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的Salto跳躍機器人,用那麼小的腳也可以精準著陸了!

2020-12-23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IEEE Spectrum

編譯:木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一款名叫Salto的跳躍機器人深受研究人員喜愛,因為它一年比一年變得更好!而且這些變化並不是漸進式的——這個小機器人的能力似乎已經突飛猛進。

在「Virtual ICRA 2020」大會上發布的最新版本中,Salto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已經學會了如何準確無誤地在你指定的位置上停止跳躍。

正如我們所知,讓Salto停止跳躍而不破壞自身的最佳方法是有人在它彈跳到空中時瞅準時機,將它直接捉住。Salto在跳躍方面的表現一直很驚豔,但它並不擅長著陸,不過現在,看這個!

厲害吧!讓人感覺驚訝的是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動力小機器人是用極小的腳著陸的。在視頻中,你可以看到Salto在它的一維杆腳上著陸,但是根據ICRA論文,儘管它的推進器很難保持直立,但它也能夠用點腳著陸。

著陸過程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機器人在半空中完成的,使用是與上次迭代相同的硬體,即一個旋轉的慣性尾翼加上一對螺旋槳推進器,以實現多軸穩定性。

儘管著陸令人印象深刻,這也只是這次變化的一半。正如你在視頻中看到的,另外一件變化是Salto可以更好地控制前進的方向,從而可以將跳轉目標定位在特定位置。

這種能力源於精確跳向目標點和平衡著陸的結合,它們使Salto可以更好控制下一跳,因為它有機會著陸並瞄準目標,而不是在跳躍時。這個機器人已經將與著陸目標的標準偏差從9釐米一直減少到1.6釐米,這意味著它能夠處理樹枝之類的小目標——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的行動。

更多的詳細信息,IEEE Spectrum對主要作者Justin Yim進行了採訪。以下是IEEE Spectrum整理的訪談內容:

IEEE Spectrum:著陸困難在哪裡?為什麼Salto現在能著陸是件大事?

Justin Yim:當跳躍者以一定角度著陸,其下降運動可以轉化為大量的角動量。Salto的著陸角度必須非常準確,否則角動量會太大,以至於反作用於輪尾無法抵消。從1米(3英尺)高處降落,Salto如果要保持其著陸,它只能前後擺動約2.3度。體操運動員用雙腳併攏「著陸」面臨同樣的挑戰。如果他們的角動量錯誤,他們必須邁出一步來保持平衡。然而,只用一條腿(如Salto那樣)或者降落在狹窄的壁巖或橫梁上時,邁出一步並不可能。降落在壁架或橫梁上的人需要轉動雙臂,就像Salto反轉輪尾一樣。

現在Salto可以著陸了,它可以停止跳躍,站著不動了。Salto能夠花更多時間在站立狀態來準備它的下一跳,這樣它就能夠更準確地跳躍到狹窄的目標點。結合在狹窄支撐點上的固定著陸能力,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讓像Salto一樣的機器人在像壁巖和樹枝這樣狹窄的立足點上跳來跳去。

IEEE Spectrum:某些早期版本中,Salto具有更大的腳,該論文提到此版本可以著陸在點腳上,但是杆腳更加穩定。你認為Salto的最佳腳部設計在未來會如何發展,特別是隨著它的能力增強和操作環境的多樣化?

Justin Yim:我認為設計巧妙的與地面接觸的足部結構是很重要的。我們開始時讓Salto用點腳彈跳,因為這是非常容易建模和控制的。只要不滑動或移動,一個點腳就像一個球窩關節一樣,而更複雜的腳會根據地面的形狀以不同的方式推動和扭轉。然而,由於只有一個觸點,一個點腳不能在地面上施加力矩來保持平衡,而且如果一個點很滑或者搖搖晃晃,它不能抓住地面的不同部分。目前,我們再次用點腳代替了杆腳,但是我們增加了兩個腳趾到Salto的腳上,這樣只有Salto蹲下時才能接觸地面。這種方式下,Salto可以在它的跳躍時運行它的點腳,不過在著落時,可以獲得杆腳的滾動力矩的好處。我們也在致力於其他被動腳部設計,以使它能夠在其他表面上運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alto現在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前進的方向,從而可以將跳轉目標定位到特定位置。

IEEE Spectrum:動作捕捉對Salto的迭代有多大的影響?

Justin Yim:Salto可以在沒有動作捕捉的情況下跳躍和著陸,但是它更符合動作捕捉跟蹤。Salto不靠動作捕捉的操作就像蒙住眼睛在四周奔跑,你依然可以保持平衡,四處走動,但是這很難做到。我們發送給Salto的動作捕捉信息是它的速度和一些指令,以達到磁帶標記的順序精確跳躍。Salto現在能夠保持平衡而不需要任何動作捕捉信息。

IEEE Spectrum:Salto最初展示的是從一個垂直表面上跳下來——這是你想要回歸的能力嗎?

Justin Yim:我們想讓Salto回到垂直表面上彈跳!早期的飛行階段控制將很難做到足夠精確的跳躍,並以合適的角度撞擊牆壁。如果Salto跳入牆壁太遠,它將崩潰。如果跳入牆壁的距離不夠,它就會從牆上滑下去而不是從牆上跳下去。新的姿態–相平衡階段使Salto可以更精準得開始跳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Salto最初使用姿態–相平衡階段的運動來指導它的早期牆跳。然而,那時候在新的平衡控制之前,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得為每一個跳躍步驟手動調整Salto的運動。有了新的控制器,Salto可以更好得準確跳躍到我們想讓它去的地方,而不需要任何的調整。

IEEE Spectrum:該論文提出了未來工作的一些可能方向。你最興奮的是什麼?

Justin Yim: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方向!我最興奮的是做機器人以前不擅長的事情!這可能是在樹枝上跳躍,或者模仿其他動物會做但機器人很難做到的事情。

相關報導: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robotics-hardware/salto-jumping-robot-masters-pinpoint-landing

相關焦點

  • Salto彈跳機器人再進化,能跳一米高還能準確著陸
    還記得伯克利加大(UC Berkeley)仿生學實驗室開發的小型彈跳機器人Salto嗎?幾年過去,Salto現在不僅能跳得更高,還可以更為精準的控制著陸的位置了。2016年伯克利加大仿生學實驗室首次開發出具有獨特彈跳功能的小型機器人Salto,經過數年的研究後,團隊讓逐漸提高了Salto彈跳的高度,至2018年時,它已經能夠跳高至1米左右。但Salto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在安穩著陸上相對困難。
  • 是什麼樣的機器人,可以「旋轉跳躍閉著眼」?
    在近日舉辦的ICRA 2020會議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介紹了最新款機器人模型Salto-1P。Salto-1P可以用單足精準地跳躍到一個狹窄的支架上,著陸時能保持較好的平衡性。數據顯示,相比於之前的Salto機器人,Salto-1P跳躍水平距離的標準差從9.2cm下降到1.6cm。
  • OptiTrack運動捕捉技術精準定位,為Salto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
    在2020年5月31日至8月31日舉辦的ICR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會議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公開介紹了最新款機器人Salto-1P。
  • 跳高機器人Salto,實現1.75米/秒垂直跳躍
    這種生物靈感是有道理的——動物已經經歷了數百萬年的進化來使事情變得正確,並且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動物的特殊特徵,行為和運動來學習很多東西。今天發布在全新雜誌《科學機器人》上的最新技術採用了跳躍性很高的加拉加羚羊(一種非洲靈長類動物,又稱為叢林寶寶),增加了一些人類練習的跑酷運動,實在是獲得了受啟發的機器人Salto。
  • 這款小機器人可以在水上跳躍
    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之前出產了一種可水中行走的機器人,而現在,來自哈佛大學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工程師團隊則再進一步,開發出還能夠在水上跳躍的小型機器人。通過仿製水黽的運動機制,該團隊造出了一款既能夠在水面上行走又能夠跟水黽一樣在水上跳躍的小機器人。首爾國立大學的Kyu Jin Cho在新聞稿中說道,「機器人需要以合適的速度下壓水面至一定的深度,並適當長的時間,從而實現跳躍。水黽能夠完美地做到這一切。」除了掌握合適的時機和從水面起跳的觸感,水黽還擁有帶有略呈弧形的腳尖。
  • 一路「闖關」,「網紅」機器人翻個「筋鬥」有多難?
    從一個平臺跳躍到另一個平臺,再來一個後空翻!日前,一段人形機器人完美玩轉後空翻的視頻在網際網路上流傳開來,使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Atlas)一舉成為「網紅」。
  • 受玩具啟發打造的致動器或讓軟體機器人具備跳躍能力
    近日,它給了科研人員靈感,借其打造出一種能有朝一日讓軟體機器人跨越崎嶇地形的致動器。 據了解,這個由哈佛大學開發的致動器由兩個上下顛倒的碗狀聚合物軟帽組成。其中,大一點的在上面,小一點的在裡面,在這兩個軟帽之間則有一個小小的氣隙。當不需要的時候,致動器只是平躺在地面上。
  • 波士頓動力公司的逆天機器人
    機器人可以越來越多地承擔對人類來說過於危險或困難的任務,並成為我們在地球上最好的朋友。去年7月,波士頓動力展示了一段Atlas後空翻的視頻,相信不少人都還記憶猶新:這段視頻展示了Atlas機器人在不同高度的箱子之間跳躍、旋轉的能力,它最後來了一個完美後空翻並舉起雙手慶祝,可能體操小天后西蒙·拜爾斯都會羨慕!
  • 旋轉跳躍0.4米!蘇黎世靈活雙輪平衡機器人送披薩,可用於室內巡檢
    在過去幾個月,國外的街頭陸續湧現各式各樣的外賣機器人,其中一款神似波士頓動力Handle會旋轉會彈跳的機器人成功引起了小編的注意
  • 打造高轉化著陸頁面之五點看透著陸頁面
    競價著陸頁面是訪客點擊進入網站後,對產品或服務的第一印象,也是為客戶服務的第一關。  那麼如何做出高轉化的著陸頁面呢?SEM聯盟慄子君跟大家一起來看看競價著陸頁面如何優化。  大部分情況下,用戶來到網站上最先看到的就是焦點大圖,因此焦點大圖就變的至關重要。那焦點大圖應該怎麼做呢?
  • 波士頓動力命運顛簸,國內腳足機器人發展得怎麼樣了?
    有趣的是,與波士頓動力因再次被賣而陷入爭議相比,中國本土的腳足機器人領域,正變得越來越有活力,產品和融資的進展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同時一些商業化嘗試逐漸浮現。中國本土腳足機器人發展幾何?腳足機器人可分為單足、雙足、四足和多足,中國本土的腳足機器人研究,主要集中在雙足和四足。在關節驅動方案上,普遍採用電機驅動。
  • 這位空降兵用臉測風速,現場展示跳傘著陸,撒貝寧高呼「太難了」
    導讀:這位空降兵用臉測風速,現場展示跳傘著陸,撒貝寧高呼「太難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航天飛船著陸無法保障精準,或跟體型有關,大規模搜尋隊隨時待命
    航天飛船著陸無法保障精準,或將跟體型有關,大規模搜尋隊隨時待命對於航天有所了解的會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出動航天飛船,後續在返回時都會出動龐大的搜尋隊伍,甚至還會出動航母或是船隊,而車隊以及直升機也會全部到場。
  • 谷歌機器人項目大揭秘
    BigDog:任勞任怨的大狗   BigDog是一款運輸用全天候機器人,可以輕鬆地穿越在山路,雪地,以及淺水灘,可以攀爬最大35度的斜坡。在負載340磅(約154公斤)的情況下,其行動速度為6.4km/h。  如上圖,BigDog在腿部安裝有彈簧減震系統,在避震的同時,也能夠進行能量回收。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中國航天意義有多大?
    嫦娥五號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結論從何而來呢? 經過眼花繚亂的一系列微操作後,嫦娥要準備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如果直接進入速度高達4萬公裡/小時,速度太大要燒掉,通過打水漂式的再入可以進行有效減速,這是我見過最厲害的「打水漂」。 最後,成功著陸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並帶回來了2公斤月壤。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Pieter Abbeel: 最終我們要給AI 設置一個...
    在對人工智慧的投資中,計算機視覺和智慧機器人是主要投資領域。一直以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伯克利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Pieter Abbeel主要的研究領域專注於機器人與機器學習,尤其在深度強化學習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同時,他還是 Covariant.Ai (倉庫和工廠智能和機器人自動化)、Gradescope(人工智慧打分系統)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
  • 馬斯克的星艦原型SN5低空跳躍試飛成功,試飛時間持續1分鐘
    馬斯克的星艦原型SN5低空跳躍試飛成功,試飛時間持續1分鐘  Connor Feng • 2020-08-05 15:56
  • 童心制物---使用陀螺儀修正,讓你的機器人移動得更加精準(初學者向)
    那麼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我們的正題,如何用陀螺儀來修正機器人的移動狀態了,今天我們討論利用陀螺儀來讓機器人精準轉向,這裡就以向左轉90度為例子,其實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機器人重複左轉,直到陀螺儀的Z軸數值大於90為止,其實說到這,程序就已經出來了。
  • 精準跟蹤 精準捕獲!引領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回家
    精準捕獲 引領返回器安全回家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也就是俗稱的「打水漂」方式返回,再入大氣層速度快,捕獲難度大,測控系統能否精準跟蹤直接關係到搜索分隊能否找到返回器,我們一起走進其中的一個雷達站點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