可遵循60、6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 min。或者使用質量過關的主動降噪耳機,在比較噪雜的環境中可減小手機的音量,減少噪音對耳朵聽力的傷害。

耳屎需要經常掏嗎?

有人曾把掏耳屎稱為人生三大爽事之一,覺得一天不掏就渾身難受,還有人說掏耳屎會耳聾,從來不敢掏。那這個耳朵裡分泌的東西,到底要不要掏呢?

春雨君對此的建議是,沒必要,最好不要。

耳屎的學名是耵聹,為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黃色素,還含有少量水分和鉀、鈉等元素。耵聹產生後一段時間,會隨著水分揮發變成乾片狀,也可能是黏稠狀,即「油狀耵聹」,均屬正常。

(圖源:123RF)

一般來說,耳屎是會隨著人體的移動、咳嗽、咀嚼等動作自己排出來的,並不會堵塞耳道,也不會影響聽力。經常自行掏耳朵的話,可能會損傷耳道,刺激耳道分泌更多耳屎,甚至鼓膜穿孔導致聽力受損。

而且,這種看著噁心聽著也有點噁心的小東西,對我們的耳朵其實是有保護作用的。

一是抗菌:耵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膚表面築起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下,可起到輕度抗菌作用,保護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溫、保溼:耵聹可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不讓耳道內的皮膚過於乾燥;

三是防異物入侵:耳道皮膚的細毛被耵聹中的油脂滋潤,可阻擋外界灰塵、防止異物和小昆蟲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聹的存在客觀上緩衝了傳入耳中的聲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

而且人的耳道可不是直直的一條道兒,讓你看不見地把挖耳勺、火柴棒、棉籤等伸進去又掏出來還啥事沒有。耳的解剖很複雜,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而我們掏的耳朵就是外耳道,彎曲的外耳道直達鼓膜,深度可達1.5~2.5cm。

(圖源:123RF)

自己掏耳朵看不到解剖結構,只能盲掏,掏耳朵的效果不好,也容易誤傷,其他人替你掏耳朵也需要很好的光線才能看清耳道裡面的情況。尤其注意,對於嬰兒和小寶寶,由於耳道較狹窄,力度掌握不好更容易損傷,父母儘量不要為小孩子套掏耳朵。

但如果你是油性耵聹,相對不容易排出,長期積累可能導致耵聹栓塞,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痛的情況,這種情況還是建到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醫生會用專業辦法將栓塞的耵聹取出。

為什麼有的人會經常耳鳴?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耳鳴的經歷,有時耳朵裡會持續響起嗡嗡嗡的聲音,在安靜的場所或者當人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時,耳鳴更為清晰。耳鳴原因複雜,是常見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號。

耳鳴可以是任何聲音,單一響聲或者多種聲響並存,比如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鳴聲大小可持續不變,也可變化。耳鳴聲既可持續,也可間歇;可在單耳、雙耳或顱內聞及。

(圖源:123RF)

神經衰弱、情緒不穩以及工作中壓力大會導致耳鳴,患有腎臟、肝臟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當這些疾病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也會出現耳鳴症狀。但這種耳鳴一般會隨著這些疾病的痊癒而消失。

此外,藥物中毒,會引起劇烈耳鳴,停藥後即好轉,不影響聽力。

耳鳴通常與聽力損失、噪聲暴露、老齡化和壓力有關,大多數研究報告保守估計成人耳鳴患病率為10%~19%,約1/3的老年人存在對耳鳴的長期感知。《歐洲多學科耳鳴指南》認為,耳鳴多與一定程度的耳蝸損傷有關。

(圖源:123RF)

所以當身體出現耳鳴的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的話,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去醫院,配合耳鳴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切忌相信街頭廣告、民間偏方。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資料:

[1]WHO,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2019-03-20,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

[2]李淑梅.耳機噪音對人體聽力的危害及其預防[J].生物學教學,2019,44(12):64-65.

[3]央視網,《每周質量報告》 20160612 耳機質量調查,2016-06-12,

http://tv.cctv.com/2016/06/12/VIDEdBuOud1yKF24GpnlKVk3160612.shtml

[4]杜晶豔. 嫌「髒」掏耳朵真的沒必要[N]. 北京日報,2019-09-18(019).

[5]盧兢哲,鍾萍,鄭芸.歐洲多學科耳鳴指南:診斷、評估和治療[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2020,28(01):110-114.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相關焦點

  • 3.3全國愛耳日|聽力不好的人壽命短?看完這篇你就會知道怎麼回事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3.6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這其中包含11億年輕人(年齡12歲~35歲之間)由於暴露在娛樂環境中的噪音而面臨聽力損害的風險     聽力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感官,要學會護耳,早期預防可以延緩聽覺系統衰老的進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習慣,會對耳朵健康造成威脅呢?
  • 安醫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 80分貝以上可能會讓寶寶聽力受損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昨天,安醫大一附院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近500名前來就診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先天性聽障患兒。專家提醒,孕媽媽吃錯藥或是感染、生產時缺氧窒息、新生兒黃疸都可能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聽障高危人群最好做個基因檢測,隨時「跟蹤」孩子的聽力情況,3歲以前每年做兩次聽力篩查。》》》
  • 【節日課程】全國愛耳日 我們共行動
    親愛的笑爸笑媽 笑笑娃們今天是3月3日——全國愛耳日欸~什麼是「愛耳日」吶?我們要知道哪些愛護耳朵的方法呢?笑娃們又是怎樣度過這特殊節日的呢?快快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有聽力語言的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首位。針對中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
  • 今天是愛耳日,這四種行為可能損害寶寶聽力,請不要犯錯誤
    是三月三日「愛耳日」,來看看吧,你有沒有過這些對孩子耳朵健康有害的壞習慣?中耳炎,和「大敵」損害兒童聽力健康在醫院耳鼻咽喉科,中耳炎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會將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並威脅兒童的健康和安全。
  • "保護聽力 終生受益 "第21次全國「愛耳日」宣傳倡議
    全縣廣大居民朋友們: 2020年3月3日是第21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保護聽力 終生受益」。「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歷經21年,對推進我國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工作,提高人民群眾愛耳護耳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 警惕娛樂噪音致聽力下降
    > 【摘要】 本報記者 陳豔春今天是全國愛耳日,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據統計,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伴隨著電子產品... 本報記者 陳豔春今天是全國愛耳日,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據統計,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 聽力也會悄悄「消失」?用這個「黑科技」測測多少「度」?
    「人一輩子都知道自己的視力是多少,卻不一定知道聽力是多少。」今年的3月3日是第21次全國「愛耳日」。而對彭駟慶來說,應該是第四或第五次「愛耳日」才對,「因為過去許多年裡,自己並沒意識到聽力的重要,也沒意識到這個節日的存在」。
  • 北京友誼醫院專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要保護好耳朵和聽力
    第三,合理使用耳機,每天戴耳機不超過3個小時。龔樹生說,耳機已經成為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長時間佩戴耳機,對聽力是有傷害的。在居家隔離狀態下,很多年輕人聽音樂、上網課、看電視、打遊戲甚至做運動時都會佩戴耳機。長時間佩戴耳機,有些人就會出現耳鳴、耳痛甚至耳朵發悶、發堵,有些還出現聽力下降的問題。
  • 天天用耳機,對聽力會有什麼影響?保護聽力,記住這5招很關鍵
    在我們身邊埋伏著許多「隱形殺手」,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就「謀殺」了我們的聽力健康。與其等到聽力下降苦不堪言,不如早早防範,保護我們的聽力。這些日常行為會損傷聽力耳朵其實是個很脆弱的器官,當人耳聽到的音量到達85分貝時,時間一長就會聽覺疲勞,當音量提高到110分貝以上時,足以使內耳的毛細胞死亡。
  • 我拿幾萬元的耳機聽歌,還損傷聽力嗎?
    在關於討論耳機的地方,我們都會聽過這樣一個傳說:「耳機萬元以下聽個響兒。」顧名思義,耳機貴得就是好。於此對應的坊間還有一句忠告:「別戴耳機,會損害聽力。」那麼二者聯立,要是戴上萬元的好耳機,它還會損害聽力麼?答案其實很明顯:損害聽力不關耳機好壞什麼事。
  • 長期戴耳機聽歌最傷聽力 突發性耳聾怎麼辦
    核心提示:單側或雙側耳朵聽力突然出現明顯的下降(很多人發病在一覺醒來、外出著涼、情緒波動或大量菸酒刺激後),表現為突發打電話一側耳朵聽不清楚、耳悶、耳朵內有聲音(耳鳴)、甚至嚴重頭暈、噁心、嘔吐。
  • 戴耳機損傷聽力?
    晚上,為了不影響娃學習,小天有時會戴上耳機聽一些音樂,看一些視頻。這些情況大家可能也經常遇到。這三種行為是否影響健康呢?請聽小天來給您分享。耳屎不能掏?最好少掏,更不能掏乾淨!按照生物學理論,人是不用特意去掏耳屎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耳屎會隨著口腔及附近肌肉的運動自然脫落,不用擔心耳屎會堵住耳朵,讓你聽不見了。
  • 戴耳機聽音樂會對聽力造成傷害,讓生活快樂就沒別的辦法嗎?
    經常聽著音樂進入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也成為了我們的日常。但殊不知隨著我們用耳習慣的不健康。我們的聽力功能,是會日漸衰退的。長期接觸噪聲刺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早期表現為聽力疲勞,離開噪聲環境後可逐漸恢復,久之則難以恢復,年輕人長期用耳機聽音樂也會導致噪聲性聽損。
  • 全國愛耳日|保護聽力的英文是protect ear嗎?good ear是好耳朵嗎?
    今天是「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保護聽力,終身受益」。耳朵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那你知道「耳朵和聽力」用英文怎麼說嗎?勵步君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耳朵與聽力」的英文用法,你是不是都知道呢~1protect ear or protect hearing我們常說要保護自己的耳朵,那它的英文說法是protect ear嗎?
  • 經常戴耳機聽歌?小心聽損找上門,5大方法正確使用耳機
    走在外面的大街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行人戴著耳機聽音樂,甚至有人開車時也戴著耳機。耳機中的音樂可以隔離外界環境,讓聽者充分享受自己的世界。那麼,走路、開車或長時間使用耳機有什麼影響呢?今天就和亮健好藥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噪聲導致聽力下降 專家提醒注意隱形的「聽覺殺手」
    新華社杭州3月2日電(記者黃筱)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眼下正值招聘季,然而不少人在入職體檢時卻遇到麻煩,被「卡」在極少被重視的聽力測試環節。杭州市職業病防治院根據歷年噪聲崗位職業健康體檢和職業病診斷的情況發現,目前噪聲對聽力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噪聲導致的聽力下降人群逐年增加。
  • 全國愛耳日 省婦幼開展「線上」科普宣傳
    紅網時刻3月4日訊(通訊員 賀定華)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 「保護聽力,終生受益」。3月3日「愛耳日」當天,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五官科主治醫師王曉麗在12320網絡孕婦學校開展網絡授課,講授《疫情下的愛耳日,如何關愛孩子的聽力》,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 每天戴耳機三小時致突發性耳聾 專家:這種損傷不可逆
    核心提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數據,目前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因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而面臨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張曉夢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耳聾」扯上關係,一年前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時她才25歲。
  • 每晚睡不到6小時初三男生突然耳聾……你的這些行為可能已讓聽力受損
    「這兩年,青少年突發性耳聾增加最為明顯,這和孩子們日益加大的學習壓力和喜歡戴耳機等用耳習慣分不開。」對於耳病患者發病年齡越來越低,新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鄧安春感到有些焦慮。女孩每天戴耳機超過4小時 耳朵聽力嚴重受損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12—35歲之間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受損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是造成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在新橋醫院耳鼻喉科,這樣的聽力受損案例屢見不鮮。
  • 【聽力科普】打電話會造成聽力損失?
    打電話會造成聽力損失?很多人都會對此百思不解,打電話就打電話,和聽力損失扯不上關係呀!小編告訴大家,這也不是不可能的,那麼打電話是怎麼會造成聽力損失? 短時間內打電話也是可以的,並不會造成人耳的聽力損失,但是長期接聽電話,和長期戴耳機的性質是一樣的,也是對耳朵聽力有損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