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有很多英雄,但哪一個英雄最讓人難忘呢?對我來說,給我印象更深的應該是劉備,為什麼是他?一開始我覺得,他是個堅強的人,從小就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並沒有輕易放棄,而是堅持嘗試,最終取得了勝利。曾多次參戰,並從中積累了經驗,為以後作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懂得與他人結盟,不會自欺欺人,因此攻佔了荊州,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也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我還是很佩服。
但從歷史上看,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就一直沒有出過城,也沒有出過城,都是劉備一個人去打仗,無論多大、多重要的戰爭都是這樣。攻漢中時,身邊出主意的人是法正,攻西川時用的人是龐統,與東吳對戰時,乾脆自己上陣,既然諸葛亮是劉備身邊忠心耿耿、得心應手的謀臣,為什麼不把他帶上戰場?他費了半天的工夫才請出的這位將軍!
談到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毛主席也有一句名言:諸葛一生只有一次謹慎。這意味著諸葛亮不適合帶兵打仗,做事過于謹慎,而打仗往往需要出奇制勝。
第一,劉備率領七十五萬大軍準備伐吳,諸葛亮不同意。聯合吳抗曹,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當劉備想要伐吳時,諸葛亮多次勸諫,甚至招致張飛的不滿。據說當時諸葛亮和劉備鬧得很僵。因此劉備伐吳時並沒有帶來諸葛亮、趙雲等元老,只帶來了順從的少壯派將領如馮習、張南、關興、張苞等。
第二,益州、漢中作為劉備陣營的最後根據地,需要留人。劉備伐吳時,留守不熟的情況如下:魏延馬超守漢中,諸葛亮和太子劉禪守益州,趙雲護送糧草。魏延和馬超在漢中都是降將,一定要有人牽制,或者說彼此牽制。因此,為了有一個穩固的後方需要依靠和有能力的人留下來,這個人只能是諸葛亮。這也是劉備的一個心腹大患。
因此劉備不帶諸葛亮出徵,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還不如自己發揮專長,只要能把整個團隊運作好就算,也不計較那麼多事情。在這個意義上說,劉備在用人方面仍然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