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視臺跟拍了一位武漢小姐姐,講述了疫情期間真實的武漢

2020-12-27 澎湃新聞

一位在日本當模特的武漢小姐姐,向世界傳遞了真實且正能量的武漢。

作者:小幸福

你不知道每天跟你擦肩而過的人,都在經歷怎樣的人生。

日本有一檔有意思的真人綜藝節目《我可以去你家嗎》,把鏡頭對準了路上每一位行人,通過採訪那些深夜回家的人,發現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節目自2014年開始播出,大受歡迎,豆瓣評分9.5分。

夜深了,當地鐵公交都停運的時候,節目組會到車站隨機採訪趕不上末班車的路人,「我們會支付你的打車費,請問可以去你家做客嗎?」

受訪人物千奇百怪,美女入殮師、二次元cosplay的資深患者、一輩子中工作過兩年70歲還在靠老父親的「終極啃老族」,帶著15年口罩從不摘下的「假面男」......

在這個新奇的規則下,每個被採訪人的人生一角被撕開,展現隱藏在背後的人生百態。

近日,節目播出了一位在日本當模特的武漢小姐姐的故事。

1月份的時候,小姐姐YoKo就曾經接受過《可以去你家嗎》的採訪,那時的她正因為接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對在日本的生活感到沮喪和不安。

這位不到25歲的小姐姐老家在武漢,來日本工作已經5年了。

今年,疫情期間,節目組又對小姐姐進行了回訪。小姐姐講述了自己在武漢封城期間的生活,把最真實的武漢和武漢人的巨大付出傳遞給了世界。

1月18日,她從日本回到武漢過年,可沒想到,1月23日,武漢因疫情封城,本想著年後回去工作的她,一直滯留在武漢。

在家的Yoko不僅擔心著國內的疫情,還擔心著在日本的模特工作。

在第一次採訪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姑娘。

25歲的小姐姐獨自一人在日本做模特,不僅給資生堂、植村秀拍過廣告,還參演過電影。

在日常生活中,她很喜歡看三島由紀夫的書,因為很喜歡她筆下的年輕人一腔熱血,想要幹出一番天地的個性,他的作品飽含著殘酷和愛意,讓她很觸動。

回想起為什麼想到當模特,小姐姐說,自己是不太喜歡和別人交往的性格,但做模特拍照的時候感覺非常輕鬆,自在。

來日本也是因為自己年少時對偶像的瘋狂喜愛,為了偶像山田涼介,她努力學日語,只為和偶像呼吸相同的空氣。

對比現在的追星,小姐姐顯得無比的正能量,偶像給了她力量,並幫助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所長。

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小姐姐的工作也變得很順利,宣傳冊中的海報被選中貼在澀谷車站。

可疫情打亂了她之後的工作計劃,讓才剛剛步入正軌的事業不得已停步。

但Yoko並沒有沉迷悲傷之中,而是選擇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狀態,繼續學習,在家沒有出門的76天,她每天看書、練字、練舞。

作為模特的她,宅家期間也沒有忘記本職,沒有專業攝影的地方,她就買了塊白布當背景,在家裡練習拍照。

小姐姐的媽媽在醫院工作,疫情期間作為新冠的定點醫院,媽媽擔任了核酸檢測的工作。

每天都要檢測幾十個樣本,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要檢測上百份。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事情莫過於穿防護服了,這也是所有一線醫護人員的難題。

防護服是一次性的,脫下來後就只能扔了,不能重複使用。為了避免浪費,他們不敢喝太多水,怕上廁所。

隨著氣溫的慢慢升高,穿著防護服又悶又熱,有些同事因為脫水導致身體不適甚至暈倒。

Yoko還向採訪人員介紹了中國的疫情。

疫情發生後,國內所有人團結抗疫。封城後,原本熱鬧的武漢,也變得一片寂靜,街道上一個人也沒有。

武漢的所有商家也積極配合,進行不限期的停業。小區也進行了24小時的封鎖管理,沒有通行證不能出門,生活必須品都可以在小區門口,隔著鐵門進行購買。

在對抗疫情中,每一位武漢人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功夫不負有心人,武漢「醒」過來了。

隨著武漢的解封,街上的人慢慢變多起來,但是為了更好的防控,每個人都自覺地申領安康碼,實行掃碼出行。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超市的貨物慢慢變滿,街上的行人也慢慢多起來。

恢復正常的日子過得很快,Yoko買的日語書也終於到了,準備教媽媽學習日語。

武漢雖然解封了,可日本卻陷入了困境,Yoko一時半會回不了日本,工作也只能繼續擱置。但她表示,不會因此放棄夢想,之後還會繼續努力。

這段時間,她也迷上了看《青春有你2》,看到那些為了夢想努力的女孩子,她不禁想到了自己,動情時就潸然淚下了。

面對疫情爆發初期,國外對武漢人的誤解,小姐姐說,作為武漢的其中一員,每當看到有人對武漢持有偏見,對武漢懷有惡意,她都十分難過。

世界不應該變成這個樣子,大家應該攜手渡過難關。

未來,她相信,自己能成為很厲害的模特。她想讓自己的廣告貼滿澀谷車站整個牆壁。同時,她希望日本能夠沒有歧視,還是那個可以繼續追夢的國家。

小姐姐的樂觀、真誠、果敢、積極向上,感動了演播室的日本嘉賓,也打動了很多不了解武漢的日本網友。從她身上得到滿滿的正能量,同時,她向世界傳遞了真實且正能量的武漢。

希望小姐姐的事業順利,同時也願世上不再有歧視。

原標題:《日本電視臺跟拍了一位武漢小姐姐,講述了疫情期間真實的武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深夜跟拍去日本小姐姐的家,一家子的高學歷讓人酸了……
    日本節目「跟拍去你家」作為一檔紀實綜藝節目,記錄了人生百態。其中一期節目,工作人員在錄製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主動上前搭訕的好心小姐姐,小姐姐覺得攝製組大晚上還在街頭吹風,於是給他們買了煎餅、甜食和飲料等。攝製組藉機提出要跟小姐姐回家,不過小姐姐表示自己家很普通,既沒有什麼煽情故事,也沒有親人去世…(哈哈哈哈,是追過節目的粉絲無疑了)之後小姐姐通過電話跟家裡人溝通後,便帶著攝製組回家了,因為小姐姐家並不遠,所以攝製組支付了她在便利店買零食的費用。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人民網東京7月2日電(孫璐 吳穎 袁蒙)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 光明正大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雖然我覺得武漢沒有問題,但是沒有見證就沒有根據,所以我要親自去看看。」好久不見,武漢竹內亮鏡頭下的武漢,溫暖而真實。紀錄片講述10個普通家庭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也向公眾介紹「治癒」後的武漢。為重新開門營業挑選食材的日料店老闆賴韻很興奮,被問關門130天是什麼心情時,他立馬糾正竹內亮:「是133天。」他數著日子在盼重啟。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日本導演竹內亮: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好久不見,武漢》
    Long Time No See, Wuhan好久不見,武漢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半,可能這一年註定是在所有人記憶中最難忘。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整個世界仿佛被凍結了。武漢作為最早被發現感染者的地方,一時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這座城市和城中的人民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危險、恐懼、指責、汙名化為了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安危,武漢這座千年古城開啟了長達77天的封城。021.23—4.8這是武漢被封城的日子。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想把真實的武漢告訴全世界竹內亮終於鬆了一口氣。在相關網站,該片的評分高達8.4分。而去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獲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的評分也只有8.7分。沒有想到的是,最終他娶了在日本留學的南京姑娘趙萍為妻,並於7年前搬到了南京居住,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紀錄片事業的根據地。「我想把真實的解封後的武漢告訴外國人,也包括日本人。」武漢因為疫情1月23日封城後,很快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現在的武漢依然還是那個街道上空無一人,充滿了落寞色彩的灰色城市」。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好久不見,武漢》中,竹內亮在武漢度過了10天,對10位受訪者進行深度採訪,記錄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中的經歷。這些受訪者中,有受疫情影響被迫停業,卻依然懷抱希望的店主;有在抗疫一線工作,承受巨大壓力卻依然樂觀開朗的護士;有參與雷神山建設的工人……△《好久不見,武漢》工作照鏡頭中,竹內亮與受訪者一起品嘗熱乾麵、小龍蝦,逛黃鶴樓、長江大橋。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已經做了5年護士的龔勝男,年初覺得毫無奮鬥方向準備辭職,卻在疫情發生後改變想法,主動請纓上一線抗疫。疫情讓她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她表示將繼續做護士工作,去幫助更多的人。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初中英語老師髒辮熊用無人機拍攝武漢,她說,武漢用一種不尋常的方式走到了國際視野之下,想趁著大家都很關注武漢的時機,將武漢的文化向外推廣……《好久不見,武漢》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
  • 日本大叔拍下了武漢疫情真實一幕:這不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自疫情爆發,武漢這個城市就被人們不斷的提起。只不過,這個曾經令不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城市,在疫情期間卻成為了讓人聞風喪膽的「病毒源」。而下令封城,更是讓不少人開始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恐懼心理,即使是解封到現在,也依然會有人對武漢甚至湖北抱有「偏見」。「我已經進行過核酸檢測了」已經代替「吃了沒」成為了不少武漢人問候的常用語了。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武漢人的10個故事
    一個定居南京7年的日本紀錄片導演,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6月26日晚,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 北京廣播電視臺推出抗擊疫情主題歌曲《武漢!武漢》
    縱使寒冬凜冽,雨雪交加,也絲毫不能阻擋全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堅定信念。抗擊疫情走到了關鍵時刻,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助源源不斷地湧向一座萬眾矚目下的城市——武漢。作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湖北和武漢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
  • 聽他們講述武漢戰疫期間所見所聞——|早安武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說,「疫情期間,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衝在第一線。」1月下旬,地大社區一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婦先後出現不適症狀,家屬因交通管控無法返漢,學校離退休幹部處處長陳文武和同事們主動承擔起照顧兩位老人的任務。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
  • 一個日本人這樣拍疫情後的武漢,2500萬人圍觀,中國外交部還點讚了!
    6月26日晚,一部講述解封後武漢生活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悄然上線。《好久不見,武漢》宣傳海報片子的拍攝者、一位42歲的日本紀錄片導演和他的團隊忐忑等待著結果:在這個短視頻稱霸的時代,這部時長達1小時、把鏡頭對準普通人的紀錄片,是否會有人看?很快,他們的這個擔心就被打破了。
  • 武漢!全世界挺你!CGTN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發海外熱烈反響
    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用33分鐘時間,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
  • 武漢!全世界挺你! CGTN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發海外熱烈反響
    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充分展現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領導下,中國政府對防控疫情採取的各項重大措施;記錄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偉大犧牲和奉獻;同時還講述了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員等普通武漢市民,在封城狀態下堅守並攜手抗擊疫情的頑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