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29軍大刀隊,他們缺的不是大刀,而是手槍與子彈

2020-12-14 娛樂豬豬君

相信諸位看官都知道近代史上有這樣一首歌《大刀進行曲》,尤其是第一句歌詞: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樣的歌詞,時至今日依舊鼓舞人心。其實在歷史上,這首歌是29軍的軍歌。這首歌也會讓很多人聯想到29軍將士揮舞大刀劈死日本侵略者的場景。但是,歷史不是打雞血,歷史需要實事求是。29軍選擇使用大刀,其實也有太多的無奈。

1、29軍的來歷

29軍原本屬於西北軍的戰鬥序列。西北軍的創始人是馮玉祥。馮玉祥早在清朝末年,便是清軍的一位軍官。辛亥革命期間,馮玉祥帶頭響應革命,民國初年以後,馮玉祥便在西北地區經營。

馮玉祥支持革命。比如將清朝的宣統皇帝從紫禁城驅逐出去,就出自馮玉祥的手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馮玉祥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並且,馮玉祥對我方較為友善。當初老蔣對進步人士進行打壓的時候,馮玉祥最大化的保護我方人士。因此我方對馮玉祥的評價很高。

老蔣在搞內鬥方面也算獨步天下,在老蔣的操作下,馮玉祥的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以後便宣告解體。而29軍,也由此受到了老蔣的控制。

2、29軍的尷尬

熟悉民國歷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雖然蔣介石號稱有數百萬軍隊,但是這軍隊裡面,成分十分複雜。比如從軍隊的指揮體系來說,分為中央軍和桂軍、川軍這樣的區分。而中央軍裡面,也分為嫡系和非嫡系這樣的區別。

29軍屬於西北軍的部隊,因此老蔣當然對29軍不會大方。以至於在30年代的中國,出現這樣魔幻的一幕:一方面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裡面有最為先進的德械部隊,另一方面,還有29軍這樣的缺乏裝備的部隊——29軍樂於使用大刀,主要的原因在於29軍缺乏槍枝和子彈,因此只能被迫側重大刀。

3、29軍的壯烈

其實早在民國初年,西北軍裡面就存在這樣的一種戰術:那就是專門成立一支部隊,以大刀和手槍為裝備,通過奇襲等手段,和敵人打近距離的遭遇戰。這樣,手槍和大刀可以在近距離作戰中發揮自己的優勢,達到消滅敵人的效果。

不過,30年代的時候,29軍的這個戰術,因為兩方面的原因,已經出現劣勢狀態。一方面是因為日軍的刺刀,其實比大刀有優勢。因為日軍的刺刀本身就具備過去長矛的優勢,而且日軍軍刺的冶金工藝也要比過去的長矛強太多。相比之下,29軍的大刀有些短小。有時候,大刀還沒能靠近日軍,日軍的刺刀,已經足夠刺殺我軍戰士。

另一個方面則是29軍十分缺少子彈和手槍。老蔣擔心有一天29軍不聽自己指揮,因此子彈都不願意足額提供給29軍。因此,29軍和日寇雖然有過多次搏殺,並且有過擊退日軍的戰績,但是這些戰績都是建立在29軍戰士付出巨大犧牲的基礎上換來的。從這可以看出,29軍的壯烈。

對日作戰的不易

其實客觀來說,在八年全面抗戰裡,中國軍隊主體上,其裝備水平都很差——蔣介石的德械師,在1938年前後,就全部被日寇消滅。因此抗擊日寇的主要力量,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千千萬萬的其他抗日武裝。這些武裝雖然在當時屬於不同陣營,但是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裝備落後。

比如八路軍的裝備就是小米加步槍,地方性的武裝甚至只能使用鳥槍。因此,我方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才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總之,抗戰是無數先烈不計較個人犧牲換來的,充滿悲壯,並非電視劇演的那麼瀟灑。

相關焦點

  • 二十九軍「大刀隊」,裝備竟比一般國軍還精良,最常用的不是大刀
    在抗戰時期二十九軍宋哲元將軍組織了「大刀隊」這個讓日軍聞風喪膽的戰鬥小隊,在喜峰口戰鬥中大刀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實二十九軍「大刀隊」最主要的武器並不是大刀,裝備上也要比一般的國軍更加精良,兵員素質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 29軍大刀隊:為何日軍聽到名字就聞風喪膽,看看刀就知道了!
    中國軍隊29軍大刀隊的簡稱,正式名稱是「手槍隊」。部隊每名士兵身上除了一口4斤重的大刀以外,還有兩隻以上的毛瑟C96,就是俗稱的「二十響」,彈藥配置200發。29軍原屬西北軍,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因為部隊擴充快,槍枝彈藥不足,就為部隊士兵配發了大刀。
  • 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駐遵化的29軍宋哲元部急往救援,與友軍各部聯合抗擊敵寇。109旅旅長趙登禹挑選出500餘人組成大刀隊,夜襲日軍宿營地,戰至12日下午2時方才撤回。 這一戰殲敵800餘,而29軍亦只有30餘人生還。此役即為著名的「喜峰口大捷」。團長胡重魯,團副王長海,營長王鳳芝、蘇東元均在夜襲蔡家峪之戰中犧牲。
  • 西北軍大刀隊厲害吧,29軍的武術教官也是雄縣人啊
    3月9日,日軍佔領喜峰口,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聞報派兵往援,從遵化到喜峰口100餘裡路程,他們僅用了大半天,全程跑步前進,到達前線天已昏黑,該團官兵即刻投入戰鬥。經過激戰,第29軍雖然頂住了日軍兩個旅團猛烈的進攻,但在敵人重武器的打擊下,傷亡慘重。
  • 日軍為了破解29軍大刀隊的無極刀法,竟用上了這個,結果輸的很慘
    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一方面西北資源匱乏,一方面由於部隊擴充太快,槍枝彈藥不足,因此就給士兵配發了大刀。西北軍用的大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於劈殺。馮玉祥專門聘請了武術家李堯臣先生來軍擔任武術教官,李堯臣深為二十九軍抗日救國的精神所感動,慨然允諾前往相助。
  • 西北軍大刀隊往事
    那西北軍怎麼又成為大刀隊的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西北軍的正式名稱是手槍隊,兵器以手槍為主,每人配備七六二自來得手槍 1 支、 子彈200 粒 , 七九 (或六五)騎槍 1 支、 子彈 100 粒, 六五勃郎寧小手槍 1柄、 子彈 50 粒,從這個軍火配備的數量上就知道火力不夠啊,一會就打光啦,所以,除了槍彈外,手槍隊每人還配備一把大刀,白刃戰是當時不可或缺的戰術方式。
  • 29軍血戰喜峰口威震天下,大刀隊主動出擊,日軍聞風喪膽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首著名的《大刀進行曲》是專為29軍大刀隊譜寫的。在國難當頭之際,29軍官兵在喜峰口戰役和盧溝橋事變中,以大刀勇猛砍殺日軍,讓日軍聞風喪膽、膽戰心寒。從此,二十九軍的名字威震全國。此後,大刀一次次出現在抗日戰場上,成為中國抗日軍人血性和勇氣的象徵。
  • 長城抗戰中的孤膽英雄,29軍戰士被日軍俘虜,卻反殺十個敵人?
    長城抗戰中也湧現出許多令日寇也膽寒的英雄人物,著名的大刀隊早就盡人皆知,今天小編想介紹一個另類的孤膽英雄,只可惜此人沒有留下名字。 長城抗戰的一次戰鬥中,一個日軍小分隊抓獲三個29軍的通訊員,便審訊他們,想從他們嘴裡套出29軍一些重要情報。誰知三個戰士毫不畏懼,對日寇破口大罵。日軍惱羞成怒,就要殺害這三個戰士。
  • 此人是29軍大刀隊總教練,殺得日本人聞風喪膽,活了97歲高齡
    導語 在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的名氣非常大,29軍大刀隊在喜峰口戰役中夜襲敵營,砍殺數百名日本鬼子。豐臺一役中,日軍因為害怕29軍大刀隊,竟然全部都戴上了鐵圍脖,厚重的鐵圍脖雖然有一定保護作用,但是卻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戰鬥靈活性,傷亡更加慘重…… 可見,29軍大刀隊真是讓敵人聞風喪膽。這支大刀隊究竟有何神秘厲害之處,能夠如此讓日軍忌憚呢?這還要從大刀隊的總教練說起。
  • 為何抗日戰中,跟敵人肉搏戰時,用的是大刀而不是劍?
    而有時候不禁想了,同樣在兵器界享有盛譽的劍為什麼不是戰士們的首選呢? 第二點在於大刀的上手更快,遠比劍要簡單。 最後在於刀比較適合於肉搏戰,比較的實用。 在1933年的時候,喜峰口戰役可謂是響徹中外。這是一場慘烈的肉搏戰,以29軍大刀隊的完勝而告終。
  •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從此29軍作為「抗日英雄部隊」聞名中外。趙登禹因功勳卓著,提升為擴編後的132師師長。「七七」事變爆發後,29軍仍以大刀顯神威。據當年7月12日《世界日報》報導:「日軍二百餘名……被宋部大刀隊迎頭痛擊……被斬首者佔三分之一。」「二十九軍大刀隊急向日軍衝鋒,相與肉搏,白刃下處,日軍頭顱落地,遂獲大勝。」「……迨日軍行近,大刀隊突起,揮刀大殺,日軍頭顱隨刀而下……日軍傷亡無數。」
  • 抗戰國軍老照片,29軍大刀隊虎虎生風,張自忠將軍目光如炬
    這些老照片大多拍自抗戰時期,是當時國軍官兵抗擊日寇最真實的寫照,圖中為我29軍大刀隊,這支部隊曾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虎虎生風,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部隊,不過也要承認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還在使用大刀,也說明那時我們真的很貧窮,武器裝備很落後。
  • 名震天下的29軍大刀隊,為什麼一天都守不住天津?答案令人氣憤
    29軍原屬於軍閥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中,西北軍戰敗。殘部退至山西,後經張學良改編,組建了第29軍,宋哲元任軍長,下轄3個師:馮治安第37師、張自忠第38師、劉汝明暫編第2師。在喜峰口戰役打響前,29軍由於剛剛接受改編,人員未齊,武器稀缺,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29軍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
  • 他傳授李蓮英武功,卻拒絕日軍1萬大洋相請,助29軍贏得抗日首功
    北京通州有個大盜,人稱康八爺,不僅輕功了得,還擅使手槍,官衙無法抓到他。密雲縣有位土豪,請尚雲翔赴家宴,突然康八爺闖進來,對尚雲祥說,久仰大名,如果在這裡能向你交手,以後我就不做壞事了。於是,二人交手不到幾個回合,康即逃去。其後一連數年,此地太平。1913年,尚雲祥受梁啓超的委託創辦「尚武學社」,並出任了北京蒙藏大學武術教師。
  • 29軍抗戰烈士曾被當成反革命
    29軍將領的後人是他們共同的標籤。見了面,他們按照對方在家裡的排名,稱呼二哥或者大姐。聚時最常提起的依然是29軍大刀隊和七七事變。一輩子的榮耀。他們想抱團做點事。「就為了抗日烈士」,李惠蘭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需要對抗的是時間、誤解、貧窮還有歷史的迷霧。
  • 29軍全盛時兵力10萬人,全面抗戰後,這支部隊去向如何?
    而打響了全面抗戰第一槍的便是著名的29軍部隊。說起29軍來,大家除了盧溝橋事變外,還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大刀隊。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29軍大刀隊聲名顯赫,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也讓29軍這支部隊聞名全國。那麼29軍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在盧溝橋事變後,這支部隊去向如何?
  • 重溫經典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
    面對強敵,中國軍隊第29軍浴血奮戰,「喜峰口大捷」震動全國。當將士們身披月色手握大刀、將日寇砍得人仰馬翻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都對這支頗具傳奇色彩的大刀隊由衷敬佩。喜訊一路向南傳到滬上,令上海市民歡呼雀躍,著名音樂家麥新更是恨不得像大刀隊隊員一樣,親手執刀劈向日寇的頭顱。在一年前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更對國民政府的軟弱深惡痛絕。
  • 走近抗戰29軍將領之後:沒有硝煙的集結號
    遵化縣石門鎮,一個破敗的陵園裡,安葬著29軍的陣亡官兵。  1933年,29軍在喜峰口抗擊日寇,大刀隊夜襲敵營,一戰成名。專為此戰寫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傳唱南北。  李惠蘭第一次看到這個墓園時,「心裡發疼」。  喜峰口之戰就地收殮的36麻袋屍骨,葬在一個磚墳裡。風吹雨淋,用洋灰抹上的磚縫都已裂開。
  • 國民革命軍29軍宋哲元:寧可背負千古罵名,也要殺掉這5000名漢俘
    其中《大刀進行曲》就是為了歌頌當時在長城會戰中,國民革命軍29軍大刀隊,他們在戰場上拿著大刀,英勇殺敵的抗戰精神。 說起國民革命軍29軍,不得不提一個人了,此人就是29軍的軍長宋哲元。
  • 盧溝橋事變中,率部奮起抗戰的29軍軍長宋哲元,一生成就如何?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