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典故】韓愈反佛和會昌法難

2021-02-07 關公文化彭允好

韓愈反佛和會昌法難

  唐太宗以後,不少皇帝也都提倡佛教。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她於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即位稱帝,但實際掌握政權則始於30年前。為了君臨天下,她迫切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載初元年(公元689年),僧人懷義、法朗等人表上《大雲經》,並撰寫《大雲經疏》。宣稱,根據佛經所說「即以女身當王國土」,武則天是彌勒(未來佛)下生,當做閻浮提(人類所居之處)王。意思是說,武則天當女王,乃是暗合佛經內容,順應佛的旨意。武則天對此極表滿意,隨即敕令於兩京(長安、洛陽)及天下諸州各建大雲寺一座,寺中藏《大雲經》,令法師升高座講解,又度僧1000以表慶賀。對撰寫《大雲經疏》的僧侶一一「賜爵縣公」,並且「賜紫袈裟、銀龜袋」(《資治通鑑》卷二○四),以示獎賞。長壽二年(公元693年),菩提流志等又譯《寶雨經》,上武則天。該經是梁代曼陀羅仙所譯《寶雨經》的重譯,但新添了佛授記「日月光天子」於「摩訶支那國」、「故現女身為自在主」的內容,譯者也因此而受到武則天的賞賜。

  武則天執政期間,始終不遺餘力發展佛教。首先,她曾親自組織80卷本《華嚴經》的翻譯(在此之前已有60卷本)。為了表示對譯經事業的關心和支持,在《華嚴經》譯成後,她還特意寫了一篇序文。其次,她給高僧以特殊的禮遇。如,義淨(公元645—713年)慕法顯、玄奘遊歷印度的壯舉,取海道西行求法。他於鹹亨二年(公元671年)從廣州出發,歷時25年,途經30餘國,於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陽,帶回梵本佛經近400部。當他返回洛陽時,武則天親自出迎。又如,神秀是當時北方禪宗界的領袖,被武則天請入京師,時時請教佛法。第三,她直接支持佛教宗派的形成。在80卷本《華嚴經》譯成之後,武則天詔令法藏在佛授記寺大力宣傳該經思想,給予充分的物質保證,推動華嚴宗的創立。華嚴宗憑藉政治勢力,曾風靡一時。第四,她熱衷於建寺造像。著名的洛陽龍門奉先寺盧舍那佛像,就是在武則天的支持下雕鑿的,據說她曾為此捐助了二萬貫「脂粉錢」,並主持了工程落成的「開光」儀式。她又令僧人懷義製作夾紵[zhu 住]大像①。這一大像的小指頭上就可以並坐數十人,每天需要工匠一萬名,「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資治通鑑》卷二○五),耗費了大量民脂民膏。

  唐玄宗是著名的信奉道教的君主。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太平盛世,史書上稱讚說,那時邊疆沒有戰事,國內和平統一,人民安居樂業。這一政治環境和社會氣氛,使最高統治者保持自信,能夠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所以,當「開元三大士」(開元年間三位佛教大家)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相繼來華傳播密教時,唐玄宗仍給予極高的榮譽和禮遇。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親自為《金剛經》作注,並頒行天下。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從繁榮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國運漸衰,徭役和賦稅日重,民眾紛紛以寺院為逃避之所。肅宗、代宗、德宗有意保護佛教,或造寺度僧,或鼓勵禪修。至唐憲宗時,崇佛活動又進入一個新的高潮。

  據佛教傳說,古印度阿育王在釋迦牟尼逝世若干年後,藉助於鬼工神力,修造84000座寶塔,重新安放佛陀舍利。位於今陝西扶風境內的法門寺塔便是其中之一,塔內藏有佛陀指骨一節。唐代宗時,曾命名該塔為「護國真身佛骨寶塔」,十分敬重。寶塔所在的法門寺大約建於東漢桓帝、靈帝時代,原屬宮廷寺廟,歷經魏晉南北朝數百年,已逐步向民間開放。因塔內珍藏佛骨,所以它為法門寺增添了無限光彩。按唐代通例,該塔每30年開啟塔門一次,即可使歲豐民安,國運昌盛。自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首次迎佛骨於宮內供養起,其後各帝均竭力仿效。每當開塔之際,「京邑內外,奔赴塔所,日有數萬」;「或有燒頭煉指,刺血灑地,殷重至誠,遂得見之。」(《法苑珠林》卷三十八)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憲宗派遣太監,率領僧侶多人,前往法門寺再度奉迎佛骨。第二年正月,將佛骨迎至京城長安。憲宗敕令先在宮中供奉三天,然後送往京城各寺院讓僧俗禮敬,從而又一次煽起全國性宗教狂熱。當時,朝野震動,王公士庶,奔走相告,有焚頂燒指燃臂為供養的,有傾家蕩產以作施捨的。上下仿效,唯恐落後。面對這種日益高漲的崇佛狂潮,韓愈勇敢地挺身而出,予以堅決反對。他在給憲宗的《諫迎佛骨表》中,以南朝梁武帝為例指出,奉事佛教,希求福田,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當前之勢,舉國若狂,這種現象實在是「傷風敗俗,傳笑四方」。他提出,應將佛骨交付有關部門,投於水火,以「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甚至表示:如果佛真有靈驗,能作禍祟的話,那麼,所有的災難請都落到我的身上吧!

  《諫迎佛骨表》觸怒了皇帝,韓愈幾乎因此而喪失性命。後來在一些大臣的幫助下,總算免遭殺害,但是被削去了刑部侍郎的職務,貶為潮州(治所在今廣東潮安)刺史。對於這件事,韓愈始終沒有後悔,不改初衷,他在赴潮州途中有詩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可見他沒有因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放棄反佛的主張。歷史上的韓愈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與柳宗元等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在反佛鬥爭中是一位逆流而上、英勇無畏的戰士。他的這首詩給我們留下了深沉的歷史回憶。

  由於佛教勢力過分膨脹,泛濫成災,在韓愈反佛精神的鼓勵下,地主階級中部分有識之士的反佛意識逐漸上升。與此同時,自敬宗、文宗起,朝廷也有了廢佛意圖。至武宗時,終於將廢佛付諸實施了。

  唐武宗是唐朝皇帝中唯一堅決反佛的。他在廢佛敕書中說,隨著佛教寺院的增多,僧尼隊伍的擴大,耗資日益龐大,對社會生產和民眾生活帶來嚴重危害。而且,佛教無君臣父子之禮,不事嫁娶婚配,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發生嚴重牴觸,難以容忍。這是他滅佛的主要動機。此外,武宗未即位時已偏好道術,即位後曾召道士趙歸真等81人入宮修道場。趙歸真又向武宗薦引了道士鄧元起、劉玄靖等,共同謀劃毀佛、滅佛。唐武宗從會昌初年(公元841年)起,開始做滅佛準備,至會昌五年(公元845年)進入滅佛高潮。其結果,共拆毀寺院4600座,招提、蘭若(小型寺廟)等佛教建築四萬餘座,僧尼被迫還俗者26萬餘人,沒收寺院土地數10萬頃,查出奴婢15萬人。

  唐武宗滅佛是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後的又一次滅佛,因發生於會昌年間,故佛教徒稱之為「會昌法難」。這次滅佛比較徹底,給予佛教以沉重打擊。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就由極盛而走向衰落了。

  ——————

  注釋:

  ①夾紵像,又名乾漆像或脫沙像。先用泥土塑成佛像,用木架支撐,然後蒙以麻布,層層塗漆。等漆乾燥以後,除去其中泥土、木架,即成。


感謝您關注關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眾訂閱號:yiguangong。微信:ggwhpyh。我們致力於研究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升華關公形象,以關公文化的忠、孝、仁、義、勇、誠信為楷模,廣泛交誼,溝通四海。講信義、重承諾,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關公文化QQ群:108825658.關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


相關焦點

  • 韓愈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家,還是一位英勇無畏的反佛鬥士
    韓愈還是一位英勇無畏的反佛鬥士,他曾在唐憲宗掀起的全國崇佛信佛的狂潮中,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反對。改變大唐王朝國運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從繁榮的頂峰跌落下來,國運漸衰,徭役和賦稅也日益加重。由於唐朝的寺院享有免稅特權,百姓紛紛以寺院為逃避之所。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也有意保護佛教,他們或造寺度僧,或鼓勵民眾禪修。
  • 佛學釋疑:佛、法、僧佛家三寶的通俗解讀
    佛家三寶:佛、法、僧,又稱:覺、正、淨。首先解讀,什麼是佛?佛:覺者、覺悟者。佛是脫離了輪迴的、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佛、法、僧其次,什麼是佛法?佛所說的教法,教導眾生之法,稱為佛法。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
  • 韓愈的傳統文化觀
    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對這些經典的學習與研究,奠定了他知識架構的基礎。在把握儒學思想的精髓與源流,深刻體會古代作家的創作經驗,具有獨立的批判能力之後,韓愈進一步泛覽百家,「凡自唐虞已來,編簡所存,大之為河海,高之為山嶽,明之為日月,幽之為鬼神,纖之為珠璣華實,變之為雷霆風雨,奇辭奧旨,靡不通達」(《上兵部李侍郎書》)。
  • 唐朝反佛背後的古文運動
    這種與近體文對抗的古文運動,從唐初開始時,便和儒家據經義反佛教的反佛運動相結合,比夏侯湛蘇綽仿效經文語調反近體文,方式大有改進。佛教徒採取各種方法宣揚教義,例如用俗講變文等形式,都起有很大影響。不管俗講變文起於何時,在唐初傅奕用比較接近口語的古文反對佛教,應該說是傅奕的卓識。
  • 淺解佛學「四法印」「常見」、「斷見」、「無常」、「涅槃」
    這兩個問題無論你怎麼回答其實都是各有道理,又各有不足,沒有標準答案,只會讓人陷入深深地思考中,越來越糊塗,偉大的佛陀早就預見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他認為: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包括佛法也是,所以事先設定好了「四法印」來作為佛學的的辨別標準,一個人的學說如果違背了「四法印」中的任何一條,都是異端邪說。
  • 佛、佛法、佛教、佛學:真正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如何修行?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佛教文化第21回曆來已久都有人信仰佛教、有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有人願意學佛修行,我們經常聽到「佛法」、「佛教」,但是知道它們之間區別的人卻很少,什麼是「佛」、「佛法」、「佛教」、「佛學」呢?真正的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呢?要怎麼修行呢?
  • 論王船山的「闢佛」與「傳佛」——譚忠誠
    近代深研船山思想的嵇文甫先生曾對船山的這一治學思路做了一個較為精當的概括,他說:「船山宗旨在激烈底排除佛老,闢陸王為其近佛老,修正程朱亦因其有些地方還沾染佛老,只有橫渠『無絲毫沾染』,所以認為聖學正宗。」可見,與「佛老」劃清界限是船山治學的一大特色。而在本文中我們若要探究王船山先生的佛學思想,則不得不首先著眼於他的這一「闢佛」立場來考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闢佛」實乃船山先生於佛學之一大因緣也。
  • 【佛教入門】會昌法難
    如,義淨(公元645—713年)慕法顯、玄奘遊歷印度的壯舉,取海道西行求法,帶回梵本佛經近400部。當他返回洛陽時,武則天親自出迎。她直接支持佛教宗派的形成。在80卷本《華嚴經》譯成之後,武則天詔令法藏在佛授記寺大力宣傳該經思想,推動華嚴宗的創立。她積極建寺造像。著名的洛陽龍門奉先寺盧舍那佛像,就是在武則天的支持下雕鑿的。
  • 韓愈晚年結識一高僧後,真的信佛了嗎,韓愈:我一成不變!
    元和十四年(819年),如果韓愈沒有上書勸阻唐憲宗李純奉迎佛祖舍利子的話,君臣二人的關係仍然會非常融洽。因為兩年前朝廷收復淮西時,韓愈作為宰相裴度的隨軍高參,功勞也不小。然而,韓愈就是韓愈,一生都在捍衛儒家先賢的大道,不遺餘力。我們知道,韓愈一向大力排斥佛家道家的學說。
  • 【佛學知識】佛前吉祥萬字符號(卐和卍)
    「卐」字是佛胸前的吉祥萬字符號,雖然很多佛像上「卐」左旋成了卍,靈隱寺藥師佛胸前也就是。「卐」是上古時代部落的符咒,先民把它看成是太陽和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一些宗教所沿用。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卐」也傳入中國。
  • 自身即佛,無法即法,真如佛性,如同金篦刮眼,豁然開朗
    佛學融合了儒家的「人性化」和「心性化」的學說,將其融入了佛性的理論學說中。禪宗的主張「即心即佛」,把一切眾生乃至諸佛都歸結於「自心」。溈仰宗繼承了南宗「自心即佛」、「無念為宗」的禪法,並將此發展為「無心是道」、「日用是道」 。
  • 韓愈上《諫迎佛骨表》之後
    詩中寫了簡單的事情經過:韓愈早上上了一本奏摺,晚上就被貶到了幾千裡外的潮州。讓人不禁大驚,究竟是什麼事讓皇帝把朝中重臣貶到那麼偏遠的地方?原因就是韓愈上了這篇《諫迎佛骨表》。在這篇文章裡,韓愈極盡所能地阻止唐憲宗迎取佛骨,觸怒了天子,要不是裴度苦苦求勸,韓愈恐怕就被殺頭了。韓愈一生力主排佛。他的政治思想在於「道統」。道統即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
  • 佛學故事,和尚朝佛像吐痰,道破佛學真諦!(上)
    「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馬祖道一的佛學思想和實踐的主旨。馬祖道一屬於佛教禪宗的革新者,堪稱一代宗師。據說,馬祖道一有次打坐,喉嚨裡突然一陣瘙癢,連咳數聲後,嘴裡積攢了一大口濃痰,見眼前有個佛像,也沒多想,徑直吐在了佛像身上。
  • 韓愈《原道》衍義
    (韓愈《原道》是歷史上有名的闢佛論文,雖不如宋明儒之深入,而其以堂堂正正之旗闢佛老,而尊吾聖人之道,古今還沒有闢佛老如此有力的文章,對後世影響深遠。)       餘少慕韓文公,嘗作詩吊之曰:東漢以來文氣衰,爭綺鬥豔展浮才。孔孟道統斷無續,釋老迭興傷人懷。韓公忿然攘臂起,一掃浮風何壯哉!力能扛鼎著雄文,排佛斥老澤千載!
  • 孫昌武:韓愈傳略
    因為朝廷屢有詔書大赦,夏秋之際,韓愈至郴州(今湖南郴縣)待命。改革派當政僅半年多。至八月,憲宗李純即位,「二王」、劉、柳等 被遠貶。朝廷又有大赦,韓愈仍遭阻遏,僅得移官江陵(今湖北荊州)法曹參軍。次年六月,革新派已徹底被整肅,才被召為權知國子博士,得回京城。 這次是韓愈第二次下嶺南。他所走過的是少年時期隨同故去的兄長韓會走的同一條路。而這一次是政治迫害和打擊加於自身了。
  • 佛教:李贄的「童心」佛學
    然而,李贄確實對於佛學有過深入的研究,當時僧人中也頗有人與他往還,學習他的思想。李贄的著作中,與佛學相關的有《華嚴經合論簡要》四卷,《淨爭土訣》三卷,代表了他對華嚴宗和淨士宗的理解。而他最負盛名的作品《焚書》和《續焚書》中,近半文章與佛學有關,接近佛學,與李贄在人生受到的病苦與俗事困擾煩苦相關,在他的與佛學相關的文章中,李贄也接受了佛教中人生即是「苦」是觀念。在這樣的人生痛苦中,李贄藉由佛教的禪宗思想,期望獲得個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 佛學雜論,六度並行,理事雙修方能圓證佛果!真正的菩薩事業
    執事昧理,執理昧事,此是不解心者,當知萬法唯心,萬法無性,雖然無性而不壞一切種性。不離現前任何一法而究竟圓滿的,譬如水結冰,但溼性不改,當知離冰無水得。諸法實相亦復如是,離心及行住坐臥無有佛可得。佛非坐臥,但不離坐臥有佛可得。
  • 很多人由練氣功而知佛學,並引起了對佛學的濃厚興趣
    氣功與佛學關係密切,在氣功界已是不言而喻之事。氣功界普遍認為,現代中華氣功的淵源,是道、佛、儒、醫、武術、民間六家。與此相應,當代氣功功法也以道、佛學六家為主。而六家之中,佛家以外的五家,從歷史上看,無不深受佛家影響。
  • 佛教:學佛學什麼?
    對於許多普通信眾來說,也許學了一輩子佛都不知學佛學些什麼,久而久之,見燒香拜佛得不到福報,便對佛教產生了懷疑,甚至以為佛教是在搞「迷信」。那麼,學佛學什麼呢?《增一阿含經》裡有偈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明明白白指出了學佛的宗旨。
  •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慧律法師講解 介言 1
    >住如來家修六和敬一者見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無諍五者意和同悅  六者利和同均註:每逢初一、十五日於佛前恭誦一遍,如法修行,必成佛道。介  言中國倫理,印度佛學,歐美科學,為造福世界之三大學派,我國雖然全有,但科學早就落伍了,倫理也一度受了邪風,遭了摧殘,佛學根本就不普及,流行民間的,多半是宗教儀式而已。但是現在學校裡,封於科學倫理,已都排有課程,可望重興,惟有佛學,反成了聽其自然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