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比斯聖隊:基友之愛組成的銅牆鐵壁

2021-02-18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這種古希臘式的聖隊組織?


在古希臘的著名城市底比斯,有過一支大名鼎鼎的神聖衛隊。其成員全部是基友,並以頑強的戰鬥意志而為世人所銘記。雖然最終還是如流星般從歷史的長空划過,但卻留下了一縷異常閃耀的背影。

起源

聖隊組織是古代印歐先民的老傳統


神隊傳統源自早期的印歐牧民習俗,既首領會組織最精銳武士作為親隨,讓這些人騎馬或者駕戰車作戰。在南下希臘半島的過程中,這些國王的衛隊也就逐步轉變為重甲步兵。但他們的正式稱號依舊是騎士或者騎兵,算是遠古風俗的遺存。後來馬其頓王國的夥伴騎兵,則更為明顯的保留了這個光榮傳統。因此,300人的貴族衛隊,在希臘世界有著特定的傳統意義。此外,城邦也會維持一些武裝人員保衛國家的聖地或神廟。因此,底比斯聖隊就是這兩種傳統的融合。

所以,早在伊帕米濃達的軍事改革前,底比斯就有了類似於聖隊的軍事單位。在著名的普拉提雅之戰中,底比斯人就出動300名最出色的勇士和雅典死鬥到底。在公元前424年的狄裡安之戰,底比斯老將岡帕達斯也特別組織了300名被稱為戰車士或者側翼部隊的精銳。這些人其實都是古老的聖隊前身。晚些時候,柏拉圖也提到這些由戀人組成的部隊更有戰鬥力。這個說法也是在暗示底比斯的軍事習俗。

傳統的希臘方陣 其實都比較看重右翼


傳統希臘步兵方陣,經常讓士兵的前後左右都是親人或家屬。但真實的相互照顧非常困難,一旦陣線崩潰,所有人幾乎都只管自己保命。底比斯聖隊的組建思想,就是為避免此類問題發生。這支精銳正式成軍於公元前379-378年,招募標準不取決於階級和地位,完全看個人是否有德行,也看重兩人之間是否忠於彼此。

這種行為,是在向希臘神話中的愛欲之神厄洛斯和古代英雄伊阿摩斯。因為在神面前發下神聖誓言,所以在戰場上絕對不會背叛彼此,也不會將戰友的身後暴露給敵人,更不能棄盾而逃。但是也因為神聖的誓言約束,他們的結局往往比號稱勇猛無比的斯巴達人更慘。加入聖隊就意味著放棄家庭生活和日常公民權利。戰時的主要任務是帶頭衝鋒和擒殺敵方指揮官,所以在訓練上特別重視摔跤、跑步和戰舞等技能的訓練。到公元前4世紀左右,騎兵戰術已開始受希臘世界重視,而聖隊的創始人戈迪亞斯就是騎兵。所以聖隊也會進行一些騎馬訓練,以便應對可能的戰鬥需求。他們的武器和開銷全由國家供給,平時會兼任衛城的守衛。

聖隊成員的招募和訓練要求的非常嚴格


戰績

聖隊的成名之戰 大都以斯巴達人為作戰目標


聖隊的首次登場是在公元前375年的特戈亞之戰。由於當地的斯巴達軍營還沒有撤走,所以佩羅庇達帶著300名聖隊和一些騎兵去解決掉這個麻煩。但在到達洛克裡斯之後,他們才發現當地新來了一隊斯巴達駐軍。當底比斯人決定先行撤退後,又遭遇1000多人的斯巴達回防部隊。

底比斯人讓自己的騎兵從後方騎行到陣前,同時把聖隊排列成了十分密集的隊形。結果在戰鬥開始後,聖隊步兵就以凌厲的攻勢斬殺了斯巴達指揮官。由於失去主將且發現對手非常善戰,斯巴達人故意將陣型空出開口,希望讓底比斯人陷入重圍。但底比斯人卻以更快速度完成了反合圍,從而打破了斯巴達步兵的不敗神話。由於在此戰中證明了價值,佩羅庇達此後一直將聖隊作為特殊的突擊部隊加以使用,不隸屬於任何其他軍隊。

聖隊成員在留科特拉戰役中擔任全軍先鋒


在著名的留科特拉戰役中,斯巴達人帶來了10000重步兵、1000輕步兵和1000騎兵,但是其中只有700人是斯巴達公民,剩下的都是盟友和二等公民部隊。這些軍隊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排出8排縱深,然後自己指揮右翼,並將騎兵排列在陣前。相比之下,底比斯人只有6000重步兵、1000騎兵和1500輕步兵。

自知按照傳統陣型無法取勝的他們,特意加強左翼對抗斯巴達的精銳右翼。於是伊帕米農達將左翼加厚縱深為50排,並冒險地將中路和右翼削弱為4-8排。至於聖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全軍最左翼充當矛頭。實戰中,也正是他們擊破斯巴達右翼,阻止後者進一步的包抄計劃。斯巴達公民兵的損失高達400名人,對於盛極而衰的他們而言是巨大損失。底比斯也憑藉著這一戰的勝利,短暫的登上了希臘世界的霸主寶座。

聖隊的興衰 也是底比斯霸業的晴雨表


傳奇不朽

聖隊最後在喀羅尼亞戰役中全滅


但是再精良的戰術小隊,都無法彌合整個體系劣勢。最後在喀羅尼亞之戰中,馬其頓人成功誘敵,導致雅典和底比斯兩軍發生脫節。在可怕的長槍陣和夥伴騎兵夾擊下,死戰不退的聖隊全體倒下。最後,很可能是底比斯人支付了巨額金錢,才讓菲利普二世的允許他們為己方戰士收屍。

1818年,一個名叫泰勒的考古學家準備親自去探訪卡羅尼亞之戰遺蹟。在騎行了2小時後,他的馬蹄被一塊大理石絆倒。對於這個突然的發現,考察隊立刻展開挖掘。在附近農夫的幫助下,最後發現這是一頭石獅。雖然部分殘破,但其他部分因深埋地下而保存完整。

泰勒與他發現的喀羅尼亞石獅子


但在三年後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中,這隻命運多舛的石獅被碎成5塊,直到1902年才被人重新組裝起來。

19世紀末期的考古活動,則在石獅周圍發現了254個聖隊戰士遺骨。他們被分成7列集體墓葬,部分遺骨上還嵌有長達38釐米的馬其頓薩裡沙矛頭殘跡,證明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性和真實性。他們的倒下,其實也象徵著古希臘黃金時代的終結。

留克特拉之戰:底比斯的崛起與古希臘末代霸權


相關焦點

  • 松鼠和底比斯聖隊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你聽過底比斯聖隊嗎?」 老吳問。 「古希臘的一支隊伍吧?具體記不清了。」 「故事還是讓我慢慢道來吧。」         故事要從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說起。--        古希臘的歷史跌宕起伏,但最著名的,莫過於古希臘大小城邦中的兩個:雅典和斯巴達。
  • 古希臘的底比斯聖軍:150對同性戀伴侶組成
    底比斯聖隊是由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戈爾吉達斯組建的,士兵們是從底比斯的各個軍團裡面精心挑選出來的。挑選的標準有三個:同性戀、戀人關係、戰鬥力強悍。只有符合這三項條件的士兵,才能成為該部隊的一員。由於這支部隊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為「聖軍」。他們單獨組成一個軍團,戈爾吉達斯讓他們互相宣誓忠於愛情與友誼,作為輔助其他軍團的精銳部隊使用。
  • 比戰友情更厲害的戰場「基友」情:揭秘古希臘底比斯聖軍
    著紅色衣服的是斯巴達軍BC378年斯巴達國王阿格西勞斯二世率軍入侵底比斯,雙方爆發戰爭。BC375年佩洛皮達斯 收到情報,皮奧提亞聯盟奧科那美斯城的斯巴達駐軍已離開前往洛克裡斯。他迅速召集聖 軍和少量騎兵,打算趁機奪取該城,快到達時,又收到情報,斯巴達人派來了新的駐軍, 佩洛皮達斯只得率軍折返。可撤退到泰吉拉的阿波羅神廟時,倒黴的底比斯人又迎面撞上 了從洛克裡斯返回的斯巴達軍隊。
  • 7月6日|勇氣與責任——古希臘的男男之愛
    在古希臘的底比斯城邦,就有這麼一支在同性之愛「主體思想」下打造出來的精兵——聖隊(sacred band)。公元前371年的今天,底比斯軍為了抵抗斯巴達軍的入侵,在留克特拉激烈開打,這一仗或許也可以看做爭奪誰才是希臘世界真男(ji)人(lao)頭銜的天王山之戰?斯巴達勇士雖然成名更早,但這一次他們沒能證明自己的實力。底比斯聖隊的戰士們在統帥伊巴密濃達的巧妙安排下,突襲了斯巴達人的側翼。
  • 留克特拉之戰:底比斯的崛起與古希臘末代霸權
    和很多城邦國家一樣,公元前6-5世紀的底比斯也有一隊300人且脫胎於貴族騎兵的精銳部隊。他們曾在普拉提亞戰役中與雅典人死戰到底,決不退縮。公元前424年,在與雅典人的第力安之戰中,底比斯也有一支300人的精銳部隊。等到底比斯人驅逐了斯巴達駐軍後,這支精銳部隊被比奧提亞聯盟的執政官加以改革,也就有了後來的神聖衛隊。
  • 希臘史24:底比斯的崛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為了左翼儘早取得突破,伊巴密濃達還將底比斯最精銳的「底比斯聖隊」部署在左翼前列。戰鬥開始後,兩軍的騎兵率先交鋒,底比斯人的騎兵更具優勢,斯巴達人很快敗下陣來。首次交鋒的勝利讓底比斯軍隊士氣大漲,潰逃的斯巴達騎兵又打亂了斯巴達的步兵陣線,伊巴密濃達趁此機會向步兵下達了衝鋒的命令。最精銳的左翼在底比斯聖隊的帶領下迅速擊潰了斯巴達人的右翼,斯巴達國王也在這場戰鬥中陣亡。
  • 岡底斯山:一座山峰,一條精神通道
    ;耆那教徒稱岡底斯是他們的第一位先知得到啟蒙的地方。耆那教也視岡底斯山為一座有靈性的聖山,是該教創始人勒夏巴哈獲得解脫的地方。 就這座山峰的成分而言,印度教典籍《毗溼奴往世書》中記載,岡底斯山的四面由水晶、紅寶石、金子和青金石組成。
  • 神秘的西藏,神秘的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眾多山系的一支它坐落於西藏西南部東西跨度1100公裡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冷布崗日7095米屬褶皺山岡底斯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西至阿里札達縣東到日喀則市與喜馬拉雅山平行相較於喜馬拉雅山脈來說岡底斯並沒有它那麼出名但是據現代研究表明岡底斯山比喜馬拉雅山年紀更大早在5500萬年以前岡底斯山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於喜馬拉雅山的1600
  • 史上最偉大徵服者,亞歷山大毀滅底比斯,迅速將叛亂扼殺
    斯巴達始終對他存有敵意,雅典也心懷不軌,他們可以很容易地組成一個反對亞歷山大的同盟,而此時伊利裡亞人的問題也才剛剛圓滿解決。不過從此時起,亞歷山大身上卻發生了一連串的幸事,就好像暴雨將至之時,風卻突然將烏雲吹走了一樣。 按照某些說法,運氣總是伴隨著一個人自己的特點變化的。當他不受環境限制隨心所欲時,運氣就總會偏向他這一邊。
  • 好基友魔笛、隊寵深情寄語C羅,「恩愛」畫面歷歷在目、不忍直視
    九年伯納烏生涯告終,皇馬所有球員都對C羅的離開表達了惋惜和祝福,隊內與C羅關係最好的好基友馬塞洛和魔笛也向C羅深情告別並表達了寄予祝福。昔日「恩愛」畫面歷歷在目,讓人不忍直視!C羅和馬塞洛同隊十年是多年摯友,兩家從大人到孩子關係都很好。馬塞洛:「嘿!Cris。是時候說再見了……我發誓我沒想過這天會出現!但生命中沒有永遠,我希望你在新旅程感到開心。
  • 國安隊唯一亞外缺席亞冠首輪 新援楊帆+隊長于大寶組成銅牆鐵壁
    球隊的亞外金玟哉確定缺席這場比賽,于大寶和楊帆將組成新的中後衛組合,兩個人為球隊的防守築起銅牆鐵壁。這兩人在國家隊一起參加了東亞杯的比賽,已經有一定的默契了,相信他們可以幫助國安隊提升防守實力,築起銅牆鐵壁。國安隊這場比賽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希望客場擊敗對手,取得勝利。到時候像奧古斯託、比埃拉、巴坎布這樣的超級外援也將悉數登場,增強國安隊的攻擊實力。
  • 銅牆鐵壁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銅牆鐵壁女出處
    銅牆鐵壁女是什麼梗?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銅牆鐵壁女梗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銅牆鐵壁女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這個女生,身邊沒有一個男性朋友。從來沒有得到過男性朋友的愛。
  • 走進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隨大英博物館策展人見證古埃及興衰
    公元前13世紀的底比斯(Thebes)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下,底比斯是一座無與倫比的都城,詩人荷馬稱其為「百門之都」。到了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前1085—前945年)後,王國日益衰落,這座城市也成為古埃及興衰的縮影。
  • 「未定事件簿」小陸總夢中的底比斯到底在哪裡?
    文丨Mikky明@bigfun社區說到底比斯,或許很多朋友是陌生的。抽到小陸總的底比斯之夢,第一反應一定是「好帥啊」「完全不一樣」的異域風情小陸總。事實上,底比斯之夢中的小陸總,是純粹的「古埃及風情」。為什麼說是「古埃及風情」?
  • 「崛起、擴張、隕落」,底比斯的內政外交,民主體制下的稱霸之路
    底比斯在外交上所顯示出的霸權主義,也在潛移默化地摧毀著底比斯所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底比斯長期施行寡頭制,在其稱霸前,以佩洛皮達斯為首的流亡人士利用雅典的支持發動了民主革命,從而使得底比斯的內政進入民主時期底比斯出現於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橫跨尼羅河兩岸。
  • 古希臘城邦底比斯最輝煌的十年
    得到消息的伊巴密濃達斯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攜Leuctra之戰大勝的餘威遠徵伯羅奔尼撒,一勞永逸解決斯巴達這個對手。他與佩羅比達斯率底比斯大軍一路南下,沒有受多大阻攔就通過了科林斯地峽。一路上一些原來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成員紛紛歸降,伊巴密濃達斯的軍威與日俱增。直到深入伯羅奔尼撒中部時,圍困曼丁尼亞的斯巴達軍隊攝於對手威勢,撤回斯巴達本土。
  • 《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再版|再讀先鋒作家馬原創造的秘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日前,著名小說家馬原的代表作《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再版推出。圖:馬原,拍攝於第五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年度好書頒獎現場《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這兩部小說集圍繞「我」或「我」的文藝工作者朋友在雪域高原發生的故事展開,「我」和朋友探尋野人、窮布孤身獵熊、小小牧羊人翻越雪山、病人在桃花源中安閒生活、老獵人在沉默的山林間傾吐心聲、鬧市中的乞者隨身攜帶奇聞秘寶
  • 中國西南分割地,眾山之王 宇宙中心岡底斯山,藏族神秘奇景之一,其冰川萬年不化!
    可能朋友們覺得崑崙山和天山已經是天然龍脈中的王者,但是事實上,岡底斯山龍脈也不遜於這兩者。  也許有的朋友不太了解這座山脈,一看名字興許還以為它坐落於外國,其實岡底斯山脈乃是藏族同胞的叫法,我們只是延續了這種叫法而已,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而八部之所以說岡底斯山脈不亞於崑崙山龍脈和天山龍脈正是因為它的名字,岡底斯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宇宙的中心,眾山之王。
  • 【講道】本篤會Nickolas Becker神父:渴慕基督的愛,超過一切——2013年聖本篤瞻禮
    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對聖本篤的敬意,我們今天慶祝聖本篤的瞻禮,他在歐洲的精神和文化形成中發揮了這樣的作用,特別是本篤教宗所鍾愛的巴伐利亞。然而,還有一個深刻的屬神原因。本篤教宗引用了《聖本篤會規》第72條的話,「要渴慕基督的愛超過一切,」他果斷地將他的職務交給了聖本篤的照管看護:「在我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開始服務時,我請求聖本篤幫助我們把基督牢牢地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願基督在我們的思想和一切行為中,永遠有崇高的光榮!」本篤教宗對他的主保的尊敬不只是在語言上。
  • 排球少年:銅牆鐵壁伊達工出現漏洞,日向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點
    《排球少年第四季》動漫第8集分析與講解,上集為大家講述了影山飛雄再次展現王之蔑視,面對團隊的實力的低下,無法給予完美的配合而憤怒,回歸到了初中時代的高傲,可所嚮往的初心本是善意,只是想法過於極端,不善於表達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