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呆爸的第131篇原創
文 | 阿呆爸
這是我最近看到最心碎,也是最想說一句罵人的事了:
一個家有三個月大的孩子的寶媽加入了某個睡眠訓練付費群,訓練孩子趴著睡覺。中途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但是在群友「老師」的建議下,寶媽沒有管,為得是要「解鎖趴睡」技能。在不停的和群友「老師」,們交流兩個小時之後,再去看看,孩子已經走了。
真的就是走了,走到不會再逼著你趴著睡的天上了。
1
這個搞什麼「嬰兒趴睡訓練」的育兒機構「XXXX育兒經」,事後還迅速發了聲明,甩鍋說自己沒有責任,也請大家不要給寶媽造成二次傷害。
這是一個要命的群,一群要命的育兒專家。
這壓根就不是什麼責任不責任,二次傷害的問題,而是你們到底有沒有犯罪,涉嫌不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的問題。
我期待有後續的嚴查,否則何以慰那三個月的小生命?
這個寶媽怎麼可以這麼蠢?
都發現孩子哭聲不對了,臉捂住了,還寧願在付費群裡,傳一個又一個的視頻,聽遠在天邊的陌生人指手畫腳,也不去幫孩子翻個身,也不去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為了一個趴著睡,有那麼重要嗎?
更無語的是,當發現孩子真的悶到了,沒呼吸了,竟然還在群裡求教「怎麼辦」。
真是有點想不通。
2
有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可注意過:
現在的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早教、育兒機構,一張張巨幅海報上,都是一些看起來頭銜很大的專家。
什麼科學育兒、財商情商口才之類的這課程那理念,很唬人。
許多寶媽寶爸,經不住銷售一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幾千幾萬塊的培訓費說掏就掏了。
這種心情我是理解的。畢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心情焦慮,尋路無方,想學點科學的育兒方法,找點經驗,這沒有錯。
錯的是將它們當成金科玉律,忘了養孩子,第一位是「安全」。
說真的,在我家孩子出生之前,我也覺得他們很專家。
後來,等阿呆出生了,我關注的多了,琢磨過幾回之後,我就想說:
那些什麼睡眠訓練師、什麼來自美國、德國的先進育兒方法,這個育嬰資格證,那個營養師資格證,大都是假牙,神神叨叨記,像跳大神一樣,經不起查,也經不起有心人琢磨。
關注的多了,就會發現,中國的育兒市場,可能是假專家、大騙子、大忽悠最集中的地方了。
那裡收割智商稅,各種打著科學名目出現的神神叨叨,玄而又玄,太亂了,比老年人保健品市場還要亂。
3
我也有孩子,還寫一些親子文章。我個人的體會是: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也沒有一個方法是絕對普適的。
育兒沒有絕對的標準,再科學的育兒方法,再來頭大的專家,你都不要盲從,更抵不過你的親身實踐。
在孩子三五歲以內的這個階段,很複雜,也很簡單。
複雜是因為,它需要你持續保持注意力,關注孩子的情緒、身體、語言變化。
孩子喜不喜歡吃蔬菜,有沒有過敏,最近為什麼痴迷於超級飛俠,晚上睡覺為什麼打呼嚕了?
這些都是耗心費力的事,需要你根據情況,適時做出調整。
簡單則是因為,所有的育兒行為,都應該建立在親密的互動、陪伴基礎上。
尤其是一兩個歲的時候,多抱抱孩子,一起搭搭積木,帶他散散步,問問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去小區遊樂場坐坐蹺蹺板,扶著他爬爬雙槓。
能做到這些,許多事情,比如斷奶啊、分房啊、都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實現的,真沒必要研究這個理論,實踐那個方法。
育兒中的焦慮,有一大半都是毫無必要的。
4
在今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所謂的育兒專家來告訴你:
要買學區房,要上雙語班,要學口才,學情商,學財商。這個年齡要做這個事,那個階段必須完成那個目標。否則孩子的性格不好,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這些話,真的是聽聽就好了。
做父母的,手頭寬裕,沒負擔,或者努一把力,可以做到,那就去做一做。
真做不到,那也沒什麼。
有那個心,與其相信那些神神叨叨,整天琢磨著怎樣才能割到你這把韭菜的育兒專家,還不如多花點心思,陪孩子踢兩次球,放放風箏呢。
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走向世界的獨立性,都是在你花時間和孩子親密互動中,才能夠慢慢建立起來。
至於那些育兒專家,還是離他們遠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