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日」鹿城小志願者參與土壤改良實驗 近距離體驗垃圾分類...

2020-12-14 瀟湘晨報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溫州市鹿城區分類辦聯合鹿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甌越小學的環保小志願者們來到七都街道紅領巾農場,觀察土壤改良實驗,土壤在分類好的易腐、廚餘垃圾堆肥後,讓失去活力的土壤重新煥發活力。

為什麼要改良土壤?因為種植植物的土壤是巖石經過風化後,再與有機質混合產生的。如果長期沒有有機質的補充,它就會退化,而使用化肥的話會加劇這種退化。土壤退化的具體表現是田地裡的土壤板結,沙化;或花盆及花槽裡的土黏在一起,沒有孔隙度了,水下不去,肥進不去,根也長不好。

什麼是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就是想辦法讓土重新「活」過來,恢復有孔隙的狀態,讓水能夠有效補充進去,讓植物可以紮根以及呼吸,同時植物生長所需要的肥力能夠貯存在土壤裡而不會快速流失,從外觀看起來,就是「化團為粒」。

環保小志願者們在驚嘆於土改實驗神奇的同時,也將本次科學實踐活動的經過,精心製作了實驗報告,記錄這個「世界土壤日」的奇妙之旅。未來,鹿城區分類辦將以紅領巾農場作為垃圾分類「學生實踐」教育基地之一,讓更多的學生和市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垃圾分類給生態環境帶來的良好效應,帶動大家加入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新時尚。

溫都記者 陳偉 通訊員 林迎春

審核 黃小玲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古人在改良土壤上的智慧
    明代學者邱濬說:「土性雖有宜不宜,人力亦有至不至。人力之至,亦或可以勝天,況地乎?」也就是說,通過人的努力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使之適合於作物生長。因此也就把主要的技術力量投入到對於土壤環境的改造之中,以使之適合於作物的生長。
  • 土壤改良指南,拯救你的園土
    要改善這類土壤,重點是要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3.建築回填土(渣土) 排水性 ★保水性 ★★★透氣性 ★保肥性 ★住宅區內常常出現的類型。這一類土壤,與其說是土壤,不如說是塵埃與石塊。低養分,不透水,不透氣,還常常含有工業建築垃圾和有毒物質。
  • 小蚯蚓 大功臣 改良土壤效果好
    而現實情況是,過去,由於長期給農作物施用農藥化肥,土壤會受到汙染,造成地力下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通過什麼方法、改良被汙染的土壤,是農戶和農技工作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也一直在努力地尋找良方,其中,蚯蚓糞就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環保「小課堂」、垃圾分類遊戲……高新實驗一小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5日5時23分訊(馮一鳴)早晨6點半,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六年級學生賴蕾伊早早起床,坐在自己的書桌上認真地畫著垃圾分類的展板。為繼續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營造學校師生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文化氛圍,3日,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學校暢和樓開展,旨在將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繼續深入師生內心,呼籲師生人人參與,讓大家都成為環保小衛士。
  • 世界土壤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發倡議:保護土壤,你我參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李殷婷土壤保護刻不容緩土壤是萬物之源,農業之本,全球約95%的食物來自土壤,土壤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人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而土壤出現有機質下降、重金屬和有機物含量升高的現象,保護土壤刻不容緩
  • 櫻花種植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櫻花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沙質壤土和粘質壤土中(pH5. 5至6. 5)都能很好地生長。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例腐葉土(收集樹葉及酸性土、雞糞、木炭粉漚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須將原有黏土塊全部打碎,否則起不到改土作用。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採用高栽法,即把整個栽植穴墊平後,再在上面堆土栽苗。
  • 土壤酸鹼度怎麼判斷?如何改良?
    如果用土層較薄、土壤較貧瘠的山地或荒地建蘋果、梨、桃、李等果園,栽植前又沒進行過開園整地和培肥地力,果苗栽下後會因為土壤耕層淺、結構不良、肥力低、有機質含量少、酸鹼度不適宜而生長不良。因此應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早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土壤改良。加深耕作層。
  • 葡萄園地土壤改良方法,簡單易操作
    不改良土壤就難以獲得優質高產,所以土壤改良也是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葡萄園的土壤要怎麼改?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要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問題產生的原因。土壤質量下降、土壤酸化,基本都是施肥不當造成的,包括長期超量使用化學肥料,不用或很少使用有機肥,還有農藥使用過量等。
  • 北京房山區舉辦2020年國際志願者日「垃圾分類創意市集」活動
    2020年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值此契機,12月4日上午,北京房山團區委、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拱辰街道工委、區志願服務聯合會共同舉辦房山區2020年國際志願者日「垃圾分類創意市集」志願服務活動。
  •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2020-12-17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家】土壤改良「金礦」從哪開挖?12位深耕者揭秘破題之道
    土壤改良,潛力雖大,卻不是一塊隨意就能開採的金礦。 近些年,產品年年迭代,推廣前赴後繼,但土壤改良類產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效果不明顯、用戶不認可、銷量難做大。
  • 安徽銅陵:青少年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爭做文明小使者
    近日,安徽省銅陵市首屆「垃圾分類宣傳月、實踐日」活動正式啟動。為培養未成年人從小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銅陵市開展未成年垃圾分類多彩主題活動,學習垃圾分類常識,巧用手工變廢為寶,參加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和志願者們一起參與分類打掃,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實踐,逐步懂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必要性,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 揚州志願者開設垃圾分類小課堂,學生爭做環保小達人
    「老師,我知道,亂扔垃圾,特別是一些有害物質。」「答對了,真棒,這個小綠植送給你!」12月9日下午,文峰小學的階梯教室裡熱鬧非凡,揚州大學綠行社的志願者走進文峰小學,為該校數百名小記者開展有關保護水源和垃圾分類的環境教育宣講。
  • 垃圾分類達人|高帥傑:「興壽模式」的推動者,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
    走訪過程中,他注意到辛莊村推行垃圾分類效果顯著。 每天早、晚的固定時間,辛莊村的保潔員都會開著收運車穿梭於村道中,挨家挨戶收運垃圾,村民將垃圾分門別類投放至保潔車中,垃圾分類工作井井有條。自2016年辛莊村推行垃圾分類後,這裡的村容環境較之以往有了質的飛躍,村裡還把可回收物細緻分類,變廢為寶的同時,賣廢品也成為一筆收入,辛莊村成為農村垃圾分類的一個典範。
  • 土壤知識(一、什麼是土壤?)
    今天我要很大家分享的是《土壤知識》,說到「土壤」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沒錯它就是我們口中說的「泥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由什麼和什麼組成的,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知識點》。《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物質、水、空氣還有生物組成的,它也是巖石圈和大氣圈還有水圈加上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產物。
  • 垃圾分類齊參與,體育館路50位志願者手繪主題牆面
    9月27日上午,在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四塊玉文化廣場的西南角,一面垃圾分類彩繪牆面的出現,成為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36米長的灰色牆面上,可愛活潑的畫風、明豔的色塊,將垃圾分類知識娓娓道來,吸引了晨晚練居民和過路市民的觀賞。
  • 北京海澱:清河街道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
    志願者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方方面面 清河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實驗二小的可欣很愛畫畫,以前在家裡畫好畫,用完的顏料罐隨手扔進廚房垃圾筐。「小手拉大手」傳遞正能量11月20日,清河地區「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教育活動表彰大會在海澱區實驗二小召開。活動上,「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優秀作品和「小手拉大手」模範家庭得到了清河街道和海澱區教委的聯合表彰。
  • 大興瀛海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分類清運率達100%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行已經一個月有餘。大興區瀛海鎮積極行動,注重宣傳引導,加強垃圾分類前端、中端、末端分類,全鏈條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分類清運率達100%。
  • 走進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土壤陳列館
    社稷壇最上層鋪著五種顏色的土壤,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色土」。我國東部多水稻土,又面臨大海所以呈青色,南方多紅壤呈紅色,西部多鹽鹼土呈白色,北方土壤肥沃多呈黑色,中原腹地為黃土呈黃色。我們現在習慣把「土」和「壤」連成一個詞,叫「土壤」,它是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才出現的。其實,「土」和「壤」是有區別的。「土」是自然形成的,「壤」是人類耕種改良才形成的。
  • 東華科技:改革轉型新名片,「土壤衛士」創品牌
    不煮「夾生飯」、不走形式過場,確保修復過的每一寸土壤都成為老百姓的「放心地」,這就是東華土壤修復團隊樸實的「土壤夢」。2020年11月5日至6日,第四屆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作為主持單位之一深度參與了「汙染場地修復技術與工程管理實踐」分論壇的「臺前幕後」工作並作了報告,亮出了東華科技改革轉型的新名片——用「三把修復手術刀」和「一套組合拳」鑄造的「土壤衛士」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