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仗為何從不帶諸葛亮?原來答案如此簡單

2020-12-18 可愛的小萱萱58

三國時代,有很多英雄,但哪一個英雄最讓人難忘呢?對我來說,給我印象更深的應該是劉備,為什麼是他?一開始我覺得,他是個堅強的人,從小就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並沒有輕易放棄,而是堅持嘗試,最終取得了勝利。曾多次參戰,並從中積累了經驗,為以後作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懂得與他人結盟,不會自欺欺人,因此攻佔了荊州,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也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我還是很佩服。

但從歷史上看,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就一直沒有出過城,也沒有出過城,都是劉備一個人去打仗,無論多大、多重要的戰爭都是這樣。攻漢中時,身邊出主意的人是法正,攻西川時用的人是龐統,與東吳對戰時,乾脆自己上陣,既然諸葛亮是劉備身邊忠心耿耿、得心應手的謀臣,為什麼不把他帶上戰場?他費了半天的工夫才請出的這位將軍!

談到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毛主席也有一句名言:諸葛一生只有一次謹慎。這意味著諸葛亮不適合帶兵打仗,做事過于謹慎,而打仗往往需要出奇制勝。

第一,劉備率領七十五萬大軍準備伐吳,諸葛亮不同意。聯合吳抗曹,是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當劉備想要伐吳時,諸葛亮多次勸諫,甚至招致張飛的不滿。據說當時諸葛亮和劉備鬧得很僵。因此劉備伐吳時並沒有帶來諸葛亮、趙雲等元老,只帶來了順從的少壯派將領如馮習、張南、關興、張苞等。

第二,益州、漢中作為劉備陣營的最後根據地,需要留人。劉備伐吳時,留守不熟的情況如下:魏延馬超守漢中,諸葛亮和太子劉禪守益州,趙雲護送糧草。魏延和馬超在漢中都是降將,一定要有人牽制,或者說彼此牽制。因此,為了有一個穩固的後方需要依靠和有能力的人留下來,這個人只能是諸葛亮。這也是劉備的一個心腹大患。

因此劉備不帶諸葛亮出徵,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還不如自己發揮專長,只要能把整個團隊運作好就算,也不計較那麼多事情。在這個意義上說,劉備在用人方面仍然做得很好。

相關焦點

  • 劉備打仗為何從不帶諸葛亮?眾人摸不著頭腦時,毛主席一語道破
    劉備打仗為何從不帶諸葛亮?眾人摸不著頭腦時,毛主席一語道破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傑,他們中的哪一位讓你難以忘懷呢?在我的印象中,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劉備,為什麼是他呢?首先,我覺得他很堅強,很小的時候就過著漂泊的生活,但是他沒有輕易放棄,而是不斷的努力,最後取得了勝利。
  • 諸葛亮雙腿並無殘疾,為何每次打仗都坐輪椅?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提起蜀漢軍師諸葛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之後他便跟著劉備南徵北戰,建功立業。與上陣殺敵的關羽、張飛等人不同,諸葛亮更大的價值在於他的計謀。正是因為他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計,才讓劉備成為三國霸主之一。
  • 為何劉備生前對外徵戰不帶諸葛亮?你看他和陸遜、司馬懿啥關係
    眾所周知,劉備一直以來都對諸葛亮十分信任。當初,劉備為了招攬人才,更是放下一切身份地位前去請諸葛亮出山,這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三顧茅廬」的典故。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劉備也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然而,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何劉備生前對外徵戰不帶諸葛亮?你看他和陸遜、司馬懿啥關係就知道了。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公元211年的時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其中,就龐統來說,無疑承擔著軍師的職責,也即幫助劉備在益州之戰中出謀劃策,類似於漢中之戰時,劉備帶在身邊的法正。
  • 諸葛亮的軍事水平究竟如何?劉備坦言:我從不敢讓他獨自領兵打仗
    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述成神一樣的人物。魯迅曾說:「多智而近妖!」在世人眼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被視為神一樣的存在。很遺憾,這不是真實的歷史。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很清楚地指出了諸葛亮的缺陷,處理內政的一把好手,領兵打仗就不是他所擅長的。如果從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再到劉備白帝城託孤這段時間來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能得到劉備的承認。換句話來說,劉備並不看好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 劉備奪取益州時,為何不帶軍師諸葛亮,而帶的是副軍師龐統?
    在龐德公眼中,荊州地區有三大才子,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和司馬德操。他將諸葛亮比為「臥龍」,將龐統比為「鳳雛」,將司馬德操比為「水鏡」。而水鏡先生司馬德操與諸葛亮、龐統也很熟悉,他曾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眾所周知,「臥龍」和「鳳雛」全被蜀漢先主劉備得到,但劉備並沒有平定天下。被水鏡先生十分看好的「鳳雛」龐統,早早便死在了落鳳坡。
  • 劉備病逝後,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總打敗仗?姜維一語中的!
    三國裡劉備可是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入麾下了,一龍一鳳,不亦樂乎。劉備死前諸葛亮輔佐得盡心竭力,勝仗可是一個接一個,大有奪取天下之意。但劉備死後,蜀國打仗卻不盡人意。莫非水鏡先生說錯了?還是像坊間傳言那樣諸葛亮的魂跟著劉備的死走了?水鏡先生沒說錯,諸葛亮確實有輔佐君主收取天下的才幹。坊間說的諸葛亮魂兒沒了也是被神化虛化了許多,臥龍後面的節節敗退其實是另有原因的。
  • 諸葛亮那麼厲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
    在演義中,諸葛亮十分聰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善於用兵打仗以及各種謀略,可謂是真正的智多星。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茅廬之中,自恃其才,十分清高。那時候的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十分好學,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有了經世之才。
  • 諸葛亮火燒敵兵從不手軟,為何火燒藤甲兵時痛哭流涕?原因很簡單
    冷兵器時代,火攻是一種簡單粗暴又很實用的方法。在很多時候,往往弱的一方用了火攻後就轉敗為勝,扭轉了局勢。而就《三國演義》來看,諸葛亮似乎是一位「最會玩火」的人。這位奇才經常用火計整得對方慘敗,並常常一下子就得手了。博望坡之戰是諸葛亮出道的開山之作,而在這次大戰裡他就是用了火攻才揍得曹兵大敗。
  • 諸葛亮的腿沒有毛病,為何打仗要坐「輪椅」?這才是其可怕的地方
    而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會想到諸葛亮,很多人都表示疑惑,諸葛亮四肢健全,腿並沒有毛病,為何打仗總是坐「輪椅 」?這正是他最聰明的地方,也是最可怕的地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會選擇三顧茅廬以請諸葛亮出山襄助自己。
  • 劉備為何在諸葛亮之外還選擇了李嚴?
    這是諸葛亮除了出師表外最火的一句話必須精通軍事儘管諸葛亮允文允武,但是在劉備時期,諸葛亮更多的表現出其內政才幹,所以劉備首先考慮為諸葛亮配備一個通軍事的副手。這個人必須會帶兵打仗,有一定的軍事經驗。走上青雲路在蜀漢帝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李嚴的地位甚至不輸給法正,而且李嚴還有一項技能是法陣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李嚴能夠獨立帶兵打仗而法陣不行。在剛剛平定四川之後,李嚴曾經指揮過幾次評判戰爭,打得相當的精彩,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能力,也成功的吸引了劉備的關注。在劉備的心目中給李嚴貼了一個能打仗懂軍事的標籤。
  • 為何劉備死後,諸葛亮打仗就少有全勝?姜維臨死前道出緣由
    三國後期,劉備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了不負劉備重託,數次北伐以圖恢復漢室,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總觀諸葛亮出山之後直到五丈原殞命這段歷程,劉備的死似乎成了諸葛亮人生的轉折點,其後除了南徵孟獲,諸葛亮在北伐上竟然很難取得全勝,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裡都是十分有名的人物,相比正史,演義裡強化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能,不過總體來講,對諸葛亮的功績並有過多的誇大。
  • 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來了才肯出山,他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什麼?
    尤其是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無人知曉的偉人。現在他已經成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除了劉備、關羽、曹操之外,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正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將諸葛亮請出山中。那麼大家是否會很疑惑為何劉備去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出來,諸葛亮是個成大事者,為什麼如此有本事的人,非要等到劉備三次拜訪才肯出山?
  •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徵?其實原因簡單
    談起三國,有才之人頗多,而劉備,可謂是籠絡人才最多的君主了。劉備的歷史評價也是極好的,德才兼備、重情重義,雖然起初受了些顛沛流離之苦,但最終建蜀稱帝,獨得三分之一天下。眾所周知,劉備所得離不開一個人的輔助,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其實都不用介紹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軍事的全才。
  • 諸葛亮真的聰明?《出師表》是誰寫的?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的真相《三國演義》中為了突顯劉備的禮賢下士、求才若渴,以及諸葛亮的超凡脫俗和高尚情操,濃墨重彩地大篇幅講述了劉備三登諸葛之門,諸葛亮被感動,道出了舉世聞名的《隆中對》,為劉備作出了立足荊州西進蜀川,繼而三分天下的謀略。同時答案出山輔佐劉備爭奪天下。而史料中對於此事的記載卻寥寥數字,「凡三往,乃見」。
  • 劉備只是三顧茅廬,可他死後,諸葛亮坐四輪車為他的江山屢次徵戰
    劉備不過諸葛亮有一點,影視劇倒是沒有說錯。那就是每次和敵人作戰,但凡需要諸葛亮出場的時候,他都會坐在四輪馬車上,有時候會換成人推的輪椅。要說諸葛亮並不是雙腿殘疾之人,為何會有如此舉動呢?劉備未去世之前,蜀漢名將確實有很多,諸葛亮只需要負責戰前的籌劃工作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他帶兵打仗。可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不少蜀漢名將包括關羽在內,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戰況吃緊時無將可用之事也會發生,不得已諸葛亮會親自上戰場。
  •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考驗劉備,劉備表現出的哪些品質打動了諸葛亮?
    在曹、吳兩個強勢政治集團招攬人才之際,諸葛亮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登上政治舞臺。可是為什麼他在二十七歲以前一直隱居隆中不肯出山呢?「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諸葛亮的《待時歌》給出了答案,就是因為他有所選擇。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諸葛亮則是與關羽和張飛完全不同的類型,他是以劉備的軍師加謀士加後勤加內政部長身份加入劉備集團,諸葛亮加入的時候,劉備還只是依附於劉表的小軍閥,但在赤壁之戰後,依靠諸葛亮的政治操作,劉備成為與孫權聯盟的政治力量,從軍閥到政權,劉備需要的就是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為何誓死效忠劉備?
    諸葛亮死心塌地效忠劉備,對劉備忠心不二是事實,自始自終都沒打算背叛劉備。士為知己者死;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的分量看得極重。無論是在請諸葛亮出山,還是請諸葛亮出謀劃策,都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和面子。
  • 關羽為何敗走麥城?其實是諸葛亮劉備聯手所為,孫權只是被利用了
    但與此同時,關於他的死因也有不少傳言甚囂塵上,而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諸葛亮謀害了關羽」這一說了。其實關於諸葛亮和關羽之間的種種事跡,後世一直爭論不休,甚至有不少學者都下場加入了其中,而思想家章太炎更是直接在《訄書·正葛》中提出了一個觀點:諸葛亮才是害死關羽的真正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