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高算糖尿病前期?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逆轉糖尿病,該這麼做

2021-02-12 蘑菇健康說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1.2億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還有一半人處於糖耐量受損的狀態,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同樣在國外,比如美國也面臨比較嚴峻的顯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糖尿病,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患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糖尿病前期的狀態。

糖尿病前期狀態目前來看,由於症狀並不明顯,往往不會讓患者察覺,只有在體檢檢查血糖的時候才會發現,甚至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檢查空腹血糖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但實際上糖尿病前期對於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此段時間內將血糖控制到標準範圍內,還是有機會避免患2型糖尿病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如何做來逆轉病情呢?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卻還未達到診斷2型糖尿病的標準,在這個階段,患者是能夠通過改變飲食、運動、甚至通過藥物輔助來改善血糖的,也可以說這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後的防線。

在糖尿病前期階段,患者患糖尿病以及併發症的機率會比較高,所以也有人會出現相關併發症的症狀,不過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

糖尿病前期狀態,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空腹血糖偏高以及葡萄糖耐受性異常兩種。空腹血糖高指的是空腹八小時測定的血糖值,如果超出標準值,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雖然並未超過診斷標準,但已經比正常值偏高了,這就是空腹血糖受損,這種情況一般和胰島素抵抗相關。一般體檢的時候發現空腹血糖值高,那麼就可能會進行下一步的診斷,那就是糖耐量測試,通過口服葡萄糖,測定半小時、1小時、2小時和3小時的血糖值,如果測定的數值高於7.8mmol/L,但小於11.1mmol/L,那麼就可以認為屬於糖尿病前期了。

在美國,還有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的,那就是糖化血紅蛋白介於5.7~6.4%之間。

什麼原因導致的糖尿病前期?

目前醫學界對於糖尿病前期的原因還沒有確定,但主要有遺傳、肥胖、生活不規律、缺少運動有關。那麼為什麼就會導致糖尿病前期呢?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胰腺功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糖,這樣可以將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給給細胞,為其提供能源,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這樣也能把進食後的血糖降低。如果血糖下降了,人體也會減少胰島素的分泌來調節。不過在某些原因下,人體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血糖會出現堆積,因此出現高血糖,後面就導致胰腺要分泌更多胰島素來調節;還有可能就是胰腺功能已經受損,分泌的胰島素的量不夠,血糖也會升高。但在這個階段,胰腺功能能夠代償,所以血糖還能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但如果忽視治療,那麼就可能會進一步進展位糖尿病了。根據有關醫療機構的統計,如果對於糖尿病前期置之不理的話,兩年內有一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會進展為糖尿病。

哪些人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由於糖尿病前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人忽略,有些人甚至患病多年才知道自己原來是糖尿病前期,等到發展為糖尿病卻後悔不已。所以,我們如果了解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讓這些人注意或者定期進行血糖監測的話,那麼也能夠早發現早治療。

六類人群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1、肥胖、超重

2、45歲以上的人群

3、有家族史,其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的情況

4、久坐不運動,每周運動次數少於三次

5、患妊娠糖尿病,或者生產的時候孩子體重超過8斤的

6、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的女性

糖尿病前期可能有哪些症狀?

其實糖尿病前期的症狀跟糖尿病非常相似,但要比其症狀更輕微:

1、口渴,每天飲水量多,但原因不明

2、尿頻,可能還有尿路感染的情況

3、容易餓,明明吃了東西,過一會又餓了

4、身體經常感覺疲倦,不過這種疲倦容易恢復

5、有可能有視力模糊的情況,這是有併發症的徵兆

如果發現自己有以前的情況,尤其是有兩個以上的情況,就要去進行血糖檢查,或者在家用家用的血糖儀進行多次測定,如果有異常還是應該去醫院進行診斷排除問題。

治療糖尿病前期,預防第二型糖尿病

如果診斷出自己處於糖尿病前期,首先不要驚恐,其實目前的狀態並不嚴重,這時候只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規律的運動,如果自己體重高的話應該減重,這些做好了就能夠逆轉高血糖的狀態,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或許這是患者逆轉的最後機會。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來逐個談一下。

健康飲食

血糖控制首重飲食!飲食和血糖的升降密切相關,糖尿病前期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就是飲食過量導致胰腺功能超負荷運轉,所以穩定血糖就要找到控糖飲食的小技巧,所以,在健康情況惡化前,應該學習如何通過飲食控制血糖、讓血糖維持穩定。

1、碳水化合物攝取適量

了解食物對血糖影響的話,估計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血糖上升的主因,所以要控制,就要攝入適量,那麼多少適量呢?一般來講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每餐碳水攝入量女性應該45-60克左右,男性多一點在60-75克左右,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來說這個目標可以提升,應該控制在225-250克以內,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比如中午普遍血糖較低,那麼中午的時候可以多吃點,早餐和晚餐少一點。

選擇碳水化合物也有講究,應該避免精製的白米、白面,而是選擇全穀物食品,或者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因為精製的主食纖維含量少,升糖快,血糖不易控制。比如家中早餐常吃的麵包,每次吃一兩片,看上去不多,但其實糖分含量並不少,而且製作的時候往往添加了白砂糖、果糖等,這類食物都可能引起血糖的急速升高,哪怕是全麥類的麵包,商家為了口感還是會添加一些糖分的。

此外,應該戒掉含糖飲料,比如可樂、奶茶、加糖的咖啡等等,這些雖然好喝,但往往是其中糖分含量高的緣故,喝多了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還可能導致肥胖,這些都會增加糖尿病前期進展的可能性。比如一罐300ml的可樂,其中含糖量就能超過40克左右。如果特別想喝飲料,可以考慮無糖的咖啡、茶等,無糖的可樂也可以考慮,不過因為添加劑多還是適量為好。

2、富含蛋白質的早餐不能少

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來說,早餐很重要,那麼早餐吃什麼?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對於平衡血糖很有益,研究顯示,高蛋白質的早餐更能控制人體的血糖值,同等狀態下的人,如果早餐富含蛋白質,那麼他的最高血糖都小於碳水化合物多的人。比如早餐雞蛋牛奶的搭配就是很不錯的。

另外,有時候糖尿病前期患者也需要進食一些零食調節血糖,但零食不能選擇哪種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零食,而是選擇高蛋白類及好油脂的零食,比如喝杯奶、吃點堅果等等。

3、增加水溶性纖維攝取

纖維能夠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而纖維中水溶性纖維更有利於血糖的控制,一般來說纖維含量豐富的主要是蔬菜,其次水果也比較多,不過進食水果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因為水果打成果汁就把纖維都破壞掉了,起不到延緩血糖的效果,反而會因為其糖分釋放出來,導致血糖急速升高。

每日纖維建議攝取量,女性約25克,男性約38克。

4、豆類消化慢幫助穩定血糖

美國糖尿病學會認為,因為豆類食物的消化速度慢,所以血糖不會過快升高。根據 2012年在加拿大的研究,發現每天至少吃一份豆類(主要是扁豆或鷹嘴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三個月內,血糖值都能維持較低水平。而且,豆類也富含葉酸和維生素B族,也能改善跟血糖高有關的糖尿病併發症,並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

5、注意飲食的次序

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就不說三遍了,但真的很重要,進食順序應該是首先進食蔬菜類食物,然後是蛋白質、肉類食物,最後選擇碳水化合物或者主食,有人做過相關的試驗,即使普通人如果進食先從主食開始,那麼他的血糖甚至可能達到血糖標準的臨界值。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控糖,還能控制血壓,並且幫助保持體重,控制膽固醇。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可以通過兩點運動原則降低患2型糖尿病6成的機率,其一是減輕7%左右的體重,其二就是每周五天,每天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等。

定期體檢

既然我們知道糖尿病前期不易發現,那麼定期體檢就尤為重要了,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如果是普通人建議年滿40歲以上的中年人每兩年進行一次體檢,檢查血糖問題;如果超過了65歲,那麼每一年或半年檢查一次血糖。如果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話,建議每半年到一年檢查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項目。

相關焦點

  • 糖尿病前期狀態有兩種,標準多少?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醫生告訴您
    糖尿病前期狀態目前來看,由於症狀並不明顯,往往不會讓患者察覺,只有在體檢檢查血糖的時候才會發現,甚至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檢查空腹血糖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但實際上糖尿病前期對於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此段時間內將血糖控制到標準範圍內,還是有機會避免患2型糖尿病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如何做來逆轉病情呢?
  • 從防控到糖尿病逆轉 糖尿病研究的「前世今生」
    南加州大學:間歇性斷食有助於糖尿病逆轉2017年2月份,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加州老年病研究所Valter Longo博士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間歇性斷食對糖尿病的逆轉作用》,該研究對基因、細胞、動物實驗以及小樣人群都做了系統研究,證明了:胰島細胞失去胰島素分泌功能以後,通過間歇性斷食的幹預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已知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年齡大於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常年缺乏運動以及血糖、血脂異常等;第二個階段稱為「糖尿病前期(也叫前驅糖尿病)」,第三個階段就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了。在血脂異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就是我們今天主要探討的第二階段,即糖尿病前期。
  • 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你卻還以為是吃多了糖?
    「國家衛健委:具統計50.1%的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人成為新的糖尿病患者。」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身體活動不足,活動最少的人與最愛活動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長期高能量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膳食纖維的膳食;高血壓患者(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
  • 血糖高了就一定是糖尿病嗎?一個實驗就能分辨清楚
    當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和/或胰島素分泌不足時,機體對糖的利用及轉化能力下降,在進食一定量的葡萄糖後,血糖濃度便會顯著升高,而且短時間內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說明機體耐糖能力減低,這種現象謂之「糖耐量異常」。糖耐量試驗是用以確診糖尿病的一種檢查方法,臨床常用於懷疑患有糖尿病,而單憑化驗空腹血糖又不能確診的患者,此外,也常用於對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前期篩查。
  • 餐後2小時血糖為10.1,高還是不高?餐後血糖多少,才算糖尿病?
    而有的人發現,自己餐後2個小時的血糖值是10.1左右,這是怎麼回事?算糖尿病嗎?餐後2個小時,血糖值為10.1,是什麼情況?可以肯定的說,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值為10.1,已經遠遠高出了正常值,屬於血糖高的情況了。
  • 同是空腹血糖6.9,為啥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卻能恢復正常?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機率讓疾病往好的方向發展,或者是維持原狀;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則讓加速疾病的惡化,最終發展為糖尿病。為什麼這麼說呢?一、糖尿病發病的原因糖尿病的發生,有先天和後天兩方面的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與遺傳有關,這種遺傳並不是說,遺傳的糖尿病本身,而是遺傳的糖尿病易感體質。
  • 用血糖儀測空腹血糖是6.9,算是得了糖尿病嗎?接下來該做些啥?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朋友問:早上起來測空腹血糖是6.9mmol/L,是得上糖尿病了嗎?接下來該怎麼辦?空腹血糖6.9mmol/L,單從這個數值上來說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僅僅從這個數值上還不能對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作出明確的判斷,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 5億中國人處在糖尿病前期,還完全不知情,幹細胞療法幫你完成逆轉
    即接近5億人正處在糖尿病前期! 所謂糖尿病前期,就像5億人站在一個亮著黃燈的十字路口,再往前一步,就是糖尿病了;往後再退一退,可以減少大概一半的發病。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糖尿病患者比血糖正常人群的壽命都要縮短10年甚至更多。血糖控制不佳者,半數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其餘與腎功能衰竭、感染和高血糖相關併發症有關。積極治療糖尿病前期,有助於減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糖前期都有哪些徵兆?
  • 25年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居然有6種亞型
    DM是一種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謝紊亂、血糖增高的慢性病。其典型症狀俗稱為「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根據2019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官網公布的最新全球DM地圖(第九版)顯示,目前,全球有4.63億DM患者。每11個成年人(20-79歲)中就有1人罹患DM。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儘管糖醇是碳水化合物,但這種是身體無法完全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小,帶有的熱量也沒有蔗糖那麼高,可見糖醇還是有機會能控制血糖和體重。但應該注意的是,攝入糖醇容易讓人打嗝、肚子脹氣、腹瀉拉肚子。
  • 一站式全流程管理 打造糖尿病逆轉行業標準
    她表示,我國的糖尿病知曉率不算很高,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糖尿病,另一方面則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糖尿病,這是因為2型糖尿病的症狀很多時候不太顯著,患者不會注意到有異常,等到有明顯的口乾、多飲、多食、消瘦等症狀時,血糖已經比較高了。因此,一般人在生活中要密切留意身體的各種「信號」和線索。
  • 糖尿病前期越沒事,後期越嚴重!不要錯過最好的逆轉時機
    糖尿病是一種如果不好好治療和控制,拖到後期會產生多種嚴重併發症的慢性疾病。 目前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胰島素也只能延緩而並不能阻止併發症的到來,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抓住最佳治療時間,逆轉後一舉將併發症扼殺在搖籃裡尤為重要!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血糖不易控?醫生告訴您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氣候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影響比較大,原因也比較多,不過主要有以下幾點:1、寒冷的氣候會導致人體的交感神經相對興奮,從而導致血壓、血糖升高;2、血糖高的人對於外界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和多種疾病一起「發難」,導致血糖不穩定;3、冬季血液循環相對夏季較差,新陳代謝慢,從而導致血糖水平比夏季升高;4、冬季能量消耗大,攝入食物不自覺會增加,也會導致血糖升高
  • 醫之傑:糖尿病真的能逆轉、停藥嗎?研究找到逆轉糖尿病的關鍵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如果算上未被確診的患者,和糖耐量受損前期3.739億人,這個比例超過20%。全球每年健康支出有10%就燒在了糖尿病這個無底洞上。
  • 糖尿病人防併發症:關鍵是減少血糖波動,這樣做血糖穩!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無法將體內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而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則很容易損害身體的多種組織器官等。糖尿病的主要特徵是高血糖,血糖的高低也成為了判斷和確診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那麼如何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又應該將血糖控制到什麼程度才算正常呢?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糖尿病|百家故事
    上世紀80年代的大慶 圖源網絡研究的第一步,是要在當地進行血糖普查,篩選出血糖值異常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測尿糖時,工人們還算配合,但到了查血糖階段,李光偉遇到了麻煩,工人們一聽,還要扎血,還這麼麻煩都拒絕了。後來油廠領導出面,把大家聚集起來,說誰不配合不發工資,工人們才紛紛同意。
  • 糖尿病也能逆轉嗎?不要總指望疫苗,做好3件事,血糖照樣穩定
    那麼吃得多了,總有消化不完的糖,它們去了哪裡呢?原來那些暫時多出來的糖會被送到肝臟裡儲存起來,如果還是多出來糖,那就只能變成脂肪了。這就是人變胖的原因。但是由於沒有節制的胡吃海喝,超過了身體承受的極限,身體的各種細胞不需要糖份了,這些多餘的血糖只能飄在血液裡,這樣問題就大了,胰島素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開始大量分泌胰島素,然而並沒有用,血糖依舊很高,得不到緩解,這時候就形成了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 提醒|患病率急劇上升,糖尿病要及早預防和治療
    據介紹,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均可診斷為糖尿病:(1)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等(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皮膚瘙癢、視力模糊等急性代謝紊亂表現)症狀者,同時一天中任一時間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 《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正式發布
    糖尿病科普的目標普及糖尿病科普知識,提高大眾健康素養。提示健康人群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識,倡導定期檢測血糖水平;引導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生活方式幹預,降低發病風險;指導糖尿病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加強糖尿病綜合管理,預防或延遲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