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為何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京張鐵路開創了多項技術

2020-12-23 文史控

1909 年10 月2 日,京張鐵路通車典禮在南口舉行,一萬餘人參加了這個典禮,不但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典禮前,這些人紛紛向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道賀,詹天佑則謙遜地說:「這是京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成績應該屬於大家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向詹天佑道賀?因為,當時修築這條鐵路真的是太艱難了。而且這條鐵路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設計、自主施工,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條鐵路順利通車了,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張家口是軍事重鎮,也是重要的南北貿易要衝。為了促進貿易交流,時任督辦鐵路大臣的袁世凱和會辦大臣胡燏棻聯合上奏清廷,建議修一條從張家口到北京的鐵路。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批准了袁世凱的建議,下旨撥用關內外鐵路的部分餘利,用以修建鐵路。

項目批准後,由誰來主持修建,成了個大問題。當時,英國和俄國都想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兩個列強明爭暗鬥,清政府夾在中間,很不好受。英俄都是強國,大清哪一方都得罪不起。

最終,袁世凱權衡利弊後,決定不用洋人,全由中國「自辦」。下定決心後,於光緒三十一年四月(1905 年5 月),在天津成立京張鐵路局,同時又在北京成立工程局,任命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兼局務會辦。具體籌建、設計、施工等工作由詹天佑負責。

為何這一重任會落到詹天佑的肩上呢?這和詹天佑的身份是分不開的。

詹天佑生於1861年4月26日,廣東廣州人。是第一批留洋幼童,12歲就到了美國,在美國考取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專業就是鐵路工程。

從美國回國後,他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學習海軍輪船駕駛。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開平礦務局留美同學鄺孫謀介紹,到天津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從此開啟了他的鐵路生涯。在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之前,他已經參與修築了古冶至山海關的鐵路、天津至盧溝橋的鐵路等,具有高超的鐵路修築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當時,英國方面仍不死心,一心想要搶奪修築權。英國人金達前往南口,對正在勘測線路的詹天佑說:「從南口到岔道城之間的路線(關溝段)困難程度大大超出我的料想,中國人不能承擔開挖山洞工程,必須採用外國包工。我願招人投標承攬合同。」

詹天佑明確告訴他,此線「袁總督已奏明皇上,不使用外國人」。

當時,一些外國人和外國報刊公開宣稱「中國能開鑿關溝段之工程師尚未誕生於世!」 他們說:「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過五十年才能實現!」就是一些本國報紙,也認為中國人自己修鐵路是「自不量力」、「膽大妄為」。

然而,詹天佑並不被這些言論所左右。他用他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從科學的角度開始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作。

詹天佑認為,修築鐵路,選線最為重要。為了尋找一條理想路線,詹天佑不僅多方搜求資料,實地考察勘測,而且還親自訪問當地農民,徵求意見。他常常騎著毛驢在崎嶇的山路上勘查。白天翻山越嶺,晚上還要伏在油燈下計算、繪圖、撰寫工程日記。歷時40多天,往返行程千餘裡,終于于6月24日完成了全線的測繪任務。

詹天佑經過實地勘、反覆論證,確定了由京奉鐵路柳村車站起,經西直門到南口,沿關溝越嶺,在八達嶺過長城,出岔道城,再經康莊、懷來、沙城、宣化而達張家口這一線路。

面對艱巨的工程,詹天佑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此路由中國籌款自辦,為各省倡,惟責重益覺才輕,而圖終必先慮始,固不敢鋪張從事,致巨款虛糜,亦不敢苟且速成,貽外人口實。」

在寫給一個外國友人的信中,他說:「全體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在密切注視著我的工作,如果我失敗了,那就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國工程師將失掉大眾的信任。」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詹天佑充分發揮了他的科學精神,縝密而慎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在外國人看來都難以解決的難題。

在京張鐵路修築中,詹天佑首次制定了工程規範。他非常重視工程標準化,主持編制了京張鐵路工程標準圖,包括京張鐵路的橋梁、涵洞、軌道、線路、山洞、機車庫、水塔、房屋、客車、車輛限界等,共49 項標準,是為我國第一套鐵路工程標準圖。這一創舉,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為修築其他鐵路提供了借鑑。

京張鐵路的建成,完全打破了外國報刊的預言,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受到中外各方面的讚譽。清政府授予詹天佑工科進士第一名的榮譽稱號。他也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相關焦點

  • 「鐵路之父」詹天佑:各盡所能,敢為人先!
    無論是清末享譽世界的十三行巨商潘氏家族,還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他們用自己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膽識和氣魄,推動著時代前進的腳步。詹天佑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這位南粵先賢有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在艱苦的社會環境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主持修築了中國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為中國早期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詹天佑之孫(詹天佑大兒子詹文珖長子)詹同偉說,詹家的家訓是:各出所知,各盡所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林立與地球之上。這個家訓延續今日,詹氏後人正如詹天佑一樣,敢為人先,不斷創新,為國家的富強不斷努力。
  • 詹天佑 清廉實幹的「中國鐵路之父」
    ●郭珊 提到中國近代鐵路史,就不能不提到「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清廣州府南海縣人),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人第一次自主設計並施工建造了京張鐵路,開闢了國人自辦鐵路的嶄新篇章。
  • 【京張鐵路文化】為什麼修建京張鐵路
    那麼,在中國大地對於鐵路來說幾乎是一張「白紙」的當時,為什麼清朝政府首先修建了京張鐵路?張家口,又稱「張垣」、「武城」,位於中國河北省的西北部,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區的交界處。張家口地處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其發源地是現位於橋西區的堡子里一帶。堡子里(亦稱下堡),明代屬京師宣府鎮,為萬全右衛地。
  • 詹天佑修的這條百年鐵路,背後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我國著名科學家、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新華社發完成測量後,詹天佑給出的工程預算約為729萬兩白銀,而袁世凱在上報清政府的修建京張鐵路奏章中,給出的工程預算僅為500新華社發工程預算,僅僅是中外技術力量角力的一個方面。自從耶魯大學畢業回國起,詹天佑就開始在金達主持的鐵路工程中工作。在許多重大工程項目上,詹天佑已經展示出令人嘆服的才華。
  • 8.1秘密檔案:詹天佑/廣九鐵路/鐵道兵,「披荊斬棘」探廣州鐵路軌跡!
    當時詹天佑在美國留過學,作為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高材生他肩負重任。1905年9月4日,京張鐵路正式開工修建。而在修建京張鐵路時,最困難的一段就是南口至八達嶺一帶。不但地勢險峻,而且坡度很大。在修建青龍橋這一段路時,詹天佑別出心裁的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出生地和故居紀念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這裡,請一起走進詹天佑故居紀念館,瞻仰先生光輝的鐵路事業。
  •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詹天佑銅像、吉林鐵路博物館、吉林鐵路科普館揭幕揭牌儀式
    2018年9月22日上午,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天佑廣場舉行詹天佑銅像、吉林鐵路博物館、吉林鐵路科普館揭幕揭牌儀式。
  • 留美幼童詹天佑:高材生,愛妻狂魔,永不言後的中國鐵路第一人
    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並習鐵路工程。他力爭上遊,在校各科成績優異並多次獲得數學獎學金。他還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尤其喜好打棒球。他曾經代表中國棒球隊得到對手和觀眾的稱讚,讓很多美國人震驚:長辮子的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其實在球場上並不差呀!
  • 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在耶魯大學獲得哲學學位,人稱鐵路之父
    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詹天佑》,講的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的曲折經歷,表現了他不俗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愛國情操。當年老師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詹天佑的生平。關於他的詳細情況,並不知道。後來才知道,詹天佑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一個。對他的生平才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詹天佑生於1861年4月,廣州南海人。
  • 來聽聽「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那個年代...
    中國小康網訊今天起,旅客通過鐵路12306網站、手機App、自動售票機等渠道購買京滬高鐵、成渝高鐵指定車次車票時,可根據系統提示自願選擇購買「靜音車廂」車票,「靜音車廂」設在3號車廂(二等座車)。同時,乘坐靜音車廂需遵守靜音約定。引發社會關注。
  • 100年前,詹天佑花掉一成國庫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怎樣了?
    中國在世界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強國,到了清朝末年,因為清政府的封閉,導致中國遭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中國進入到了百年黑暗中。 當西方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還處在落後的農耕經濟中,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成了人人可欺的東亞病夫,被世界各國所輕視。 當時國家發展非常的落後,為了提高經濟水平,清政府要提出要修建京張鐵路工程,為了獲得鐵路的修築權,從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英俄兩國都想介入其中。
  • 【新春走基層】跨越歷史的「握手」:小站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中國網1月21日訊(記者 李高思)有一條鐵路,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它就是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老京張鐵路,建成於1909年,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111年後的今天,在相同的起點和終點,京張高鐵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
  • 詹天佑給了它生命,高科技給了它奇蹟
    110年前,詹天佑以「人」字形設計的京張鐵路正式通車震驚海外之前,外國人都在看著中國的笑話。2019年的最後2天,一條時速達到350km/h,全程支持5G的京張高鐵代替了原先K字頭的普快,從北京到張家口正式全線開通。這不是國內首條5G高鐵,也不是首次實現350速度,但為何備受矚目?
  • 新時代·鐵路榜樣丨韓祖傑:鐵路測繪技術大咖
    原標題:新時代·鐵路榜樣丨韓祖傑:鐵路測繪技術大咖人物檔案韓祖傑,1995年參加工作,現任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國家工程實驗室航測遙感實驗室主任,獲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青年獎、火車頭獎章、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百千萬人才」工程專業帶頭人等榮譽
  • 【檔案舊時光】北京檔案館:京張鐵路的今與昔
    京張鐵路不僅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工業遺產,還留存了兩份早期的珍貴文獻:《京張路工撮影》和《京張鐵路工程紀略》。1909年10月,京張鐵路建成通車後,清政府為表紀念,聘請同生照相館的譚錦堂先生,沿著京張鐵路線拍攝了一套反映鐵路修建和通車慶典的照片,並裝訂成冊。
  • 從「新京張」看百年巨變_觀點評論_財經_中金在線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通車,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  「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曰富、曰強,首賴工學。」這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學家》中的疾呼。百餘年,從這裡出發,又在這裡夢圓。
  • 百年京張鐵路,見證民族復興徵程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自2019年底正式開通,京張高鐵已順利運行九個多月,累計服務旅客數以百萬計。從時速35km到350km,百年京張鐵路不僅記載了中國鐵路的變遷史,更是演繹出一部近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史。
  • 說說天津衛——被遺忘的京奉鐵路賓館
    為了把煤炭運往最近的北塘海口裝船運出,解決煤炭運銷問題,開平礦務局於1881年6月9日,動工修建了胥各莊至唐山之間的一小段鐵路——唐胥鐵路。唐胥鐵路的成功運營,使清政府認識到了鐵路的便利。光緒十一年 (1885年) 開始從胥各莊向蘆臺莊附近的閻莊延展。1887年5月(光緒十三年四月),鐵路竣工通車,史稱「唐蘆鐵路」。隨即,李鴻章奏請皇帝鐵路展築至天津,李鴻章組建官督商辦的中國鐵路公司。
  • 盤點中國十大之父,你知道幾位?
    第一位、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在小學課本上我們就了解過,詹天佑是我國第一個主持設計、修建我國第一條鐵路的人,在當時修建京張鐵路的時候,有很多實際困難令外國人都束手難測,而詹天佑設計的「豎井開鑿法」和「人」
  • 你未必知道這個天佑,不是喊麥哥,毛主席稱他是鐵路第一人
    詹天佑(861-1919),中國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號眷誠,字達朝,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生於廣東南海。1872年赴美國留 學,188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回國後,參加修建或主持修建京奉鐵路、京張鐵路、張綏鐵路、川漢鐵路、粵漢鐵路和漢粵川鐵路,任工程師、總工程師、督辦和 交通部技監等職。
  • 詹天佑為青年工程師籤發《資歷證明書》入藏中國鐵道博物館
    近日,中國橋梁專家李文驥文獻史料捐贈儀式在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舉行,41件(套)文獻史料不僅還原出李文驥四十年的事業追求,亦對研究中國鐵路史和橋梁史具有獨特價值,其中不乏「詹天佑為李文驥籤發的《資歷證明書》、茅以升籤發李文驥為錢塘江橋管理所主任的《任命函》」等重要文物。