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體系將成為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重要通道——專訪教育部體...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題:國民教育體系將成為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重要通道

——專訪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

新華社記者韋驊、王鏡宇

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時代發展,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方式正變得多元化,而教育系統將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與此同時,學校體育教學也將發生很大變化,體育競賽將成為帶動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

(小標題)教育系統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是必然選擇

從1987年原國家教委印發《關於部分普通高等學校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至今,普通高校用體教結合的方式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工作已經進行了30多年。王登峰告訴記者,這項工作開始時主要是為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培養人才,而如今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以前我國高水平運動員主要通過體育系統培養。由於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多運動員在退役後存在安置問題。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模式,但在起步階段主要是為了(選拔隊員)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之前在教育系統根本就不搞比賽,沒有高水平運動員。體育是什麼?就是跑跑跳跳,身體別太差了,運動技能學校根本就不教,也沒有正規比賽。」王登峰說。

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我國高校培養的運動員除了在世界大運會上屢創佳績,也湧現出了王宇、胡凱、劉天佑、曹逸飛等名將,近年來還有部分大學生球員通過選秀進入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用王登峰的話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高水平運動隊扮演的角色也在改變。不僅僅是體育系統這一套,事實證明教育系統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路也能走通。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改變,我國培養優秀競技人才的通道也變寬了。」

王登峰說,隨著有關體教融合的最新文件出臺,高水平運動隊的定位將發生重大變化,它將成為整個教育系統培養優秀競技運動員的一個重要平臺,還可以帶動小學、初中、高中的體育課、體育鍛鍊和競賽的開展。

「今天看來,從國民教育系統培養和選拔優秀競技運動員,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而大學的高水平運動隊,就是教育系統培養競技運動員的最後一個集結地。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這些孩子沒有離開學校、家庭,他學習運動技能,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和常規化的比賽。這些孩子將來進了大學,一方面進行訓練和比賽,同時這也將成為國家優秀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通道,這就是(相比以前)一個本質的區別。」

(小標題)從跑跑跳跳到學會、勤練和常賽

有關體教融合最新文件的出臺,也意味著普通學校的體育教學要做出重要調整。王登峰說,此次文件將明確提出,學校體育從內容上來講,就是要「學會、勤練和常賽」。

「通過體育課要學會什麼呢?這包括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再一個就是勤練,我們要求每天鍛鍊一小時,把過去只針對少數學生的課餘訓練體系恢復起來,面向所有學生。」

「然後常賽,讓競賽常態化。過去我們說要辦高水平運動隊,因為平時沒有比賽,每年學校的一個運動會也只不過那麼有限的幾個人參加,其餘學生根本就沒有參與的興趣。」

王登峰打比方說,如同學數學要背乘法口訣,上學就得打體育比賽。「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號召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而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只有通過競賽才能發揮出來。如果沒有競賽,就沒有可能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義務教育階段如果沒有體育比賽,那意味著教育是不完整的。」

在教學內容發生變化之後,體育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將隨之改變,大刀闊斧的學校體育教學和教材的改革正在醞釀之中。「過去的中國學校體育不注重教會運動技能,健康知識也教不全,基本運動技能好多都廢了。」王登峰表示,將來的教改,會把這些遺失的技能重新拾起來。

據王登峰介紹,今後的體育課教材包括三本,第一本是健康知識,涵蓋了營養膳食、按時作息等方面的內容,如果體育老師教不了,可以通過視頻教學。第二本是基本運動技能,包括跑步要注意什麼等,這部分內容也可以做成視頻。

「第三本是專項運動技能,這就要因人而異、因校而異。第一本和第二本必修,第三本選修,讓孩子從足球、籃球等項目中選出幾樣,如果都會了,勤練和常賽就都不成問題了。」王登峰認為,要想實現學校體育課的改革,必須加強師資建設、教材建設、場地設施建設。與此同時,還要打造學校的競賽體系。

「比如在校內聯賽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校際比賽,進而舉行縣區、市級、省級的比賽,比賽打完我們可以從中選拔出最佳陣容。」

根據王登峰勾勒的藍圖,一旦體系搭建完畢,高水平競技人才的湧現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拿足球來講,我們現在是3萬所足球特色學校,3000萬的學生踢球,每年都從中選拔各個組別的全國最佳陣容、全省最佳、市級最佳……這一級一級上來,會不出人才嗎?」

(小標題)競賽將成為校園體育的核心

在採訪的過程中,王登峰多次強調了競賽的重要性。他認為,競賽處在整個校園體育體系的核心位置。為了擴大參與面、讓校園賽事更精彩、水平更接近,未來學校比賽將採用分級制度。

「比如未來縣裡的高中籃球賽,就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是第三級;第一年我們打完之後,賽事前16名可以參與第一級,17到32名參加第二級,剩下的參加第三級,這樣就有升降級制度了。」

有了較為完善的賽事體系之後,競賽成績還可能成為調節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和中學體育傳統校招生的槓桿。王登峰說:「過去我們沒有強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競賽成績,而未來我們要求每一所高校得辦出個樣子來。任何一支高水平運動隊都必須參加全國聯賽,如果名次靠後,那第二年就不要辦了;反之如果一所沒有招生資格的學校取得了好名次,就可以遞補上。將來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資格不用審批,可以靠比賽來競爭。這樣就會激發學校的積極性。」

根據王登峰的設想,如果將來大學培養出了高水平運動員,有希望進入職業聯賽或是國家隊,學校可以為其在學籍方面採取一些靈活措施,讓這些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儘可能兼顧學業和運動天賦的發展,消除學生和家長的後顧之憂。

「打個比方,將來高三的學生在考上大學的同時,也被某家職業俱樂部看中,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讓他保留一段時間的學籍。」

(小標題)多措並舉讓好政策落地

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最新的有關體教融合的文件則將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提供政策指引。王登峰認為,有了好的政策,在操作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讓政策落地。

比如,中小學特別是初、高中課業負擔重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校園體育競賽開展起來了,學生有時間參加嗎?

王登峰說,這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首先要把課業負擔切實減下來,然後把體育鍛鍊和競賽的時間加上去。「一增一減一保障,這裡的保障就是評價體系。」

而對於「學會、勤練、常賽」三項要求,王登峰解讀,「學會」是對學生的要求,「勤練」和「常賽」則對學校提出了要求。

「體育怎麼叫合格?過去上完體育課就合格了,現在不行。如果不掌握幾項體育技能,就無法畢業。學生每天的鍛鍊要有時間保證,班級的比賽、年級的聯賽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舉辦次數。如果說『學會』的問題是考核學生,那麼『勤練』和『常賽』就是考核學校,最終政府也要負責任。」

王登峰認為,高水平教練的缺乏是制約校園體育活動開展和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由於以往中小學沒有把競賽作為一個人人需要參與的項目,沒有把開展競賽納入普通學校的功能,學校也就沒有聘請高水平教練的動力。據他透露,最新出臺的文件將提出專門設立學校體育教練員崗位,這將為原來專業體系的優秀教練員進入校園執教創造條件。

「學校要經常搞體育競賽的話,就得有教練員,這可以是教師兼任,但沒當過體育教師的就不能當教練。專業技術水平高的教練員,即便是在俱樂部、國家隊做過教練的,要進學校當教練也得經過一定的教育方面的培訓。因為學校的體育競賽是全員競賽,培養運動員不是唯一目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讓孩子們能夠通過競賽掌握規則,領悟勝不驕敗不餒,提升個人品質。」

王登峰相信,最新文件的出臺將有力地促進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和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需要不斷解決在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發展中的問題,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一個一個去解決。缺教練,我們就配教練的崗位。缺經費,我們就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加大社會支持,加快向體育部門的傾斜。其核心理念就是教育的體育,是以育人為根本,是讓每一個孩子在體育運動、體育鍛鍊、體育競賽中得到磨鍊和成長。」王登峰說。(完)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國民教育體系將成培養高水平運動員重要...
    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時代發展,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方式正變得多元化,而教育系統將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與此同時,學校體育教學也將發生很大變化,體育競賽將成為帶動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體育將成為未來升學道路上的重要一環
    夏令營期間,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接受了足球頻道校園足球報導記者的專訪。王登峰司長在專訪中針對校園足球2016年至2020年的近期目標開展情況,為大家進行了細緻的解答,並為廣大關心校園足球發展的人們解讀了體教融合工作的詳細方案。
  • 教育部、體總齊發聲
    2、鼓勵各地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體系,由小學、初中、高中組成對口升學單位,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3、研究制定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評價、升學保障等政策,探索靈活學籍等制度,採取綜合措施為有體育特長學生創造發展空間,為願意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學生提供升學通道,解除後顧之憂。
  • 教育部:全球70個國家已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 「體教融合」不是簡單的資源相加!只是活動身體的學校體育過時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慈鑫攝李建明表示,體教融合不光只是把體育和教育兩個部門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相加,主要是一種理念變革,這種理念是要達到以文化、以體育育人的目的,使體育在育人方面的綜合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大的釋放,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所以,體教融合是指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於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
  • 體育總局、教育部:中考體育科目將逐步提高分值
    體育總局 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鍊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教育部答未來網:校園體育競賽將由教育和體育部門一體化設計和推進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出席發布會(圖源教育部官網)「最近五年來,學校體育競賽的體系有了一點很明顯的改觀,就是校園足球競賽的增多。如今,全國已經建立了27000餘所校園足球特色校。」同時,他指出,下一步基本上按照足球競賽的模式來組織規劃推進校園體育競賽體系。王登峰強調,未來,除了職業聯賽和不包括學生群體的社會化體育競賽活動之外,所有涉及學生的體育競賽活動都由教育和體育部門一體化設計和推進。據悉,教育部近期可能會出臺一個足球項目的競賽體系建設方案。
  •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手促進體教融合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手促進體教融合 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2020-09-22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9月21日訊(記者 王家源 李小偉)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 教育部:體育將成為未來升學道路上的重要一環
    這個其實是我們整個人才培養通道的一個進一步暢通的問題。因為從我們現在整個學校教育系統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角度來講,過去我們並沒有建立完整的體系,那麼這次通過校園足球,我們把原來就已經存在的這個體系,把它變得更加暢通了。
  • 體育總局、教育部: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體育總局 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 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教育部: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在會上指出,過去五年,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目前已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參加中文水平等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
  • 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將有規可循
    體育總局 教育部2020年8月31日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鍊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體育總局、教育部通知: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
    (六)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體育高等院校建設,豐富完善體育教育體系建設。加強體育基礎理論研究,發揮其在項目開展、科研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智庫作用。
  • 體育總局、教育部:中考體育科目將逐步提高分值,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體育總局 教育部2020年8月31日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鍊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經國務院同意
  • 體育總局、教育部: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鍊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經國務院同意,現根據「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原則提出以下意見:一、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 【體育總局、教育部】體育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教育部、體育總局共同制定學校體育標準。教育部門要會同體育、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課餘訓練、競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評估、指導和監督。  (六)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體育高等院校建設,豐富完善體育教育體系建設。
  • 教育部等七部門:保障一線體育教師薪酬方面合理待遇
    @中國新聞網 9月25日消息,日前,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文件明確,進一步完善各學段優秀校園足球運動員升學政策,不斷暢通校園足球人才成長通道。每年選拔品學兼優、有潛質的校園足球學生運動員到國外接受培訓和學習。
  •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好漢語已成大勢所趨?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漢字更是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本月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文化傳承的載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中,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中文課程,學習中文的人數約為2500萬,且人數還會隨著時間不斷上漲,學好漢語已成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