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翻譯大家94歲寫自傳 譯 • 名家

2021-02-14 中國翻譯研究院

近日,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夢與真——許淵衝自述》,是著名翻譯家許淵衝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傳。該書不僅展示了許淵衝將近一個世紀的追夢歷程,更以坦蕩的胸懷,如實記錄了他與著名翻譯家趙瑞蕻、王佐良以及江楓、許鈞、陸谷孫等翻譯家圍繞翻譯的「真」與「美」、「神似」與「形似」等涉及翻譯核心的問題展開的大論爭,一字一句均可見作者的真性情。

94歲動筆完成自傳

自首期《朗讀者》經央視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深深記住了「許淵衝」這位翻譯大家的名字。據了解,許淵衝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50年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研究文憑。畢生致力於翻譯工作,在國內外出版《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莎士比亞選集》、《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約翰·克裡斯託夫》等中、英、法文學作品120餘部,是中國詩詞英法韻譯的唯一專家。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大獎。2014年獲翻譯界最高獎項——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夢與真——許淵衝自述》許淵衝 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3月

《夢與真——許淵衝自述》講述了一個個人夢想與家國理想高度統一的知識分子的追夢人生。該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二十二個章節。第一章節「源頭活水」到第十二章節「巴黎大學」記述作者求知尋夢的人生經歷;第十三章節「初露鋒芒」到第二十二章節的「創辦一流大學」講述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的過程。「我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取得知識,不斷付諸實踐,這樣才能對人做出貢獻,自己也得到樂趣。」這就是許淵衝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內心的真實寫照。

河南文藝出版社編輯牛文麗認為,所謂大家,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都是金聲玉振、功成名就之人,讀者往往只是讀到其著作,很難了解成就和榮譽背後的故事,容易產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在《夢與真——許淵衝自述》一書中,許淵衝運用第一人稱,貼心地娓娓絮語,誠懇坦蕩,不遮不掩,完整地呈現其精神內核,甚至不吝袒露自己內心的孱弱、糾結與無奈,寫出了有歡笑有眼淚、有鮮花有荊棘的豐滿人生,沒有給人以學術名家高杳難及的距離感。

牛文麗表示,如果說許淵衝的學術成就和社會影響是「硬料」的話,那麼,其家學淵源、師承關係、愛情與婚姻等話題則相當於「軟料」「碎料」,多向度地折射出他的生命色彩。比如許淵衝講述了家人對自己的啟蒙教育和影響,是母親影響了他譯詩的「音美」;父親則影響了他譯詩的「形美」。又介紹通過集郵、打橋牌等愛好提高自己的譯文水平。再有,還坦誠地講到自己譯林徽因的《別丟掉》是因為暗戀女同學。

「更為可貴的是,許淵衝從94歲動筆,以每天1000多字的速度,歷時一年,完成了這部作品,用飽滿的筆墨翔實全面地講述自己的成長履跡與心路歷程,其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讀者從中認識到怎樣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也是該書出版價值之所在。」牛文麗說。

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作為有史以來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許淵衝在翻譯理論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牛文麗向記者介紹,許淵衝的 「三美」理論在翻譯毛澤東詩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及《羅密歐與朱麗葉》《紅與黑》等作品中充分運用。所謂「三美」理論,即音美、形美和意美是翻譯的最高境界,三者成相互依靠、相輔相成的美。沒有音美和形美,意美就無從體現;而脫離意美,音美和形美就成了空洞的美,毫無意義的美,在翻譯時,把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詩詞的整體美。在三者不能兼顧的情況下,許淵衝提出「從心所欲,不逾規」,通過變通和補償的途徑,最大限度發揮譯語的優勢,使讀者能「知之、好之、樂之」。如書中所寫:「我把幾千首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都是按照這個原則。這樣就把中國的東方美轉化為西方,甚至全世界能共享的美了。」

許淵衝自信地認為中國人能更好地翻譯中國詩,如書中所寫:「英國倫敦大學Graham 教授和美國哈佛大學Owen教授都譯過李商隱詩,但是錯誤百出,他們胡說什麼不能讓中國人把詩譯成英文。實際上,英、美教授遠遠不如中國譯者。」「中國人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證明了徐志摩的話,只有中國人能譯好中國詩。」

牛文麗表示,除了如實地把細節經歷與人生成就結合起來,許淵衝在書中還揭示了眾多歷史事件的真相和許多名人的精神風貌,可以說為中國現代文化留下了具有史料價值的一筆財富。

來源:《深圳商報》魏沛娜

本文系轉載,如有版權問題

請聯繫 zgwsj2014@126.com

相關焦點

  • 高規格文學翻譯比賽啟動 莫言等名家名作等你譯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外文局聯合舉辦的「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2日在京啟動。  大賽組委會推薦了三十篇中國當代優秀短篇小說作為待譯原文,參賽者可自行選擇其中一篇翻譯成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中任何一種語言,並在2014年2月28日之前提交譯文。組委會還特別提示,可以以個人或團隊方式參賽。
  • 99歲譯界泰鬥許淵衝,親譯唐詩、宋詞、詩經,分毫不失中文之美!
    能將詩詞用英文翻譯得如此精妙、不失中文之美的,便是「詩譯英法第一人」譯界泰鬥許淵衝先生。   今天為大家推薦這套《最美中英雙語詩畫集》。  匯集許淵衝教授親譯的400餘首千古詩詞,並由3位詩詞暢銷書作家驚豔賞析,帶你品讀雙語詩詞之美。
  • 滬上翻譯名家榮如德:翻譯成就了我的人生
    上世紀的下半葉,從1953年3月5日算起,我開始與「翻譯」二字脫不了干係。在革大外專,我提前畢業,為了留校充實師資力量,我便去了翻譯組(那時還只有俄譯漢)。    從那天起,我進入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在翻譯教研組同事們的指引下,我逐漸開始融入這個集體。至於如何面對分派給我的班級,我知道學生中有年長於我的,因為我自己才滿十八歲,僅僅是個小助教而已。
  • 翻譯家黃燦然:提高翻譯水平的十個指針
    你現在才二十多歲,即使是讀漢語或漢譯的理論著作或論述,以至詩歌或散文,可能也還有理解障礙,這是因為你還沒有較高深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是與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分不開的,甚至影響你的判斷力。 假如一個出色譯本是這樣一種概括和抽象的產物,而你讀不懂,你就有可能歸咎於翻譯不好。相反地,你也有可能把一個譯得不大準確卻似乎好懂的譯本,當成好譯本。
  • 99歲譯界泰鬥,親譯唐詩、宋詞、詩經,分毫不失中文之美!丨21讀書
    這種字形對仗的視覺衝擊,無論你是怎樣的高手,都沒有辦法翻譯。卻不曾想,當世竟真有一位英譯詩詞的泰鬥級人物,以「意美、音美、形美」的超高標準,翻譯出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能將詩詞用英文翻譯得如此精妙、不失中文之美的,便是「詩譯英法第一人」譯界泰鬥許淵衝先生。01 翻譯泰鬥許淵衝親譯 權威臻美 在萬千英文專業學子間,許淵衝老先生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一代笑星洛桑去世25年,64歲相聲名家博林追憶愛徒:他是天才
    日前,天津衛視最新一期《群英薈》邀請到了64歲相聲名家尹博林,節目中,裘英俊和尹博林也是再次回顧了當年與模仿天才洛桑師徒之間的合作,對於自己的這位弟子,博林難掩激動贊不決口,多次提到洛桑他是天才。說起洛桑,不得不提的就是在1994年《曲苑雜壇》節目中,博林和洛桑一起合作的《洛桑學藝》系列相聲,當年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博林也因此被稱為94年最紅的相聲演員。曾經,洛桑被相聲大師馬季先生八字評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文哏大家蘇文茂先生對洛桑也是讚賞有加。
  • 許淵衝:從飛虎隊走出的翻譯大家
    93歲,許淵衝獲得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北極光」獎,成為該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94歲,他被國家文化部推選為2015年「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95歲,他熱衷翻譯幾千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集。
  • 論文是翻譯厄齊爾自傳,還是紅隊球迷!網友:你無法畢業了
    那時候的厄齊爾,才30歲,對足球運動員來說,理論上來說,還是有很長的巔峰期的。遺憾的是,厄齊爾並不是一個很懂是非的人。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一些他不明白的內幕,他就開始站隊了。然後,開始支持一些很奇怪的力量。這樣的厄齊爾,很奇葩,也很討厭。因為,這與言論自由沒有任何的關係,你不懂的事情亂發揮,就是奇葩。之後,也有網友爆料,自己的畢業論文,就是翻譯厄齊爾自傳。
  • 五月天的《自傳》:想講述一代人的喜怒哀樂
    信息 五月天的《自傳》:想講述一代人的喜怒哀樂 2016-07-27 14:01:57來源:京華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翻譯,與心靈對話
    與死神賽跑朱生豪,浙江嘉興人,短短32年的生命,因他翻譯的譯作《莎士比亞戲劇》而名垂青史,伴隨一代又一代讀者進入傳神的經典世界。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時正逢抗日戰爭,一介貧弱書生,在戰爭風雲中如驚濤中一葉小舟,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朱生豪已譯出的七種喜劇悉數被焚!
  • 在寫自傳的時候 作家會進行虛構嗎
    《卡特製造》 [英]埃德蒙·戈登 著 曉風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5月□思鬱英國小說家安吉拉·卡特的傳記《卡特製造》,提到了安吉拉·卡特有一次在布達佩斯希爾頓酒店參加國際作家大會。這個會議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在翻譯的幫助下,展示來自各國作家的生存現狀。到場的有很多世界文學巨擘:法國新小說的代表人物阿蘭·羅伯-格裡耶、奈及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南非作家納丁·戈迪默、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和理察·福特,英國作家有保羅·貝利、石黑一雄和安吉拉·卡特等。
  • 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11歲南大畢業,何宜德人生秒殺岑怡諾
    神童這個詞語,原本是天選之子不可多得的人物,但是現在這個社會,自從有了《最強大腦》大家也見證到了很多天生資質就比較強的少年。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網上很火的那個一天可以寫2000首詩的岑怡諾嗎?大家是不是認為她已經很厲害了呢?近日,一個小孩橫空殺了出來,那就是何宜德。
  • 第三屆譯想論壇:翻譯的使命與關懷
    系統、科學的翻譯事業在我國出現不過百年,但對社會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林則徐組織翻譯《四洲志》讓中國人第一次開眼看世界;嚴復的《天演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激勵了萬千國人奮發圖強;辜鴻銘更是將「四書」外譯,首次讓西方系統了解中華文明
  • 中國文學翻譯和研究名家西利爾·白之
    其譯研所涉領域廣博,從唐詩宋詞到元雜劇,從明傳奇到清代小說,再到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他均有獨到見解。西利爾·白之(Cyril Birch,1925—2018)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學專家與翻譯家,專攻中國話本小說、古典戲曲及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尤其是他對明清戲曲的研究,執西方漢學界之牛耳。
  • 上譯廠公開《簡愛》等翻譯手稿,不只有「哦,親愛的老夥計」
    現年80歲的她回憶道,「每個座位上有一個耳機,那時候我看《白雪公主》,把耳機戴上,裡面有一個(聲音)很好聽的譯意風小姐。」譯意風小姐多半是從教會學校招來的女翻譯,通過耳機,把銀幕上的對話翻譯成中文傳給觀眾。學生時代,曹雷經常走很遠的路去看電影,蘇聯電影《偉大的公民》她反覆看了好多遍。「電影有上下兩部,每個禮拜天放一部,有學生價。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作為翻譯家,人們說傅雷「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向國人譯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鑑賞家,他寫下了優美的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的賞析。
  • 「林紓譯小說」問世121年,《林譯小說精選十種》再現經典
    出版界對「林譯小說」有過多次精選結集「林譯小說」與商務印書館有著特別的緣分。在清末民初,商務印書館刊行「說部叢書」,收集「翻譯小說」三百餘種,其中有一百二十多種出自林譯,即以此而別立一套「林譯小說叢書」。當時「林譯小說」涉及歐美名家經典作品極多,幾乎都是首次引入中國。
  • 一代名家——鄭朝建
    年中國網際網路聯盟書畫界兩會新聞代表;2020年被收藏天下全國數位電視頻道評選為本年度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2020年入編《人民日報大美書畫名家》精美檯曆;中國夢一2020最具正能量文藝工作者;入選2020全國名家臻品書畫邀請展,並榮獲《全國最具影響力名家》稱號;2020年入編《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集》;榮獲2020墨韻中華杯;高規格書畫金獎;榮獲2020眾志成城戰疫情《中華大愛》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組金獎;
  • 創譯是翻譯的未來嗎?
    新詞不斷發展並變得司空見慣,這一次,創譯正成為廣告和營銷世界中用於翻譯的標準術語。這是一個翻譯和創造性寫作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創造性翻譯。翻譯的未來創意的一個例子是,一家公司希望將其關鍵口號翻譯成義大利語。它僱傭了一名義大利翻譯員來翻譯這個口號,這個口號最終和原來的英語口號一樣朗朗上口。這正是創造社的宗旨。然而,創譯有一些不同之處,因為任何譯者都做不好。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曾寫過《盛世危言》的鄭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